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红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095|回复: 0

周总理和知青杨永青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2-23 11:45: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左效勤   华声论坛

1.gif


巨幅彩图内,周总理身穿白色短袖衬衣,上身前倾,双手叉腰,慈祥地微笑着与大家交谈。在周总理身旁站着几位活泼健美的姑娘,总理左边那个姑娘,脸蛋方圆,明眸皓齿,笑容灿烂,妩媚端庄,纯真大方。这就是45年前24岁的杨永青。

2.jpg

1963年,在华夏大地愈加高昂的激情的鼓动下,24岁的杨永青,写下“冲破万重关,创业在新疆,一心为革命,誓死不回头!”的血书,拒绝和父母一道从上海移居香港,又辞去无线电商店营业员工作,和大批上海知青来到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八师石河子一四五团,开荒、种地、当教师。
  在调任共青团新疆自治区委两年后,写信给自治区党委坚辞请求回到一四五团工作,而后又被调任自治区团委任副书记、科协党组副书记,1998年退休后定居上海。
  1965年7月5日,周总理来新疆视察,在石河子亲切接见了上海知青代表杨永青和她的同伴。
  “当年,周总理接见我们这些知青,我很幸运地站在他的旁边。总理细心地问我生活情况和劳动情况。”
  据杨永青回忆,当时,周总理得知杨永青从一个条件优越的家庭,不远万里来支边,感慨道:“你来得不容易啊,一定要珍惜现在。”

3.jpg

1980年6月23日邓颖超副委员长在石河子接见杨永青

4.jpg

9月18日,一个女子迈着轻盈宁静的脚步,在新疆石河子市周恩来总理铜像前站定,表情肃穆,鞠躬……然后,移步至铜像左侧凝神仰望大厅正面墙壁的巨幅彩图。
  她身材瘦削,肩背微驼,脸庞清癯;整齐的短发,已经斑白;眼眶稍稍凸起,脸颊微凹陷,几处老人斑若隐若现……
  杨永青今年内三次来到石河子。第一次,于6月下旬参加石河子总场成立60周年庆典,第二次于8月下旬率160余名曾经在新疆兵团工作过的上海“知青”游览……这一次,纪念周总理讲话四十五周年暨2010知青与边疆建设座谈会,她既是动员、联络者,也是会务组织、协调人。

5.jpg

在调任共青团新疆自治区委两年后,写信给自治区党委坚辞请求回到一四五团工作,而后又被调任自治区团委任副书记、科协党组副书记,1998年退休后定居上海。

  1965年7月5日,周总理来新疆视察,在石河子亲切接见了上海知青代表杨永青和她的同伴。

  “当年,周总理接见我们这些知青,我很幸运地站在他的旁边。总理细心地问我生活情况和劳动情况。”
  据杨永青回忆,当时,周总理得知杨永青从一个条件优越的家庭,不远万里来支边,感慨道:“你来得不容易啊,一定要珍惜现在。”
  周总理对大家讲,“一个人的出生是不能选择的,但是前途可以选择。”
  不久,《中国青年报》发表了《周总理和陈毅副总理在新疆勉励知青把毕生献给祖国建设》的报道。周总理的“一个人的出生是不能选择的,但是前途可以选择”这句话成为“出身不由己,道路可选择”的著名论断,激励一批又一批热血青年,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来到周总理当年接见上海知青的新疆石河子市,参加“纪念周总理讲话四十五周年暨2010知青与边疆建设座谈会”,五湖四海的“知青”代表们无不感慨万端,杨永青更是难掩豪迈之情。
  代表们在座谈中达成共识:到边疆,到农村,到基层,锻炼、奉献、创造,这种社会责任感是“知青精神”的核心,在当今仍然应当发扬光大。

6.jpg

知青代表杨永青和留在石河子的老知青们合影

  星移斗转30载,周总理纪念馆成为新疆的红色旅游景点、石河子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接待国内外游客数百万人次。先后有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国内和世界各国的元首、宾客来瞻仰,缅怀周总理的丰功伟绩。
  杨永青嫁给一位从事勘探测绘的军人,生有一女一男,于1996年回到上海。适逢拆迁,以有限的积蓄买得市郊一间房屋。丈夫复员后,经商受骗,失去大笔资金和公职,靠杨永青微薄的退休金维持全家生计。丈夫患肺癌,治病花费巨额资金却仍然去世,这让本来拮据的家庭雪上加霜。
  “尽管如此,我很自由,所以才能一年三次故地重游。”杨永青如是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红网

GMT+8, 2025-5-15 13:02 , Processed in 0.273798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