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红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199|回复: 0

一把实现“中国梦”的金钥匙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7-3 17:37: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把实现“中国梦”的金钥匙
                                          ——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心得体会
                                                                  于新中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收录了习近平总书记在2012年11月15日至2014年6月13日这段时间的讲话、谈话、演讲、答问、批示、贺信等79篇,分为18个专题。该书收录的文章、讲话等,大都简短精练,寓意深刻,通俗易懂,很接地气。在近两年的治国理政新的实践中,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提出了许多新观点、新思路、新论断,系统地展示了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治国理念和执政方略。全面回答了新形势下中国发展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是国际社会了解当代中国的重要窗口、寻找中国问题答案的一把钥匙。
一、一个现实的“中国梦”,燃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希望
在当前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大背景下,国家尚未完全统一,大陆主体部分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同地区、不同阶层、不同领域、不同方面,理想和梦想差异甚大。如何用一个共同目标引领全国各族人民前进,当务之急是要凝聚共识,一心一意求发展,推动民族复兴。为此,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提出并阐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国梦的本质就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就是两个100年目标。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梦。中国梦是全中国人民理想和梦想的最大公约数,“中国梦”提出后,民族凝聚有了一个坚实内核。中国梦把国家、民族和个人利益紧紧联系在了一起,使每个地区、每个群众都有一个经过奋斗就能实现的“地方梦”、“个人梦”。让每个人
为实现梦想的努力,汇聚成了推动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的强大正能量,使全国人民心中都能燃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希望。
二、一条特色的中国路,标明当代中国的前进道路和发展走向
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履职伊始,就义无返顾地向全党、全世界郑重宣示,中国将“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道路无比坚定和自信,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我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植根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我们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的任务,就是继续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篇大文章写下去。书中通篇反映出总书记坚定的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总书记以其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政治智慧,也向全国人民传导了自信,增强了全民族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感情认同。鲜明的旗帜、坚定的道路,展示了中央领导集体对理想信念的执着追求,对世情国情的清醒认识,对中国未来发展走向的深刻思考,让世界感受到中国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和自信。
三、一张发展的新蓝图,提出改革发展的一系列新思路、新举措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确定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制定了总体方案,提出了路线图和时间表,涉及15个领域、330多项重大改革举措。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创见的思路和举措,书中以大量篇幅,全方位展现了从改革总思路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国防等各领域具体改革思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改革再难也要向前推,敢于担当,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胆子要大、步子要稳,不能犯颠覆性错误。新一届党中央描绘的改革发展新蓝图,已成为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美好愿景。
四、一颗赤诚的民本心,彰显以人为本和执政为民的真挚情怀
1969至1975年,习近平在陕西梁家河大队,度过了七年艰苦的上山下乡生活,住窑洞,睡土炕,吃玉米团子,打坝挑粪,建沼气,在这里入党,当选大队党支部书记。之后经历过不同工作岗位的磨炼,对中国的国情了然于心,对人民的所思所想所盼感同身受。从书中第16部分“密切党同人民群众联系”收录的4篇文章的字里行间,我们能深切感受到总书记执政为民的情怀和理念。他指出,必须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他要求领导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不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真正做到对历史和人民负责。他强调,“要把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他坚持打铁必须自身硬、以上率下等理念,制定了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通过这些内容,我们可以感受到总书记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感受到党中央执政为民的根本宗旨和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体会到中国共产党紧紧依靠群众执政的坚定信心。
五、一把闪亮的反腐剑,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约束机制
习近平任中共总书记伊始就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专题研究改进工作作风问题,出台了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以落实八项规定作为改进工作作风的突破口,他本人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自觉接受全党全社会监督,推动党风政风改进。在此基础上进行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使党内存在的“四风”问题得到了一次大整治。新一届党中央打破传统的“刑不上大夫”规则,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做到“老虎”、“苍蝇”一起打,用实际行动顺应了民意、回应了民怨、赢得了民心。在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的同时,中央坚持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里,加强制约和监督权力运行的制度建设,已逐步形成使领导干部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想腐的保障机制。这种反腐倡廉的明晰思路,使人民群众对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充满信心。
六、一股冲天的实干劲,塑造全党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精气神
面对改革发展稳定的艰巨繁重任务,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各级领导干部牢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积极进取,奋发有为,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他亲自担任深改、国安领导小组组长,体现出坚定的担当和责任。他指出,敢于担当,就是要坚持原则、认真负责,面对大是大非敢于亮剑,面对矛盾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危机敢于挺身而出,面对失误敢于承担责任,面对歪风邪气敢于坚决斗争。这种担当精神,责任感,使命感,顺人心,得民望。这种精神当前已成为一种风尚,一种价值尺度。习近平总书记在论述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时,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思想境界,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事,发扬钉子的精神,一张好的蓝图一干到底。他要求广大干部求真务实,真抓实干,要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抓落实。在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务实作风的影响和带动下,全党全社会崇尚实干,埋头苦干抓落实蔚然成风,在全党形成了“三严三实”的浓厚氛围,焕发出一种为追梦而直争朝夕的精气神。
深入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对于我们正确认识我党、我国建设过程中出现的成就与挫折,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具有重要指导性。对于各地应对经济形势下行压力,增强信心,爬大坡,过深坎,实现科学发展既有重要理论意义,也有重要实践意义。我们只有坚持不断地深入学习,才能汲取更多政治智慧,增强克服当前发展遇到困难的能力,更好地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治污染、惠民生各项工作。(作者系邯郸市委副秘书长、督查室主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红网

GMT+8, 2025-5-11 07:47 , Processed in 0.323723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