中红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73|回复: 0

《问苍茫》首播观察:青春的热血交融史诗的磅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12-26 15:02: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源: 新剧观察             作者:周燚

“湘江的水,越往上游越清,越活,越奔腾不息!我们的世界,也永远是新的涤荡旧的。诸位便是当今的新青年,未来中国的希望,便在诸位身上!新剧观察”

日前,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和湖南省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重点项目、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问苍茫》正式登陆央视一套黄金时段,芒果TV、优酷同步上线,湖南卫视、江苏卫视稍后播出。

命题剧不好拍,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的命题剧更不好拍。在叙事层面,它需要拿捏好纪实和虚构的度;在审美层面,它需要在格调和气质上有所突破;在市场层面,它需要衔接处于变动中的主流审美。在追完6集过后,新剧观察(ID:xinjuguancha)认为该剧在叙事构建、人物塑造、审美、台词等方面,都展现出了喜人的创作进步。

革命版“三国演义”


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剧在叙事上往往需遵循“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原则,这就使得这类题材需要在纪实性和戏剧虚构方面寻求一种平衡,从戏剧性的角度,重大革命历史题材不能受繁杂史料的影响,而落入记“流水账”的境地。看得出来,在叙事的思路上,《问苍茫》在时间、空间的维度上有着清晰的方向。

在时间的处理上,该剧集中讲述了1921年-1927年间发生在华夏大地上的革命道路探索的故事,《问苍茫》的优点在于借助史料,挖掘出了各事件之间的逻辑性:如毛泽东想要通过争取黄庞的力量来推动工人运动的发展,而和黄庞的接触引出了毛泽东对安源煤矿的实地考察,进而使得他对工人运动之于革命的意义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再如马林到访长沙时,正逢劳工会一周年大会,马林对黄爱、庞人铨大谈列宁主义和俄国革命,在毛泽东和马林的共同影响下,黄爱庞人铨同意让劳工会接受马克思主义的改组,并积极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工人运动的阶级自觉性开始觉醒。这些事件前后逻辑紧密,一环扣一环,观众既能在快节奏的叙事中感受到紧凑感,同时又能感受到流畅感。



在空间的处理上,《问苍茫》平行展现了同时发生在湖南、上海、广东、广西、北京、江西、湖北等地的故事,但在空间的调配上它并不是平均撒网,而是以长沙、上海、广州等地为重点,这其实是配合展现以毛泽东、陈独秀、孙中山、蒋介石等人为聚焦点的几条人物主线,《问苍茫》海报中的角色站位就可看出这种微妙的端倪,而该剧开篇数集也像“河流分叉”一样展现几条主线的发展方向:一条是毛泽东在湖南地区的革命实践;一条是陈独秀在上海地区的革命探索;一条是孙中山在广东地区对北伐的心结;一条是蒋介石态度的摇摆。



叙事的独特性决定了剪辑的独特性。为更好地呈现这种多空间的叙事,该剧采用了平行交叉剪辑的方式,最终,不同的地域呈现了差异化的视觉美学,在叙事上又做到了局部和整体的统一。



在群像的构建和派系的梳理上,该剧堪称革命版“三国演义”。《问苍茫》在开篇数集中便展现了共产国际、共产党、国民党、军阀、工人团体、农民团队等多种力量间的势力拉锯,同时也隐隐地展现了共产党、国民党各自的内部矛盾,如在共产党内部,陈独秀和李达对工人运动和国共合作的理念就存在分歧。



另外,随着剧情的不断推进,毛泽东、陈独秀、蒋介石、李大钊、杨开慧、孙中山、汪精卫、宋霭龄、宋美龄、宋庆龄、蒋先云、瞿秋白、蔡和森、周恩来、刘少奇等历史上的知名人物,在剧中将会轮番登场,据悉,剧中有名有姓的角色大约400个,至少350个有历史人物原型。这是一种有野心的大型历史剧的创作思路,通过浩瀚的群像图谱构建起了磅礴史诗。

“不一样的”名人形象

因题材的特殊性,重大历史革命题材剧在人物塑造上的创新空间有限,而《问苍茫》依然在这种有限的表达空间里寻找到新的思路,创造了一个个令人印象深刻的银屏角色。

首先,是角色的青年感和热血感。

该剧开篇即弥漫着青春的气息,毛泽东参加完一大会议后从上海回到湖南,第一件事就是创办自修大学寻找“真同志”,毛泽东说:“我们要培养的是猛虎,是迅豹,是雄狮一样的新青年!”而学生群体本身就朝气蓬勃充满生机,面试环节一位学员的誓言令观众热血澎湃,“我,夏明翰,志愿以己余生献身俄式革命,荡涤积弊,救国救民,直到新生。为此,我愿牺牲所有,包括生命。”正是以夏明翰为代表的无数“真同志”所展现的无私和无畏,点燃了革命的星星之火。





该剧还擅长通过“演讲”来塑造人物并调动情绪。黄庞牺牲后,毛泽东为黄庞举行了一场盛大的追悼会,黄庞的死唤醒了一大批劳动者,他们在各地逐渐响应着,呼吁万国劳动者联合起来。这场戏表现了毛泽东对恶势力的绝不畏惧、对革命信念的坚定。毛泽东在演讲中说道:“罢工不是寻私仇,是谋公义!我们为公理而战,我们为正义而战,只要我们坚持,胜利必将属于劳工!”这种热血和悲愤化作的力量,瞬间将气氛推向高潮。



其次,是角色的生活感和亲近感。

剧中不少绘声绘色、细腻表现“吃饭”的戏份,如剧集开篇毛家人正准备着丰盛的饭菜,迎接着毛泽东从上海一大会议后的归来,妻子杨开慧为家庭忙前忙后准备饭菜;再如共产国际代表马林来到长沙,何叔衡和毛泽东作为陪同,他们一起品尝了当地特色小吃长沙臭豆腐。这些烟火感十足的日常生活描写、街头巷尾的细节呈现,展现了伟人作为普通人的一面,缩短了伟人与观众的距离感。



最后,是角色的另类感和复杂感。

如《问苍茫》塑造的“特别不一样”的青年蒋介石形象,就颠覆了观众对蒋介石在以往影视作品中的印象。剧中蒋介石的出场方式也很另类,粤桂战争结束后,孙中山在夫人宋庆龄的建议下,决定召回正在浙江老家守孝的蒋介石,而此时的蒋介石却处于矛盾重重的状态,整日在雪窦寺与禅师下棋,内心充满困惑,因为觉得35岁的自己还一事无成,然而,在禅师的开导下,蒋介石开悟,在人生岔路口走出了选择。饰演青年蒋介石的演员白客,此前多以喜剧角色示人,而在该剧中他塑造了一个深沉、复杂的形象,给观众带来了新鲜感。



东方隐喻,文学底蕴

在美学理念上,《问苍茫》运用了中国叙事体系中擅长的隐喻、象征、留白等意象手段,来升华主题、增添诗意。

首先,《问苍茫》擅长用“物”来作隐喻。

比如“伞”,著名画家刘春华的油画《毛主席去安源》以毛泽东1921年到安源组织工人运动,并在1922年组织举行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为题材,画中毛泽东右手紧握着一把褐红的油纸伞,而“伞”在该剧中第三集也有重点亮相,剧中毛泽东考察完安源煤矿临走前,朱少连、冬伢子和几名进步工人在路口送别毛泽东,天空阴沉山雨欲来,朱少连拿出随身携带的一把红伞送给毛泽东。朱少连说:“要下雨了,这把伞带上吧!”毛泽东说:“少连,你们留着吧,你们更需要它遮风挡雨!”朱少连硬塞给毛泽东:“拿着,毛先生,你走的路长!”这里通过“伞”隐喻着中国革命道阻且长。



油画《毛主席去安源》



比如“蚊子”,剧中第二集有一个画面:一只蚊子嗡嗡地绕着陈独秀飞,然后落在陈独秀脖子上,陈独秀一拍,没打住。此时陈独秀在台词中说道:“整日间嗡嗡嗡,阴魂不散,小鬼难缠,不就是想吸血吗?怕你们我就不来上海了!”随后程子卿等包探等人出现了,到这里观众明白了,嗡嗡嗡的蚊子其实是对军阀的隐喻。



再如“进化论”,剧中第五集孙中山和李大钊在书柜前边走边看,看到了进化论和相关书籍。这里对进化论书籍的特写,隐喻着先进的社会理论将颠覆传统观点,对时代进行变革。



其次,《问苍茫》擅长拆解“汉字”进行“言外之意”的双关隐喻。

如剧集开篇刚出场的蒋介石充满着人生困惑,雪窦寺凉亭里禅师对蒋介石说“施主之青云,当自南方起。”禅师的言外之意是在告诉蒋介石,蒋介石会在南方遇到政治生涯腾飞的机遇,在禅师的开导下,尽管对孙中山依靠陈炯明并不乐观,但蒋介石还是决定前往广州去往孙中山身边。



再如,孙中山召唤蒋介石回到自己身边,蒋介石说道:“有几个溪口老乡上门吊丧,他们问我,你在外面当的什么官呢?我随口说被总理任命为援桂中路军总指挥,他们又问,总指挥是多大的官?内人毛氏多嘴,说,与戏文里的包公差不多。他们又问,且不说包公有王朝马汉护驾,就连那七品县太爷出门,都会鸣锣开道,你一个总指挥,怎么连区区一个卫兵都没有?”此处蒋介石“借古说今”,暗示自己怀才不遇,也暗示孙中山不应该受制于陈炯明。



众所周知,毛主席是诗词大家,剧中在一些阶段性的“中插”中,对毛泽东诗词的引用也恰到好处,如剧中毛泽东和杨开慧分别时,写下的那首情意绵绵感人至深的《贺新郎•别友》。异同同工的还有对《三套车》等名曲的引用。


这些引用提高了该剧的文学格调和意蕴,带来了意犹未尽的美学效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红网

GMT+8, 2024-4-29 06:53 , Processed in 0.254560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