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红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517|回复: 0

从城南庄遇险看毛泽东“每临大事有静气”!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5-6 16:15: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作者:彧君


    “每临大事有静气,不信今时无古贤”。这是清朝两代帝师翁同龢的名联,主要意思是,自古以来贤圣之人,越是遇到惊天动地的大事、险事,越能心静如水,处变不惊,沉着应对。以笔者之见,一代伟人毛泽东就是这样的人。

  据史料记载,1948年,在解放战争的重要时刻,为了彻底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夺取全国革命的胜利,毛泽东率部于3月21日,安全到达河北阜平县城南庄,住进晋察冀军区司令部大院。一天正当人们吃早饭的时候 , 城南庄上空,突然传来了飞机的轰鸣声。按理说,应该让毛泽东进防空洞,但毛泽东睡觉很困难,有时甚至吃两次安眠药都难以入睡,所以一旦睡着,谁也不忍心惊醒他。一架敌机先是飞临城南庄上空,转了两圈,接着朝北平方向飞走了。敌机飞走后,警卫人员马上意识到这是侦察机,轰炸机随后就会来袭击。

  8点多钟,北山上的防空警报又拉响了。李银桥跑到毛泽东床前喊: “主席、主席,有情况…… ”。“哪个?”毛泽东被惊醒,朦胧着两眼看着李银桥。警卫排长阎长林扶他坐起来,大声报告 “主席 , 敌机要来轰炸了。现在防空警报又响了,肯定来的是轰炸机,请主席赶快进防空洞。”毛泽东却毫不在意地说 :“给我拿烟来。”

  眼下,敌机就在头顶上盘旋,李银桥见毛泽东仍不慌不忙地躺在床上,便大声叫起来“主席,来不及了!”毛泽东仍不慌不忙地问“丢炸弹了吗?”这时聂荣臻走到毛泽东屋内,见他还在床上,便以急切的声音说“主席,敌人飞机要来轰炸,请你快到防空洞去!”毛泽东这时还十分风趣地说“不要紧,没什么了不起! 无非是投下一点钢铁,正好打几把锄头开荒。”

  毛泽东坐在床上,还是不愿意走。聂荣臻着急了,让警卫人员拿来担架 , 和赵尔陆一起把毛泽东扶上担架,抬起就走,这时,在场的秘书和警卫人员接过担架一溜小跑奔向防空洞。毛泽东刚进防空洞,敌人的飞机就扔下了几枚炸弹,轰隆隆一阵巨响,炸弹在院子里爆炸了。

  就这样,毛泽东和死神擦肩而过。毛泽东历来都是遇事不惊,从容不迫。在转战陕北期间,一次,在我总兵力只有900 多人,而身后追兵却多达几万之众的危机形势下,毛泽东带领队伍上山。部队上山后,毛泽东见后面部队正在把上山的痕迹擦掉,便说道“擦什么? 就在这里竖块牌子,写上毛泽东由此上山!” 由此可见毛泽东的大智大勇。

  在毛泽东撤离延安的日子里,炮声隆隆 , 敌军已接近延安 , 但他仍若无其事。彭德怀见毛泽东还没有撤离,大声说:“你是党的领袖,军队的统帅,我代表党政军民请你赶快转移!”毛泽东却不急不忙地说 “敌人还没有到延安,我不能走,等敌人进了延安,我再走也不迟。我现在撤离,对不起前方的战士们。前方的战士们要保卫延安,保卫毛主席,可是敌人没有到,毛主席就走了,你叫战士们保卫谁呢?”毛泽东硬是等老百姓全已安全转移后 , 才离开延安。

  毛泽东从来都是和人民群众同甘苦、共患难,临危不惧,处变不惊,“乱云飞渡仍从容”,“每临大事有静气”。1928年秋,毛泽东在井冈山挥毫写下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 ,我自岿然不动 ”的光辉诗篇 , 就是他英雄气概的真实写照。然而,在当下,一下官员却不是这样,遇到危险,总是往后缩,习惯于“让领导先走”,享受在前,吃苦在后,与民争利,和毛泽东的伟大风范形成巨大反差。比比主席,看看自己,一些干部的确应当自警自省、翻然悔悟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红网

GMT+8, 2025-5-13 13:10 , Processed in 0.301373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