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红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189|回复: 0

创刊号红色文章:《毛泽东在南雄的光辉足迹》/肖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31 03:43: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毛泽东在南雄的光辉足迹
肖 锋

毛泽东(1893--1976),湖南湘潭人。字润之,笔名子任。1893年12月26日生于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早年就读于长沙湖南第一师范,即开始革命活动,接受并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1921年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历任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等职。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1929年1月至1934年10月,毛泽东曾四次率领中国工农红军进入广东南雄从事革命活动。第一次是1929年1月24日,前委书记毛泽东率领红四军的一支部队,翻越粤赣交界的梅岭,踏上了南雄这块土地,随后与朱德率领的红四军的另一支部队,在南雄胜利会师,燎原了南雄革命火焰,鼓舞了南雄革命斗志。第二次是1930年4月1日早晨,毛泽东、朱德率领红军主力部队越过大庾岭,进入南雄,在南雄召开群众大会,广泛宣传革命道理,动员南雄人民参加革命队伍,打倒国民党反动派。第三次是1932年7月,毛泽东随红一、五军团到南雄,与朱德、王稼祥等一起指挥著名的“水口战役”,助长了南雄的革命干劲,壮大了南雄革命队伍。第四次是1934年10月,毛泽东、朱德率领中央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红一军团从于都出发,开始战略大转移,也就是长征。部队经江西省信丰的小河、万隆进入广东南雄的乌迳、新田、锦陂一带,然后顺利通过南雄东北部,向湖南挺进。
毛泽东在南雄留下的光辉足迹,成为南雄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是南雄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一笔难得的红色资源,也是南雄开展革命史教育的一部生动教材。毛泽东四到南雄,成为南雄人的骄傲和谈资。
朱毛南雄会师,点燃革命烈火
1929年1月24日,巍巍梅岭朔风凛冽,雪花狂舞。
前委书记毛泽东率领红四军的一支部队,精神抖擞,意气风发,到达赣粤边界梅岭后迅速进入南雄,第一次踏上了南雄这块土地。部队行进至南雄境内的梅岭角湾村时与敌人相遇,经过短促的战斗,打败了阻击的敌人,然后取道东山岭背、黄坑、上下杨梅、直下小梅关、东山门、钟鼓岩,向东经邓坊的蓝田、益田,到达油山的茶田,占领了十里岭,对占据在白石埂的敌军形成了包围,击溃敌人的一个团。与此同时,朱德率领红四军的另一支部队由江西经油山广亭坑、上下兰田,半夜时分到达寨下的山沟里露营。赣敌李振球获悉红军到了油山,便带领一个团的兵力由江西池江进入南雄,占领了油山坪田坳的白石埂山头,将红军包围住,妄图一举歼灭红军。在朱德的亲自指挥下,中共南雄县委书记彭显模带领油山游击队、上朔赤卫队与红军一道迅速抢占了制高点十里岭,实行反包围,居高临下,与敌人展开了激烈的战斗,至中午战斗结束。
战斗结束后,朱德和毛泽东在夹河口会合,然后率部经上朔到达锦陂,在禾场休息。当地群众听说红军到来,无不欢欣鼓舞。不久前,中共南雄县委领导了有三万余人参加的农民暴动和土地革命运动,但随即遭到反动派的镇压,数百名农民在这次斗争中献出了生命。从此,南雄的革命斗争走向低潮,广大人民在沉重的压抑下生活着。红军的到来,在他们苦难的心田里升腾起希望的火花,他们象迎接久别重逢的亲人一样欢迎红军的到来。许多人送茶送水,并拿出当地特产糯米糕到村口的榕树下慰劳红军。目睹此情此景,毛泽东眼眶湿润了。当他看到村里的房屋被烧光了时,便向身边的群众问道:“这是谁烧的?”群众回答说是国民党军队烧的。毛泽东听到这里,指着被烧的房屋,愤怒地说:“这笔债,一定要他们还。”
当晚,在井湾村召开群众大会,毛泽东站在会场上,情绪激昂地说:“穷人要闹革命,打倒反动派,打倒土豪劣绅,我们穷人才有饭吃,才有衣穿,我们红军也是穷人,是穷人的军队,穷人和红军要团结起来,拧成一股绳,才能打倒反动派,俗话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我们一定要团结起来,跟地主财东斗,跟白狗子斗,跟他们斗到底,今天,他烧了我们的房子,明天,我们一定要他们来偿还。”贴心的话语赢得了群众的热烈欢呼。
毛泽东、朱德在锦陂稍作逗留后,又率部队到达乌迳的王木岭。在这里,接见了南雄县委的负责人,毛泽东对南雄县委的负责人说道:“我们要广泛地发动群众、动员群众、激发起他们的革命热情;广大农民是我们事业永不枯竭的源泉,是革命之母,只有依靠他们,我们的事业才能取得胜利,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这时,他显得异常兴奋,双眼炯炯发光,高昂着头,继续说道:“谁能赢得农民,谁就能赢得中国,而要赢得农民,就必须满足他们对土地的要求,我们要发动群众,大力开展游击战争,进行土地革命;我们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教育群众,例如,我们讲打倒帝国主义,群众不明白,但我们将它改成打倒洋财东,群众就知道了。”语重心长的一席话,使这位负责人深受启发。他表示一定要把南雄的革命烈火燃烧起来。
在王木岭,毛泽东、朱德又召开了群众大会,并将10支五响步枪和一批子弹赠送给南雄县委。第二天到达乌迳山下村,次日清晨经乌迳官门楼,穿过界址圩往江西信丰方向前进。
油山上朔一带农村墙壁上至今仍依稀可见《十大政纲》、《当红军歌》等红军标语,这就是当年毛泽东、朱德率领红军第一次到南雄时留下的。
“朱毛是两个人,朱是朱德,毛是毛泽东”
1930年4月,毛泽东再度率红四军进入南雄。这时革命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在蒋、桂、冯军阀大战的空隙,红色根据地得到了迅速发展,赣南已完全为红军所掌握,闽西六县全面暴动,红三军和红十二军相继成立,各地苏维埃政府纷纷创立,红军在苏维埃推行土地政策深得农民的拥护。面对这种局面,蒋介石慌了手脚,仓促组织“三省会剿”,命令广东军阀陈济棠、陈维远、余汉谋向苏区逼近。
4月1日凌晨,陈济棠、余汉谋急命吴文献教导团向江西大余进犯。几乎同时,红四军在大余城郊外五里的一个小山坡草坪上召开了战前动员大会,准备消灭来犯之敌。毛泽东在会上动员道:敌人有一个吴文献的教导团到了南雄,前面就是梅岭,离这里只有12里路。不管它什么团,今天我们都在梅岭将它消灭。会后,毛泽东亲自指挥部队,夜袭梅岭,将吴文献团的一个营消灭,缴获长短枪500余支。
这时的梅岭,已是山花烂漫的时节。天刚放亮,毛泽东站在梅关古道旁,放眼四周,红军战士正从他身旁走过,山下红旗招展,山上鸟语花香,真可谓“风展红旗如画”。革命形势的迅猛发展,使他信心百倍,雄心万丈。他相信中国革命的高潮就要到来,那决不是一种可望而不可及的空东西,它就象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就象立于高山之巅远望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红日;它就象躁动于母腹之中快要成熟的一个婴儿……这时,朱德也赶了上来,他们并肩而行,指挥红军直指南雄县城。
红四军前行时,与吴文献调来增援的一个营在梅岭中站城遭遇。红军速战速决,歼敌百余人,缴获枪支200多支。红军行至珠玑镇石子岭时,又遇敌一个营,敌人闻风丧胆,不堪一击,四处溃逃。下午4时,毛泽东、朱德率部乘胜包围南雄城,战斗数小时,俘虏吴文献教导团数百名官兵。国民党伪县长梅翊翔化装逃跑。
红军开进南雄城,鲜艳的斧头镰刀红旗在街头飘扬。
第二天,毛泽东和朱德在南雄县委书记彭显模的陪同下朝城隍庙(今市人民医院门诊部)走去,在那里参加群众大会。沿街的店铺旁,到处贴满了红军的安民告示和“平买平卖,公平交易”、“老百姓不要怕,大家开门营业”、“取消苛捐杂税”、“红军官兵待遇一致”等标语。沿着石块铺成的街道,他们边走边聊。毛泽东忽然幽默地对彭显模说道:“南雄人民有革命的好传统,南雄人喜欢吃辣椒,吃了辣椒就容易激动,一激动就要造反,反动派最害怕我们这些吃辣椒的人。”说得大家哈哈大笑。
不一会,便到了城隍庙,这里周围插满了红旗,热闹异常,毛泽东等人走进会场,会场挤满了人群,他们久闻朱毛大名,各种传闻如雷贯耳,今日有幸,都希望能一睹朱毛的尊容。毛泽东风趣地对大家说:“大家经常讲朱毛,朱毛到底是一个人还是两个人呢?现在我告诉你们,朱毛是两个人,朱是朱德,毛是毛泽东,我就是毛泽东,朱德也来了,他就在这里!反动派将我们描绘成青面獠牙的恶魔,现在大家可以看到了。”说着,他用手指着自己的鼻子,“我毛泽东也和大家一样,都是穷人,朱毛红军就是替穷人打天下的军队,我们穷人只要团结起来,就能将地方老爷洋财东打倒。”这时全场群众都兴奋起来。毛泽东继续说:“我们是红军第四军。红军是为人民服务的,是打土豪劣绅分田地的,打倒帝国主义的……”,并提出“万富准备钱,千富不相连,贫穷跟我去,每日一吊钱”的口号。毛泽东号召广大工农群众行动起来,建立苏维埃政权,建立工农武装。毛泽东讲完话后,朱德也讲了话。会后,红四军宣传队还演了一出戏《王老三交粮支援红军》。
红军在南雄几天,纪律严明,秋毫无犯,深得人民的爱戴。红军查封了不法资本家和大商家的财物,把约十万大洋分给贫穷百姓,向伪商会筹集了4万大洋的军饷,还集中全城裁缝匠为红军赶制数千套军装。同时,烧毁了国民党县政府,打开监牢释放了被关押的政治犯,吸收他们参加了红军,抓住了一个民愤极大的警察巡官游街示众,并将其枪毙,为民除害。通过广泛的宣传发动,使群众受到了很大的教育,许多青年要求加入红军。
4月7日,毛泽东、朱德率领红军离开雄州,经乌迳返回江西,沿途又歼灭民团700余人,使蒋介石“三省会剿”的阴谋彻底破产。红色根据地却得到进一步扩大,南雄县委也划归赣西南特委领导,南雄成为中央苏区的组成部分。
“水口战役”,与肖劲光“较劲”
1932年5月,毛泽东正随红一、五军团在进军闽南的途中。蒋介石命令广东军阀陈济棠、余汉谋进攻赣南,侵占了赣西南大片地区。这时,毛泽东接到党的临时中央关于“红一、五军团主力应与河西三军团相呼应,解决赣粤敌”的指示,他们决定回师赣南,与三军团会合,夹击粤敌。
毛泽东、朱德不顾天气炎热和长途行军的极度疲劳,昼夜兼程,于6月底进入南雄乌迳地区,并派部队占领了梅关,将进驻赣南和南雄的余汉谋部分成两股,逼使余部重新布防,将张梅新的粤军第四师调回南雄驻防。
这时期,虽然毛泽东已被“左”倾路线排挤出红军的领导圈外,但他在红军指战员中享有的崇高威望,仍能使他发挥重要的作用,他所制定的战略战术仍被广大指战员所推崇。
7月7日,粤军第四师到达乌迳,红一方面军命令五军团和江西独立第三、第六师共同歼灭粤敌第四师。8日凌晨,五军团在向乌迳开进途中发现敌四师由浈水南岸向南雄方向逃窜,立即改变行军方向,向水口圩堵击。当天下午1时,五军团在水口以东的弱过隔河与敌四师打响,拉开了水口战役的序幕。随即五军团以十三军从正面攻击,以第三军由左翼渡河绕到敌后,很快就击溃了敌军两个团。当晚,敌四师退守水口圩及附近高地。
9日凌晨,五军团向水口之敌发起进攻,在浈水南岸高地与敌人展开激烈的拚杀。中午,敌人援兵赶到,以10个团的兵力向第三军阵地猛扑,战斗异常激烈。红三军指战员英勇顽强地阻击敌人,阵地数次得而复失,部队伤亡很大。在这危急之时,陈毅率领独立第三、第六师赶到,打退了凶猛的敌人,稳住了阵脚。水口东面阵地上,红五军团总指挥董振棠亲自指挥部队同敌四师进行白刃战。他脱掉外衣,只穿一件白衬衣,指挥着四、五千名手持大刀的战士,分四路冲向粤军第四师阵地,随着震耳欲聋的喊杀声,战士们手起刀落,敌人一片片倒下,阵地上尸横遍野,战士身上血迹斑斑。敌人一次次进攻,又一次次地溃退,战斗达到白热化程度。
10日拂晓,毛泽东亲自率领一军团和十二军赶到水口战场。他了解到敌我两军的作战态势后,又亲自观察了敌军阵地,随即命令一军团和十二军分别增援两岸的三军和十三军。
上午7时,两岸的红军同时向敌军发起攻势。浈水两岸,战火纷飞,硝烟弥漫,倒下的红军战士和敌军尸体互相枕藉,滔滔浈江河水,也被染成了淡红。毛泽东亲临前线,指挥作战。经两小时激战,敌人终于不支,纷纷向南雄方向溃逃,红军乘胜追击,毛泽东也随着部队冲了上去。在追击过程中,五军团政委肖劲光突然看见追击队伍中有个大高个儿很惹人注目,急忙撵了上去,靠近一看,竟是毛泽东。毛泽东端着一支驳壳枪,步子迈得很有些特别,不像战士们撒鸭子猛跑,而是甩开长腿,大步往前,半跑半走,速度居然不亚于身边的队伍。这时,战况虽然在往好的方向发展,但战斗并没有结束,敌人边逃边组织阻击,交替掩护。远处还有几门钢炮不停地向这边射击,红军追赶队伍中不断有人倒下。但毛泽东此时似乎忘记了身份,一边往前奔走,还一边举枪高喊,呜哩哇啦地吆喝战士们快追。肖劲光一看这阵势,吓得不轻,毛泽东这阵子大大咧咧地把自己当个连长、排长用,要是有个闪失,怎么向中央交待?肖劲光手一挥,一个班紧跟在他的身后,把毛泽东围住了。“毛泽东同志,这里危险。离开这里!”毛泽东停住步子,哈哈一笑说:“追赶残敌,乃一大快事也!待我追至前方树林,坐下歇息不迟。”说完,驳壳枪一挥,迈着长腿又往前跑。肖劲光火了,把脸一沉,严肃地说:“毛泽东同志,请你尊重我的指挥权!”毛泽东愣了一下,随即又笑了起来,说:“你这个肖劲光,你指挥你的,我追我的。我也是一个红军指挥员,追个敌人都没权力呀?你好霸道嘛!”说完又往前冲,并且跑了起来。肖劲光跟在后面,边追边喊:“打完这一仗,你怎么批评都可以,现在我是前线指挥员,我命令你不要乱跑!”说完,他对身边的一个连长说:“你们不要追了,把毛泽东同志拉住,送回军团部去!”毛泽东见肖劲光动了真的,也焦急起来,振振有词地说:“久居指挥所,无缘上火线,你也让我透口气嘛!”一边说,一边挣脱那位拉着他的连长,拎枪又往前跑,嘴里还嘀咕:“兵败如山倒,惊弓之鸟,丧家之犬,我为何怕他,追追何妨?你不让我追,我偏要追!”肖劲光见毛泽东执意要亲自追击,无可奈何,也只得依了他,指挥部队不离毛泽东前后,大家一起追了上去。毛泽东这种身先士卒的精神,鼓舞着红军指导员们奋勇前进。经过连日激战,将10个团的敌军击溃,纷纷逃回南雄县城。
战斗结束后,毛泽东站在山坡上,望着硝烟滚滚的战场,感慨万千。这次战斗虽然取得了胜利,但红军却付出了高昂的代价,几千名红军战士倒在浈江两岸。几千名战士,这对红军、对于中国革命是多么宝贵的财富啊!他们都是英勇无畏的战士,为了保卫红色根据地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想到这里,毛泽东默默地面对那些红军战士倒下的方向鞠躬、鞠躬、再鞠躬。他向来主张以最少的牺牲来换取最大的胜利,他从来都不欢迎这种拚消耗的胜仗,这在某种意义上简直是一次败仗。对水口战役的评判,毛泽东同志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指出:“一九三二年七月在广东南雄水口圩地区对陈济棠的作战”,“吃了兵力不集中的亏,如象水口圩……这类的仗,本来一般算作胜仗,而且还算作大胜仗的,然而我们历来就不欢迎这种胜仗”,“因为没有缴获或缴获不超过消耗”。
水口战役后,红军在界址圩休整了一段时间便回师赣南。经水口战役重创的粤军再也不敢随意进犯苏区,使赣南根据地安定了一段时间,为此后红军向北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率领长征部队经过南雄
1934年,蒋介石调集百万大军,发动了对中央苏区和各地红军的第五次大规模的“围剿”。9月,以50万大军开始向中央苏区进攻。
10月,由于强大敌人的进攻和我军决策的失误,致使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兴国、宁都、石城一线相继失陷。中央红军的第五次反“围剿”彻底失败,红军为了保存实力不得不实行战略转移。10月18日,毛泽东抱着对中国革命的无限关怀,带着一袋书、一把破雨伞、一条毯子、一件旧外套、一块旧油布,越过于都河,踏上艰苦的征程。不久,他便因疟疾缠身而躺在担架上,严重的疟疾使他双颊深陷,憔悴消瘦,头发长得几乎齐肩,一双深邃而熠熠生辉的眼睛时常望着天空。他苦思冥想,思索着这几年来的党内斗争和红军的出路。是啊,这批中国希望的火种,又该撒向何处呢?
21日,中央红军连同后方机关八万余人,从福建长汀、宁化和江西瑞金、于都等地出发,向红二、六军团所在地的湘西进军,开始长征。
同日,毛泽东、朱德率领中央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红军一团从于都出发,开始战略大转移。22日,红一、三军团打垮了国民党军陈济棠部一个团,占领了江西省安远县的版石,信丰县的新田、金鸡、古坡、安息和韩坊等地,基本突破了国民党军的第一道封锁线。25日,渡过信丰河。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简称中革军委)决定,红一方面军向湖南省的汝城县,广东省仁化县的城口方向前进。26日,红一军团前锋在信丰县的石材墟一带开进,经小和、万隆进入粤境南雄县的界址、乌迳一带。
此时,获悉广东军阀军陈济棠部一个连,抢先在乌迳区的新田一带挖战壕,构筑工事,设置封锁线,妄图迟滞红军的行动,使其主力跟上截击。红一军团直属侦察连受命奔袭乌迳,突破敌人封锁线。当到达前沿阵地时,见前方山坡上的国民党军正忙着挖战壕,筑工事,刘云彪连长率全连160多人分3路向敌人阵地发起攻击。他带领中路正面攻击,猛扑过去,当国民党军还击时,已有10余人丧命。同时,侦察连的左右两路也插向敌阵两侧开火进攻。敌人发现被包围,为逃避被歼的厄运,一边急忙还击,一边沿一条小山沟逃命。侦察连以猛烈的攻势将敌人打垮。这次战斗歼敌20多人,缴获枪支弹药一批。这是红一方面军进入粤境的第一仗,也是在粤的第一场胜仗。
打垮这股敌人之后,红军占领乌迳,红一军团部直属队进驻南雄县境的界址墟。至10月28日,红一军团大部经乌迳、大塘、夹河口、平田坳一线出江西省大庾县的兰村。红一军团另一部由信丰县的下坑,经南雄县的黄地、大兰到达大庾县的兰村会合,在大庾县的南部向赣、粤、湘边开进。红九军团跟着急行军,经界址,尾随红一军团路线疾进至平田坳、兰村一带。至此,红军长征胜利穿越南雄。11月13日,红军长征主力部队离开广东乐昌境内向湖南宜章前进。
红军长征首战告捷,士气大振。毛泽东、朱德率领部队顺利通过南雄东北部,向湖南挺进。

作者单位:广东省南雄市政协宣传科
邮政编码:512401
联系电话:13922571400      
2011年3月25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红网

GMT+8, 2025-9-5 10:52 , Processed in 0.680201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