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红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150|回复: 0

有感董必武对自己的“三个比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1-11 15:09: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网友:萃岚
2011年11月10日13:31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众所周知,比喻就是打比方,是常用的修辞手法之一。恰当地运用比喻,可使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变成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使平淡的语言变得更加生动形象,让人易于理解,印象更深刻。老一辈革命家董必武同志,就善于打比方,他生前曾给自己作过如下三种比喻:

  一是“一块抹布”。抹布,就是擦抹桌凳的工具。比喻不显眼、很平凡的工作。董老说:“我常说我是一块抹布,……党要我做抹布,我就做抹布……”。二是“跑龙套的”。董老幽默地说:“演戏时元帅呀、大官上场,有四个拿小旗帜的人在后方就开始‘噢—’的,一直到上场,这就是跑龙套的。我一辈子就是做这个的。跑龙套也要认真、也要努力啊!”三是“敲边鼓的” 。“敲边鼓”,比喻从旁帮腔或从旁助势。董老在中央身居要职,但把自己比作是敲边鼓的。他很风趣地说:“中央的工作就像一支大乐队,有司鼓,有司锣,有司钱,有司弦,我呢,就是那个敲边鼓的。”

  董老把自己看成“一块抹布”、 “跑龙套的”、 “敲边鼓的”,折射了他谦虚谨慎的高尚情操,体现了他的自知之明,反映了顾全大局的整体观念。诚如董必武所言,“中央的工作就像一支大乐队”,要演奏出美妙的音乐,每个角色都不能缺少。整个革命事业犹如一台机器,我们每个人如同齿轮和螺丝钉,应胸怀全局,立足本职,各司其职,才能保证机器的正常运转。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一些干部却不是这样,他们名利思想严重,对工作挑肥拣瘦, “两年不提拔,心里有想法;三年不挪动,就想去活动”,有的甚至寡廉鲜耻,跑官要官,买官卖官。在当下纯洁党性,历练官德,比比董老,看看自己,一些人的确该反躬自省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红网

GMT+8, 2025-5-11 02:58 , Processed in 0.485427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