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红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111|回复: 0

实录:谢春涛全面解读《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4-24 22:17: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上午好!欢迎您在线收看人民网视频访谈,中央号召全体党员学习党的历史,最近有一本书《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受到大家的欢迎,今天我们非常高兴地请到这本书的主编,他就是谢春涛教授和我们一起来分享这本书编辑的初衷和背景,谢教授您好。

  [谢春涛]:您好。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已发行近20万册


  [主持人]:谢教授,这本书应该是一本适合大家读的通俗党史读物,现在发行已经达到多少册?

  [谢春涛]:据了解应该接近20万册,目前受欢迎程度还是跟我们的预期差不多的。

  [主持人]:可见大家对这本书还是非常感兴趣的,能不能先请您讲一下我们为什么编这本书?

  [谢春涛]:编这本大概花了一年多的时间,这几年我有很多的机会为境外的人士介绍中国共产党,包括介绍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因为这么多年越来越多人感觉到,中国共产党执政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中国共产党创造了一个发展的奇迹,我的职责就是要把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成功,从历史的角度给他们说明白。

  [主持人]:也就是很多的境外人士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成功很感兴趣。

  [谢春涛]:对,很多人对中国共产党的成功很感兴趣,我的职责就是为他们解读,解读的过程中我觉得有必要编一本书出来,这本书之所以由新世界出版社出版也跟这个有关系,因为外文局的职责就是提供对外宣传的职责,这本书如果外国人能够看的下去我们中国人应该更有兴趣。

  [主持人]:这本书从它的创意到现在应该说是取得了成功的。

  [谢春涛]:对。

  [主持人]:《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应该也是你编写的。

  [谢春涛]:我参与了。

  [主持人]:像《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这样的书很亲民,从你的角度来讲,您觉得这两本书对于中国共产党的表述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谢春涛]:《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应该是非常成功的,批准是中共中央,它是代表中共中央对于这段历史的一些看法,它的一些观点应该是经过了反复的推敲,《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是我领衔带领几位年轻同事一起编写的,今天要介绍的是这本书的可读性。


以境外人士观点看党史 增加了读者对这些问题的信任度


  [主持人]:没错,我们先从这本书的封面上讲,这是一本广大读者看的懂的书,一般很多人都说党史教育是说教,很难引起大家的广泛关注,你在编写这本书的时候怎么样让老百姓真正的去读懂中国共产党党史,让他们对这个感兴趣,你给我们分析一下?

  [谢春涛]:我们过去宣传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确实给大家留下了这样的印象,我觉得历史本来应该是生动的,应该是感人的,我们很多历史的细节足可以感动的人流泪,一部党史让大家接受首先呈现方式让大家接受,我们这本书首先书名《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应该说这个书名的表现方式跟过去的很多书是不一样的,大家可能在书店里面看到这个书名可能想上去翻一翻,这个是有特点的。

  [谢春涛]:再比如我们书中选的问题现在是13个,问题本身我们选的还不错,我们反复思考到底中国共产党成功,成功在什么地方。首先我们得把大家公认的列出来,列出来的13个问题尽管不全,但是这13个问题是国际社会广泛公认的,问题我们找的非常好。还有,回答问题是怎么回答的,历史是过去人物活动的历史,我们把这些历史本来应有的东西给表达出来,本身它就生动可读。当然选什么材料和故事这个很费心思,我们选出的故事能够有助于解读,但是不管哪一个我们都是用故事讲思想,历史是最有说服力的,一个个的故事写出来,可读性当然没有问题。

  [谢春涛]:另一点,我们说尽可能采用外国人说,我这样的身份可能是有些人眼中的御用学者,我这样的人谈的观点,有些人愿意相信,在有些人眼里面会打一点折扣,但是我们写的里面尽可能采用外国学者外国读者的评论,这些评论可能有的读者他更愿意相信。比如说当年国民党败给了中国共产党,现在外国人也来评论,他们往往都是说国民党腐败,共产党比他们强的多,他们本意不是有意的歌颂中国共产党,但是他们是用他们的眼睛观察的共产党,对于我们今天的读者是有说服力的,对于美国人也有说服力。我们这本书如果取得了初步成功,更多的是在形式上跟过去有所区别。

  [主持人]:从你刚才跟我说的成功之外,这样的党史编写方式肯定有独到的地方,其中很多是以境外的人的眼光来看,很多网友会说这是一种客观、公正,当然我们怎么把握这个度?

  [谢春涛]:美国对中国共产党的评论很多,外国记者有大量的报道,我们选材肯定是根据我们的问题来选,比如说在中国能够实现社会主义同市场经济的结合这方面有什么,还有我们的抗震救灾,首先我们根据我们的问题来选材,再一个我们根据他们的评价来解读。比如,有人评价说中国共产党在抗灾这方面表现非常出色,很多人是看明白了跟中国的体制有关系。比如,中国共产党对台湾的政策,国际社会对这个评论很高。还有比如说香港问题,香港回归之前有人讲,香港是只金丝雀到了中共手里面就捏死了,在1993年唱衰的声音是很强的,但是香港回归10年之后这些人的看法全变了,包括美国财富杂志竟然出专辑承认自己当年错了,我们把这些东西拿过来,说明中国共产党的成功,用他们的眼光来分析解读毫无疑问是有说服力的,当然他的解读和我们的解读往往是一致的。

  [主持人]:所以说,拿境外人士的观点反而是体现了公正,而且会增加我们平时对党史没有研究的人对这些问题的信任度。

  [谢春涛]:对,应该说我觉得过去这方面我们的工作做的不够,其实这方面的素材非常多。

  [主持人]:关键需要你们做工作和调研。

  [谢春涛]:就是我们尽可能的查阅外国人的评述,比如已经翻译过来的,还有外国政要在不同时期有不同评论。比如,有人也出了书,跟中国领导人有交往,他也会从他的角度来观察来谈,至于外国媒体的评述就更多了。所以,素材是比较多的,过去我们的党史研究用这样素材是不够的。

给年轻人讲党史 关键看方式方法


  [主持人]:在大家的印象中对党史感兴趣的应该是党史工作者,还有一些老同志,年轻人关注就会弱一些,我想您和您的团队在编写这本书的过程当中肯定已注意到这样一个问题,你们想到用什么方法去吸引他们?我们会不会联系一些实际?

  [谢春涛]:年轻人对党史的关注程度弱这个是可以理解的,因为有不同的经历和面临的问题,今天我们工作节奏那么快这个都是很正常的。我这些年跟年轻人接触不少,比如大学本科生甚至一些高中生都有接触,接触之前他们对党史不一定有多感兴趣,但是稍微一说,他们就应该对党史有兴趣,为什么?他们是在中国学习,在中国工作,哪怕出去留学将来可能也是想回国发展。如果一个中国公民对中国的执政党了解不够恐怕无论如何就是一个缺憾,我说在中国有必要了解执政党,了解执政党最简单的方式就是通过她的历史来了解,我们通过90年的历史可以看的比较清楚,包括通过中国过去的历史把握现在观察她的未来,我一说这个道理绝大多数年轻人是可以接受我这个观点的。

  [谢春涛]:通过我讲课推荐一些书他们首先有了了解这个党的兴趣,如果我们讲的课呈现方式让他们接受,他自然就会关注,我觉得年轻人我们不能责备说年轻人不关心政治,年轻人不爱国,不存在这样的问题,包括在高校工作时间很长的领导谈到对现在年轻人的看法,说起来他们是关心政治的,包括我们一些门户网站发时政新闻,网友不但看而且还发帖子,从他自己的成长来看他不可能不关注,包括宏观经济政策。

  [谢春涛]:第二个,年轻人是讲道理的,是懂道理的,如果你用说道理的方式去说道理,年轻人很好沟通。所以从我的经验来看这些年有很多高校我经常去讲课,讲下来我表达的东西年轻人是能听进去的,是愿意接受的,我觉得关键是方式。

  [主持人]:可能我们的党史宣传教育不分年龄。

  [谢春涛]:那就要改进我们的方式,比如说那个书很多人不愿意看,再比如说讲课如果脱离当年的历史大家也不喜欢看。

  
中国共产党“13个能”是国际社会公认的


  [主持人]:说这个书选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13个为什么,他们也提出了一些质疑,认为这13个不能完全概括中国共产党90年的经验,我想请教一下你们这个团队为什么选出这样13个?这样13个是不是最经典的?

  [谢春涛]:说选什么题这是很费劲的, 我们有了最初的动议之后就在琢磨这个问题,我最初列出了20个问题,后来经过反复讨论,当然讨论包括跟外文局的林良旗先生,他对我们的书怎么让境外的人爱读在这方面他给了很多的建议,包括我刚才讲到的用故事讲思想,尽可能的用故事。还有总编辑张海鸥女士,她平时跟境外的人士接触很多,包括他们的社里面也聘请了一些外国的顾问,这些外国的顾问也出了很多的主意,外国人都感觉成功的。首先他是成功的,最好大家公认的再去解读,所以选什么我们按照这个尺度去选,最终我们选了13个。现在看,不是说13个就全了。

  [谢春涛]:你刚才提到有人质疑这个说的不对,确实说出来之后我们也注意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包括看到这本书的有的是我们的同行、专家他们也给我们提他的意见,有的是领导干部,有的是年轻人,各方的意见我们都很关注。甚至有的我们主动的送去让他们给我们提意见,我的想法我们是有改进空间的,比如说现在13个是不是可以增加2个,比如说中国共产党在民族问题上的理论与实践,尽管我们在西藏出了一些问题,但总体上我感觉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是成功的,我们56个民族在这么一个大家庭上总体上是和平相处的,有的地方出问题不是政策的问题,有的是具体执行过程中的问题,还有的是境外势力煽动,所以今天看我们的民族政策基本的方法还是应该坚持,当然要丰富完善。再还有,中国共产党在思想文化方面这一点也是成功的。

  [谢春涛]:这点我印象很深,过去我带过的一个博士生写抗美援朝,中国当年的老百姓被高度的动员、凝聚起来,当年的社会动员肯定是成功的,我们看包括今天我们办世博会等等,动员能力也是相当强的,这当然这中间包括我们的宣传工作,思想文化工作,我想这些方面解读出来也是有价值的,至少短期内我们增加两个方面的问题,还有没有别的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的征求意见。



中国粮食问题解决靠两个“平” 一个是袁隆平 再一个就是邓小平


  [主持人]:这本书凝聚了很多人的心血和智慧,我们马上还要让这本书增加和完善,接下来的时间请谢教授跟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本书,因为这书里面是13个成功的经验,我看到从第一块“为什么能成立新中国”,一直到最后“为什么能赢得众多发展中国家地支持”,这其中13个故事中我特别想知道谢教授你最喜欢哪一个故事?您觉得哪一个故事是最受大家欢迎的?

  [谢春涛]:我很难说我最喜欢哪一个,总体上我都是喜欢的,而且解读每一个问题都是成功的。

  [主持人]:比如说我们挑一个,因为现在我们说吃饭,大家都说生活可能随着经济的发展,大家吃饭要吃好,吃的质量要好,但是粮食价格越来越贵了,你看第五个问题为什么能解决13亿人的吃饭问题?我们当时从哪几个方面着手解决的?

  [谢春涛]:这个问题肯定是大问题,这个问题不光中国人关心,过去外国人也关心,若干年以前有一个美国世界观察研究所的所长发表过一篇文章《谁来养活中国》。他认为中国人口越来越多,耕地越来越少中国人的粮食问题是难以解决的,所以他就把这个问题提出来,当年在世界上认同他观点的人是不少的,但是若干年之后他担心的问题没有出现,中国人解决自己的吃饭问题完全没有问题。再若干年,我们的人口还要增长,我们解决自己的吃饭问题也是没有问题,中国人靠什么办法把这个解决好的,我们的人均占有耕地水平比世界绝大多数国家都要少得多,这就反映出中国共产党的成功。

  [主持人]:里面提到袁隆平,把解决粮食问题中的一个突出人物提了出来。

  [谢春涛]:我们讨论问题的时候,中国粮食问题解决靠两个“平”,一个是袁隆平,再一个就是邓小平。邓小平对于改革开放包括我们最初的农村改革他是起了很大作用,如果不是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改革,我们在解决粮食问题是不会有今天的表现,不会有今天的成功。所以,私下讨论的时候觉得这两个“平”对中国粮食问题的解决起了非常大的作用。当年邓小平是怎么改革的,袁隆平是怎么研究杂交水稻的,这些问题讲出来对于中国人来讲不是很新鲜,但是对于境外读者来讲两个中国人,一个出政策、一个弄科技。当然不光是这个,还包括我们这些年农村的大量的投入等等,我们解决这个问题他们当然就理解了,对我们这方面的能力就保持信心。

  [主持人]:故事的完整性在最后提出来,粮食的问题仍然要警钟长鸣。

  [谢春涛]:尽管我们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但是我们这方面不是说完全没有问题的,我们始终强调要保护耕地,当然道理是很清楚的,另外我们今天对农村、农业加大投入跟这个也有关系,我们把问题提出来并讲出来再讲党的思考。



为什么犯过严重错误还能得到人民的支持


  [主持人]:由于时间关系,我们非常感谢谢教授对13问题的分析,接下来请谢教授回答其他的一些话题,比如我们看到在本书的引言当中您提到写作的难度超出了我们的预想,能不能请你跟我们说一说在编书的过程中究竟遇到了哪一些困难?怎么样解决的?

  [谢春涛]:确实这本书非常困难,一本书一共十几万字,参与者5、6位,另外没有直接参与编写的还有几位,应该说那么多人那么一本小册子花了一年左右的时间,本身就说明了这本书的编写之难,创意还是可取的,选的框架思路也是不错的,但是这个思想付诸实现难度很大。比如,这里头有两个比较尖锐的问题,一个是为什么犯过严重错误还能得到人民的支持,中国共产党犯过的错误中国共产党是不隐讳的,比如说“文革”十年的错误,犯过严重的错误为什么还能取得今天这样的成就,这至少对外国人是一个问题。把这个问题说清楚绝对不是一个很容易的事情,在我看来过去没有哪一个人专门回答过这个问题,既然我们把这个问题提出来,我们就得做出一个圆满的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在写的过程中绞尽脑汁,经过反复思考。我们讲道理说,犯错误的动机是好的,比如“大跃进”谁也不会怀疑我们领导人成心把中国搞坏,但错误的期间也取得了成功,领袖跟老百姓同甘共苦,邓小平做了深刻的总结。

  [主持人]:就从4个方面。

  [谢春涛]:是在这个深刻总结的基础上才做出了成绩,很多中国人看来古往今来有谁不犯错误,作为一个政党不犯错误是不可能的,关键是你看了这个错误是怎么做的,如果犯了错误你去纠正了他就会谅解你、认同你,所以我想这里头还有中国文化深层的原因,目前我们做的回答应该是有一定的说服力的。

  [主持人]:困难是提出一个问题以什么样的方式解决掉,同时让大家信服。

  [谢春涛]:一方面在形式,另外一方面在问题本身。别人没有提出来,你提出来,你做了回答,问题本质就有价值。再比如说,刚才谈到的第二个问题,为什么中国共产党没有像苏共那样丧失执政能力,而中国没有像西方期望的那样垮台,我们现在想想也很有意思,十几年之前有人就散布中国共产党崩溃论,但是事实证明中国共产党没有垮,而且走的越来越好,所以不断的有人问我这个问题,为什么都是中国共产党,为什么国民党垮了你们不光没垮还做得很好,这个就要解读,笼统的解读就是中国共产党和苏共不一样,中国共产党跟苏共相比高明在什么地方,包括对中国共产党有比较深入的了解,对苏共也要有比较深入的了解,这个要回答不容易。

  
某些读物胡编乱造 阅读时候应有一种警惕的眼光


  [主持人]:在互联网上有这样一种现象,就是很多党史人物被歪曲,对于这样的一种情况你怎么看?包括我们如何应该避免它?

  [谢春涛]:我在不久前来人民网的时候曾经谈到这样一个问题,确实现在党史读物,包括互联网上、图书这种形式出现的应该说有一些问题的,胡编乱造东西,虽然有一定的事实基础,但是片面的选取某一方面的事实。比如,讲到某一段历史的时候,可能选材尽量的选那些中国共产党犯错的事实,而另一面的东西讲的不够,这个从一个严肃的历史学者的角度看恐怕都是有问题的。关于党史的读物一方面越来越多,另外一方面也存在着问题,我们阅读党史的时候应该有一种警惕的眼光,不是什么样的东西只要新鲜,只要我们过去不知道,只要能够吸引眼球我们都去阅读,事实证明有很多所谓纪实文学表现形式是可读的,甚至摆出了很多血统,但是是靠不住的,甚至有些是作者胡编乱造出来的。

党史只讲成功和只讲错误 两种倾向都不可取


  [主持人]:谢教授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你能不能给我们分享一下对于90周年有什么样的教育?最后给我们做一个畅想?

  [谢春涛]:对于党史工作中央非常重视,从去年以来整体上全党在贯彻落实的过程中,我觉得出现了很多可喜的现象,至少大家对党史的学习、党史的研究、党史的教育,党史宣传这方面的重视程度超过了以往,我个人对这方面的前景整体是乐观的,但是我觉得前提在中央重视之后也得靠党史工作者改进工作,力求把各方面工作做的好一些,我个人长期从事党史的教研工作,我个人体会有几个方面我们得注意。

  [谢春涛]:第一个得有针对性,比如说我们讲课可能对象是党政干部,也可能是大学生,也可能是普通群众,毫无疑问不同对象不同需求我们要把握,否则同样的问题在这一个范围内可能人家欢迎,另外一个范围人家不欢迎,讲课是这样,我们写文章也是这样,你这个文章是给谁的,解决什么问题的,如果我们就是给专业工作者看的,可能我们做了很仔细的研究,但是如果我们给普通人看的,显然人家不需要这个东西,首先得有针对性。

  [谢春涛]:第二个方面,要全面的讲党史,所谓全面就是成功的方面讲,我们犯错的的方面也得讲,如果我们只讲成功的方面,而犯错的方面我们不提,有一些受众他们也不认可,他觉得你不客观、你不公正。当然,另一方面也不客观,比如说只讲错误,这两种倾向都是不可取的,因为历史是复杂的,我们把历史上发生的事情尽可能还原,比如,当年成功怎么发扬光大,当初错误为什么会犯,犯的主观方面的原因我们弄清楚,客观方面的原因也要弄清楚,分析这个是为今天、将来做的更好。对待历史尽可能是一种全面客观的态度,对前人我们不苛求,不要拿今天的眼光贬低前人,我说毛泽东肯定是晚年犯了严重的错误,但是我们今天的哪一个人敢说你比毛泽东智商高?没有人有这样的胆量,再伟大的人他也会犯错误,我们可以去总结,总结出来对我们今天的人有价值,所以我想还得全面、客观、公正。

  [谢春涛]:第三个方面需要注意,就是讲党史你用什么方式去讲,同样是党史用不同方式讲出来我觉得效果不一样。今天资讯这么发达,各种各样的信息很多,你想传递一些信息给年轻的受众你就得讲方式,你这个方式容易不容易让人相信,应该讲出历史的特点、党史的特点,我们把事实还原出来,我觉得事在人为。

  [主持人]:谢谢,非常感谢您,我们也希望《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这本读物,能够让大家对我们的中国共产党多一份了解。

  [谢春涛]:也谢谢你,写谢谢各位网友,我也希望得到网友们对这本书的反馈,我们希望把这本书改的好一些。

  [主持人]:谢谢谢教授,也谢谢大家收看我们本期的节目,谢谢,再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红网

GMT+8, 2025-1-18 07:25 , Processed in 0.284396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