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红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627|回复: 0

陈学贵:苏区经济的增长源 脱贫致富的支撑点——漳平苏区发展高效农业的经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2-6 14:45: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如何挖掘农村潜力,提高经济效益,加大农民就业,促进剩余劳动力的就近、就地消化?漳平苏区从实际出发,利用山区资源的优势,把发展高山茶、食用菌、养殖业、毛竹、果树等高效农业作为更新调整农业结构,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解决了农民就业问题,加快了苏区脱贫致富的步伐。

    漳平苏区人均只有0.5亩耕地,苏区田少人多的矛盾和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越来越突出,以对溪南镇抽样调查中得知,该镇人均耕地 0.5亩,在8280个劳动力中,有一半劳动力剩余,除异地转移200多人和从事乡镇企业、第三产业700多人外,还有3000多人闲着。这部分人如能异地转移和向乡镇企业、第三产业发展固然好,但外出打工的费用高,收入很有限。该镇的乡镇企业少,且现有企业大部分缺乏发展条件,其容纳劳动力的数量也有限,从另一方面看该镇1.4万亩耕地容纳了4000多个劳动力,而该镇还有28万亩的山地,还可以容纳大批劳动力,况且,现有的耕地还有一半未开发利用,潜力也不小,这两项如能全面开发利用就可以就地、就近消化一大批剩余劳动力。溪南镇领导认真分析优劣势,作出统筹现行发展区域经济。他们在朗车、南柄、官坑、下河、长荣等村发展食用菌1000多万棒,金菊、大山两个村发展毛竹3万余亩;上坂、吾老、小潭、宝山、下林、久呜等地发展果树7000亩,经过几年努力,吸纳了全镇五分之三的剩余劳动力,人均产值达8000元。该镇在发展高效农业的基础上,瞄准市场搞加工,创办农副产品中、小型加工点达100多个,从业人数有350余人,缓解了该镇劳动力剩余的问题,该镇的实践说明,高效农业的发展,不仅能创造巨大的物质财富,而且能容纳大量的老区劳动力。

    近年来,漳平市利用这个典型,在全市推开、全面向高效农业冲刺,采用生态种茶模式和先进制茶技术的高效农业,生产出高品质的茶叶,深受厦门、泉州、上海等地茶商的青睐,推动了该市特色茶叶产业的发展。为进一步打响漳平茶叶品牌,漳平市利用“国际茶王”影响和驰(著)名商标的群体效应,对生产基地采用标准化和组织化管理,走出了一条茶叶生产的新路子。该市通过加强茶叶品牌基地标准化生产,确保茶叶品质,构建“区域性品牌基地+驰名商标+专业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使驰(著)名商标成为外联市场、内联基地、农户的高效农业产业化核心。同时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出版《漳平水仙茶》、《永福高山茶》等宣传画册,设立“漳平水仙茶文化”宣传窗口,制作“漳平茶叶”专题片在中央电视台播出,提高了漳平茶叶的知名度,扩大了销售市场。

    2009年漳平市高效农业—茶业发展项目,主要集中安排在永福镇,实施标准化生态茶园建设项目10个,面积5010亩,品种改良项目2个,面积900亩,标准化加工厂房建设1个12000平方米。计划总投资1968万元,其主项目业主自筹449万元,市级补助资金49万元,中央资金400万元,省级资金70万元,贷款1000万元。目前,已完成投资2061万元,占投资计划的105%;其主项目业主自筹542万元,市级补助资金49万元,中央资金400万元,省级资金70万元,贷款1000万元。

    今年春季漳平全市规划完成南洋、双洋、拱桥、官田、永福、象湖、吾祠等乡镇百亩规模以上连片新植水仙茶、铁观音56片,总面积11960亩,重点抓好水仙茶新植基地标准化建设。目前,南洋乡的党口、北寮,双洋镇的中村、员当等村已落实新植水仙茶6000多亩,永福镇的石洪、象湖镇的德安、官田乡的官西、吾祠乡的彭炉等村已落实新植铁观音9000多亩。

    漳平市还以打造生态旅游区为目标,策划培育“大陆阿里山”旅游品牌,启动了高效农业融休闲、度假、观光及旅游为一体的上林度假区及上林水库台商户外活动中心建设,完成了金兴园艺、永福花卉研究所、鸿鼎观摩茶厂、台品观光茶园、翔园观光果园、九福峰有机茶园、尚顺农场首批7个观光农业旅游景点建设,并开发西山农家乐、永福民俗馆、千年水松、妈祖庙等一批集历史、人文、古树为主体的永福乡土风情旅游点建设,展示国家级漳平台湾农民创业园的台湾情缘、高山茶缘、特色苏区高效农业旅游等两岸人民交流合作成果,真正把创业园建设成为两岸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

    高效农业的发展,使漳平市老区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至2009年底,共落户台资农业企业49家,涉及台商投资个体400多人;其中在永福落户的有包括40家高山茶企业在内的台资农业企业44家,总投资4.5亿元,建成了大陆最大规模的台湾高山茶生产基地。建成水产养殖场7个,发展养羊近2万头、食用菌2000万棒、毛竹37万亩、果树85536亩、花卉256亩,种植烤烟18302亩,蔬菜60137亩,逐步形成了“北竹中菌南花果”的开发格局,生产大量农副产品源源不断地流向市场。

    高效农业的发展使农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人均收入从1985年的383元,上升到1994年的1437元,200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已有5712元。老区农民已摆脱了贫困,向小康迈进。可以说高效农业已成为老区经济的重要增长源,是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重要支撑点。

    漳平发展高效农业的经验说明,老区发展高效农业必须抓好几点:   

    一、从调整农业结构的角度看,选准项目、发展高效农业有利于提高农业产出,增加农副产品的有效供给。目前,在老区特别是山区,只有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利用地理气候优势,根据国内外市场需求,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才能发展当地的主导产业,形成一批各具特色的拳头产品。

    二、切实加强领导。各级领导要形成共识,加大宣传力度,谈高效、看高效、发展高效农业,政府部门应由单纯行政管理向管理服务和经营服务转变,由主要依靠行政直接管理经济转向以经济和法律手段管理经济;技术部门要多指导,因地制宜,帮助农民少走弯路,充分调动各方面因素,促进高效农业向高起来、上规模经营发展,进一步促进劳动力资源优化配套。

    三、增加财政投入,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各级财政应本着“不看成分看发展”的精神;只要发展前景好,经济效益高,还款有保证的应从周转金划出一块资金给予支持,加大贴息扶持农民发展高效农业,银行也应适当增加信贷规模,尽量满足农民发展生产的需要。当前,在发展高效农业的进程中,特别要稳定,落实各项优惠政策,以调动生产者、投资者、经营者的积极性,尽量满足农民发展生产的需要。
四、做好产后服务,形成相当规模产销体系。政府及有关部门要鼓励引导农民进入流通领域,搞好流通工作,同时应支持企业能领办、创办“公司+农户”的龙头企业,采取“一定六包”的做法,即定种养成分,包种苗、包技术培训、包农资饲料供应、包防疫防病、包产品收购、包农户盈利。逐步形成产供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的生产体系,促进老区高效农业的发展。

    五、抓紧技术培训,普及高效科学知识。有关部门要认真实施科教兴农和农科教结合,技术部门要多从技术、品牌上引导农民少走弯路。要继续组织青年农民参加农函大学习,加快农村职业技能培训。努力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和农村综合运用科技水平。特别要通过分级培训和“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要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改革,提高现有专业技术人员的理论知识水平和实践经验,真正使老区科技人员面向老区经济建设,更好地指导农民调整产业结构,发展老区高效农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红网

GMT+8, 2025-1-13 13:17 , Processed in 0.260334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