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红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111|回复: 0

抗美援朝老兵:遗憾没能看到台湾解放 祖国统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4-4 18:20: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左玮】

  2019年清明节前夕,四川资阳90岁高龄的陈应树,悄悄将遗嘱夹在自己平日最爱阅读的《39军在朝鲜》中,背上行囊,踏上了重回沈阳丹东的旅途。

  “临行前老伴突发疾病去了医院,我惴惴不安。同时也担心自己会不会有去无回,毕竟90岁的身体自己已很难控制,但这是我必须要做的事情。”陈应树说,决定启程的那一刻,他仿佛回到了20岁,回到了那个壮怀激烈、义无反顾跨过鸭绿江的年纪。

  抵达丹东,丹东早已变了人间。高楼林立、灯光绚烂,鸭绿江边热闹非凡,就连江对岸的朝鲜也焕然一新、不复当年的模样。

  “这里早已不是我记忆中的那座城市了,走在路上,我常会看看路牌,找找熟悉的那些路名。”陈应树来到上河口,他站在断桥上隔江远眺,“朝鲜的山河离我那么近,感觉触手可及,可我却过不去了。”走到断桥上39军117师的军旗前,记忆的洪流将陈应树席卷,把时间拉回到七十年前。

  

  军旗前的军礼 陈应树家人供图

  首批入朝

  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10月19日黄昏,时任39军117师349团医疗兵的陈应树进入朝鲜,是首批入朝作战的战士之一。

  跨过鸭绿江后,眼前是满目疮痍的朝鲜山河,隆隆的炮声在耳边回荡。新义州城只剩残垣断壁,废墟里尸体随处可见。急行军后,陈应树所在部队从小道进入了一个碎石山沟、原地露宿。

  第二天黎明时分,炊事班唤醒各班战士就餐,大家吃着糊糊,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约而同地哈哈大笑。因夜宿户外,战士们的眉毛、胡须、帽檐都结了白霜。“都变成了年轻的老头了。这是我们在朝鲜的第一餐,大家开着玩笑,说要感谢朝鲜政府及人民招待了‘丰富、美味、可口的国宴’。”

  就这样,70年前这些首批入朝的年轻战士们,在艰苦卓绝的条件下,以豁达昂扬的精气神打响了中国军队与美军在朝鲜战场上的首次交锋——云山战役。

  “我们在山间找到一个200平左右的房子,将此作为团卫生队驻地。卫生班负责抢救包扎,护理班负责照顾伤员,担架排负责转移伤员,我是第二抢救包扎组的一员。”陈应树回忆。

  战斗打响后,势如雨下的炮击震得地动山摇,机枪步枪射击声此起彼伏,敌机不停歇地狂轰乱炸,爆炸的火光时不时将黑夜染红。当年我国没有空中力量,运输伤员几乎只能在晚上进行。晚上救治重伤者、白天照顾轻伤员,医疗兵们轮换着休息,巨大的工作量使陈应树极为疲惫,更为痛苦的是目睹战友因为伤重不治而牺牲。

  让他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一位排级干部,他被送来时浑身是血、右腿血肉模糊、已神志不清。卫生队立即实施抢救,队长负责输液,护士长提灯照明,陈应树为他紧急包扎。忽然一声巨响,陈应树感觉大地都在晃动,冲击波震破了照明的灯,整个房间里全是尘土的味道。

  “我弓起身子护着伤员的腿,感觉快要窒息了……整个世界变得很安静,耳边忽然传来虚弱的声音‘我是共产党员’。等光源恢复后,我们发现正对伤员头部的墙体,被敌军炮弹炸出直径约30公分的洞,这位同志也永远地离开了我们。那么年轻的生命啊,就在我面前消失了。” 这位战友的牺牲,让陈应树在悲恸的情绪中久久不能自已。

  “这么多年,他的声音一直在我耳畔萦绕着。‘我是共产党员’……当时他的声音那么小又那么坚定。我感触很多,我们不想有战争,但美国人欺负到家门口了。为了守卫祖国和人民,如果需要我付出生命,那我一定也会像这位战友一样坚定无悔。”

  39军经过12个昼夜的英勇战斗,打出了漂亮的开门红。云山战役使美军王牌部队骑兵第一师受到重创,在战役结束后,彭德怀高兴的说:“美国军队没有什么了不起,我们不止打了伪军,也打了美国的王牌军,这是华盛顿开国时组建的美国骑兵第一师!败在我们39军手下!”

  云山之战的战绩令陈应树无比自豪,无数令人钦佩的伤员战友,也深深印刻在他的脑海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红网

GMT+8, 2025-5-9 22:43 , Processed in 0.593756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