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红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564|回复: 0

《南京大屠杀全史》:还原真实的1937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2-11 23:54: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5000多万字的资料,3年时间,12位学者,成书约110万字……在南京大屠杀同胞遇难75周年纪念日之际,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南京大屠杀全史》(以下简称“全史”)一书。并于日前举办首发式。

《全史》由民国史专家、南京大学教授张宪文主编,全书共14章。张宪文希望,它能成为回击日本右翼势力不断否认南京大屠杀的荒谬言论、揭露南京大屠杀真相的有力武器。为使资料更丰富而有力,该书的多位作者跑遍了世界各地,搜集到大批有关南京大屠杀的原始材料,找出新的史料,并将这些整理后,真实记录在《全史》中。

该书没有从战争写起,而是先介绍了战前南京的情况,再重现南京大屠杀的暴行,用事实对日本右翼势力否认战争的态度进行回击。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随着日本经济实力的急剧发展,日本右翼势力日益猖獗,开始大量出版否定侵略历史的图书,美化战争,声称“南京大屠杀是20世纪最大谎言”。

据不完全统计,从1997~2007年的10年间,日本右翼共出版了近30本专著,其中,由否定派旗手东中野修道主编或合著的就有《南京大屠杀的彻底检证》、《验证南京事件“证据照片”》、《南京“百人斩竞赛”真相》等10本否定南京大屠杀的书。另外,日本漫画家小林善纪的漫画《战争论》,鼓吹否定南京大屠杀的言论,也一度成为风靡日本的畅销书。

上世纪90年代,我国有关南京大屠杀史料搜集工作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其中具有重大影响的是一批当时留在南京的西方人士的日记和书信等文献资料的发现,如《拉贝日记》、《魏特琳日记》等。

这些西方人士的视角很重要,《全史》将这些记录一一写来:

美国记者阿契包德·斯提尔于1937年12月17日发给国际部的特讯说:“我眼见每条街上都横陈着尸体,其中包括一些不可能对他人造成伤害的老人,还见到成堆成堆遭处决而死的尸体。”

1938年1月9日《纽约时报》刊登的该报记者德丁发回的报道说:“大规模抢劫也是日军占领南京时的主要罪行之一。一旦日军完全控制一个区域,士兵便接到可以洗劫区内房屋的命令……住在屋子里的人也遭抢,只要抵抗就被打死。”

学者认为,这些都是战争真实发生的最好例证。而在中日双方争论的最大焦点:日军有没有屠杀30万人的问题上,《全史》也给出答案。

“日本右翼宣称当时的南京只有20万人口,怎么可能杀30万呢?我们认为,作为历史研究来说,应该搞清楚历史事件中的一些基本数据。”民国史专家、南京大学教授张宪文如是说。

为了还原历史真相,张宪文等学者根据官方档案中的人口资料,作出分析:“在卢沟桥事变前后,南京人口约有100万,后来淞沪战役打响后,苏南、苏北一些居民认为作为首都的南京更安全,于是往南京迁移,还有部队在这里驻扎,但后来随着战争升级,南京部分居民也陆续往内地迁移,所以在南京沦陷时期约有五六十万人口。”

除了用新的史料还原历史外,在写作视角上,《全史》也有突破。

近30年以来,国内外专家学者相继挖掘搜集出版了一批南京大屠杀的专题史料,其资料大都来源于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和南京市档案馆,其内容也主要以中国受害者方面的资料为主。这次,《全史》从受害方、加害方等不同角度书写,这是此前少有的。

在著书过程中,为发掘新的史料,几位学者辗转多国,力图从不同视角还原真实的1937,但于他们而言,最难的是如何超越民族情感。

“我在读《魏特琳日记》时,不住流泪,但还要抑制住自己的情绪,只把它当一本资料来看。”《全史》的一位作者如是说,他们希望用最客观的立场研究历史,区别于早期研究中不可避免的情绪化和对抗性。

通过力图客观呈现史实真相的研究方式,《全史》列出日军入侵南京的三方面罪行:首先,它违反了人类的基本道义准则和国际法。其次,日军在南京实施了最大规模的性暴行,据当时在南京的西方人士估计,约有2万起。第三,日军在南京的烧、抢、掠夺,是企图毁灭作为首都的南京,来压迫中国政府屈服。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史学会会长张海鹏认为:“今天,中日两国的关系实际上处在自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以来最困难的时候,日本如果不在历史问题上端正态度,中日关系是很难处理好的。”

十几年前,杨海鹏曾在东京听到老一代日本学者说,战后出生的一代日本人,将会认为战争跟他们无关,他们不承担战争责任,果然被这位学者言中,现在活跃在日本政坛上的政治家都是战后出生的,他们完全不顾历史事实,所以造成中日关系现在的高度紧张。张海鹏认为:“《南京大屠杀全史》的出版,或许能给这些人泼一点冷水,使他们头脑清醒一点。”(张黎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红网

GMT+8, 2025-1-18 19:05 , Processed in 0.271393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