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红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686|回复: 0

吴根越角古韵长 百年中国扬眉锋——浙江大学学生赴绍兴市红色革命教育基地寻访调研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3-8 13:10: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源:中红网—中国红色旅游网  作者:浙江大学学生 史龙鳞

    三个人,一座城。三个名垂青史的人,一座历经沧桑的城。三个人——秋瑾、鲁迅、周恩来,身处不同的时代,肩负共同的使命,他们义无反顾,积极投身于民族振兴、国家富强的洪流中,谱写了一曲曲气势磅礴的历史篇章。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时刻,他们勇敢地站了出来,或巾帼不让须眉以鲜血唤醒国人,或弃医从文立志改变国人的精神,或身体力行为新中国的建立及发展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一个是用热血唤醒民众的革命先驱者,一个是与共产党人并肩战斗的大文豪,一个是全心全意赤胆忠心为人民的公仆。一座城——绍兴,一座有着许多红色教育基地的城,一座伴随着祖国日益强大而不断焕发青春的城。我们大学生寻访红色记忆,就是要寻找那个激情澎湃的年代,铭记那些令人难忘的历史,继承先辈的遗志,发扬先辈的精神,自觉承担起时代赋予我们的振兴中华的使命!

    秋瑾:“秋风秋雨愁煞人”

    悠悠冷风、菲菲小雪中,我们不知不觉来到了古轩亭口。车水马龙,人流如织,秋瑾的塑像巍然挺立,表情刚毅、深邃。驻足像前,百余年前的那个清晨——秋瑾慷慨就义时的场景顿时浮现在眼前,分外醒目,“行至轩亭口,秋瑾不作一声,惟注视两旁诸人一周,即附首就刑。观者如堵。”年仅33岁的秋瑾,以她的铮铮傲骨,毅然决然地登上断头台,为的就是要用自己的满腔热血唤醒国人。

    秋瑾出生的年代,正值清末,中国已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饱受烈强的侵略欺凌,中国人民处于水深火热的深渊。山河破碎,民不聊生,在中华民族最黑暗的时刻,无数英雄,挺身而出,革命浪潮,风起云涌。秋瑾——一个缠脚弱女,不但要唤醒沉睡中的妇女姐妹,更要拯救水深火热的苦难人民。“至于以国民之权利、民族之思想,牺牲其性命而为民流血者,求之吾中国四千年之女界,秋瑾殆为第一人焉。”

    秋瑾故居位于绍兴城南和畅堂,背依风景秀美的塔山,古朴雅致,环境清幽。少年时代的秋瑾曾在此习文练武。1906年自日本回国直到牺牲前,这里又是她从事革命活动的场所,留下了许多弥足珍贵的遗物。故居里陈立着她的蜡像,惟妙惟肖,栩栩如生,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这位先驱者忧国忧民、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而今,秋瑾静静地站在街头望着这个繁华、和谐的城市,望着这个用自己的鲜血换来变革的城市,心里应该是欣慰的。但她的绝笔“秋风秋雨愁煞人”,在时刻提醒着后人要居安思危,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任重而道远。

    鲁迅:“我以我血荐轩辕”

    无论是街边闲聊的婆姨,还是路边叫卖的汉子,你随便上前打听,谈起鲁迅,谁都可以如数家珍,滔滔不绝地说上鲁迅的几个故事。这位“横眉冷对”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民族的脊梁,在许多“老绍兴”的心中,依旧是活着的“迅哥儿”,让他们骄傲,令他们自豪。

    我们怀着十分崇敬的心情游览了鲁迅故居和三味书屋,我们热切地想走近作为伟大的文学家的鲁迅。徜徉街头,穿梭房间,舒心地吮吸着四处飘逸的花雕酒气、茴香豆香、臭豆腐味……我们心旷神怡,浮想联翩。放眼街头,中间,一条窄窄的青石板路,两旁,一溜长长的白墙黛瓦,一个个竹木亭榭,一扇扇朱漆台门,伴随着一声声热情的吆喝,古色古香,韵味悠长。鲁迅故居门前,一条小河缓缓流过,乌篷小船晃晃悠悠,欸乃声声。在这条独具江南风情的历史街区里,原汁原味地解读鲁迅的作品,品味鲁迅笔下的风土人情,感受鲁迅当年的生活情境。

    当然,值此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之际,我们更想了解鲁迅的心路历程和思想演进,了解他作为伟大的思想家和革命家的一面,尤其是他与共产党人并肩战斗的事迹。众所周知,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后,鲁迅就与党的主要创始人有过密切的来往,深受他们的影响。五四运动时鲁迅与李大钊交往甚深,他们在新文化运动中相识相知。鲁迅说,我以他为站在同一战线上的伙伴。他还经常在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上发表文章。后来,党的领导人如瞿秋白等与鲁迅有过更为亲密的交往,从鲁迅赠瞿秋白“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的对联中即可看出他们相交之深。及至毛泽东、周恩来等领导人,虽未曾与鲁迅谋面,但充分认识鲁迅的价值,并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鲁迅最关心人民的疾苦,凡是为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的人,他都敬佩和拥护。而中国共产党就是为人民大众谋利益的。正因为如此,所以鲁迅始终与共产党人并肩战斗。鲁迅是中国共产党最忠实可靠的朋友与同志,保卫无产阶级文学,保卫人民革命事业,保卫共产主义成了他后期杂文的主要内容;他以实际行动参加了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活动;他与中国共产党人建立了真诚、崇高的友谊,中国共产党把鲁迅引为自己最亲密的同志,始终坚决地捍卫了这面光辉的旗帜。毛泽东说:“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就是新生命的方向。”

    鲁迅之于我们,宛如黄酒陈酿,历久弥香。在鲁迅远去多年之后,我们仍在不断地解读他,从他身上汲取忧国忧民、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爱国主义精神,百折不挠、锲而不舍的韧性战斗精神,博采众长、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并身体力行。

    周恩来:“邃密群科济世穷”

    信步来到周恩来祖居——建于明洪武年间的锡养堂,这里原为周恩来祖辈聚居之所,修复后作为周恩来纪念馆对外开放。厅内矗立着身着戎装的周恩来汉白玉雕像,目光炯炯,神采飞扬。厅内柱上悬挂着“选贤与能讲信修睦,体国经野辅世长民”、“为国为民孺子牛,任劳任怨绝代尹”的对联,这是对周恩来的高度评价。馆内丰富的陈列内容,生动地展现了周恩来与故乡绍兴的密切关系和他在故乡宣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时的情形及周氏家族当年的生活场景。看到这一切,“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总理的事迹真切感人。一边墙上,一张总理身患重病仍坚持做政府工作报告的照片格外引人注目。那时的总理显得十分疲惫,却很有精神,深邃的目光中透着执着与坚毅。在纪念馆的一角,通过幻影成像可以感受到总理的身影如在眼前,还能听到他略带苏北口音的声音。我们通过电子献花,寄托对总理的无限敬仰与深切哀思。

    总理的一生,是伟大的一生,是为共产主义崇高理想而奋斗的一生。周恩来从小就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志向,在天津求学时就参加了五四运动,组织“觉悟社”,从事反帝、反封建的斗争。在法国和德国勤工俭学期间,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组织了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1927年8月1日,他领导了南昌起义,为创建人民军队作出了重要贡献。抗日战争期间,他奔走各地,为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作出了巨大贡献。解放战争期间,他协助毛泽东同志指挥战斗,为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创建社会主义新中国,建立了不朽的功勋。新中国成立后,他主持党和国家的日常工作,积极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兢兢业业,殚精竭虑。在外交上,参与制定并亲自执行了重大的外交决策,创造性地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发挥了我国在国际上的重要作用。他严以律己、艰苦朴素,只求奉献、不思回报。他的一生是为共产主义壮丽事业而奋斗的一生。

    走出纪念馆,心绪一直不能平静,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周恩来一生戎马倥偬,为民族解放事业不断奋斗,为新中国的成立和发展呕心沥血,真正做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周总理永远活在人民心中。

    红色记忆,青年学子同访求。巾帼英雄,不让须眉,碧血丹心,一腔热血垂青史;文豪鲁迅,弃医从文,横眉冷对,我以我血荐轩辕;人民总理,鞠躬尽瘁,死而后己,赤胆忠心为人民。先贤们的献身精神使人难忘,先贤们的高风亮节令人敬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红网

GMT+8, 2024-3-29 15:06 , Processed in 0.166658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