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红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661|回复: 0

网络媒体采访团进陕北 朴素的革命精神永不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4-12 10:15: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源:[中国网]



在枣园革命旧址,偶遇“小小红军”记者们一通狂拍



在枣园革命旧址,偶遇“小小红军”记者们一通狂拍



参观毛泽东同志故居前那默默无声的纺线车



参观任弼时同志的故居



毛泽东、朱德等领导人开会地址


  网络媒体陕西行进入陕北第2天,采访团由延安、入安塞,最终到达洛川。一路上,游枣园、观宝塔、访杨家岭、洛川会议纪念馆,编辑记者们重温我党在老区艰苦卓绝的革命历程,并被老一辈革命家艰苦朴素的工作生活作风深深感染。

  在枣园、杨家岭,一张张老照片、一件件旧物品都讲述着一段段感人至深的故事。毛主席旧居里那张架在炕上的床,周总理旧居里那简陋的老式沙发,朱德旧居前那默默无声的纺线车,一件件简朴得让人难以置信的陈设,让采访团的编辑记者们内心受到强烈震撼,居安思危,吃水不忘挖井人,无论时代如何变迁、物质生活多么丰富,艰苦朴素的老区精神永远值得学习和传扬。

  “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曾经是无数人们心中革命圣地的宝塔,如今已是融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为一体、历史文物与革命旧址兼备的著名风景区。采访团的编辑记者们站在宝塔山顶,背靠宝塔、前望整个延安市区车水马龙的新市景。体会革命精神的同时,也深深感受到老区延安经济发展的日新月异、改革开放的优秀成果。

  在延安核心区的清凉山,被称为红色的新闻山,在一层层的窑洞里,分布着解放日报,广播电台,边区群众报、印刷厂和不少文艺、理论单位。

  在规模宏大的延安纪念馆里。这是全国最有气势的革命纪念馆之一,馆内陈列内容丰富,以大量文物和多媒体展示手段,再现了毛主席领导下,党和军队带领人民艰苦奋斗的历史,向采访团呈现了我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由胜利走向胜利的发展历程。

  一路参观走下来,延安精神在媒体记者们的心中逐渐清晰,并为之感召。在参观采访中,除了目不暇接的众多红色文物,一座座黄色的土山同样引人注目,这个时节的陕北几乎见不到绿色。遥想革命当年,可以说这里没有任何舒适的条件,严酷的战争及自然环境为何没有逼退优秀的中华儿女,反而使其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由胜利走向胜利。答案是靠共同理想和献身精神。精神的力量无穷,精神的愉悦使人忽略物质的艰苦。延安精神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一种延安人气,它使人向往,愿意为之奋斗,甚至不惜牺牲。它不是宗教,却比宗教更朴素和更有力量。(柴永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红网

GMT+8, 2025-5-12 23:47 , Processed in 0.155438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