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红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4328|回复: 0

甘肃会宁县发展红色旅游——红色会宁 别样红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2-22 16:24: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源于甘肃日报    作者:中共会宁县委宣传部



 红军会宁会师旧址。

       会宁是一片厚重的黄土地,是一片被打上深深红色烙印的黄土地。8月26日,第四届甘肃·会宁红色旅游节隆重开幕。

  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在会宁胜利会师,标志着中国革命重心成功地从南方长江流域胜利转移到西北黄河流域。会宁会师成为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转折点,是革命力量的大汇合,是革命团结的象征,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基础,是长征史上的丰碑。今天,会宁则以其独特的红色文化,向世人展示着红色旅游无穷的魅力。

  以红色旅游为龙头的会宁旅游产业

  红军在会宁胜利会师,成就了会宁“红色圣地”的崇高荣誉,给会宁赋予了新的生命意义,也给会宁留下了丰富而宝贵的红色旅游资源。这些红色资源,特色突出、内涵深刻、影响广泛,又造就了会宁在全国红色旅游中特殊而重要的地位。

  七十多年前的红军会宁会师,使“会宁”这两个字嵌入了新中国的历史教科书。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少奇、邓小平、李先念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10大元帅中的9大元帅、10位大将中的8位大将、46位上将、127位中将、1200位少将都在会宁留下了光辉的足迹。会宁作为伟大长征的会合点,与出发点瑞金、转折点遵义、落脚点延安一道,成为中国革命历史上的红色圣地。境内有闻名全国的红军会师旧址,有县级馆藏一级文物数量最多的全国重点历史博物馆。红军会师旧址是全国首批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之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首批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国家安全教育基地和国防教育基地、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首批50个全国廉政教育基地之一,始建与明代的会师楼被评为“大国印记:1949—2009中国60大地标”。会宁还被列为全国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是中国十大文化休闲旅游县、中国优秀红色文化旅游名县、中国优秀红色旅游目的地。

  红军会师以坚定的革命信念、激荡的历史风云,铸就了“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团结一致、敢于胜利”的红军会师精神,浸透了会宁这片神圣而光荣的土地,会宁成为红色历史名城的代表,受到各级党委、政府的关注和支持。党和国家领导人胡锦涛、温家宝、宋平、张震、费孝通、钱伟长、陈俊生、钱正英等先后来会宁,缅怀先烈,视察工作。在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之时,刘思齐、邵华、罗东进、任远征等开国元勋子女情系长征路,不远万里来会宁追忆革命先烈,瞻仰会师圣地。特别是2007年2月1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会宁视察期间瞻仰了会师旧址,参观了红军长征胜利纪念馆,并亲切接见了老红军、老八路、老干部代表,赞誉会宁是“革命圣地”。

  近年来,会宁县坚持打红色牌、建设全国红色旅游名城,打绿色牌,建设陇中绿色产业基地,打金色牌、建设西北教育名县,认真实施“融入中心、基础先行、项目支撑、优势带动、科学发展”和建设“三区一带两支撑”(三区即农业产业园区、北河坪新城区、郭城工业集中区,一带即207线优势产业经济带,两支撑即会师镇、郭城驿镇两大支撑点)战略不动摇,着力建设全国红色旅游名城,科学谋划旅游业发展,充分挖掘红色文化内涵,加大宣传推介力度,大力拓展红色旅游市场,红色旅游得到了长足发展,并有力地带动了历史文化旅游、金色教育旅游、绿色休闲旅游的快速发展。



2011年6月10日甘肃省红色旅游宣传月启动仪式在会宁举行。

  风云激荡红色不朽

  在中办、国办制定的《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中,会宁红军会师旧址被列入30条精品线路之一的兰州—定西—会宁—静宁—六盘山—银川线路上的重要景点和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

  沿着时间长河逆流而上,会宁关于红色旅游和文化的印记越来越清晰——

  1986年,在红军胜利会师50周年大庆时,修建了由邓小平同志亲笔题写塔名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会师纪念塔”、由徐向前元帅题写馆名的“红军会师革命文物陈列馆”。1996年,在红军会师60周年大庆时,修建了由中共中央原政治局常委、军委副主席刘华清上将题写园名的“红军长征胜利景园”,修建了由军委原副主席张万年上将题名的“将帅碑林”,将帅碑林是目前全国规模最大的以将帅题词为主的碑林,包括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开国将帅、中国人民解放军历任将军、参加过长征和会宁大会师的老红军、职务在省部级以上党政领导及社会知名人士的题词,刻碑文近300幅。同时,在中川乡大墩梁和河畔镇慢牛坡修建了“大墩梁革命烈士陵园”和“慢牛坡革命烈士纪念碑”。2006年,在红军会师70周年大庆时,会宁县多方筹资5000多万元,完成了18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修缮了会师纪念塔、会师楼城墙、红军联欢会址等五处遗址;恢复修建了红军总司令部,红军总政治部,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指挥部,红军大学,红军演讲台等革命遗址。会师旧址面积拓展到4.2万平方米,进一步增强了会师旧址的吸引力,改善了会宁红色旅游发展环境。2010年,又全面启动实施红军长征胜利景园改扩建工程。目前已完成景区大门、游客服务中心、长征文化广场、中心广场等工程,完成投资1500多万元。

  会宁县先后成功举办了红军长征会师五十、六十、六十五、七十周年及三届甘肃·会宁红色旅游节等大型纪念和节庆活动。特别是在红军会师七十周年大庆期间,成功举办了一系列大规模、高规格的纪念活动。以“红军在这里走过,三军在这里会师”为主题的“2006甘肃·会宁第二届红色旅游节暨全国红色旅游研讨会”,长征途中经过的11个省市旅游局联合发表《会宁宣言》,宣传推介红色旅游线路——极大地提高了红色旅游品牌“会宁—红军三军会师地”的知名度。2008年,以“走进红色景区,传承红色文化,建设红色圣地,构建和谐会宁”为主题的甘肃·会宁第三届红色旅游节成功举办。此次旅游节规模大、层次高、影响深,特色突出、内容丰富、成效显著,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新华社、经济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旅游报、甘肃日报、甘肃电视台等十多家新闻媒体记者、嘉宾、干部群众共5000多人参加了开幕式。全国红办在县一级主办类似活动,尚属首次。在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成立75周年之际,会宁和华池两县联合举办了“2009会宁—六盘山—华池—延安红色旅游线路推介”活动,首次实现了甘肃庆阳、白银、平凉,陕西延安,宁夏固原三省(区)五市联合推介,开创了会宁红色旅游跨区域合作发展的新路子。2010年,会宁县参加了延安市主办的长征路上四大聚焦点《联合宣言》发布活动、四川省主办的《川陕甘鄂皖红色旅游合作协议》签署活动、省旅游局主办的甘肃省“全国百城世博旅游宣传周暨观世博·游丝路”主题系列宣传推广活动、迎世博·2010中国文化旅游主题年高峰论坛。



红军长征胜利纪念馆。

  旅游搭台经济唱戏

  随着会宁红色旅游知名度的提高,特别是2008年以来,会师旧址实行免费开放,来会宁观光旅游的游客逐年增加。2001至2004年,年均接待游客10万人次;2006至2007年,年均接待游客达到20多万人次;2008年,接待游客30多万人次;2009年,接待游客60多万人次;2010年,接待游客100多万人次;2011年1至7月份,接待游客近90多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亿多元。红色旅游已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据了重要地位,有力地带动了交通运输、餐饮住宿、商品销售等第三产业的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会宁人民的精神面貌和思想观念,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十分显著。

  在第四届甘肃·会宁红色旅游节上,拟确定招商引资签约项目25个,投资总额7.72亿元,全部为合同项目,其中养殖业项目5个,总投资1.28亿元;工业项目12个,总投资3.92亿元;基础设施建设项目6个,总投资2.12亿元,其他项目1个,总投资4000万元。

  旅游业是一个综合产业。多种要素的组合中,休闲观光自然是一个重要的需求。忽视了休闲观光的旅游,必然是不完整的缺乏活力的旅游。会宁海拔适中、土层深厚、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环境无污染,开发绿色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经过多年的发展,会宁的“懿隆”荞麦米,“三利”荞麦挂面、良谷米、胡麻油,“万里缘”杏仁露,“祁连雪”马铃薯淀粉等产品获得国家绿色食品认证,“西北磨坊”“陇郁香”“精王”“状元楼”获甘肃省著名商标,被中国特产之乡委员会命名为“中国小杂粮之乡”和“中国肉羊之乡”。会宁的小杂粮等绿色食品深受广大游客欢迎,已成为当地的特色旅游产品。依托特有绿色资源,会宁积极发展以“农家一日生活”为主题的民俗旅游,让游客和广大青少年在农民家中生活一天,体验“面朝黄土背朝天”“粒粒皆辛苦”的农家生活,感受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农耕文化,认识劳动人民如何改造自然、如何推进时代进步、如何通过艰苦奋斗为中国革命胜利和社会主义建设作贡献。开展“认识10种粮食、22种农具、吃一顿农家饭”活动,让游客真切感受浓郁的农家风情、勤劳朴实的农家生活,用“小米饭”为都市游客和少年儿童补充精神“营养”,增进城乡人民的相互交流,加深城乡人民的感情。



正在改造提升中的长征胜利景园。

  丰富内涵延伸链条

  据了解,“十二五”将是会宁红色旅游提升层次、丰富内涵的加快发展时期。会宁县将紧扣红色主题,瞄准国内市场,大力实施“21235”红色旅游提升工程。全面完成“两大改造提升项目”。完成会师旧址纪念馆布展设施改造提升项目,进一步充实、提升、完善会师旧址内涵;完成长征胜利景园改造提升项目,建设集红色旅游与休闲娱乐为一体的长征胜利景园,力争把红军会宁会师旧址与长征胜利景园打造成全省一流、全国有重要影响的著名红色景区;精心打造“一台常规红色演出”。通过市场运作的模式,组建“会宁红色热土演艺有限责任公司”,打造一台具有会宁特色和较高艺术水准的常规性演出。着力对接“两条精品红色旅游线路”;培育形成“三条县域红色旅游线路”;积极开发“五大系列红色旅游产品”。围绕具有会宁标志性的建筑物,开发以红军会宁会师为主题的红色纪念章、会师楼、会师塔等系列旅游产品;开发红色剪纸系列旅游产品;开发红色刺绣系列旅游产品;开发红色故事皮影戏系列旅游产品;开发红色图书系列旅游产品。

  在此基础上,着力打造历史文化名城。突出文化名城的历史内涵:结合旧城区改造,建设状元风传统历史文化一条街:规划面积66700平方米,实施土地整理、明清建筑、景观建设、环境治理工程,挖掘会宁历史上苏、万、柳、杨、秦等五大书香门第的文化内涵,以及林则徐、左宗棠、谭嗣同等历史名人遗迹,建设“会宁驿馆”;结合祖厉河城区段综合治理工程,建设汉唐风丝绸之路文化一条街:沿滨河路建设2—3层的汉唐风情建筑,总长度为3.6千米,将丝绸之路的文化特色融入其中;结合新城区建设,建设现代风餐饮娱乐文化一条街:在北河坪新城区,建设长度为1.5千米的现代生活风情街,融入现代特色的文化内涵。同时,加大对西宁城遗址等历史遗迹开发保护力度,增加新的旅游景点,开发桃花山—河桥山—清凉山—铁木山—马明心教堂等旅游线路。鼓励各种经济成分,特别是民营经济从事特色文化产品和旅游商品的研制、开发、生产和销售,促进绿色食品、农副土特产品、传统手工艺品和旅游工艺品、纪念品等文化旅游商品的开发销售和景区旅游商品的连锁经营,进一步增强城市旅游购物功能。包装一批经典的民间曲艺、民俗工艺、民间文学等文化艺术作品,挖掘一批特色文化演艺节目,推出一批地方名优小吃,使会宁特色文化贯穿于“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要素的各个环节。

  会宁旅游产业发展正处于繁荣壮大的特殊阶段,按照“大旅游、大环境,大市场、大发展”的思路,在旅游建设上,坚持先规划后建设,开发与保护并重的原则,高标准、高起点、高水平编制“十二五”旅游规划和文化旅游、红色旅游、乡村旅游、生态旅游等专项规划。把旅游基础设施和重点旅游项目纳入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与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相衔接,形成更加符合县情的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景区景点建设规划和专项旅游规划体系,用规划引领发展。

  紧紧抓住国务院《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陕甘宁革命老区振兴规划》、省市旅游发展大会精神和《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旅游业实施意见》等政策机遇,认真对接国家和省、市扶持政策,加大旅游项目争取力度,加大旅游产业投入,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景区内外交通条件和公共服务设施,提升旅游形象和服务质量,实现旅游产业跨越式发展。

  在此基础上,会宁县决定从2011年起,设立旅游发展专项资金500万元,以后每年根据财政收入增长幅度,以500万元为基数逐年增长,主要用于旅游项目前期工作、重点旅游项目贷款贴息、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旅游促销、人才培养、旅游商品开发等的补助。积极打造新的投融资平台,多渠道、多层面地加大对旅游产业发展的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鼓励引导民间资本、社会资本和外商投资者开发旅游资源,兴建旅游项目,参股旅游企业,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到“十二五”末,实现会宁旅游发展三大目标:确保会宁红色旅游在甘肃的龙头地位,年接待游客达到200万人以上,旅游业成为县域经济支柱之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红网

GMT+8, 2024-5-6 02:06 , Processed in 0.275682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