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红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075|回复: 0

曹军:毛泽东在中央革命根据地时期的经济思想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7-28 20:13: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932年10月召开的宁都会议,使毛泽东失去了对红军的领导权。从1933年1月到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这个时期,毛泽东在瑞金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和中央人民委员会主席身份主持苏维埃中央政府工作。发展经济以支持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军事斗争是毛泽东这个时期的主要工作。毛泽东在这个时期写下的两篇文章《必须注意经济工作》和《我们的经济政策》是我们了解毛泽东这个时期经济思想的主要文献。本文通过对这两篇文章的分析并结合有关历史史料,力求对毛泽东这个时期的经济思想作一个综合性的概述。

    一、历史背景

    自苏维埃中央政府于1931年11月成立以来,由于受王明“左”倾“进攻路线”以及红军中一直存在的单纯军事观点的影响,自中央至地方各级苏维埃政府,都忙于组织群众支援红军进行革命战争,对根据地经济建设普遍不重视。有些地方甚至出现“谁谈经济建设,就要骂为‘右倾’”(毛泽东语)的情况。与此同时,国民党加紧对中央苏区实行严密的经济封锁,规定凡粮食、食盐、汽油、煤油、药品器材、信件报纸、可供制造军用品之材料等,严格禁止运入苏区。这样一来,由于食盐、布匹、西药等日常必需品在苏区极为紧缺,苏区红军反“围剿”战争和军民生活面临越来越大的困难。

    毛泽东就是在这种经济形势下离开红军领导岗位的。由于与“极左”的后方中央局在军事斗争策略上的严重分歧,1932年10月12日中革军委按宁都会议精神发出通令,安排毛泽东“暂回中央政府主持一切工作”。经过短暂的治病和休养,毛泽东于1933年1月下旬来到瑞金主持中央政府工作,虽然内心郁闷,但还是从大局出发,以极大的精力投入到领导和推动中央革命根据地的经济建设中。

    二、毛泽东经济思想概述

    虽然毛泽东之前没有做过经济工作,但是由于革命事业的需要,和毛泽东在革命斗争实践中已经掌握的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使得毛泽东很快就能驾轻就熟、得心应手地应对根据地的经济建设工作,并形成一套统揽全局的经济思想。

    (一)强调经济建设的重要性

    毛泽东严肃批评了那种忽视苏区经济建设的错误思想,指出“革命战争的激烈发展,要求我们动员群众,立即开展经济战线上的运动,进行各项必要和可能的经济建设事业”。

    (二)明确经济政策的原则

    毛泽东在《我们的经济政策》中指出:“我们经济政策的原则,是进行一切可能的和必须的经济方面的建设,集中经济力量供给战争,同时极力改良民众的生活,巩固工农在经济方面的结合,保证无产阶级对农民的领导,争取国营经济对私人经济的领导,造成将来发展的社会主义的前提。” 毛泽东在《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中又指出“组织革命战争,改良群众生活,这是我们的两大任务。” 毛泽东明确提出的这些基本原则对于统一苏区各级干部思想,指导苏区经济建设工作起到重要作用。

    (三)提出经济建设的工作方法

    首先是领导方法,强调关心群众、发动群众和领导群众,反对命令主义和官僚主义。同时要求培养大量懂经济建设的干部。

    其次确立重点工作,包括农业生产、工业生产、对外贸易、财政金融和发展合作社。

    第三是建立激励机制,提倡和鼓励私人经济,大力发展股份制合作社等。

    三、苏区经济建设的实际效果

    虽然由于客观上敌我力量过于悬殊,主观上博古、李德指挥失误,造成第五次反“围剿”失败,最后导致中央红军和苏区中央政府被迫转移,但是在毛泽东主持苏区中央政府工作的一年零九个月时间中,苏区的经济建设仍然取得了明显效果。

    (一)农业生产方面:通过建立合作社、开垦荒地、改良土壤、兴修水利等措施,苏区各县粮食产量均增加百分之10-20。
    (二)工业生产方面:兴办国有工厂32个,涉及军工、纺织、造纸、制铁、榨油、煤炭、印染、陶瓷、制糖、农具等,基本满足苏区军民生活需要。
    (三)财政金融方面:苏区政府发行公债300万元,苏区国家银行发行货币800万元,为保障军事斗争需要,改善群众生活,巩固苏维埃政权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发动群众方面:江西福建两省十七个县共建成合作社1423个,股金30余万元。人民群众发展经济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有效调动。

    四、毛泽东经济思想的深远影响

    尽管毛泽东在苏区主持中央政府工作期间关注经济建设只有一年多时间,但是毛泽东在领导经济建设实践中总结的经济思想,在后来的革命斗争实践中仍然产生深远影响。延安大生产运动就是毛泽东经济思想在抗日战争时期的进一步发展。

    1941年,由于日本侵略军的疯狂进攻和“扫荡”,国民党顽固派的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使陕甘宁解放区的财政经济发生了极为严重的困难。为了战胜困难,坚持抗战,1942年底,毛泽东提出了“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方针,号召解放区军民自力更生,克服困难,开展大生产运动,有效缓解了当时的经济困难。这期间毛泽东曾先后发表《抗日时期的经济问题和财政问题》、《开展根据地的减租、生产和拥政爱民运动》、《必须学会做经济工作》以及《组织起来》等著作, 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提出解决边区政府经济建设问题的方针和要求,成为我党在经济工作中克服当时的困难,坚持抗日和反对国民党斗争的指南。

五、三点启示

    (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对毛泽东经济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上来,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开启了三十多年来国家经济建设突飞猛进的航程。毛泽东在苏区主持中央政府工作时就说过:“只有在国内战争完结之后,才说得上也才应该说以经济建设为一切任务的中心。”(见《必须注意经济工作》)。由此可见,党中央在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既是国家发展和党的事业的需要,也是对毛泽东经济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二)永远不能忘记经济建设的目的

    在毛泽东的经济思想中,虽然高度重视经济建设工作,但是经济建设一直被当作手段而不是目的。做好经济建设工作的目的很明确,首先是保障军事斗争需要,其次是改善军民生活。如果有人把经济建设本身当作目的,工作中就会很容易出现偏颇和失误。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在党中央领导下,按照“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也有一些人忘记了完成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任务的最终目的是建设好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片面地为经济建设而经济建设,这种倾向显然是错误的。各地普遍存在的重复建设、产能失衡、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等问题皆由此而生。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我们的奋斗目标是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们在经济建设工作中必须时刻牢记这个目标,才能统筹兼顾,科学发展。

    (三)毛泽东的党性修养值得我们永远学习

    毛泽东当初被迫离开红军领导岗位,内心是不情愿的。毛泽东后来在回顾那个时期写的词《清平乐•会昌》时也提到“那时的心情是郁闷的”。但是毛泽东从高度的党性修养和自觉的组织纪律性出发,依然能够以大局为重,积极投入到之前从未做过的政府管理和经济建设工作中,通过调查研究和独立思考,提出政策方法并产生成效。毛泽东这一时期写过两篇调查报告,《长冈乡调查》和《才溪乡调查》,我们现在读起来,依然会对毛泽东扎实细致的工作作风感慨不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红网

GMT+8, 2025-1-5 11:40 , Processed in 0.263814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