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红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919|回复: 0

冉淮舟:《冀中一日》是大众文学运动的伟大实践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1-1 14:06: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冀中人民最应该继承和发扬的传统,毫无疑问是在抗日战争中所展示的英雄品质和所取得的光荣业绩。这是一种不可估量的精神财富,不仅属于冀中人民,而且属于整个中华民族。除了枪林弹雨和烽火硝烟,“冀中一日”写作运动也是大众文学运动的一次伟大实践。

  1941年,根据冀中区党政负责人吕正操、程子华、黄敬同志的倡议,在王林、孙犁、李英儒等同志具体组织下,发起了轰轰烈烈的“冀中一日”写作运动,约定的写作内容是当年1941年5月27日的个人见闻和抗日事件。经过部队和团体的组织和示范,整个冀中区掀起了一个写作的高潮,签字动笔写稿者近10万人,包括干部、战士和农民。有的老太太口述求识字的人替写,稿件多得需用大车拉着打游击,终于编辑成35万字的一部书油印出版。这是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精神的发动,是新的人民的、革命的文化的播种。对于夺取战争的最后胜利,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这部在残酷的战争环境下,由冀中人民创作的油印文学作品,还未及全面发至部队和各级政权,即遭遇日寇大扫荡。根据地的老百姓和战士,冒着生命危险,将油印文稿裹在棉被里,肩背马驮,躲避日寇的追杀。之后又将文稿藏在野场的土墙里,历经千辛万苦,一直保存到全中国的解放。

  《冀中一日》写作运动,直接而显著的影响,是在冀中形成了一种浓厚的文学氛围和一支文学创作队伍,从而产生了王林、孙犁、梁斌、李英儒等这样一些文学大师,出现了《野火春风斗古城》《荷花淀》等一批传世经典作品。

  《冀中一日》还对“荷花淀”这一文学流派的形成,起到了促进作用。当时,由王林提议、孙犁根据看稿心得撰写而成的《农村和连队的文学写作课本》,在八路军第三纵队的《连队文艺》和晋察冀的《边区文化》上连载。吕正操、黄敬同志把这本书带到太行山区,铅印一次,书名改为《文学入门》。新中国成立之后,相继在上海和北京出版,书名改为《文艺学习》,对我国的当代文学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

  三十年前,也就是“冀中一日”写作运动四十年后,吕正操又提出,继承冀中老一辈革命作家的优良传统,繁荣和发展平原文化事业。经过三十年的努力,形成了一支以“七七”事变前后在冀中出生、解放后在文学上取得了一定成就的一批作家为中坚、老中青三结合的作家队伍,组织编写、出版了反映冀中革命斗争和现实生活的共计三百余部、六千多万字的作品、二十卷本的《冀中文丛》等。这一平原文学事业,是“冀中一日”写作运动的继承,也是对的“冀中一日”写作运动最好的、也是最实际的纪念。(冉淮舟/文 孙琳/整理)

  (作者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红网

GMT+8, 2025-1-18 13:11 , Processed in 0.265149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