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红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802|回复: 0

创刊号红色文章:《把场馆打造成地方社会的名片》/丁仁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31 04:25: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把场馆打造成地方社会的名片

——以东固博物馆为例

一个好的场馆,一定是一个地方社会形象的一张明片,传播的越广,它所创造的绩效也越大,这是成正比的。也为许多事例所证明,尤其是以宣传中国革命历史的革命类型博物馆、纪念馆所证明,例如井冈山、韶山、瑞金、遵义、延安等等。这些地方的博物馆、纪念馆,在人们心目中的印象,不仅是这个地方特有的革命历史的记录与写照,而且也成了这个地方的建筑形象与标志。凡去过的同志,只要别人一提起这个地名,人们马上就会想起这个博物馆、纪念馆的建筑形象和展示内容,这就是博物馆、纪念馆建筑的魅力所在。
今天我想和大家探讨的问题是,一个没有什么知名度的革命类型的博物馆、纪念馆,怎样才能打造成一个地方社会的名片。因为在我们国家,知名度不高的革命老区太多,以这一类历史、特点建造起来的博物馆、纪念馆也为数不少,它们就像是“第三世界”,至今还是默默无闻,难以有较大的作为和影响,也没有给地方社会带来什么轰动性的效应。所以,作为一个博物馆、纪念馆,谁都想一鸣惊人,但又不可能做到。因此,就有必要去探讨它、研究它、打造它。这里,我想以东固革命根据地博物馆为个案,和大家一起从某些方面作一个探寻。
一、关于东固革命根据地的基本情况
东固革命根据地,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创建的最早的革命根据地之一,前期由东固地方共产党人赖经邦、曾炳春、段起凤等人创建和领导,后期由李文林、曾山等同志领导。它是最早实行“工农武装割据”的红色区域之一,也是赣西南红军游击战争和苏维埃运动胜利的发祥地。前后历时七年,是存在时间最长、经济社会形态相对完整、特色非常鲜明的革命根据地之一。东固革命根据地曾被毛泽东评价为“李文林式”,与“朱德毛泽东式”、“贺龙式”、“方志敏式”并列,称赞东固山为“第二个井冈山”,陈毅誉为“东井冈”。
东固今属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原是吉安县地域,因其“地处县境之东,惟其后辈日益发达,基业日益巩固”而得名。东固位于吉安、吉水、永丰、泰和、兴国五县交界地区,核心区域范围2000平方公里,人口15万。在当年的东固革命根据核心地区域范围之一,也就是今天的青原大地上,曾经分别成立过东固、富田、纯化、水东四个区苏维埃政府(未含永丰、吉水、兴国、泰和等地的区苏维埃政府),组建过吉安县、庐吉县(庐陵吉水县)、公略县三个县级苏维埃政府,(未含其他县级苏维埃政府),诞生了赣西、赣西南、江西省三个地区性和省一级的苏维埃政府。
东固革命根据地大致分为三个时期:第一、独立存在时期,即1927年9月—1930年2月。这一时期先后经历了创建、巩固、发展三个阶段,从1927年9月至1928年4月为创建形成阶段,1928年5月至1929年2月为巩固阶段,1929年3月至1930年2月为发展阶段。这一时期被毛泽东称之为“李文林式”的红色武装割据区域,创建了东固农军,七、九纵队,红二、四团,红三军等赣西南地方革命武装;东固党的组织和领导不断发展壮大,建立了东固苏维埃革命政权,经济社会文化事业建设独具特色。第二、融入赣西南苏区时期,即1930年3月—1931年11月。这一时期,主要是包括毛泽东、朱德率红四军及红一方面军在此转战游击,领导指挥了聚歼唐云山旅、九打吉安和第一、二、三次反“围剿”等著名战斗,1931年9月中旬,第三次反“围剿”胜利结束,毛泽东、朱德带领红一方面军从东固出发,经兴国等地前往瑞金,于11月间正式宣告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随后东固地区的部分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会事业机构和工作人员陆续迁往瑞金、兴国等地,成为中华苏维埃政府机构的一部分。第三、融入中央苏区时期,即1931年12月—1935年3月。这一时期,以东固苏区为中心成立了公略县,后成为中央苏区的核心区域之一。这一时期称之为创造中央苏区第一模范区、大力发展经济和保卫中央苏区时期。
东固革命根据地是中国工农红军创建的发源地之一,在这里先后诞生了东固工农革命军和第七、九纵队(1927年9月、1928年2月),红二、四团(1928年10月、1929年2月),红六军、红二十军(1930年1月、7月)等革命武装和正规红军,是驻港部队“红一团”主要源流之一。毛泽东、朱德、陈毅带领红四军与红二、四团举行了著名的“东固会师”。著名的“二•七会议”在这里召开。以东固为中心的红色区域是红二、四团转战游击的武装割据区域,也是第一、二、三次反“围剿”的主战场之一,创造了苏维埃运动和中国革命的多个先例和之最。当年的东固区,曾被评为中央苏区“第一模范区”,有名有姓的烈士达1400多人,仅1933年—1934年间,参加红军的青壮年2400多人,占当时青壮年2800人的85.7%,东固人民为赣西南苏区、中央苏区的创建和发展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和贡献。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以毛泽东、朱德、陈毅、曾山等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东固、赣西南地区留下了众多的革命旧居旧址,成为青原区丰富的革命历史文化资源和宝贵的精神财富。
东固革命根据地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在赣西南地区交相辉映,老百姓赞誉为“上有井冈山,下有东固山”。东固山与井冈山以自己的特有方式开展革命斗争,牵制了国民党部队兵力,相互支援,互为犄角,在群众发动、武装斗争、政权建设、土地革命和经济社会事业建设等方面都创造了自己独特的经验。东固根据地在地方共产党人领导下,以秘密的大范围游击式的武装割据被称之为内生型割据;井冈山根据地则是在“朱毛红军”领导下,以公开的、固定区域式的武装割据而被称之为外力型割据。毛泽东、朱德把东固和井冈山革命斗争经验相结合,成功地开创了以赣西南、闽西为主要区域的中央革命根据地,小井冈变成了大井冈,形成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有特色的中国革命道路,也被称之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实践”。
东固革命根据地在较长时期成为中国革命史上一段“空白点”,究其原因:一是东固根据地主要领导人李文林等在肃“AB团”斗争中遭到错杀,加上“富田事变”的影响,其历史地位和作用也被抹杀。二是几十年来“左”的思想在党史学术界的影响,突出宣传“一个领袖、一支军队、一个山头”,如在宣传井冈山的同时,还有一个东固山,则难免有分庭抗礼之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东固的革命历史逐渐恢复其本来面目,历史地位作用也得到充分肯定。
二、把场馆打造成地方社会名片的基本路径
我刚才用了较大篇幅介绍了东固革命根据地的基本情况,本身就是对外宣传东固革命根据地,是打造地方社会名片的基本形式之一。用一句简单的话来概括,一个场馆,要打造成一个地方社会名片的基本路径是:积小胜为大胜,把事情演成事件,把难点做成亮点,把战术变成战略。具体来说,则要做好三篇文章:
1、做好资源开发研究文章
一个场馆是建立在当地历史文化资源基础之上的。所以,搞好资源开发研究是前提。你没有资源做支撑,这个场馆就是一个空壳,没有内涵,也没有生命力。我们很多地方,可能对这一方面有所忽略,基础工作做得不深不细不扎实,对文化资源的内涵及表现形式研究的不透。东固革命根据地的历史文化资源开发,也曾经有过这么一段过程。建国以后,党史和革命史的研究宣传,因受“左”的影响,形式主义、片面化、以偏概全等颇为盛行,致使其他方面既没有什么深入研究,也没有办法宣传,你若宣传了,就有分庭抗礼之嫌。这是造成很多革命老区、革命根据地知名度不高的主要原因之一。例如,大别山所在地的鄂豫皖根据地,以及闽西根据地、东固根据地、川陕根据地等等。这种现象,被称作是捧着金饭碗讨饭吃。1988年,全国党史学界召开了第一次东固革命根据地学术研讨会,使东固革命根据地的知名度一下子提高了很多,但由于种种原因,刚刚开始兴起的势头又停顿下来了。这种状况持续到二十一世纪初的头几年。二00五年,因为行政区划的变更,东固根据地由原来的吉安县管辖,变成了青原区管辖。青原区的决策者则把这只金饭碗重新捡起来了,从各方面去宣传它、打造它。二00五年为此专门成立了东固革命根据地研究会,这样资源开发研究工作便被提到了一个很重要的位置上,也由于上下共同努力的结果,创造出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得到了全国著名党史军史专家学者的认可,引起了中央高层的高度重视。可以说东固革命根据地的资源开发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春天、新的阶段、新的高度。
资源开发研究工作说起来非常简单,就是搜集整理史料,编写史料,对外宣传史料。但首先要有心,其次要做实,三是要借力。这几年我们从搜集整理史料做起,做了很多很有成效的工作。只要是有价值,哪怕是一句话,一段文章,也要弄过来。旧书市场,网上书店,全国各地书店和档案部门、党史军史院校都成了我们淘宝的好地方。例如毛泽东的《前委来信》、“一生忘不了三个地方”和“去东固是在黑暗中找到了一根洋火”的回忆谈话,都是淘宝淘出来的。借助外力,也是研究开发的重要途径。通过召开学术研讨会,征集研讨文章,用全国党史军史学界的高端力量,把东固根据地的资源开发研究提升到一个新的平台、新的水平。
2、做好陈展重点亮点文章。
一个好的陈展,能使一个场馆让人永久难忘。这几年各地场馆在这方面出奇创新,做出了很多很好的亮点。上海俞乐滨老师为西柏坡纪念馆陈展创意:不发枪、不发钱、只发电报。一个电报墙,使人记住了西柏坡的历史意义和作用,也记住了西柏坡纪念馆。南昌八一馆的同志给我们介绍,三个一的陈展亮点:第一枪,一场战斗,一条小道,都给参观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那么对于小馆,尤其是不知名的馆,怎么寻找亮点呢?我觉得还是要从资源开发寻找。以东固根据地博物馆为例,它的前身是第二次反“围剿”陈列馆,当时只有一百多平米的陈展,反映的是东固革命史上的一次著名战役,毛泽东写下了《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的光辉诗篇:“白云山头云欲立,白云山下呼声急,枯木朽株齐努力。枪林逼,飞将军自重霄入。七百里驱十五日,赣水苍茫闽山碧,横扫千军如卷席。有人泣,为营步步嗟何及。”但是这次战役,远不能反映全部的东固革命史。于是我们建议,改建成一个东固革命根据地博物馆,对七年东固革命史进行陈展。这次陈展可说是一次试验。它的最大不同点是什么?就是史料陈述多。因为别人不了解这段历史,非常陌生,为了要向观众说清楚,让人一看就明白,就得在史料陈述上做好文章,即以学术性陈展为主。突出表现三点:一是东固革命根据地与众不同的特色,二是毛泽东在东固发生的重大战略转折,三是东固人民、东固根据地对中国革命发展的贡献和作用。参观后同志们留下的印象是:呵,原来中国革命史发展上还有这么一个地方。因为它填补了人们知识记忆中的一段空白。所以我们用最低的成本,达到了我们所要达到的效果:即让东固的声名远播,同时要创造条件,让这里成为红色旅游的必看之处,或者说借势把它打造成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现在国家已经决定投资1860万,新建东固革命根据地纪念馆。经过这几年的努力,东固革命根据地博物馆事实上已经成为青原区一张具有很好形象的社会名片,这张名片,就是得益于东固革命史对外宣传、东固博物馆那么一小块史料十分丰富的陈展所带来的效应。新的东固纪念馆怎样在陈展上攻破难上。寻找亮点,那是我们下一步要认真做好的文章,还望请各位老师、各位同仁多多给予帮助指教。
3、做好场馆规划设计文章。
因为我们面临着建设新馆,所以场馆规划设计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很多场馆就是因为很大气、有个性化的外观设计,而成为地方城市的地标之一。这方面有很多成功的先例。例如上海党的一大纪念馆和嘉兴南湖纪念馆、嘉兴中国船博物馆、井冈山博物馆、苏州博物馆等等。而我们东固纪念馆新馆正在探索的路子是:馆园结合,即把新纪念馆和新公园的建设相结合。公园的名称叫东井冈公园,一方面它是一个市民休闲的公园,同时又是一个展现革命历史场景的文化公园。在这个公园中心,建设东固纪念馆,使馆内陈展与公园场景再现结合起来,使主馆陈展向外拓展。以这个思路,我们和设计单位进行了很好的沟通交流,初步设计方案也拿出来了,下一步就是要深化细化。这是一种新的创意,能否成功,还要看实践。
今天这个发言,算是我们这几年的一个心得体会。在这里和大家共同交流,目的还是希望得到大家的帮助指教。不当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红网

GMT+8, 2024-4-27 09:13 , Processed in 0.289173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