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1938年3月15日,毛泽东在抗大三大队毕业典礼上对新入学学员们说:社会也是学校,一切要在工作中学习。学习的书也有两种,有字的讲义是书,无字天书——社会上的一切也是书。他还说过: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并且是更重要的学习。
毛主席倡导多读“无字之书”,实质上就是要求领导干部深入基层,读好“社会”这本大“学问”,在与群众的接触中,倾听社情民意,体味酸甜苦辣,读“无字之书”的过程也就是与社会、与群众接触的过程。毛主席的这句话,对我们今天的干部仍然有着深刻的启示,主要有以下三点:
深入基层“摸”民意。领导干部通过入户走访、座谈讨论等形式,与基层干部群众拉家常、交朋友,深入了解基层的实际情况,听取群众的意见建议,全面掌握群众的所思、所盼、所想。征求他们关于思想境界、服务态度、工作质量等方面的意见建议并积极整改落实。这个过程也是一个学习提高的过程。
深入一线“结”穷亲。机关干部要根据实际情况,结对帮扶一名病灾致贫户、贫困学生家庭、优抚对象或贫困老党员,定期深入到帮扶对象家中走访了解,帮助解决生活中遇到的突出困难和实际问题。通过结对帮扶,及时将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了困难群众身边,赢得了他们信任。同时,也增强了与人民群众的感情。
深入基层“解”矛盾。干部要在基层一线积极排查矛盾线索,化解信访苗头,理顺群众情绪,使矛盾纠纷在一线最大程度地得到化解,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为经济社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处理矛盾的过程,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也是提高的过程,也是一个了解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毛主席多读“无字之书”在提醒我们:多到群众中去,在群众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社会是一本永远学不完的大课本,每一位领导干部都要沉下身心去学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