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红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077|回复: 0

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就党的十八大报告学习体会答《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2-6 14:35: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冷 溶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编者按:2012年11月8日至14日召开的党的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了胡锦涛同志代表十七届中央委员会所作的报告《坚定不移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等重要文件;随后召开的党的十八届一中全会,选举产生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这次大会是在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召开的,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为更好地学习党的十八大报告,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本刊记者专访了党的十八大代表、参加十八大报告起草工作的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主任冷溶同志。冷溶同志从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充分认识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全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内涵、深刻理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和五位一体的战略布局、按照新的要求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等五个方面,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记 者:冷溶同志,党的十八大是在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大会通过的胡锦涛同志所作的政治报告,将作为党的重要文献载入史册。您如何评价这个报告?

冷 溶:对党的十八大报告,习近平总书记有一个总体评价,很精辟,很全面。他指出:“报告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分析了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回顾和总结了过去五年的工作和党的十六大以来的奋斗历程及取得的历史性成就,确立了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提出了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牢牢把握的基本要求,确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对新的时代条件下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作出了全面部署,对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提出了明确要求。报告描绘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蓝图,为党和国家事业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智慧的结晶,是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是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

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记者:十八大报告一开始就明确提出了大会的主题,您认为应该怎么理解这一主题?

冷溶:理解主题,是学习十八大报告的关键。报告中用82个字来表述这个主题,讲了四层意思。一是讲指导思想,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二是讲精神状态,即:“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三是讲道路,即:“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这次报告讲道路是实现途径,方向、旗帜确定了,实现途径就很重要。四是讲目标,即:“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从建设小康到建成小康,一字之改,意义不同。“建设”是指过程,“建成”是指结果,更反映了这是“决定性”阶段。到这一届代表大会结束时是2017年,离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只差三年,不到一届大会了。所以,在这届大会就提出完成的任务,可以鼓舞干劲。

对大会主题讲的这四句话,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说,就是“强调了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四个核心问题”。这也是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总要求,是报告的主题,也是各项工作的主题,鲜明地回答了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目标前进的问题。这里的关键是旗帜问题,这关系中国今后的方向和走向问题,关系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形象问题。

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问题,始终是第一位的问题。特别是在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时刻,在发展的决定性阶段,更要旗帜鲜明地回答这个问题。十八大召开前,对中国今后的走向,国内外都有很多议论,有很多猜测,有的还想影响中央决策。每次代表大会之前都是这样,似乎已经成为一个规律了。这次报告做了明确回答。报告的第一个特点就是“旗帜鲜明”。报告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我们决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决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而是坚定不移地走改革开放以来一以贯之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样鲜明的立场和坚定的态度,给全党和全国人民吃了定心丸,也给国际社会明确信号。党内外、国内外都会感到有信心、踏实。中国的发展道路和方向不会因领导人的新老交替而变化。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贯穿党的十八大报告的一条主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紧紧抓住这条主线,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聚焦点、着力点、落脚点,只有这样,才能把党的十八大精神学得更加深入、领会得更加透彻、贯彻得更加自觉。”


充分认识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记者:党的十八大把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写入党章。请您谈谈如何理解科学发展观?

冷溶:党的十八大把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这是一个历史性决策,是十八大的重大贡献。十八大将以此载入史册。

确立科学发展观为党的指导思想,有充分的实践依据和理论准备。关于这一点,习近平同志在会前召开的十七届七中全会上有个说明,解释得很清楚。科学发展观是在2003年十六届三中全会上提出来的,以后经历了一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党中央不断在理论上进行及时的总结和概括,使它的理论内涵不断丰富,特别是经过十七大的概括,已经形成比较完善的科学体系,而且其正确性也不断得到实践的检验,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日益显现。由于它符合实际,确实管用,因此得到干部群众的广泛认同。这次十八大把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可以说是水到渠成,已经具备了充分的理论和实践基础,也具备充分的群众基础,深得党心,深得民心。

关于科学发展观提出的实践基础,报告总结了十年成就,做了充分说明。报告特别强调:“总结十年奋斗历程,最重要的就是我们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勇于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出一系列紧密相连、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形成和贯彻了科学发展观。”这是大家都赞成确立它为指导思想的原因和根据。

报告的第一部分讲这十年,讲了两段话。一段话讲实践历程,大体是按时间顺序,讲了四个节点。一是以加入世贸组织为契机,抓住机遇,变压力为动力,深化改革开放,加快发展步伐。二是抗击非典,提出科学发展观。三是成功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在全球率先实现经济企稳回升,积累了经验。四是成功地办成办好了许多大事、喜事,应对了许多难事。

再一个方面,是从成就上讲的,叫取得了“历史性成就”。用上了“三大台阶”和“两个时期”来概括。即经济上了一个大台阶,经济总量由世界第六位上升到第二位;人民生活上了一个大台阶;国家实力上了一个大台阶。“两个时期”,即认为这是一个国家各方面都发展很快的时期,特别是在改善民生上,是人民得实惠更多的时期。关于这十年的成就,会上代表们都给予充分肯定和高度赞扬。会上发了一本书,每位代表一本,是中央电视台编辑的《数字十年》,用各种数据把这些成就说得非常充分,很有说服力,很令人振奋。

记者:怎么看待确立科学发展观作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的重大意义呢?

冷溶:确立科学发展观为党的指导思想,使我们党的指导思想更加丰富。建党90多年来,我们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不断丰富和发展党的指导思想。这是我们党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反映了我们党理论上的与时俱进,这也说明我们党是一个勇于和善于进行理论创新的党,是一个思想解放、充满活力的党。当代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变化大、变化快。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践发展的显著特点也是变化大、变化快。这种实际情况要求我们党的理论一刻也不能停滞,必须坚持解放思想,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勇于创新。把科学发展观写在我们党的旗帜上,使我们的旗帜更加鲜明,方向更加明确。

记者:理论界认为,十八大报告在我们党的思想理论建设上有许多创新。请您谈谈十八大报告对科学发展观主要有哪些新的阐述?

冷溶:十八大报告对科学发展观在理论上做了很多新的阐述,提出了许多新观点,这是在十七大报告基础上的进一步论述。有三个亮点。

一是对科学发展观作出科学评价。这个评价有五句话。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把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这五句话的评价,是科学发展观作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依据,充分说明了它的指导地位。报告正是根据这五句话的科学评价,进一步明确了它的历史地位,讲了四个“是”,即:“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二是概括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报告指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是科学发展观最鲜明的精神实质。”这16个字,是在党的代表大会中第一次作出概括。十七大报告,概括了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这次又进一步概括了它的精神实质,这就使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导思想的科学体系更加完备,也反映了我们党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更加深刻,更加成熟和清晰。我们学习理解、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最关键的是要抓住这16个字。

三是提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四个“必须更加自觉”的要求。报告强调,必须更加自觉地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为第一要义,把以人为本作为核心立场,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基本要求,把统筹兼顾作为根本方法。这四条在十七大报告中是作为科学发展观内涵来讲的,而这次报告是作为实践要求讲的,是从面向未来的角度讲的,特别强调了“必须更加自觉”。这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指导意义。我们知道,科学发展观在理论上已经作了很多阐述,全党在认识上应该是很清楚的,关键在于落实。现在的问题是落实还不够有力,有些同志还不够自觉。在今后的发展中,我们要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胜利,实现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就必须把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这四点要求,就是今后工作的着力点,也是工作的抓手。


全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内涵

记者:党的十八大报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许多新的阐述,这是十八大报告的一个亮点。请您谈谈这方面的情况。

冷溶:这次报告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阐述,主要是在报告的第二部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党在几次代表大会报告中都作出过阐述。但这次十八大的阐述有新角度、新亮点。首先,它是从继往开来、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这个角度讲的。报告第二个部分的标题就是这个话。具体说,我认为主要有四点:

第一,这次报告从我们党90多年奋斗的历史,来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是一个新的角度,是十八大报告在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的一个显著特点。我们知道,这是胡锦涛同志在庆祝建党90周年讲话中讲的一个重要观点,现在写进了十八大报告中,这有重要意义。报告指出,90多年来,我们党领导人民取得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胜利,在实践中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是党和人民90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从这样历史纵深的角度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有厚重感,更具说服力,更能反映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实基础、丰富内涵和重大意义。这对于处于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为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而奋斗的我们党来说,更有底气,向前迈进的步伐更加有力。越是面向未来,越要回顾历史。这就可以理解为什么这几年党中央这样重视党史工作。

30年前,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第一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重大思想时,就指出这是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当时总结的是建党以来61年的历史,十八大报告总结的是91年的历史。而这后来的30年,是我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取得巨大成功的30年。十七大以来,我们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新中国成立60周年、建党90周年,不断总结历史经验,不断有新的认识。十八大是在这样的认识基础上的进一步总结。经过这次总结,理论上更加清醒,更坚定了我们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记者:从这个角度看,是不是也涉及到两个关系,一是如何看待党的几代领导集体之间实践探索和理论创新之间的关系;二是如何看待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间的关系问题?

冷溶:是的。报告在总结历史时,很重要的是写了四段沉甸甸的话,充分肯定了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和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性贡献,用简明的语言,高度概括了每一时期我们党的实践成就和理论建树。

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这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说是奠基之功。这个奠基,讲了三个意思。一是确立了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二是取得巨大成就,比如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和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研制和试验成功两弹一星等;三是作出独特性的理论贡献。

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成功地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是开创之功。这一点很清楚,大家都了解,都经历了这段历史。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成功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21世纪。这是突破之功。特别是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点上,是个很大的突破。

新世纪新阶段,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成功地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的坚持和发展之功。

从这四段话的论述中可以看出,正像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讲话所指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新时期开创的,也是建立在我们党长期奋斗基础上的,是由我们党的几代中央领导集体团结带领全党全国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接力探索取得的。”

这里,还有一个问题要说明,就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关系问题。这个问题,在十七大的时候中央就讲得很清楚,指出这是两次认识的飞跃。在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中,包括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中央特别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这就讲清楚了这两次飞跃的继承发展关系。

记者:除了您上面讲的这个角度外,报告还从哪些角度来概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冷溶:这就是我要讲的第二点,报告从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这三个方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了总的概括,并对它们的内涵分别作了精辟的阐述。这也是一个新的角度。我们知道,十七大报告是从道路和理论体系两个方面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这次十八大报告又增加了制度的内容。这是胡锦涛同志在建党90周年大会上讲的,这次又作了进一步阐发。报告指出:它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个相互联系的组成部分,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是党和人民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长期探索中形成的最鲜明特色。它们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系是:道路是实现途径,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制度是根本保障。报告还作出了“三个总”的概括,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些概括,也是新的。报告从道路、理论体系、制度这三个方面,又从总依据、总布局、总目标这三个角度,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了总的概括和全面阐发,清晰地勾勒出了它的总体面貌,这还是第一次。这就使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有了更为全面的把握,反映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认识的深化。

第三,报告提出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牢牢把握的八项基本要求。即: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必须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必须坚持改革开放;必须坚持维护公平正义;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必须坚持促进社会和谐;必须坚持和平发展;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这些基本要求,有些是老话,也有些是新话。一看就知道,它们既是对历史经验的总结,更是对新鲜经验的总结;既是针对今天问题讲的,更是着眼未来提出来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理论上的新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有一个评价,说这八个要求,“是对我们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鲜经验的科学总结,用新的理论认识和实践经验进一步回答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问题,是我们党探索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取得的重大理论成果”。过去我们党在几次代表大会的报告中已经总结概括过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理论、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现在又概括了基本要求,这就进一步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内涵,从原来讲的“四基本”变成了“五基本”。习近平总书记说:这五基本“是管全局、管方向、管长远的,大家要深刻领会,认真贯彻”。

第四,报告强调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党的基本路线。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党的十三大提出来的,以后历次代表大会都作了重申和阐述,十八大又再次加以强调,说明这个问题的极端重要性。特别是站在新起点准备向前迈进的时候向全党重申这一点十分重要。我理解主要有两个意思:一个是,要客观地正确地认识我国现阶段的发展水平。尽管我们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正如报告所说,“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我们在人均GDP上还是排在世界90多位以后。我们在任何情况下都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继续保持谦虚谨慎,“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妄自尊大”。另一个是,我们制定的所有方针政策,推进任何方面的改革,都要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既要积极进取,不失时机地推进改革,也不能脱离实际,急于求成,要“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党的基本路线就是依据这样的基本国情得出的最根本的理论判断,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内容。邓小平同志说:“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我们过去的成功,是因为坚持了基本路线。今后要继续成功,还要靠这个基本路线。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不动摇,最重要的就是始终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深刻理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和五位一体的战略布局

记者:这次报告中明确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如何理解这样一个目标?我们能不能达到?

冷溶:这次讲目标,是讲两个方面的目标要求,即把发展的目标和改革的目标一起提出来,这是一个新意,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可以看出,这次大会很强调改革,据统计报告提到了86次“改革”这个词。

关于发展的目标。这是一个全面的目标,包括五位一体的各个方面都有具体的目标要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关于改革的目标。强调要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深化重要领域改革,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提出“五个加快”的要求。即: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加快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机制;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管理体制;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最后,还专门讲了一段区域发展的改革:国家要加大对农村和中西部地区扶持力度,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在现代化建设中继续走在前列。

这次报告讲目标,给人印象最深的,是提出了十年实现两个翻一番的目标。即:到二○二○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二○一○年翻一番。”

这个目标很大的一个特点是有连续性,是在过去提出的目标基础上,特别是十六大、十七大目标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我们知道,我国现代化的目标,最早是毛泽东、周恩来提出来的。现在讲的小康目标,是邓小平1979年在会见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首次提出来的,之后在十二大上得到确认。它有几个特点:一是提出小康的概念。邓小平同志说:所谓小康生活,就是水平不高,但是比较平均,日子好过。二是提出“翻番”的概念,就是10年翻一番,20年翻两番。平均速度为72%,从1980年到2000年,翻两番,总值从2500亿到1万亿,人均从250美元到1000美元。三是讲两个指标,总值和人均,既体现综合国力提高,也体现人民生活改善。四是可以做国际比较,用国内生产总值计算,而且换算成美元。国际上很多国家都是这样。过去是用工农业总产值,只能在社会主义国家中比较。当时使用国内生产总值也是一个进步。这个指标有个优点,就是增加了对第三产业产值的计算,更能全面反映财富增长的情况,这反映了发展理念的进步。当然,今天的统计概念又有发展进步,要统计绿色经济等等,但都不成熟,还得用这个指标。

可见,这是一个着眼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改善的目标,是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目标,是实事求是的、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指标,是可以做国际比较的目标,体现的是以人为本的思路。

后来的发展情况是,翻两番实现了,而且是提前实现。1997年十五大实现了总值1万亿美元的目标,2000年达到人均1000美元。所以,到十六大的时候就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目标,用20年时间总值再翻两番。但没有提人均翻番,因为人均难,有人口增长的因素。到十七大的时候,发展的形势很好,就大胆地讲了人均GDP翻一番的目标。这是个进步。一个是更自信了,人均翻番,总值肯定超过。一个是更着眼于人民生活的改善,体现全面小康、科学发展的理念。

这次十八大,我们又讲两个指标,即总值和人均都翻一番。我们说,总值是体现综合国力提高的,人均是反映老百姓生活水平提高的。这两个都重要。对我国来讲,国家的力量强盛非常重要,讲总值是有必要的。当年邓小平就强调了提高综合国力,强调实现总值1万亿美元的意义。那时人均低,光讲人均不够劲,强调总值可以鼓舞士气。但是,反映老百姓生活水平提高的指标当然也同样重要,国家力量的提高最终要落实和反映到老百姓生活上。从这个意义上讲,人均的指标更重要。这也是当初提出小康社会概念的初衷。随着国家的发展,越来越应该强调人均。所以,十七大讲人均,这次又讲。

这次讲人均,又有进步,原来一直是讲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这次是讲人均收入,具体讲就是人均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人均农民纯收入,这更能直接反映老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是真正的收入倍增计划。人均收入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有什么不同?人均收入是进了老百姓口袋子里的钱,直接反映老百姓得实惠的情况,老百姓感觉更是实实在在的指标。

能不能达到?这个目标是从2010年算起的。从总值来说,201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为4012万亿元,到2020年翻一番为8024万亿元,平均速度72%就可以实现。而过去的这两年的速度已经超过了这个平均值,据测算今后年均达到68%即可以实现。

从人均来说,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19109元,翻一番达到3821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为5919元,翻一番为11838元。因为这两年增长很快,为后来实现目标减轻了压力。据测算,今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每年增长7%,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67%,就可以实现这个目标。当然,这只是一个大概情况,实际发展中会有很多可变因素。比如:城市人口和农村人口的比例会有变化,2011年城镇化率已达到513%,今年会超过52%,到2020年城镇化率有专家测算会达到60%。这样城镇人口的数量就大了,对人均收入翻番的要求就高了。再比如,人均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要增加,这次报告提了“两个同步”、“两个提高”,即:“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另外,还有一个人口增长的因素。2006年国务院印发的人口发展“十一五”和2020年规划中讲,到2020年我国人口将达到145亿。2011年是137亿人,还要增加8000万人。此外,还要把通货膨胀率控制住。总之,计算起来很复杂。但总的说,两个翻番都能够实现。

两个翻番,这是一个宏伟的目标,是一个鼓舞人心的目标。全国人民关心,国际社会也都很关注。如果这个目标实现的话,将是一个很大的消费市场,解决内需是没有问题的,甚至还会决定国际经济的复苏。德国人写的文章说:中共提出两个翻一番的目标,“这是一种怎样的对比:欧洲在紧缩开支,而中国将使其财富在短短十年时间里翻一番。如果这个目标得以实现,那么世界将看到一种具有巨大辐射力的模式”。“中国共产党面临新的长征。新长征的结局将决定中国的未来,并且也将越来越多地决定整个世界的未来”。这说明世界都看到了十八大的意义和这个目标的意义。但我们也要看到难处,要如期实现这个目标不容易。外国人也讲:“习近平接管的中国比十年前更强大,但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最大的挑战或许是13亿中国人对政府越来越高的期待。”所以,关键是怎样实现这个目标。报告从五位一体的各个方面都提出了确保实现目标的战略举措。

记者:您刚才提到,十八大报告在提出目标后,还确定了五位一体的战略布局,为实现目标提供保障。您怎么理解五位一体的战略布局?

冷溶:报告讲五位一体的战略布局和战略举措,内容很丰富,也很具体。这么多的内容,怎样学习理解,要慢慢消化。现在刚刚开始学习,我看先主要抓住三点:一是抓背景。主要是认清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了解国内外大势。二是抓关键。注意学习各部分提出的指导方针、总原则和总的思路。三是抓重点。注意学习各部分的新举措、新观点、新角度。

首先,要了解背景,了解我国发展的国内外环境的变化。只有这样,才能理解报告提出的战略部署和举措。习近平总书记在评价十八大报告时,讲完高举旗帜后,首先就指出,报告是在“分析了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基础上作的。这一点在报告中看得很清楚。报告在目标部分,一开始就指出:“综观国际国内大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准确判断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涵和条件的变化,全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确保到二○二○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

这里讲的“战略机遇期内涵和条件的变化”指什么?什么是报告中所说的“国内外经济形势新变化”?这个问题要了解清楚。根据报告精神,我谈点个人理解。

我们现在有很多条件没有变。如报告讲的,国际上和平、发展、合作这一当今时代的主题没有变,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大趋势没有变,世界力量对比有利于保持国际形势总体稳定的大环境没有变,等等。从国内看,除了基本国情的三个“没有变”之外,还有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总态势和基本面没有变等。但是,现在形势又确有很大变化。有向好的一面的变化,也有向不利的一面的变化。

好的方面、有利的方面的变化是什么?比如,从国际上看,报告说:“科技革命孕育新突破”,“全球合作向多层次全方位拓展”,“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整体实力增强”,比如金砖五国已经占到世界经济总量的222%,中国则由44%上升到104%。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占20%。总的是,“国际力量对比朝着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方向发展,保持国际形势总体稳定具备更多有利条件”。这些话,概括了这些年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以后的新变化。从国内看,有利的方面更是明显增多了。如发展的实力大大增强,基础设施大大改善,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具备了更多的条件。所以,机遇期依然存在,还是前所未有的。

但是,为什么说挑战也前所未有呢?因为,现在确有另一方面的变化,国际国内都有。有些也不好说是不利的变化,应对好了可能就是机遇。这方面的变化在哪里?认识这一点很关键。

从国际形势上看,很明显的一个变化,是报告中所说的“经济全球化新形势”。“新”在哪里?就是2008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使经济全球化受到巨大冲击,世界经济进入深度转型调整期。这是一个大变化,带来一系列变化,今天世界上的变化,大都与它有关。我国经济现在已经深度融入世界经济全球化中,必然深受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因此,要深刻地、清醒地认识这一变化。这次金融危机的影响是慢慢发酵的。先是美国,后是欧债危机,现在已经波及到发展中国家,现在还在发展。经过了五年,这一点看得很清楚。报告是这样说的:“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世界经济增长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全球发展不平衡加剧”,“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新干涉主义有所上升”,“局部动荡频繁发生”,“粮食安全、能源资源安全、网络安全等全球性问题更加突出”。这些大都与金融危机有关系,有些是在这个背景下加剧的。


回顾近几十年经济全球化的历史可以看出,在2008年以前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势头很盛。很多国家都乘势而起,我国就是受益最大的一个,抓住了机遇。这次金融危机的发生,出现了四个情况:

一是,世界经济呈低速增长态势,国际贸易急剧下降,发达国家消费市场萎缩,反映在我国和资源型国家等发展中国家,是外需骤减。今年前三个季度,我国出口仅增长74%,比去年回落153个百分点。回落幅度之大,超出人们的预期。我前不久访问拉美几个国家,它们都关心我国经济还会不会维持一个较高的增长速度,因为它们主要是靠卖给我们资源来维持增长。

二是,国际竞争日趋激烈,贸易保护主义和投资保护主义抬头,对我摩擦日益增多。西方国家包括第三世界国家针对我国的反倾销调查越来越多。

三是,国际热点增多,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对我国来说,还有一个周边安全问题,比如南海问题,钓鱼岛问题等。现在是争夺加剧。主要是两个争夺,一个是科技上的争夺,更加重视科技创新,都在抢占下一步发展的制高点。另一个是对能源、资源的争夺加剧,南海问题,钓鱼岛问题等,背后都是争夺我国的资源。现在海洋资源争夺加剧。有人讲,普天之下,争夺海权。

四是,美国对我加紧防范。经过这场危机,美国和西方国家力量减弱,南升北降,份额变化。美国经济占世界经济总量的比例由原来的337%降到236%。我国际地位上升,进入国际舞台中心,发言权分量增大。这是好事。但也引起了美国和西方国家对我的警惕,产生了嫉妒心。美国战略东移,主要对我来的,加强对我的防范和遏制,意图明显。美国战略利益重点开始从中东、欧洲转到亚洲。过去两霸争夺重点在欧洲,后来在中东。美国人现在依赖中东石油少了,这是个特别需要关注的问题。最近媒体在讲,美国人在页岩气开采技术上有所突破,最近几年产量有很大增长。美国原来是大西洋国家,在那边争夺。我们是太平洋国家。邓小平同志当年说:21世纪是太平洋世纪,也是印度洋世纪。这就是说,像我国和印度这样的国家将发展起来,改变世界的格局。但美国这些年一直说它也是太平洋国家,重返亚太,就是要和我们争夺太平洋。这一点看得很清楚。这说明我们确实发展起来了。

国内发展也有一个重要变化,就是中央一直讲的,新世纪以来我们进入了现代化发展的新阶段,具有很多新的阶段性特征。原来是1000美元到3000美元,现在将近6000美元。按照国际上的标准,已经达到中等收入这个阶段了。现在看得越来越清楚,我们所处的这个阶段,实质上就是怎样跨过中等收入这个阶段,避免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实事求是讲,搞不好,我们有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现实危险。“中等收入陷阱”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发展方式粗放,发展质量不高;环境污染严重,资源消耗大;分配不公,社会矛盾增多;腐败蔓延;公众的参与度高,民主意识增强。上述这些,加上在今天的信息化时代条件下,思想多元、开放,社会难以管理,就显得问题更加突出,应对起来难度更大。中东国家动乱与此有关。

如何跨过中等收入这个阶段,这在世界上都是难题。国际上的例子很多。据说二战后进入中等收入国家的有100多个,但跨越了“中等收入陷阱”的只有十几个。“中等收入陷阱”的概念,由世界银行于2006年提出,主要指一个经济体从中等收入向高收入迈进过程中,难以摆脱以往从低收入进入中等收入的发展模式,经济长期徘徊不前,陷入发展困境。巴西、墨西哥、阿根廷等拉美国家,在上世纪70年代中期前后,人均GDP都成功跨越1000美元。菲律宾、泰国、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在上世纪80年代初也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但这些国家至今都没能迈入高收入国家门槛,有些成为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代表。比如,菲律宾1980年人均GDP是671美元,到现在才达到2000多美元。泰国在80年代初就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现在仍只有5000多美元。也有成功的例子,但都是小国。像我们这样的大国还没有先例,这对我们是真正的考验和挑战。

我国现在的情况,报告中讲的问题和不足有六点,十七届七中全会总结今年的工作,讲的问题和不足有八点。上述问题都涉及到了,我们一点也没有回避。所以,挑战也前所未有。

了解了这些变化,就知道了我们现在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就理解了报告中为什么要提出这样一些重大举措。实际上,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就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这一点,认识得越早、越明确、越一致,就越有利。十六大以来特别是十七大以来的很多举措,就是沿着这样的科学发展的思路提出来的,这次更加明确了,有很多是新的举措。比如,在经济建设上,主要是要扩内需,调结构,增效益。总的就叫“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比如,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中,大大提高了它的战略地位。比如,高度重视社会建设,重视解决收入分配问题。比如,更加强调民主、法治,要使人民享有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比如,强调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凝聚共识,提高民族素质。比如,强调反腐败问题,强调保持党的纯洁性。显然,我们不抓紧把这些问题解决,就不能保持国内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好局面,不能确保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任务,不能应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甚至国家安全都会有问题。这次报告中,中央特别强调增强忧患意识,说明中央很清醒。

记者:那么您说到的“抓关键”,是指的哪些关键内容呢?

冷溶:关于“抓关键”,有一个诀窍,就是请大家主要注意学习五位一体每个部分开头的那几段话。以前的报告里面没有这样的写法。这些话,都是讲指导方针、总的原则和总思路的,是首先要把握的。

比如,经济建设部分,首先强调了“本质要求”、“战略抉择”、“立足点”。即:“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要适应国内外经济形势新变化,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这几句话,点明了今后经济发展和改革的总指导方针、原则。从刚才所说的国内外形势新变化的背景看,抓得非常准确。报告紧接着提出了实现这一要求的思路和举措,我概括为“四个着力,四个新”,“五个更多,五个动”,即:“着力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发展新活力,着力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着力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着力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使经济发展更多依靠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拉动,更多依靠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带动,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驱动,更多依靠节约资源和循环经济推动,更多依靠城乡区域发展协调互动,不断增强长期发展后劲。”这些话,把转方式的重点讲得很清楚,很全面。此外,这次报告还提出了“四化同步发展”的问题,即“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这是第一次。我们原来说农业是基础,强调实现工业化,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现在光这样讲不够了,要讲“同步”推进,讲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讲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讲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这是战略性变化。我们下去搞调研的时候,很多省都提出这个意见。现在吸收了。


政治建设部分,开头讲了两段话,两个意思。

第一段话讲民主。强调人民民主是我们党始终高扬的光辉旗帜,是社会主义的生命。非常坚定地讲民主问题。不是像西方有的人说的我们不搞民主,理直气壮地把民主的话语权抓在了我们手里。还指出,我们已经成功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表现出我们在民主问题上的自信,这是对西方攻击我们的有力回击。

第二段话讲改革。讲要更好地发扬民主,就“必须继续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怎么改?总的思路是什么?主要是三点。

一是坚持改革的总方向、总方针,就是“三者有机统一”,即:“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这是十六大就明确了的。认识到这一点不容易。因为民主问题主要是处理好民主、集中和法治这三者的关系问题。我们坚持民主集中制,这既是党的根本制度,也是国家的根本制度。邓小平同志讲,这是最便利的制度,最合理的制度。人民当家作主这是目的,但搞“大民主”不行,多数人暴政不行,要有集中,有正确的集中,党的领导就是管正确集中的。而党的领导又要体现在法律上,要坚持依法治国,这是我们在改革开放以后强调的一个问题。这就是三者的关系,是有机统一的。这一套思路和说法,既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总结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经验教训,特别是总结我们自己发展社会主义民主长期实践的正反两方面经验得出来的,这也符合政治学讲的规律。认识到这三者的关系很不容易。自从十六大明确了这个方针和方向,我们的政治体制改革就是一直按照这样的方向进行的。实践证明,这个方向是完全正确的。所以,这次报告首先就强调要坚持这一点。

二是明确政治体制改革的内容,就是“三个更加注重”,分别对这三者的改革提出要求,即:在党的领导方面,强调“更加注重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这就是讲党的领导怎样做到正确的、有效的集中的问题。在人民当家作主方面,强调“更加注重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这就是讲,人民当家作主不是空话,要真正地在内容和形式上都表现出来。在依法治国方面,强调“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尊严、权威,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这次报告对法治建设强调得更重了。这也是一个特点。这三条内容,过去也讲过,但这次讲得更充分、更集中、更明确。

三是强调政治体制改革的原则,也是三条。一是,“进一步发挥我们的政治制度优势”。二是,“借鉴别人的有益成果”。三是,“绝不照搬西方模式”。

文化建设部分,开头讲了三段话。第一段讲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高文化软实力的重大意义。第二段讲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指导思想,即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概括了这个道路的内涵,包括“二为方向”、“双百”方针、“三贴近”、“两个文明一起抓”、“三个面向”等。这些都是我们党90多年来在文化建设上理论和实践的结晶,这次作了一个全面的归纳和概括。第三段讲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关键所在,就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

社会建设部分,开头也讲了三段话。第一段讲加强社会建设的意义,认为它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证。第二段讲社会建设要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第三段讲推进社会体制改革问题,目标是“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这次讲社会建设问题,就是把改善民生和创新社会管理这两点突出出来,这从标题上就能看出来。标题是: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社会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

生态文明建设部分,开头讲了两段话。第一段讲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和地位。讲面对严峻形势,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建设美丽中国”这个词很响亮,很打动人。第二段讲生态文明建设的方针和基本思路,强调两个坚持,即:“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

可以看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布局是随着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进程逐渐形成的。上世纪80年代,我们讲两个文明一起抓。90年代初,江泽民同志在建党70周年讲话中提出经济、政治、文化建设三位一体。进入新世纪以后,我们在十六届四中全会上把社会建设放了进来,变成四位一体。这次十八大又把生态文明建设放进来,成为五位一体。这是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是实现更高水平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同时也反映了我们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越来越深刻。提出五位一体,一个是反映了我们的发展程度高了,一个是反映了我们的认识程度高了。这也符合发展的规律。


记者:您还提到“抓重点”,主要指哪些方面?

冷溶:就是指报告中的新举措、新观点、新角度。这就很多了。举几个例子。

在经济建设上。比如,在讲经济体制改革时,强调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问题。指出:“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必须更加尊重市场规律,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一个“更加”,一个“更好”,很准确,很有针对性。特别是这个“好”字用得好,点出了在处理政府和市场关系问题上的症结所在。

再比如,关于科技创新。跨越中等收入阶段,转方式、调结构、增效益,关键是要靠科技创新。这次把科技创新问题说得更重,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讲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强调了两个方面。一个是技术创新体系,一个是知识创新体系。前者是强调要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要发挥企业、市场的作用。后者是强调加强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社会公益研究,是为了抢占科技发展战略制高点,这要发挥政府的作用。这是十八大新增加的重要内容,看到了战略性、基础性研究的重要性。这是国际上的一个方向。比如像正负电子对撞机就属于这类。寻找“上帝粒子”即“希格斯玻色子”这样的事就属基础研究。它与现实生产力似乎没有多少关系,还要花很多钱,但一旦突破将改变整个人类社会。我们知道,第一次工业革命是18世纪下半叶瓦特发明蒸汽机带来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是19世纪中后期马克斯韦的电磁学和爱迪生发明电灯带来的,20世纪中叶以来开始了信息化革命。这几次科技革命相隔都大约100年,都成就了一些大国、强国,但与中国没有关系。这一次又快到这个时候了,不能再与我们没有关系了。我们国家发展到现在这个程度也有这个能力了,要“占有一席之地”。否则,过了这个村,可真就没这个店了。

在政治建设上。比如,强调了协商民主。这是十八大报告的一个突出亮点,是重要理论创新。我们知道,我们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同其他党派团体和党外人士团结合作过程中,就形成了协商民主的思想,特别是在“三三制”民主政权建设过程中,就有效地进行了协商民主的实践。新中国成立以后,一届政协的召开就是协商民主的结果。改革开放以后,我们重视就党的重大方针政策和重要事务与社会各界人士广泛协商,已经形成了一种制度。第一次明确提出协商民主,是江泽民同志在1991年“两会”党员负责人会议上讲的。他说:“人民通过选举、投票行使权利和人民内部各方面在选举和投票之前进行充分协商,尽可能就共同性问题取得一致意见,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两种重要形式。”胡锦涛同志也作了很多论述。后来在2011年中办下发的关于政协工作的16号文件,正式提出了协商民主。这是我们自己探索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一个重要内容。

在文化建设上。这次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即“三个倡导”。第一个倡导是从国家层面讲的,即“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第二个是从社会层面讲的,即“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第三个层面是从公民层面讲的,即“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关于提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关注度很高的一个问题,但认识各有不同。会前征求意见时,各方面提出了很多方案。报告现在作这样的表述,最大限度覆盖了各方面意见,也符合党和国家一贯倡导的思想理念精神,从大会各小组的讨论看,大家都能够接受。当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需要在实践中培育的,今后还可以在这一表述基础上通过实践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社会建设上。报告强调了要以改善民生为重点,提出很多新举措、新要求,总的感觉是要求高了。比如,关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十七大报告用的是“注重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提法,而这次则明确提出要“总体实现”。比如,关于解决收入分配差距问题,十七大报告提出的目标是“逐步扭转收入分配差距扩大趋势”,而这次则明确要求“收入分配差距缩小”。比如,提出“全面建成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和“健全全民医保体系”的目标,要“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比如,关于建立“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已经颁布的《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中的表述是“建立健全符合国情、比较完整、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这次增加了“政府主导”,强调政府在提供公共服务方面承担主要责任。

在生态文明建设上。报告第一次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单独一章来写,可以说处处有新意。比如,提出了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比如,虽然过去我们党一直强调坚持节约和保护并重的方针,但一直把节约放在首位,十七届五中全会讲要“落实节约优先战略”。这次十八大报告提出“保护优先”,这是一个新的发展,现实针对性很强。现在的表述是:“两个优先一个为主”,即: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比如:报告在十七届五中全会关于树立绿色理念、低碳发展理念的基础上,总结了国际金融危机后我国节能减排、低碳发展的经验,明确提出“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比如,报告首次提出了“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特别需要提的是,十八大报告在这一部分的最后,提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这个概念,强调我们搞的生态文明建设,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是社会主义性质的。生态文明,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本来就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应有之义,这是一种更先进的理念和先进的社会形态要求。这是从政治的高度、从制度优势的高度来讲生态文明建设。

此外,在军队国防、港澳台、国际外交等方面,报告也都提出了很多新举措、新观点。


按照新的要求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记者:报告的最后一个部分阐述了党的建设问题。请您谈谈报告这部分对党的建设提出了哪些新要求?

冷溶:报告这部分的标题叫“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是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的重大命题,胡锦涛同志在纪念建党90周年大会的讲话中作了重点阐述,十八大报告再次以“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为题来统领整个党的建设部分,使我们对这个问题的认识达到一个新的高度。所谓科学化,我理解,就是要按照党的建设本身的规律来搞党的建设,就是要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来搞党的建设。这个规律,这个要求,就都体现在这次报告关于党的建设的总要求和八个具体要求中。

关于总的要求,就是党建部分开头讲的一段话:“牢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在这段话里,一条主线,四个能力,三个型的目标,这是新提出来的。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是这次特别强调的,五大建设是过去一直讲的,这次还要加强,提出新要求。

党建部分讲了八个方面的具体要求。包括:理想信念问题,党的宗旨问题,党内民主问题,干部队伍建设问题,人才问题,基层党组织建设问题,反腐败问题,纪律问题。这八个方面都提出很多新的举措。

比如,在理想信念部分,提出要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从这样的角度来谈理想信念问题,还是第一次。报告讲了三个层次的要求,即三个抓好:抓好思想理论建设这个根本,就是要抓理论学习;抓好党性教育这个核心,就是要确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抓好道德建设这个基础,强调党员干部在道德上要作表率,“做社会主义道德的示范者、诚信风尚的引领者、公平正义的维护者,以实际行动彰显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看到这里,我就想起当年毛主席讲的一些关于应该怎样做一个共产党员的话,很多是从道德层面讲的。如:“一个共产党员,应该是襟怀坦白,忠实,积极,以革命利益为第一生命,以个人利益服从革命利益;……关心党和群众比关心个人为重,关心他人比关心自己为重”。“共产党员在各级政府中应该成为坚决勇敢、刻苦耐劳、急公好义、礼义廉耻的模范”。中国共产党人的“品德就是忠实为人民服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共产党员应该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在革命战争年代,共产党员就是冲锋在前,牺牲在前。在今天,首先的要求是做一个道德的模范,这是最基本的要求。过去我们对党员就是这样要求的。改变社会风气,关键是端正党风。我们有8000多万党员,大约16个人中就有一个党员。如果党员都是道德的模范,还怕全民族的道德素质提不高吗?毛主席当年在《整顿党的作风》一文中就讲过这样的话,他说:“只要我们党的作风完全正派了,全国人民就会跟我们学。党外有这种不良风气的人,只要他们是善良的,就会跟我们学,改正他们的错误,这样就会影响全民族。”

此外,报告还提出了其他一些加强党建工作的新举措。比如,提出要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比如,提出要实行党代会代表提案制。比如,高度强调反腐败问题,提出“建设廉洁政治”,“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比如,报告在党建部分增加了一条关于纪律的内容,强调特别要严肃党的政治纪律,任何人都不能凌驾于组织之上,要坚决维护中央权威,等等。

记者:我们党历来强调,抓党的建设,最根本的是要抓思想建设,尤其是领导干部的思想建设。请您谈谈报告中对加强理论学习和统一全党思想方面的要求。

冷溶:通过学习报告,我个人觉得,对党员干部首先是要求作道德模范,在家里是个好丈夫、好妻子、好儿女、好兄长,在单位是个好职工、好干部,在社会上是个好公民。同时,在政治信念上还有要求,就是要加强理论学习,特别是对领导干部要求更高,主要是在重大政治理论问题上要清醒。报告在党建部分,第一条就讲坚定理想信念问题。首先提出的就是要抓好思想理论建设这个根本。提出,要“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强调要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我感到,讲理想信念,做到政治上的坚定,首先是理论上的坚定性。高举旗帜,首先理论上要清醒,要坚定。十八大报告中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科学发展观在理论上新的阐发,是我们首先要学习好的。

这里,就有一个理论上统一思想的问题。现在信息化快速发展,思想多元已经成为现实,这当然也反映到了党内,反映在党的各级干部中。现在,对任何一件事情、任何一种观点,都会有不同的看法,甚至是完全相反的意见。但对党的领导干部来讲,思想不能乱,在对重大理论问题的认识上不能多元化。这是我们团结统一、凝聚力量的根本。而这一点,对于我们今天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完成攻坚克难的一系列重大任务,是极端重要的。报告主题中讲的“凝聚力量,攻坚克难”,首先就是要统一思想。

这就提出了一个遵守党的政治纪律问题。我们不可能,也不必要在所有问题上都要求大家认识一致,但是在一些基本的理论问题上要统一思想,在思想上不能与党离心离德。讲政治纪律,首先要强调这一点。这些基本问题,主要应该包括这样几个方面:一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主要是立场观点方法要掌握。二是对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要真心拥护,努力学习。三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些基本观点要坚持,主要是社会主义本质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等,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四是对党史上的重大问题,要有正确认识。这次报告讲了学习党史,强调了要按照两个历史决议来评价。这很重要。对这些基本的东西,党的领导干部认识要一致,要坚定,不能模糊,更不能有违背的地方。

这次报告指出,要“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严肃党的纪律特别是政治纪律”,“形成全党上下步调一致、奋发进取的强大力量”。我感到,报告强调这一点非常重要。

记者:十八大以后,我们党和国家必将迎来全面建成小康的历史发展新时期。您对未来的发展怎么看?

冷溶:参加了这次党代会,学习了这个报告,我对我们这个党,对我们这个国家充满信心。我们的发展势头很好。近代以来,无数仁人志士为中华民族复兴的目标奋斗,我们从未像今天这样,离这个目标这么近。我们已经成功地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的理论是非常清楚、成熟的,我们的制度是有优越性的。就像报告所说:我们完全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同时还要看到,我们还面临很多风险和挑战,发展中还存在很多突出的矛盾和问题,包括要克服我们党自身存在的一些严重问题,因此报告特别强调毛主席过去讲过的一段很精辟的话,就是: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以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艰巨的历史任务。报告提出两个百年的历史任务,强调:“只要我们胸怀理想、坚定信念,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就一定能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一定能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我们要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旗帜,把十八大明确的战略任务落到实处,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为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而奋斗。

记者:谢谢您接受我们的专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红网

GMT+8, 2024-5-19 21:13 , Processed in 0.295224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