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红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441|回复: 0

中国需要鲁迅精神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8-17 15:51: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高人



  围绕中学语文课本中鲁迅作品的大幅缩减,是非蜂起,见仁见智,为之叫好的,称此举与民族脊梁无关的,或斥之为数典忘祖的,说什么的都有。

  “术业有专攻”。我不懂教育,不敢妄谈教材该当如何编法,更谈不出鲁迅作品该选多少和该选那些篇目,但我当过学生,即“被”教育者,我敬其为人,爱其作品。

  这是因为,吾十有五而有志于学,是上个世纪的六七十年代,一个物质与文化都十分饥渴的时代。那时的文学作家与作品,寥寥可数,鲁迅却独占鳌头,仅有茅盾,叶圣陶,朱自清等几个名家作陪衬、点缀——这与鲁迅被钦定为中国文化革命的旗手和方向,殃及文坛不无关系,他所“骂”过的人物,几乎都被打入另册,作品也被株连,大失公允,也累得我辈孤陋寡闻。

  但这种被选择的读书生涯,也使我心无旁骛,一心只读鲁迅书,并由衷地敬佩并欣赏起他来。

  他眼光独到,见人所不见,言人所不言,比如孔雀开屏同时展露的屁股;他惜墨如金,语言精练,南腔北调,嬉笑怒骂,皆成文章,比如“我家的门前有两棵树,一棵是枣树,另一棵也是枣树”,出人意料,令人赞叹。

  他天生一个“封建宗法社会的逆子,绅士阶级的贰臣”(瞿秋白语),专一与社会作对,揭露,批判,抨击,把中国的历史与现实,文化与道德,事故与人情,还有人性中的虚伪、卑鄙与丑恶,一片一片地撕破示人,醒世,也警世。

  独立思考,无情批判,构成了鲁迅精神的核心价值,中国从来稀缺这种精神,于今更是被和谐殆尽。

  平心而论,鲁迅之被“独尊”,首先在于他有这本钱,他“配”!而今之沪封的大师,以及被“媚”体捧晕的百岁大师,自取其辱;但即使是鲁迅的同代人,有如此建树与影响者其谁?

  其次,他之被“独尊”,非其所愿,一如孔子的生荣死哀,乃是权力的摆布,他怎能左右得了?

  这也是很长时间里,官家对鲁迅及其作品“强暴式的主题阐释”,乃至对与其相关的人与事的定性和表述,都打上了为政治服务的印记,亦如今之儒学新秀对《论语》的全新解读,为学界不齿,却为权力青睐,这是原创错误还是误导之责?

  说“鲁迅是文学家而非思想家”,更是大谬不然。鲁迅的文章,既富文采,更以真知灼见见长,非思想平庸辈可及。倘若认定孔子是思想家,则鲁迅的思想不知高出夫子几何;再者,古往今来,泱泱中华,思想达到如鲁迅般高深者几人?

  至于说“鲁迅是当代愤青的重要思想来源”,那可真是冤枉诬陷了他——当代最“愤青”的,决非后来的“愤怒知青”及其流变,追根溯源,当是用阶级斗争狼奶哺育滋润的文革红卫兵,被教唆打砸抢烧杀的青皮,这与鲁迅的愤世嫉俗和批判现实的人文理念有多少干系?

  不错,鲁迅孤僻,冷漠,阴暗,偏激,固执,尖刻,睚眦必报,一个都不饶恕,但“有缺点的战士终竟是战士”,并且这抑或与国人的猥琐卑劣有关,但他的愤世嫉俗,嫉恶如仇,至死不渝,终生不悔,实属难能可贵,正是知识分子的良知所在。

  尽管毛泽东说他与鲁迅的心相通,但鲁迅意中却未必然,况且,鲁迅死后,毛氏已经《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对鲁迅笔法大不以为然,王实味即因此丢掉脑袋,暗示了两人的“道不同,不相为谋”——鲁迅倘若活到后来,那一定是或免开尊口,或到牢中爬格子码字无疑。

  我读书时,课本中的鲁迅作品,确实不少或曰太多,如今的删减无可非议,但我决不认同上述理由——民初造就的一批学术大师,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堪称中国文化的瑰宝。鲁迅,作为其中独树一帜的佼佼者,其独立的人格与思想,其愤世嫉俗的性格与态度,其批判现实的精神乃至冷嘲热讽的笔法,对于今之社会,都不可或缺。

  揭露腐败,抨击不公,我们仍然需要鲁迅精神;对“滚刀肉”的帮忙与帮闲,更需要鲁迅嬉笑怒骂的笔法。

  没这精、气、神,脊梁再硬再挺,也还是看客,倘若鲁迅地下有知,还会发出“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感慨来。

(转载本文请注明“中国选举与治理网”首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红网

GMT+8, 2024-5-17 10:44 , Processed in 0.253546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