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红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150|回复: 0

茶马古道:人文精神的古今穿越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2-16 16:28: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源: 人民政协报
由盛唐到晚清,茶马古道的历史绵延千年。而这个概念的提出,却是上世纪90年代初的事情。一条运茶的马帮之路,在经济社会发达起来后,失去了其原本功能,却被赋予了更多的文化使命——

    这原本是一条平常的商贸之路。产生于唐代汉族产茶区的茶和吐蕃良马的交易,史称茶马互市。

    从地图上看,这条线路在滇、川、藏这个大三角地带中蜿蜿蜒蜒,数不尽的崎岖险道、丛林密布,仿佛一幅壮美的画卷。重负之下辛勤赶路的马帮,史上的一幕幕总是浮现在我们眼前。在缺乏现代交通工具的漫长岁月里,中国商人凭着努力,用汗水克服了自然险阻,开拓了他们的人生之路。



四川泸定县境内的茶马古道仍然有人行走,尽管山下国道畅通。新华社发(2005年资料图片)

    一部传奇

    汤显祖诗云:“黑茶一何美,羌马一何殊。”明代,中国的茶马交易活动相当活跃。

    现在,当王缉东坐在他北京的普洱茶博物馆里,回味十几次走访茶马古道的经历时,他的双眼有了些许迷离。

    大学毕业后,在去英国继续深造的时间里,他游历欧洲各国。当时,他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的生命可能与“茶马古道”这个概念有什么交集。

    人总是会被不经意间的某种东西触动。

    十几年间,王缉东几乎走过茶马古道几条线路的各个联结点。他目睹了没有人民币流通、仍在进行物物交换,却以马帮运来的茶热情待客的村寨。“你难以想象,在茂密葱茏、人迹罕至的原始森林里会有教堂,教堂的门是汉族风格的雕花木板,那里的老人会唱浪漫的法国老情歌,会为你煮一壶头一天马帮刚送来的新茶。”

    当与心中的美好相遇,接过当地人手中的茶,他再不想放下。

    第一次是1991年。初踏茶马古道时,它还没有这样韵味十足的名字。但王缉东却被深深吸引。“因为它的经典。不因为人的注意而存在,不因为人的忽视而消失,也不跟着时尚变化,变化的是这条路上的斗转星移。”

    古时,中原人因战乱、生产等需要良马,广大的藏区则是茶叶的忠实消费对象。你来我往,茶马互市的时间久了,人们习以为常,也就拿它与丝绸之路一样看待了。这些古道也都具备相同的特点:运载物资、传递文化、民族融合、血脉传承。

    在走访当地的老人和专家时,王缉东时常有按捺不住的兴奋。总觉得又从历史中挖掘到什么了。但古道的一切,离曾经的辉煌很远,行走中有很多难忘的记忆。“就拿澜沧江东岸的倚邦(古六大茶山之一)说吧,去时下雨路滑,我们的车一路‘扭着秧歌’,甚至还被我开进了一个大泥坑,人只好从车窗中爬出来。”是当地林业站一个姓李的小伙子带着他一路坎坷地走出来,让繁华落尽的倚邦完全呈现在他眼前。“如果没有小李我们根本不可能上去。”

    “我们缺乏在这种环境下生存的能力。而小李就不一样,他可以驾车和摩托,普通话沟通无障碍。整日在林间穿梭,对任何野外突发情况经验丰富。”小李的一句话也令他难忘,“这就是我们的生活。”古道艰难,从古至今,未有改变。




这是1903年法国人方苏雅拍摄的四川背夫从泸定背茶到康定的照片。新华社发

    160年后的马帮文化

    2005年,马帮进京惊动一时。从云南思茅(普洱市前身)出发的9个民族43位赶马人,驮着240箱共50吨普洱茶,组成新时代的马帮,历时168天,到达北京。

    风尘仆仆的“现代马帮”到北京时,路上已经损失了几员大将和几匹马,非常不易。“传奇就是马帮的生活。无论行程多苦,报酬多低,哪怕父亲在路上死去,儿子也要接着走下去。”这个活动的策划人叫胡明方。

    戴着一副金边眼镜的胡明方,给人的印象务实、积极。再回味自己当时的想法,他说其实很简单,只是想让家乡的普洱茶走出去。“我不明白,同样是茶,当种乌龙茶的人们都有了自己的私家车过上了小康生活,我们云南的很多茶农却还要在贫困里挣扎。怎样将普洱茶的品牌推广出去,我是当成自己的事情来考虑的。”

    其时,恰逢学术界“茶马古道”的研究正进行得火热。研究了十多年,还只是停留在文化概念上,如何去实践它?

    “很多地方的‘古道’已经消失,但是马帮还活着。”300多年前普洱贡茶进京曾经“享誉京华”,胡明方于是有了一个设想:以复活马帮、贡茶进京为载体,组织马队把普洱茶驮到北京,把茶马文化传播到北京。

    “160年前,‘马帮’是运茶的运输工具;160年后,它成为一种文化。把云南独有的马帮文化附加在云南独有的普洱茶身上,我认为是这趟行程的灵魂。”借助这次文化之旅,普洱茶确实又一时热了起来。




资料图片:四川雅安市反映当年茶马古道上人背马驮进行“茶马互市”的雕像群中,一位女性背夫艰辛前行。新华社发(2005年10月19日摄)

    重镇新活力

    滇藏线上的茶马贸易通常是这样:由云南商人把茶叶和其他物品转运到该地,转销给当地的坐商或者西藏的贩运商人,又从当地坐商那里购买马匹等,运至丽江、大理和昆明销售。因此,丽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枢纽。

    丽江有个大研镇,是茶马古道上保存最好的地方,被誉为“茶马古道上活着的重镇”。如何利用好这笔宝贵的资源,也是丽江旅游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

    前阵子,在丽江举行了茶马古道文化研讨会。丽江文化研究会、纳西文化研究会会长杨国清说,“今天的丽江古城完整保留了历史上的街巷、铺面、商号、马店、客栈及其他为马帮服务的遗迹遗址。”他认为,研究茶马古道历史文化,对保护和继承这份世界级遗产,打造和推出茶马古道历史文化品牌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丽江市人民政府在筹备茶马古道的申遗工作。对于质疑申遗的不同声音,云南省政府副秘书长白庚胜回敬:“曾经有人问我,说我们不停地申报世界遗产,有什么好处?我说,祖宗给我们留下这个祖国,包括了文化的传承,包括了保护的责任,包括了享受的自由。”

    云南茶马古道研究会副会长木霁弘对记者说,“茶马古道形成的一种文化精神、文化品位,可以让人们找到纳西族文化和茶马古道文化在历史上结合形成的一些传统,可以将其注入‘精品旅游’的建设之中。” (司晋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红网

GMT+8, 2024-4-27 01:48 , Processed in 0.247224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