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红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333|回复: 0

陈良宇是他个人的问题 不代表上海的党组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8-12 16:12: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俞正声接受凤凰卫视专访实录


俞正声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北京8月5日电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日前接受凤凰卫视电视专访。在专访节目中,俞正声畅谈2010年上海世博会筹办工作,同时对上海经济的难点与挑战、上海房价问题、“塌楼事件”等热点话题进行回应。专访中,俞正声还讲述了儿时的往事,以及家庭、父母对他成长的影响。

  有媒体评论说,通过这次专访,民众看到了一个谈到母亲时眼眶都湿润了的有血有肉的俞正声,还看到一个“有问必答”的随和的俞正声。

  凤凰卫视分上下两集播出了此次专访节目。由于上海和内地大部分地区的观众看不到凤凰卫视,8月2日,东方卫视等播出了这档节目。4日,上海市政府门户网站刊登出此次专访的文字实录。

  以下是专访实录(分上下两集)

  主持人:吴小莉

  本期嘉宾:俞正声(上海市市委书记)

  随访:

  俞正声:这边世博村,国外的工作人员居住的地方。

  吴小莉:以后可以做商品房,如果世博结束以后。

  俞正声:以后是啊,商品房,价钱也低不了,我估计低不了,当然我希望它低啊。

  俞正声:这是国家馆,中国馆,中国馆的上面就是国家馆,底下是首都馆。

  吴小莉:中国馆的这个设计,现在听说本来媒体都叫东方之冠,现在这个名称还没有确定下来。

  俞正声:有人管它叫东方之冠,有人说叫粮仓,一个斗嘛,也有人叫做博士帽,叫红色博士帽。

  吴小莉:书记我知道您戴的这个领带是世博会的领带。

  俞正声:对,世博会的,很漂亮吧,

  吴小莉:您刚才也提到了世博会,其实上海世博会是国家举办,然后上海承办,它是个国家行为,以这样的框架来说的话,其实它规格是比北京奥运会还要高的,这对于上海的组织者来说是不是压力更大?

  俞正声:北京奥运会嘛是北京市申办的,世博会是国家申办的,这是形式的不同,讲难度嘛,各有各的难度,讲影响嘛当然是奥运会影响大了,奥运会的影响在全世界的影响比世博会大得多。但是现在我估计在中国,知道上海要办世博会的我还不敢说是大多数。

  解说:然而历史上,作为世界性的非贸易性的大规模产品展示和技术交流活动,世界博览会在创办之后的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光耀世界,万众瞩目。

  1851年,首届世博会在英国伦敦诞生,其建筑场馆“水晶宫”,被尊为功能主义建筑的典范,而首届世博会上展出的船舶蒸汽机,更是让全世界的参观者激动不已。大发明家爱迪生的许多“作品”都曾是世博会上的“明星”,1889年,巴黎世博会上,爱迪生将他最新发明的白炽灯安装在了刚刚落成的、当时全世界最高的建筑埃菲尔铁塔上,轰动一时;1867年,美国费城世博会,贝尔初次展示了他的新发明电话;1876年,法国赠给美国的自由女神像的头部,在巴黎世博会上展出;1915年,旧金山世博会第一次放映了电影;1939年纽约世博会第一次启用了电视转播技术,此后,电视机一跃成为大众家庭娱乐新庞。

俞正声:举办世博会不是要和别人攀比

  吴小莉:其实世博会在1851年开始第一届的时候,其实此后的很多届都是全世界的焦点,但是近年来它也的确没有像奥运会,甚至世界杯这么吸引人眼球,您怎么看这样的说法?

  俞正声:世博跟100年前的世博,或者说比七八十年前的世博它有很大的变化,那么最早的世博嘛,是以产品的展示,有一些新产品的不断涌现来吸引大家的目光,以后发展的世博就是每一届世博有不同的一种理念,他宣传一种世界文化发展的某一个理念,在西班牙的,召开的世博会是水的一个世博会,就是讲这个水,怎么样我们要珍惜水,爱惜水环境,那么本次世博会的宣传什么理念呢?叫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更准确的说就是更美的城市更好的生活,中心就是两个字:和谐。当然这种理念中间,必然的伴随一些科技的发展,很多国家都会展示他们很多新的技术。

  解说:从2001年5月申办,到2010年5月1日正式启幕,上海世博会正可谓“十年磨一剑”。

  俞正声:说过去是好胜心来承办世博这个恐怕不准确,当时李岚清副总理,吴仪同志,他们代表国家去申办的,我理解当时国家要申办世博呢,因为世博它是能够推动科学发展,拉动经济和社会的进步,它不是一种,我们国家要比别人要怎么样,恐怕不是这么一种概念。

  吴小莉:而您也多次地强调,其实现在必须要是积极的去鼓励和激励的是民众的这种好奇心,这话怎么理解?

  俞正声:因为人来一次看世博也不大容易啊,门票钱你说便宜吗也不便宜啊,一百多块钱吧。这个地方世博要有吸引他的东西,我说的好奇心就是世博它要吸引他,让他感觉到看一圈世博知道世界真奇妙。

  世博局力邀台湾美国参展

  解说: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注定将是一场世界盛会。一些新技术、新思维让人期待满满,而参展国家和国际组织的规模和数量更是史无前例。根据世博会官方消息,迄今,已有24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确认参会,联合国名单上近99%的国家都已囊括其中。大洋洲16个国家全部参展,亚洲大多数国家实现参展,创造了世博会历史上两大洲参展的最高纪录。参展新秀也层出不穷,欧盟确认参展,而此前,欧盟从未在欧洲大陆以外的国家和地区参加世博会;非洲联合馆也将接待历史上最大规模参展的非洲地区国家,其中近1/5的国家从未或者多年未曾参展。

  像蚕宝宝一样会呼吸的日本展馆、由15棵“大树”构成的挪威展馆、宛若水中"冰壶"般的芬兰国家馆,在有限的场馆内,各参展国争奇斗艳,力展多姿多彩的文化与最尖端科技。许多外国展馆还努力加入中国元素,例如澳大利亚国家馆的吉祥物笑翠鸟就将由网友公开投票起一个中文昵称,中国人所熟知的丹麦“小美人鱼”铜像几经热论,也将由哥本哈根市移师上海世博丹麦馆。

  吴小莉:这在世博会的历史上是前所未闻的,它的规模之大,甚至从来没有参加世博的(国家),这次都来上海参加世博了,我们是怎么做到的?

  俞正声:我们上海的世博会的组委会,在申办时候承诺要拿出一亿美元,来支持最不发达国家来参展,这是世博会的一种惯例。

  解说:2009年7月17日,在世博开园倒计时288天之际,姗姗来迟的美国馆正式开工建设。而此前,因为经费问题,有关美国是否会参加上海世博会的消息,曾经一度受到了各方的揣测和热议。

  吴小莉:美国馆本身其实它因为这个经费的问题,一直迟迟没有正式的落实下来,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做了哪些的努力?

  俞正声:这沟通和协调很多了,因为世界博览会嘛,缺了美国总是一个很大的遗憾了。美国馆它之所以困难,不在于美国不想参加,美国的法律规定了,这种博览会,政府是不能出资的,而现在呢美国经济上遇到很多困难,很多企业呢想出钱呢感觉到有难处。那么最近一段时间呢,美国的政府,特别是克林顿国务卿,亲自出面做工作,这个我们国家的领导人呢,会见美国的企业,和美国的一些政府的领导,也反复地强调,这个美国馆呢,应该出现在上海世博会中,通过多方面的努力,有了很大的进展。

  新闻解说:美国商务部部长骆家辉与中国商务部副部长马秀红、上海市常务副市长杨雄等共同为美国馆奠基。

  解说:美国馆将以"欢庆2030年"为主题,在明年的世博会上,其营造的展示空间里,将由一位美籍华裔青年带领参观者徜徉于未来时空,亲身体验2030年的美国城市。

  吴小莉:另外一个大家比较关心的就是台湾馆,因为之前本来一直台湾馆虚位以待,最近台湾馆的情况呢有新的变化,世博局也做了一个新的位置的调整,也跟台湾方面有比较好的沟通,现在台湾外贸协会是不是积极的会参与台湾馆的建设?

  俞正声:台湾馆已经定了,台湾的世贸中心他们来组织参展,一千平方米的展馆。

  吴小莉:台湾有四十年来没有被邀请过参加世博会了,这次上海世博会为什么觉得台湾馆的设立还是重要的?

  俞正声:当然是重要的,台湾有很多城市发展的很好的思想和理念,那么海峡两岸嘛,同属一个中国,在中国办这么大的世博会,那么台湾理所当然的应该参加。

  解说:俞正声说,尽管遭遇了全球性金融危机,但是目前确定参加世博会的国家和国际组织没有一家退出世博。而作为世博园区的核心区、世博会后唯一永久保留的场馆--一轴四馆也都到了最后施工冲刺阶段。

世博会安保严格提前开园减轻拥挤

  吴小莉:现在上海世博会已经不到300天就要开园了,目前筹备工作您觉得最担心的是什么?

  俞正声:最担心的,担心这两个词太重了一点。我们上海世博会的难度在、难处在哪呢?就是它时间很长,人数很多,六个月,(2010年)5月1号到10月31号,我们估计呢可能有七千万人,这么长的时间,这么多的人,要解决好一个是安全,一个是快乐。你世博园,参观的人越多越挤,那么太挤了他就不快乐了,历次比较大型的世博会,在一些馆,就是内容很精彩的馆,都要排大队的,我们估计呢在这次世博会在有些馆可能也会排大队。

  吴小莉:我们找到这个矛盾点的解决方法了没有?

  俞正声:我们现在设想就是开园的时间提前,开馆的时间是九点,开园的时间要提前,到底提前到几点还没定,比如说八点开园甚至七点开园。因为世博园区本身又是个建筑的展览会,你提前开园大家散散步嘛,在里头照照相嘛,甚至坐在椅子上休息休息也好啊,我们江边世博园区的很好的公园。

  吴小莉:如果把餐饮的时间提早,或许可以吃吃早餐。

  俞正声:到里头吃点早餐啊,这样呢就是把我们开馆和开园的时间错开,使开园的人啊,能够在一个比较宽松的时间进园。这是很多措施中的一种。我们的目标就叫成功、精彩、难忘,平安、快乐,我看就算成功了。精彩嘛就有很多看点,难忘这个事比较难做到。精彩它是一时的感觉,难忘是一个长期的印象,这个比较难做到,这个取决于我们对主题的演绎。

  俞正声:世博会对克服经济危机有推动作用

  解说:在世界博览会历史上,迄今人们对于1933年举办的芝加哥世博会依然是津津乐道。这不仅仅因为它开创了世博会的许多新领域、新规则,比如说它第一次为世博会建立了主题,叫“一个世纪的进步”;第一次向工商业巨头敞开大门,开设了企业馆,更重要的是,在当时经济大萧条的背景下,芝加哥世博会有力地刺激了美国乃至世界经济的复苏,几乎所有参展国都成为了受益者,被称为是一届“在危机中看到希望”的世博会。

  1933年的美国正处于经济危机的漩涡中,几乎到处都上演着因为失业而导致的惨剧。在匹兹堡,钢铁工人不得不打发自己的孩子到面包店里头乞讨过期的面包,在纽约,十几岁的女孩子甚至甘愿每天只挣20美分以保住工作……在“大萧条”的阴影笼罩之下,芝加哥世博会依然吸引了近2300万人次参与,直接和间接提供了近10万个就业机会,极大地鼓舞了民众战胜危机的勇气与信心。有人说上海世博会像芝加哥世博会,原因就在于前者在筹备关键时刻也遇到了类似1929年的金融危机。正因为此,人们也对于这一届的世博会充满期待。

  吴小莉:也有人屡次地把上海世博会跟芝加哥的世博会相比,因为刚好都是经济的环境变化的一个情况之下。

  俞正声:世博会嘛,是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契机了,那么当前,全球的经济遇到了很大的困难,摆脱这个经济的出路呢,各有各的药方,但是很多国家不约而同地想到,要用新的能源的产品,既解决我们全球气侯的变暖问题,又可以拉动经济的增长,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如果大家接受这种理念,我们新能源的节能型经济的发展就会上一个新台阶,这个对于我们经济的一段时间的一个长期的拉动,不可估量的。

  俞正声:当然世博有它的直接经济拉动,比如说对上海来说,很多的人到这参观了,我们的旅游业啊等等都会兴旺,这个涉及旅游板块的一些公司的股票嘛,市值可能会上升,比如说我们大规模的轨道交通的建设,我们到明年世博会前我们可以到420公里,这个去年年底呢才230公里,这个对我们经济是个很大的促进了,这些是直接的经济拉动,更重要的是对克服经济危机的结构调整的方向,我相信本届世博会会起到一个很大的推动作用。

  世博会无中央财政投入目标是不赔不赚

  解说:上海世博会被称作自世博开办以来规模最大、投入也最大的一次世博会。《纽约时报》曾经报道说,中国这次准备投入450亿美元,重金打造上海世博,投资规模超越北京奥运会。而举办世博会并非一本万利的买卖,历史上盈利、持平和亏损的情况不相上下,但近几届多是亏损。2000年德国汉诺威世博会更是亏损了10多亿美元。

  吴小莉:前不久您在接待香港的媒体团的时候,曾经提到世博会现在的投资金额大概有300亿人民币左右,那也有境外的媒体,尤其是国外媒体他们也提到,如果加上间接投资,包括城市的翻新,包括基础的建设,轨道交通的话,其实大概有450亿美元这样的一个概念,其实是比北京奥运会还要多的一个投入,您怎么看它们这样一个说法和预算?

  俞正声:那这个账看怎么算了,其中投入最大的,是轨道交通,轨道交通呢,明年4月份,我们通车320公里,一公里嘛如果算六个亿的话,就是将近三千亿了,它愿意这么算我也不反对,但是它实际上是利用世博会的机会,解决上海居民出行难问题迈了一大步,上海现在交通很挤,轨道交通也很挤,经常把这个门挤坏,就是挤到那种程度,所以这个钱呢花的是值得的,当然世博会后这个地方还要开发了,开发之后,我估计这个钱是能收回的,所以世博会,你刚才问中央财政拿多少钱,我现在还没有,我们现在的安排里没有中央财政的投入。

  吴小莉:包括一亿美元的资金。

  俞正声:都是我们,都是上海出,上海也不是财政。

  吴小莉:发债。

  俞正声:上海就是利用债变成土地储备,然后将来开发中间偿还,我们的目标是持平,不赔不赚。

  吴小莉:这个是蛮高难度,因为在世博会的历史上,有三分之一赚。

  俞正声:你别忘了,这个是上海市中心的位置,它将来的开发的价值是很高的,我说不赔不赚呢,就是说,那么如果挣得多,赔的可能性很少,如果挣的多,就要搞一点呢这个土地收入低的房子,供给我们的一般的低收入居民,如果赔了那就困难了,所以最后再算帐。

主持人:吴小莉

  本期嘉宾:俞正声(上海市市委书记)

  主持人:如果实事求是来说,您看到上海这几年的这种高速发展,尤其世博会的这种高速的发展,有人说这是在华丽转身之前的蜕变过程,您曾经提到过说,现在中国内地很多城市的发展它有很多的成绩,但是有一些缺憾,看到上海这样高速的发展过程当中,您觉得它的成绩在哪里,又有什么地方您是觉得有一些缺憾的。

  俞正声:上海嘛,成绩是一目了然了,你看,浦东,新的金融区,上海人的居住条件有了非常大的改善,那么缺憾嘛总是有的,这个徐匡迪同志就跟我讲,他说当时,某一个建设,如果下决心搞大一点,现在就主动了。这个我在上海工作几年,城市建设还会留下不足。我只讲讲我在青岛时候的城市建设的不足。我在青岛工作了八年,青岛嘛,原来是个老城区了,德国人在的时候搞的老城区了,后来向东扩展建立新城区。

  主持人:我去看了。

  俞正声:新城区呢,沿着海边一线,本来应该建的更宽的绿地,结果盖了过多的房子,这个我发现的时候,已经晚了,都批出去了,这是一个很难弥补的一种缺憾。所以城市的缺憾,第一个就是城市规划的缺憾,这里头要避免的呢就是急功近利,第二个就是我们有一些经验不足导致的缺憾,我们上海有一些地铁噪声大,埋深浅了,影响有一些群众的生活,这是当时的防噪声的经验不足,那么现在怎么办,现在要弥补。

  俞正声:迎接上海世博会“软件”仍有不足

  解说:世博会的举办不但短期内会给举办地及周边地区起到聚集人气、推进发展的作用,更重要的是,从长期来看,对提升举办地的人文环境,城市品牌和世界影响都具有非常巨大的积极作用。比如埃菲尔铁塔,就是1889年巴黎世博会留给巴黎的“摇钱树”,至今成为法国和巴黎的象征,并且让法国相关行业受益无穷。

  主持人:中国馆的这个建设其实是公开招标的,公开征选的,而且那时候征选的时候是使用中文,而且希望是中国人华人来提出这样的一个设计。

  俞正声:这个馆的设计呢是招标,中标呢好像是何敬堂同志,国内很有名的一个建筑设计大师,这个评审委员会的主任是宋晨华,我在建设部当部长的时候他是副部长。我到上海之后呢,就看到了中国馆,在网站上看到了中国馆的照片,我第一印象很难看嘛,第一印象。我后来见到宋晨华同志,他说老俞啊,他说当时国家大剧院出来的时候,他说你是赞成的我是反对的,他说现在我也赞成了,越看越爱看,他说你呢,也会的越看越爱看,我确实现在也是越看越爱看,越看越觉得好看,它有我们民族的特色。

  主持人:对于中国馆。

  俞正声:中国馆。

  解说:俞正声说,迎接世博会,建设世界级城市,对于上海而言,更多的挑战来自于软件方面。

  主持人:那您自己看,就是为了筹办上海世博会,上海这七年来又有多大的变化,世博会又可以为上海留下些什么。

  俞正声:为了迎接世博会呢,我们的不足,或者更多的不足是软件。我们的城市文明的习惯,我们的,我们叫做服务单位的素质,这个有很多的不足,这些事情呢,我们做很多的努力,但是有些东西改起来,也非一日之功。

  主持人:比如说?

  俞正声:比如说随地吐痰,比如说过马路不走人行横道线,但是以世博会作为一个契机,加大宣传的力度,很多志愿者上街去劝导,可能会起到一定推动的作用。我们有一个叫做600天行动计划,就是距离世博会600天的时候,我们在从三个方面做了计划,一个市容的整治,第二个是窗口服务单位的服务的素质,第三个是文明状态。

  主持人:现在一半的时间过去了,进展得理想吗?

  俞正声:第一个方面比较容易,第二个方面只要抓规范化管理也会上一个台阶,第三个方面有进展,但是进展很迟缓,因为上海四面八方的人都有,有些人的习惯呢,你让他改起来,他不是一天两天的。

  主持人:凤凰网的网友在问您,其中很多是上海市民,比如说我们就挑几个小问题来问。

  俞正声:房价高不高,高啊,当然高,我觉得房价高。

  主持人:怎么办呢?尤其在世博会之后。

  俞正声:怎么办,增加供给量。

俞正声讲述儿时往事解读父母良苦用心

  解说:毕业于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弹道式导弹自动控制专业的俞正声,大学毕业之后,曾有过24年的工程师生涯。步入政坛之后,曾先后任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负责人、烟台、青岛市长、市委书记、建设部部长、湖北省委书记以及现在的上海市委书记等职。2002年成为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

  媒体评价他拥有深厚的人脉资源,作风开明、不尚空谈,并且雷厉风行,甚至被冠以“出身名门的铁腕”称号。

  主持人:您是一个世家,父亲是第一任的天津市市长,母亲也是我们的前辈,是报社的领导,这样的家庭下来的生长环境,是什么样的,是严父慈母、慈父严母呢,对您有什么样的影响。

  俞正声:我父亲,我12岁的时候他去世了。这个后来一直是我母亲,我母亲是今年一月份去世的。

  我给你举两个例子吧,我小学开始是在一个干部子女很集中的地方上的小学,后来在五年级的时候我父母决定把我转到我们胡同里一个小学,就是一般的老百姓都去的小学。你可以想想他们的用心是什么。第二个呢就是,我母亲去世时候的住房的面积,小于她文化革命以前的住房面积,你可以想一想,我母亲是个什么样的人。他们留给我们什么呢,就是希望我们做一个正直的人,希望我们做一个跟老百姓一样的人,不要有特权,不要谋求特权。我母亲去世以后啊,我把我父母的骨灰,合葬了一个普通的公墓里头,很普通,墓碑上没有写任何的生平和他的官职,我想这符合他们的心愿,也是我们的做人准则。

  俞正声说,从来没有想过要从政的他,小时候的理想就是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

  俞正声:真的,那时候很纯真的人,很纯真的人。

  主持人:没想过做什么职业。

  俞正声:没有想到,后来上大学,考哈军工,想要为国防科技事业献身,想从事国防科研。现在很多人都说我是理想主义者,说你想的那些现在干部都不那么想,你跟他们讲了没用,但还是要讲,你要这个政府要取得群众的信任,你政府的公务员如果不真心为群众办事是不行的。

  俞正声初上任提出“十不”承诺振奋上海滩

  解说:以上海为核心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是中国经济最活跃的地区,它以占中国约1%的土地和6%的人口,创造了占全中国20%的国内生产总值,历来就是中国政治经济“重镇”。然而从2006年9月24日陈良宇被立案检查,到2007年10月27日俞正声入沪履新,13个月内,包括韩正、习近平、俞正声在内,上海前后有四人担任“一把手”,绝无仅有。此时,无数人也在揣摩“俞正声时代”,上海能否消除震荡、塑造一个新形象?而陈案之后,中央又会如何定位上海?

  主持人:2007年10月份您到上海的时候,那时候上海各种案件的余波还是在荡漾当中,您在那种情况之下调任上海,中央那时候是怎么跟您说的,要您到上海来,中央对您有什么样的期望。

  俞正声:就是好好工作吧。一个是相信上海的干部和群众,上海的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陈良宇是他个人的问题,不代表上海的党组织更不代表上海的广大群众。

  主持人:那您又是抱着什么样的心情来,您那时候希望在上海做些什么,特别想到了上海来以后,第一件想做的事情。

  俞正声:我当时没有想特别想做什么,我只想把上海的工作做好,尽心尽力,努力做到尽职。

俞正声:塌楼事件发生后我提出三条意见

  解说:然而仅仅几个月之后,“俞式风格”已经成为上海人闲暇时的谈资,毫不避讳,蔚然成形。

  诸如俞正声的“全国视野”--“上海是全国的上海”,“上海要更好地服务全国”,成为上海人耳熟能详的流行话,也成为上海发展新模式的指向;而更让人们津津乐道的是,俞正声不按牌理出牌的从政风格。轻车简从视察时,弃用市委一号牌专车,不用警车开道,但却常让下属单位招架不住。特别是到任不足三个月,俞正声代表市委常委会提出“十不”承诺,更是振奋了上海政界。

  主持人:这“十不”的承诺发下去之后,有没有达到实质上的效果。

  俞正声:这个表示我们对干部的一种期望,陈良宇事件以后,那么上海的市委,上海的党组织,在群众中的威信是降低了,这是个不言的事实,怎么样改变这种状况,要靠干部自身作风的改进。首先我们的政策要对头,政策你要考虑多数人的利益,不能只是考虑少数人的利益,其次呢就是干部要以身作则,党章规定吗,党员不能谋取法律和政策规定以外的利益和特权,所以上海的党委,上海的政府,要使上海的群众支持我们,在这个基本问题上我们要前进,做这个呢要需要付出很大的耐心和努力。

  主持人:闵行区整体楼房倒塌的事件发生的时候,您是什么时候知道的,知道的第一个反应做了什么样的部署。

  俞正声:这个倒塌呢,是早晨,韩正市长给我打了电话,我在办公室呢我写了个意见,这个我对事故处理啊有这么三条,第一条叫快报事实,事情发生了赶紧把事实报告,老百姓关心啊,第二条叫慎报原因,原因嘛你要科学分析,不能想当然,要专家说了算,要专家说了算,领导不能有任何的倾向性的意见,第三个叫依法处置。

  主持人:那这个事情也暴露了另外一个问题啊,就是广泛流传的一个说法,地产圈里头有一些是官员参股,然后利益分享,可能会有私下拿地这样的情况。

  俞正声:凡是违法都要严肃处理,也谈不上,要包庇他干什么,你不要说他了,你再高的干部,我们也不会包庇。陈良宇,过去上海的书记,中央不是一样严肃处理吗,所以没有任何包庇的理由,但是对人的处理要慎重,就是说,把事实搞清了,依法依规严肃处理。

  俞正声:上海建金融中心制度建设是挑战

  解说:2009年4月29日下午3时,中国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刘铁男,上海市常务副市长杨雄,上海市的副市长屠光绍,现身上海国际会议中心。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在这里举行记者会,据说这是国务院首次在北京之外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的内容就是《国务院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而此前,金融海啸让世界各大金融中心难以自拔,不少经济学家认为,全球金融中心的格局将发生重大的变化,甚至预言:“纽约、上海、伦敦将会成为新世纪三大国际金融中心。在这个背景之下,中国国务院“钦定”上海于2020年建成国际金融以及航运双中心,立即引起了各方的热议。

  事实上,将上海建成国际金融中心的构想,早在1991年,邓小平南巡视察上海时就曾经明确提出。1992年,中共还曾经将这一个战略纳入了十四大报告。

  俞正声:国际金融中心这个提法呢,是中央提了很多年了,那么最近这个文件呢,是具体化了,把国际金融中心航运中心具体化了,是温家宝总理去年到我们这个地方来,我们跟他汇报,他说搞一个文件好,我们就去年,我们经过一年调研形成一点思路:第一个上海市场中心,就这个地方,现在实际上也是市场中心,股票市场啊,期货市场啊,等等。黄金市场很多,实际上市场中心,大陆国内的主要的金融市场,都集聚在上海,第二个我们要做两件事,第一个就是先行先试,各种新的东西,新的金融产品,新的交易方式,争取在上海先试,第二件事呢,就是要改善我们的环境,我们通俗的讲叫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解说:磨刀18年,终成国家战略。有分析就认为,此前多年,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进展缓慢,关键在于上海缺乏一个金融领军人物。这个人物需要有国际知名度、有国际视野,并且能够与「一行三会」,也就是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做良好的协调。

  主持人:据说您在来上海的时候已经向中央要一位懂金融的副市长,而这样的安排是不是也为上海成为一个国际金融中心做了一个很好的姿态。

  俞正声:我调来的时候,我还不知道上海缺管金融的副市长,是后来在去年一月份换届,中央有考察组,我也跟大家都谈,你们大家对新的政府有什么希望要求,提了几条,其中有一条,就是要有一个懂金融的副市长,所以我们跟中央建议,选派一个懂金融的副市长来。

  解说:俞正声点将的这位金融领军人物就是现任上海市委常委、副市长屠光绍。

  今年50岁的屠光绍,拥有北京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调任上海之前,是中国证监会副主席。

  而俞正声也表示,建立国际金融中心,除了人才之外,制度建设是另一个重大挑战。

  俞正声:到2020年形成,跟我们国家的实力和人民币的国际地位相适应的,符合国际惯例的,税收、信用、监管的法律法规体系,这件事是非常困难的,非常困难,我们跟香港的差距也就在这,要做到这点需要做大量的艰苦工作,我们要把它研究清楚,然后向中央提出建议,逐步的加以推进。

 俞正声:上海经济两个难点我希望有所突破

  解说:俞正声告诉我说,事实上,调任上海之后,让他感觉最大的难点有两个,一个是上海的经济转型,第二个是历史遗留的利益调节问题,比如说建国以来,两百万支边人员返回上海之后,面临的养老水平差距矛盾,危棚俭屋改造涉及的搬迁补偿矛盾等等。而这两大难题也是他任内最希望解决好的两大课题。

  问答中,俞正声对于上海诸多问题了然于心的把握、对于上海未来实践方向的清晰思路,都令我印象深刻。然而更令我难忘的,还是他面对任何问题,表现出的那一股举重若轻、胸有成竹的笃定之势……

  主持人:如果您这一届的任期届满以后最希望眼中的上海是什么样子。

  俞正声:我刚才已经讲了,上海经济上最重要的,两个难点,我希望在两个难点上有所突破。

  主持人:您觉得如果有一天您要离开上海的话,希望上海市民怎么评价你。

  俞正声:我没有想过这个问题,怎么评价那是历史的事,这个不有一句诗吗,叫他静悄悄的来了,又静悄悄的走了。你做一个地方的领导,老想自己历史上留点什么,别人怎么评价自己,就会妨碍你做出正确的决策的,你该触及的矛盾你不敢触及了,这个应该长远做的事情,非要挪到当前来,我不希望做这样的领导,要对历史负责,对上海人民和全国人民要负责,因为上海是全国的上海啊。

  主持人:谢谢书记接受我们采访。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红网

GMT+8, 2024-5-17 12:41 , Processed in 0.289284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