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红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102|回复: 0

从一位老党员火化时全身盖满三十八张奖状证书说起——什么是共产党员的思想境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8-3 13:44: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 李德胜2004 | 来源: 毛泽东旗帜网


老张,一位现在正与我同一办公室的56岁的党员,再有4年即将退休。按照现代观念评价,他的一生颇为不顺,即使快到了退休年龄,也没有什么个人成就和积蓄。

几年前,他父亲去世火化时,我也曾前往悼念,让我至今难以忘怀的是,在他父亲的遗体上,除了盖有一面党旗以外,还盖满了三十八张奖状和证书。这三十八张奖状和证书,并不是老人的全部荣誉,从老张当时手里捧着送行老人的一堆红色本本和奖状的厚度看,三十八张奖状和证书大概也就只占四分之一。老张当时说,这是他父亲给儿女遗留下来的全部“遗产”。这些奖状和证书中,有劳动模范、劳动标兵、先进个人、优秀党员、优秀党团干部等各种荣誉,时间跨度从1958年到1984年。

老张说,在他的记忆里他父亲没有给他留下任何财产,如果说是财富的话那只有十个字:“绝不拿国家的一针一线”。

1978年,老张结婚后没有地方住,他家原有14平米平房住着老张的父母和两个妹妹已经非常紧张,只能考虑在旁边盖一个8、9平米的小房作为新房。老张当时是北京市房修公司的团支部书记,他的父亲已经是北京某大型单位的党委书记。老张为了盖房,从单位基建处拿回了两斤钉子,到家后他父亲看到是崭新的钉子就向老张要发票,老张说了实话,老人火了,叫老张还回去,同时说了十个字:绝不拿国家的一针一线。两斤钉子多少钱呢?2.8元。

老张有一位关系非常“铁”的朋友——老阎,他们是三十多年的朋友了。严格的说,老阎不是老张的同学也不是同事更不是发小,实际上老阎是三十多年前老张父亲单位的一个小年轻,他们只是同一年结的婚。老张的父亲在单位里是“赫赫有名”的住房困难户,虽然是党委书记,但是年年分房年年往外推,让给单位那些年纪超过24、5岁的大龄青年们作为婚房。让老阎念念不忘的是,1978年,老张父亲单位考虑老张家儿女都大了,从实际需要分配了一间12平米的平房给老张父亲,作为老张当时的结婚用房,但是老张的父亲拿到钥匙后,第二天就偷偷交给了老阎,然后回到单位说老阎的岁数比他自己儿子大一岁,要优先照顾。直到老张的父亲从单位退休,老张家也没有从他父亲的单位领取一套住房,而老阎则已经从原来的12平米平房原地上楼改善到了一套60平米的楼房。老张和老阎就是这样的交情。

其实,不仅是老张的父亲,在那个年代,以及所有从那个年代走过来的共产党员几乎都是先人后己、无私奉献的。我的母亲,从六十年代初参加工作后,先后获得无数优秀标兵、先进个人、优秀党员的称号,并多次获得市五一劳动奖章,后来走上了市二商局的领导岗位,也没有拿取过国家的一针一线。在八十年代初,单位分给母亲一套地处西单北大街的三居室,就在拿钥匙的前一天,母亲把房让了出去,给了单位里三家刚刚结婚的小年轻合住。而我母亲,直到2009年才从住了三十四年的老平房搬住进楼房。

我用这些已经沉浸在历史当中的故事,向诉说的中心主题是:到底什么才应该是一个共产党员的思想境界?

如果不强调共产党员,仅仅作为人来说,那么什么又是一个人的思想境界呢

是大公无私?是公而忘私?是舍己为人?是先人后己?是公私不分?是损人利己?还是损公肥私?

对于老张的父亲和我母亲那样的优秀共产党员来说,大公无私、公而忘私和舍己为人当然是他们必然的思想境界,虽然是在平凡的岗位上,但也作出了不平凡的贡献,让这个社会中更多的急需帮助的人得到了党组织和集体的关怀,他们是共产党的基层组织更是根基,他们是共产党和人民群众的连接纽带。

不那么优秀的共产党员呢?做到先人后己是不是应当具备的思想境界呢,总不应掉到公私不分的境界吧,更不应沦落到损人利己、损公肥私的那一流。

大公无私、公而忘私、舍己为人、先人后己、公私不分、损人利己、损公肥私。

这七个词组,不仅是一个人的思想境界由高到低的层次排列,又何尝不是一个时代到另一时代的社会思想主流意识的真实写照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红网

GMT+8, 2025-5-13 01:42 , Processed in 0.280933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