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红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982|回复: 0

刘侠僧将军之子刘建国:一碗羊肉泡馍的故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7-29 10:06: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陕西三秦儿女红色讲师团刘侠僧将军之子刘建国

1976年冬,我从陕南略阳钢厂回西安探亲。第二天父亲带我去东大街端履门“老孙家”吃羊肉泡馍。一碗羊肉泡馍对现代年轻人来说已平常的不足为奇,但父亲每次吃羊肉泡馍时,脸上就会流露出像孩子过年一般的回忆和喜悦。这个秘密在此次吃饭时,听了父亲一席话后才知其端倪。
当时,刚刚粉碎了“四人帮”。因为在文化大革命中,哥哥、姐姐都在外地工作,西安兄妹属我大,父亲在机关挨批斗,关牛棚时主要是由我去探视和照顾,父亲自然对我就多一层更特殊的情感。上午九、十点钟吃饭人不算多,我们开了票,取了馍。找到一张无人落坐的八仙桌,父亲他老人家开始掰馍,馍掰的很碎,很认真。我深沉的望着父亲很在行的模样也静静的掰着馍。突然,父亲开口说话:“我第一次吃羊肉泡馍是你爷带我在‘老孙家’吃的。那是1922年开春,我才七、八岁刚上小学,第一次同你爷下馆子吃饭。你爷当时在国民革命二军胡笠僧手下当营长,他当年一身戎装言语不多,只记得饭桌上叮嘱我“好好习文练武,当国家有用之才”,这是你爷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带我在馆子吃饭。不久,他带兵上了前线,从此就再也没有见过你爷面。三年后的1925年冬你婆(我奶奶)接到了阵亡通知书,全家人才知道你爷在国民革命二军中,为策应广东孙中山的北伐战争,在河南信阳保卫战中,为阻击反动军阀吴佩孚长达四个月的猖狂围攻中壮烈牺牲。”

同父亲吃羊肉泡馍时他讲的这一席话一晃36年过去了,而今父亲已离开我们快十年了,他追忆爷爷带他第一次吃羊肉泡时的一席话,让我在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的几次研讨会上对咱陕西的井勿幕、胡景翼(胡笠僧)于右任等辛亥革命先贤的功绩更加尊崇和敬仰。也使我认识到陕西是中国北方近代革命史的摇篮。由于祖父是国民革命二军的营长,牺牲在河南信阳保卫战中,所以我作为后人对胡景翼将军所领导的国民革命二军的发展史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为了搞清这段历史,我曾两次登门拜访了年过八旬《胡景翼传》的作者,西北政法大学著名近代史学者李凤权教授。从《胡景翼传》中我进一步了解到中国辛亥革命1911年10月10日从武昌打响了南方第一枪,西安10月22日即打响了北方第一枪,南北遥相呼应从陕西宣布独立成立秦陇复汉军,到1916年成立陕西讨袁护国军,再到1918年胡景翼将军联合曹世英组建陕西靖国军,1921年胡将军为保存革命实力,为实现他1914年在日本东京对孙中山的承诺:“多谢先生教诲,来日我定要打进北京城,请先生主持大计。”为以图大举,胡将军忍辱负重接受陕西督军冯玉祥的改编,任陕西陆军第一师师长。

1918年爷爷刘成章在陕西靖国军当连长时就一直追随胡将军,1922年他抛下妻儿老小,远走他乡,义无反顾跟随胡将军东征,为实现孙中山先生:“联俄、联共,扶助工农三大政策的实现同两万多名陕西‘冷娃’奔赴战场,在豫东从直系军阀围攻中解救了冯玉祥部队。随后违抗吴佩孚镇压“二、七”铁路工人大罢工的命令,部队暗中保护工人,胡将军还亲赴河南第二次铁路工人代表大会现场,为工人写下了:“劳工神圣”四个大字。

1924年10月胡景翼将军联合冯玉祥、孙岳二将军共同策划发动了震惊中外的“北京政变”,将清皇彻底赶出紫禁城,并向全国发电通告,电邀孙中山来北京主持大计。胡将军兑现了十年前在东京对孙先生的承诺,同时他的革命行动得到苏联驻华大使和中共创始人李大钊的坚决支持。由于直、奉军阀的猖獗胡将军虽派代表去天津迎接孙中山先生进京,但由于国民一军冯玉祥将军的妥协而后驻绥远。三军军长孙岳进驻陕甘。国民革命二军为保存实力,在李大钊同志建议下胡将军南下中原,出任河南军务督办兼省长。

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李大钊同志当年和屈武面谈时对胡景翼将军的评价:“我感觉胡这个人很好,一是有政治远见,二是有股革命事业心,他迫切想把自己军事力量建立起来......把胡景翼培养起来,这将来同我党合作是个可靠的人,这个力量培养起来,对我们党的事业是有利的。”当年,号称“八方风雨会中洲,”河南工农运动迅速恢复,铁路工会会员已发展到三万余人,河南各地农民协会相继成立,河南当时被称为“北方的广东”工农运动,革命形势一派大好!

1925年3月8日胡景翼将军亲临豫西前线指挥二军以三万兵力击败号称十万镇嵩军匪首阚玉昆、刘镇华收复洛阳,将军3月10日发电向北京孙中山先生报捷。孙先生3月12日因病不幸逝世,胡将军无比悲痛,他在开封带病为孙先生主持悼念大会。3月下旬至4月上旬,胡将军右臂痤疮恶化。病情加重,4月10日。口授遗言,与世长辞。

只可惜胡将军辞世太早,他仅仅活了34岁,他驰骋风云的短暂岁月确无比辉煌。于右任、冯玉祥、孙岳等先后送匾额,题写挽联进行悼念。1985年2月2日前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习仲勋同志为李凤权老师写的《胡景翼传》一书中的题词高度评价了胡将军,写到:“胡景翼将军赤诚爱国,胸怀大志,献身革命,功劳卓著,他整军经武,有智有勇,知人善用,将士归心。徐向前元帅为他的老军长胡景翼将军亲笔题写了书名《胡景翼传》。将军一生虽然短暂,但他的高尚品德、光辉业绩会永垂史册!”

如今,在研究陕西近代革命史中,我才明白当年的一碗羊肉泡馍是做为军人的爷爷在上前线前同长子父亲的一顿诀别饭,一碗羊肉泡馍里包含了无比深情的父爱。虽然,父亲当年还是似懂非懂的少年,但他确永远记住了人生中吃的第一碗羊肉泡馍的滋味与父子真情。当年爷爷同两万多名陕籍将士一样无人留下豪言壮语。急匆匆离开故乡,但他们走的如此淡定、从容。国民革命二军将士们当年的血没有白流,他们的死为十年后的“西安事变”在陕取得成功,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和物质基础。

陕西辛亥先贤窦荫三老先生曾形象的比喻说:“胡将军(胡景翼)先开了花,杨将军(杨虎城)后面才结了果(指‘西安事变’)”。由于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才促使国共二次合作,为打败日本侵略者,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新中国找到了通向全国革命胜利的钥匙。

现在回想起36年前同父亲吃羊肉泡馍时老人家饱含深情的一席话,就不难理解父亲对九十年前爷爷请他吃羊肉泡馍时的记忆。为何如此难忘和挥之不去的原委了。一碗羊肉泡馍是我们西安人传承星火和思念亲人的最美佳肴。

父亲刘侠僧是爷爷的好儿子,从小就知同劳动人民同甘共苦,接受进步思想。1931年“九·一八”日本侵占东三省时父亲就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同年任“西安高中”临时党支部书记兼省委交通员。1933年5月至10月作为省委特派员赴红二十九军传达中央文件后留任第三游击大队少年支队任指导员。1934年奉组织派遣回十七路军工作,1936年参加了“西安事变”。国共合作后回38军作地下工作,随38军战友们坚守山西中条山抗击郑州、洛阳一线日军8年的疯狂进攻。打破了日寇妄想攻占关中的黄粱美梦,1945年7月17日38军17师洛宁起义,这支部队最终回归中国人民解放军序列。属二野刘、邓大军指挥,解放战争中参加了上党,邯郸战役,南下解放了豫、鄂、陕、渝广大地区,38军这支部队为解放新中国立下不朽的功绩。

1949年父亲先后任陕西军区宣传部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政干校副校长兼教育长、炮兵预备学校校长。直至1955年,父亲转业到地方任西安市文化局局长,凡来陕的重要文艺团体名演员,包括梅兰芳,周信芳大师等,父亲都以主人的身份用羊肉泡馍招待大家。1962年父亲任西安市体委主任时,第26届世乒赛冠军庄则栋、李富荣、张燮林、邱钟惠等国手路经西安打表演赛。父亲也是请国手们在西安“老孙家”品尝了我们陕西人的家乡饭“羊肉泡馍”。中国戏剧大师和国手们大家无不为父亲那股真诚、硬朗、朴实无华的军人作风所打动,在父亲眼里一碗羊肉泡馍就代表着陕西人民对各路朋友的最好欢迎和祝福。就好比俄罗斯民族接待贵宾最高规格是列巴和盐。蒙古族接待贵宾喝马奶子酒一个道理。

如今,我女儿去加拿大学习工作十多年了,每次从多伦多回西安。第一顿饭肯定要先吃一碗羊肉泡馍,过过家乡饭的瘾。这就是我们陕西人的思乡情怀,前年过年女儿回来讲:“现在多伦多餐馆已经随时可以吃上爽口的凉皮和酥香的肉夹馍了。相信要不了多久加拿大也会有人卖咱西安的“羊肉泡馍”我就不必一、两年回西安才能吃得到了。”我听女儿讲后十分欣慰,随着中国经济不断的发展壮大,这种灿烂饮食文化传播也是中国文化软实力的表现,盛唐留给后人的小吃绝不会逊色于肯德基、麦当劳和披萨饼。

从爷爷——父亲——我——女儿。我们四代人都对家乡的羊肉泡馍情有独钟。父亲曾对我讲过:“羊肉泡馍是劳动人民的美食,做强体力劳动的人,比如:拉架子车的、蹬三轮、扛大包的,他们早上吃一顿羊肉泡馍一天干活都有精神。”父亲这样讲也是让我们青年人永远不要忘记劳动人民和人民大众的所爱。

写到此,我想以胡景翼将军1921年为陕西富平庄里镇“立城”学校办学宗旨提的21个字作为本文的结束语:
“开发最新的学说,陶冶理想的人格。创造健全的社会。”

我更加坚信,父辈们不怕困难,不怕牺牲的大无畏革命精神和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将被我们一代代传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红网

GMT+8, 2025-7-15 15:41 , Processed in 3.599167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