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红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823|回复: 0

组图:走进毛主席纪念堂回顾毛泽东非凡一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2-21 11:11: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为纪念毛泽东诞辰116周年,由毛主席纪念堂管理局授权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独家制作的毛主席纪念堂官方网站2009年12月25日全新改版上线。

  此次新改版的毛主席纪念堂网站,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充实了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陈云六位领袖的革命业绩相关图片和文字资料等内容。

  从本期开始我们将用历史相册的形式,将六位伟人的光辉一生展示给大家,敬请关注!第一期为走进毛主席纪念堂回顾毛泽东非凡一生。



  毛泽东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他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对中国长期革命和建设实践中的一系列经验进行理论概括,形成了适合中国情况的科学指导思想,即毛泽东思想。他领导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找到了一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道路,创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并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艰辛的探索。他是从人民群众中成长起来的伟大领袖,他的革命精神具有强大凝聚力,他的伟大品格具有动人的感染力,他的科学思想具有非凡的号召力,他的革命实践和光辉业绩将永载史册。 【领袖生平】



  1893年12月26日,毛泽东出生于湖南省湘潭县。少年上过私塾,青年时期在长沙第一师范学校读书,深受新文化运动影响,组建进步社团新民学会,五四运动中在湖南创刊《湘江评论》,发表《民众的大联合》等重要文章,曾两次到北京,接触到马克思主义,走上探索救国救民真理的道路。1921年7月23日至8月初,毛泽东作为湖南共产主义组织的代表之一,在上海和浙江嘉兴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共一大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诞生。

  “中国产生了共产党,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毛泽东



图为中共一大的会址—上海



图为:中共一大的会址—浙江嘉兴



  秋收起义后,毛泽东率领起义部队,及时将战略退却(对城市)与战略进攻(对农村)相结合,到达江西井冈山地区发动土地革命,创建党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随后他又率领主力挺进赣南和闽西地区,创建了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前身——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点燃工农武装割据“星星之火”的主要代表。图为:毛泽东在延安与参加井冈山斗争的部分指战员合影



  1936年12月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和1937年7月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促进了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全面形成。党中央、毛泽东在延安领导八路军、新四军,深入敌后,充分发动群众,创建抗日根据地,进行了艰苦的敌后抗日游击战争。延安时期,是毛泽东思想在多方面得到发展和系统总结,不断走向成熟的时期。毛泽东在延安窑洞中勤奋思考,著书立说,笔耕不辍,写作大量文章,其中就包括1938年5月26日至6月3日毛泽东在延安抗日战争研究会发表的著名讲演《论持久战》。该文高屋建瓴,洞察秋毫,总结10个月的抗战经验,批驳抗战的“速胜论”和“亡国论”,全面分析抗日战争中中国和日本的基本特点,揭示抗战是持久的,最后胜利是属于中国的发展规律,深刻论述人民战争、兵民是胜利之本的观点及其战略战术方针,并科学预见抗日战争将经过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三个阶段的进程和趋势,对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起了巨大的指导作用。文中所述完全为抗日战争的发展历程所证实。图为:毛泽东在延安窑洞写作。



  1942年2月至1945年4月,党中央在全党范围开展了整风运动。历时三年的整风运动,以反对主观主义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整顿文风为主要内容,本着“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宗旨,达到“弄清思想,团结同志”、“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目的,统一了全党思想,使全党在毛泽东思想的旗帜下达到空前团结,其重要成果就是1945年4月20日党的六届七中全会通过了《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从而为胜利召开党的七大,奠定了政治思想基础。图为:毛泽东撰写的《改造我们的学习》、《整顿党的作风》、《反对党八股》三篇重要文献被列为1942年全党整风的必读文件



图为:毛泽东对《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修改稿



  1947年6月30日夜里,刘邓大军一举突破黄河天险,挥师南下,开始千里跃进大别山,拉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在随后一年的外线国统区辗转驰骋作战中,各路解放大军解放了大片国土,战略决战时机日趋成熟。在这期间,我党于1947年10月发表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明确提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口号,宣布了我党我军的八项基本政策。在党中央召开的12月会议上,毛泽东作《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的报告,深刻指出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这是一个伟大的历史转折点。并且全面总结了我军夺取胜利的十大军事原则,明确提出土地改革方针,着重阐述新民主主义三大经济纲领,及时制定新民主主义国家经济的指导方针,确定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结成全民族绝大多数人口的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打倒蒋介石独裁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国的奋斗目标。这篇报告成为我党领导人民打倒蒋介石反动统治集团,建立新民主主义中国的政治、军事和经济上的行动纲领。1948年3月23日,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率党中央机关从陕北吴堡县东渡黄河,经晋绥解放区进驻晋察冀解放区河北省建屏县(今平山县)西柏坡村,与刘少奇、朱德率领的中央工作委员会会合。同年9月至次年1月,在西柏坡中国革命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里,毛泽东成功地指挥了具有战略决战意义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实现了在长江以北歼灭国民党军主力的战略设想,加速了国民党统治的崩溃。图为:毛泽东与周恩来在西柏坡运筹帷幄 研究部署大决战



  南昌起义的枪声化作开国大典的礼炮,井冈山的道路连着天安门。以下几幅照片从一个侧面生动地再现了开国大典令人激情澎湃的场景。图为:毛泽东在开国大典天安门城楼上



  1956年4月28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艺术问题上的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的百家争鸣,我看应该成为我们的方针。”图为:毛泽东书写的“双百”方针



  1949年12月,毛泽东首次出访苏联,为新中国外交打开了局面。1950年2月14日,毛泽东同斯大林出席了《中苏友好互助同盟条约》的签字仪式。图为:毛泽东同斯大林出席《中苏友好互助同盟条约》的签字仪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红网

GMT+8, 2025-5-15 13:33 , Processed in 0.324869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