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红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521|回复: 0

焦裕禄的家风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5-13 18:25: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心里的焦裕禄 刘学伦作

道德的力量

3月17日至18日,习主席在河南省兰考县调研指导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时强调,“教育实践活动的主题与焦裕禄精神是高度契合的,要把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作为一条红线贯穿活动始终,做到深学、细照、笃行”。5月9日至10日,习主席再次来到河南考察,在听取河南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后强调,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努力以道德的力量去赢得人心、赢得事业成就。”在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开展的背景下,习主席的两次重要讲话让我们对焦裕禄精神和加强党员领导干部的道德修养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

今天本报刊登的这篇纪实散文《焦裕禄的家风》,作者通过讲述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切身感受,不仅从一个侧面让人们感受到焦裕禄的思想道德境界,也把家风这个话题提到我们面前。

焦裕禄的家风让我们看到,高尚道德总是具有强大生命力,良好家风归根结底是一种道德追求的继承。作为党员领导干部,培养良好的家风不仅是个人道德修养的重要命题,而且对全社会的道德建设具有很强的示范引领作用。全社会良好家风叠加在一起,就是一种强大的道德力量,它将不断推动着国家建设和社会文明向前迈进的脚步。正所谓“家风正,则民风纯;民风纯,则国风清;国风清,则国家兴”。

——编 者

1

在山东沿海的一座小县城里,我从父亲订的省委组织部办的《支部生活》杂志上,读到新华社记者穆青、冯健、周原写的长篇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是1966年春上的事,那时我还是个11岁出头的半大孩子。

那是共和国历史上令人难以忘怀的年代,三年自然灾害的阴影虽渐行渐远,但饥馑仍在中国城乡的一些角落徘徊。现在回想起来,在人们咬紧牙关拼力扭转天灾人祸带来的巨大困难的关键时期,焦裕禄的模范事迹像一道电光石火,一下子把困厄和重压下的人们的心照亮了。在这篇影响了几代人的英雄传奇中,作者以沉郁抒情的笔调,多侧面展示了焦裕禄的感人形象——

严冬,内涝、风沙、盐碱三害肆虐的苦难兰考大地上,新任县委书记焦裕禄到职第二天,就到灾情最重的公社和大队去了解情况、查看灾情;风雪交加的夜晚,焦裕禄召集县委委员来到兰考火车站,目睹被灾荒逼迫背井离乡逃荒的群众反思领导责任,连夜开会研究如何鼓舞干劲领导群众改变兰考面貌;为了制伏“三害”,焦裕禄带头冒雨涉水观察洪水流势和变化,经常在截腰深的水里吃干粮,夜晚蹲在泥水处歇息;大雪封门的时候,连转9个村子的焦裕禄走进双目失明的老大娘家动情对她说,我是您的儿子,毛主席叫我来看望您老人家;多年带病坚持工作的焦裕禄肝痛得厉害时,就用手按、膝压和硬东西顶,日子久了,办公藤椅右边被顶出个大窟窿;病情危重时,焦裕禄对看望他的县委领导说,我死后只有一个要求,要求组织上把我运回兰考,埋在沙堆上,活着我没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着你们把沙丘治好!

一连串闪光的画面和催人泪下的细节,把一个活生生的优秀共产党人的高大形象,钢浇铁铸般植入涉世未深的少年心间。

沿海的早春,寒风依然砭人肌骨。焦裕禄感天动地的事迹,像一阵阵强烈的冲击波,在我这个生活在县机关大院的孩子心中,掀起了不寻常的感情波澜,止不住的泪水簌簌流了下来。

在焦裕禄先进事迹中,不准孩子“看白戏”的故事给我的印象特别深刻。一次,焦裕禄得知孩子看戏时打着自己的旗号没买票就进去了,非常生气,当即把一家人“训”了一顿,命令孩子立即把票钱如数送给戏院,又建议县委起草了《干部十不准》的通知,不准任何干部特殊化,不准任何干部和子弟“看白戏”。

那年月,能看场电影和戏,是近乎奢侈的精神享受。十里八乡的群众为看电影,翻山越岭走十几里甚至几十里路是常事。我和小伙伴就时常为无钱买票到电影院看电影而苦恼。胆大的常翻墙进去“逃票”看电影,我没那胆子,只好去电影院门口央求县机关的叔叔“带”我进去,但十有八九被检票的那位胖阿姨卡在门口。因此,我很能理解报道中那个“看白戏”孩子的心境。虽然少不更事的我尚不能完全认知焦裕禄这一举动的全部意义,但对他严格要求子女、不搞特殊化的做法充满了钦佩之情。

2

一晃30多年过去了。2000年春天,我到河南驻军某部工作,得以踏上兰考这片梦萦魂牵的土地。我在焦裕禄当年为锁住风沙而种植的“焦桐”下穿行,遮天蔽日的泡桐玉树临风,沙沙絮语,仿佛向我叙说焦裕禄带领兰考党员干部和群众战天斗地的往事;我在庄严的焦裕禄纪念馆中流连,用痛惜的目光抚摸着那把神交已久带窟窿的藤椅,怀想焦裕禄坐在椅上以硬物顶着疼痛的肝部奋力为党工作的情景;我带集团军机关党员干部瞻仰位于兰考老县城沙丘上的焦裕禄陵墓,面对这位死也要看着后人把沙丘治好的人民的儿子,讲述我对伟大焦裕禄精神的理解……

白驹过隙,物是人非,岁月沧桑使中国也使兰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冥冥中似有一股神奇的力量,穿过时光隧道从历史深处奔涌而来,在变革的土地上呼啸澎湃,又裹挟着新的时代精神因子走向未来、传播四海……

2003年深秋,兰考县东坝头黄河大堤出险,我随某集团军部队星夜前往抗洪,一干就是40天。这里是九曲十八弯的黄河最后一弯的险要之处,1855年,清咸丰年间,桀骜不驯的黄河在东坝头铜瓦厢决口,夺淮入海660多年的黄河由此改道,径由山东入海。东坝头是重塑中原的黄河最后一次拐弯的地方,也是倾注焦裕禄心血和汗水的一方热土。那段时间,我时常乘车从坐落在兰考城南的焦裕禄半身塑像前经过,每当望着焦裕禄那清癯的脸庞和坚毅的目光,总是感受到一种战胜洪水的巨大力量。黄河复又安澜、部队撤出兰考时,已是初冬时节了。我又一次来到焦裕禄纪念园,重拾孩提时对锻铸自己心灵产生重要影响的精神洗礼。明朝末年的黄河故堤上,林木萧萧。触景生情,我不禁想起当年那个因“看白戏”而受到爸爸严厉批评的孩子。斯人长逝,那曾经影响了千百万人的品格风范,还在滋养着焦家后人吗?

不久,在七朝古都开封,我见到了焦裕禄的二儿子、时任开封市委常委、统战部长的焦跃进。虽说过去未曾谋面,但对他的名字却并不陌生。2002年10月,我在人民日报上看到他亲赴北京卖大蒜的报道。那时,他在杞县当县长,组织实施“大蒜兴县”战略,在北京展销会上亲自推销,使杞县成为大蒜生产出口基地县并跃居全省第一,他也因此被评为“中国果菜产业十大杰出人物”。几年过去了,在杞县当过8年县委书记和县长的焦跃进赴开封履新。这个与父亲焦裕禄有过类似从政经历的“大蒜县长”,下乡当过农民、生产队长,一头扎在豫东农村干了20多年。谈到东坝头抗洪抢险,我和他找到了同频共振点。当年,焦裕禄为根除“三害”,用脚板丈量了东坝头每一寸土地,而焦跃进也曾追寻父亲的脚步,在东坝头乡埋头苦干当了近6年乡党委书记。这次见面,我弄清了焦跃进不是那个“看白戏”的孩子,但电影《焦裕禄》中嚷着要吃红烧肉结果被父亲骂哭的孩子,则非他莫属。

他告诉我,父亲辞世的时候,自己只有5岁,尚不知道这个人的离去对自己意味着什么,对今生后世会产生什么影响。真正读懂父亲,还是在当了乡党委书记特别是县委书记之后。

焦家子女有个共识,我们有这样一个好父亲是值得骄傲和自豪的,但社会上不少人要求我们处处像父亲一样,做到十全十美,那确实很难。因为素质、修养有差异,时代和社会环境也有很大变化。父亲是父亲,我们是我们。

后来,我与焦跃进又有些接触。今年2月,他当选为开封市政协主席。或许是焦裕禄精神对我们这代人影响太深,在这一特殊纽带维系下,我与焦家子女又有了新的交往。

3

2008年五一前夕,成都军区政治部一位领导给我打电话说,军区政治部朱新民副主任因母亲病故回河南老家奔丧,嘱我多关心。机关的同志告诉我,老朱是焦裕禄的女婿。

忙碌了几天,我忽然想起老朱未与我联系,急忙打电话询问。不料,他已从开封去了郑州。原来,老朱不愿给部队添麻烦,只在焦跃进处小住,悄悄料理完老人后事就踏上了归途。

之后一个星期,汶川大地震发生,我奉命率部火速入川抗震。在成都军区抗震救灾指挥部,在救灾部队帐篷里,我多次与任指挥部政治部副主任的老朱见面。这位从基层一步一个脚印走上来的部队政治工作领导干部,沉稳持重且待人宽厚,几次接触,总感到举手投足之间似有从兰考大地上传承的某种东西。

等我在沈阳再次见到老朱时,已是2012年6月了。其时,他带成都军区优秀旅团主官疗养团到大连疗养,活动结束时取道沈阳返回成都。或许是焦裕禄当年曾被日寇抓到抚顺煤矿做过苦工的缘由,这次老朱来东北带着媳妇、焦裕禄三女儿焦守军。

1955年出生的焦守军中等个子,留着酷似上世纪中期中国妇女习见的“识字班”头的发型,端庄朴实。她是焦家三个从军子女中唯一当了一辈子兵的人,曾两次参战,多次立功,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手”,退休前是成都军区档案馆文职干部。

我对老朱和守军说起在焦裕禄墓前过的那次难忘的党日,并把事后整理的《在焦裕禄墓前的讲话》稿送给他们作纪念,两人颇为动容。那天,我获悉了媒体未曾披露过的一个细节:守军任中级职称专业技术干部12年,因军区档案馆没有高级职称指标面临退休。一位领导得知后,提出给她解决高级职称,守军却婉言谢绝了。她说,爸爸活着的时候告诉我们不能搞特殊,我不能给爸爸丢脸,不能给他抹黑。于是,守军于2011年9月光荣退休,平静而圆满地为自己的军旅生涯画上了句号。

往事鳞爪,在岁月的长河里只是一丝涟漪,我在汶川抗震救灾中隐约感到却又模糊不清的东西,似乎渐渐清晰起来。

4

时光荏苒,到今年5月14日,焦裕禄同志辞世整整50年了。五一假日,我拨通了老朱的电话。他已退出领导岗位,开始了人生第二个黄金期的美好生活。谈及习近平总书记亲赴兰考指导教育实践活动,特别是总书记再次瞻仰焦裕禄纪念馆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焦裕禄精神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仍然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永远不会过时,要求全党把焦裕禄精神作为一面镜子,深学、细照、笃行,我们都很兴奋。我们忆起2009年4月1日,时任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同志专程到兰考,参观焦裕禄事迹展,就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作重要讲话,亲临焦家小院看望焦裕禄亲属,一一道出子女名字,与当年“看白戏”的孩子对号的情景。老朱告诉我,今年3月17日,习总书记在兰考焦裕禄纪念馆再次亲切接见焦裕禄子女。总书记关切地询问他们身体情况和子女情况。焦守云说:“我们一定传承好父亲的精神,保持家教家风。”

这一信息使我怦然心动,十多年来与焦家后人接触所感受到的那种极可宝贵的东西,愈发变得鲜明而显豁起来。我想起当年兰考县城关镇渔场为让身患肝病的焦裕禄补补身体,送来了十多条活鱼,焦裕禄回家后对嚷着要吃鱼的孩子进行教育,把一桶活鱼送回渔场;县救灾办看到焦裕禄穿的棉袄实在破得不成样子,悄悄给他拨了3斤救济棉花,当女儿拿着棉花票高兴地嚷着要给爸爸做新棉袄时,焦裕禄疼爱地对孩子说,这些棉花是国家用来救济灾民的,公家的便宜不能沾;大女儿焦守凤初中毕业后想到县机关当打字员,焦裕禄提出要么到机关打扫卫生,要么去供销社咸菜厂当腌咸菜的工人,并做通她的工作高高兴兴去咸菜厂上班;为在孩子心里打下劳动光荣的烙印,焦裕禄经常领着孩子们在收获过的大田里拾麦穗、复收红薯和花生,然后全部交到生产队;焦裕禄家庭生活比较困难,可他坚决拒绝领救济,用过的一条被子上有42个补丁,褥子上有36个补丁,女儿焦守云登上天安门城楼时,穿的是带补丁的裤子,赤脚穿一双布鞋……

简朴的生活,严格的家规,正是家风这所无形但却可以定格人的一生的特殊学校,奠定了焦家后人正确而坚实的人生轨迹。你们干好了是焦裕禄的孩子,干不好也是焦裕禄的孩子。焦裕禄的妻子徐俊雅生前时常这样教诲后代。星流月转,潮起潮落,焦裕禄的儿孙,这些笼罩在光环下却恪守家训家规的传人们,不伸手,不特殊,诚实劳动,自食其力,在各自的人生舞台上努力做好党员、好干部、好公民,尽其所能播布和诠释焦裕禄精神。从老朱口中得知,如今,焦家儿孙共27人,第三代10个孩子有一半打工或待业,谁也没搞特殊化。习总书记再次接见焦家子女那天,两代人齐聚焦家小院,按照总书记的勉励和嘱托,着眼传承光大焦裕禄精神,面向新的实际充实完善了父母创立的家规。

我忽然想起那个在我心中翻腾了半辈子的不准“看白戏”的故事,就势问道,当年“看白戏”的那个孩子是老几呢?老朱哑然一笑:嗨,那不就是大儿子焦国庆嘛!说起来他还是你们沈阳军区的呢!他在部队21年,当过董存瑞生前所在班班长、所在连连长,后来当了营长、副团长,被评为军区优秀共产党员,后转业回河南开封工作,现已退休。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风是世风的缩影。一个家庭半个世纪赓续有致、流布不衰的家风,浸润着党的宗旨和优良传统,又折射出世相万态和人间真情。东汉有贤人云: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弘扬焦裕禄精神,从匡正家风引领世风,不正是党员领导干部以上率下的现实课题么!(高建国 标题书法:丁嘉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红网

GMT+8, 2024-5-3 14:36 , Processed in 0.395835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