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红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741|回复: 0

叶永烈著《四人帮兴亡》发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2-9 10:28: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编辑推荐
         
        关于“四人帮”的唯一鸿篇巨作,揭示“四人帮”兴亡的历史教训。
         
        张春桥、姚文元青云直上的道路我看得清清楚楚。路并不曲折,他们也走得很顺利,因为他们是踏着奴仆们的身体上去的。我就是奴仆中的一个,我今天还责备自己。我担心那条青云之路并不曾给堵死,我怀疑会不会再有“姚文元”出现在我们中间。我们的祖国母亲再也经不起那样大的折腾了。
         
        有有牢牢记住‘文化大革命’的人才能制止历史的重演,阻止‘文化大革命’的再来。
         
        ——巴金
         
        “真理终究会战胜强权,光明终究会战胜黑暗。一时强弱在于力,千秋胜负在于理!”
         
        “那黑暗的岁月终于过去,但是那深刻的历史教训值得永远记取。”
         
         内容简介
         
        纪实长篇《“四人帮”兴亡》是作者花费二十多个春秋,经过广泛采访,终于完成的长篇新著。全书共二十五章、一百八十万字,分上、中、下三卷。
         
        作者以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写作此书。希望通过对于“四人帮”兴亡史的深刻揭露,批判极左思潮,防止“文革”卷土重来。
         
        本书是今日中国关于“四人帮”的唯一鸿篇巨作,是关于“文化大革命”的重要史著,是一部常销性的畅销书,相信会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
         
         作者简介
         
        叶永烈,上海作家协会一级作家,教授。1940年生于浙江温州。196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系。11岁起发表诗作,19岁写出第一本书,20岁时成为《十万个为什么》主要作者,21岁写出《小灵通漫游未来》。曾先后创作科幻小说、科学童话、科学小品、科普读物700多万字。1989年被收入美国《世界名人录》,并被美国传记研究所聘为顾问。1998年获香港“中华文学艺术家金龙奖。出版有《叶水烈文集》,共50卷,其中科普作品24卷。
         
         目录
         
        第一章 把结尾当作序幕
         
        世界各报竞载《毛的遗孀被捕》
         
        “四人帮”中的“四结合”
         
        粉碎“四人帮”成为中国转捩点
         
        以“非常手段”解决“四人帮”
         
        “四人帮”暗中调兵遣将
         
        9月30日:天安门城楼上
         
        10月2日:王洪文急拍“标准照”
         
        10月3日:王洪文在平谷县“吹风”
         
        10月4、5日:上海异常动向
         
        北京西山:悄然的搏斗
         
        叶剑英决策:快打慢
         
        玉泉山上叶、华、汪密谈
         
        10月6日:改变中国命运的一天
         
        张春桥第一个落网
         
        王洪文被捕时挣扎了一下
         
        姚文元束手就擒
         
        张耀祠将军说出“拘江”内幕
         
        吴德说出了内幕
         
        华国锋谈粉碎“四人帮”
         
        郭沫若欢呼“大快人心事”
         
        第二章 江青之初
         
        拨开云雾探真容
         
        李家是个不安宁的家庭
         
        李云鹤的学戏生涯
         
        成为梁实秋的部属
         
        最初的爱侣黄敬
         
        十九岁的江青加入了中共
         
        借住在上海田汉家中
         
        在晨更工学团当教员
         
        黄敬前来上海寻找江青
         
        江青和“阿乐”接头时猝然遭捕
         
        徐明清带江青到临海老家躲风头
         
        孙达生介绍江青重新入党
         
        第三章 张春桥之初
         
        “华蒂社”的中坚
         
        “文坛恶少”张春桥
         
        眼高手低的“前进的作家”
         
        《小晨报》出了张春桥的丑
         
        崔万秋其人
         
        作为作家的崔万秋
         
        崔万秋的真面目
         
        “狄克”成了崔万秋的打手
         
        泄露“狄克”底细的是张春桥自己
         
        鲁迅再驳“狄克”
         
        红皮白心的张春桥
         
        第四章 “影视明星”蓝苹
         
        改名蓝苹主演《娜拉》
         
        崔万秋晚年忆蓝苹
         
        和赵丹领衔主演初露头角
         
        进入上海电通影业公司
         
        从《蓝苹访问记》看蓝苹
         
        唐纳其人
         
        沸沸扬扬的六和塔婚礼
         
        婚变使唐纳在济南自杀
         
        王泊生使蓝苹大失所望
         
        蓝苹想以“得脑膜炎死了”赖账
         
        “旗手”的心病所在
         
        蓝苹终于与唐纳重回上海
         
        “唐蓝事件”满城风雨
         
        和王莹争演《赛金花》主角
         
        蓝苹、狄克和崔万秋
         
        蓝苹终于离弃唐纳
         
        秦桂贞是历史见证人
         
        蓝苹成了破坏章泯家庭的“第三者”
         
        “蓝小姐”受到社会舆论谴责
         
        蓝苹终于告别大上海
         
        第五章 成为“第一夫人”
         
        千里迢迢到西安找徐明清
         
        博古同意蓝苹进入延安
         
        黄敬先去了延安
         
        江青的党籍问题受到了审查
         
        江青成为中央党校第十二班学员
         
        “他乡遇故知”——康生
         
        江青初识毛泽东
         
        毛泽东与贺子珍的婚姻
         
        “吴莉莉”风波
         
        贺子珍一走使江青得以“趁虚而入”
         
        江青调到毛泽东身边工作
         
        关于毛、江“约法三章”
         
        江青终于和毛泽东结婚
         
        生了女儿李讷
         
        江青第三次面临审查
         
        康生成了江青的“护身符”
         
        江青变娇变骄了
         
        江青与周恩来的“惊马事件”
         
        江青借牙病飞往重庆
         
        唐纳在重庆拒见江青
         
        江青写信慰问赵丹
         
        在转战陕北的日子里
         
        城南庄的惊险一幕
         
        第六章 张春桥的发迹
         
        “狄克”钻进延安
         
        张春桥告了邓拓一状
         
        晋察冀之恋
         
        张春桥喝下了苦酒
         
        与柯庆施共事于石家庄
         
        取恽逸群而代之
         
        张春桥坐镇《解放日报》
         
        成为柯庆施的智囊
         
        第七章 江青“偶尔露峥嵘”
         
        江青飞往苏联疗养
         
        贺子珍顾全大局
         
        住进中南海菊香书屋
         
        江青第一次重返上海
         
        出任“电影指导委员会”委员
         
        批判《武训传》江青“露峥嵘”
         
        又一次飞往苏联治病
         
        “匿名信事件”和“游泳池事件”
         
        对于俞平伯《红楼梦》研究的批判
         
        “政治夫妻”
         
        成为毛泽东“五大秘书”之一
         
        保健医生眼中的江青
         
        “骄杨”风波
         
        “桂花酒”之谜
         
        毛泽东在庐山会晤贺子珍-
         
        江青之兄李干卿惹风波
         
        江青的“体育疗法”和“文化疗法”
         
        跟王光美比高低
         
        康生开创“索隐式”批判恶例
         
        第八章 “姚莲子的儿子”姚文元
         
        姚文元在批胡风大会上一鸣惊人
         
        姚文元结识张春桥
         
        文坛上冒出长角带刺的脑袋
         
        姚蓬子被捕使姚文元跌入低谷
         
        姚蓬子本是阔少爷
         
        象征派诗人姚蓬子
         
        潘汉年深刻地影响了姚蓬子
         
        对诗集《银铃》的自我否定
         
        姚蓬子出任“左联”执委
         
        与丁玲创办《北斗》
         
        鲁迅写诗《赠蓬子》
         
        出任《文学月报》主编
         
        转入秘密战线——中共特科
         
        姚蓬子在天津被捕
         
        发表《姚蓬子脱离共产党宣言》
         
        丁玲笔下的姚蓬子
         
        与徐恩曾攀上“干亲”
         
        假钞票帮助了作家书屋
         
        精明的投机商
         
        姚蓬子为姚文元操碎了心
         
        姚文元披上了革命外衣
         
        令人寻味的姚文元道路
         
        长篇《百炼成钢》成了“废铁”
         
        “我已变成一棵墙头草”
         
        姚文元跨进《萌芽》编辑部
         
        第九章 毛泽东注意起张、姚
         
        上海的那个“好学生”
         
        毛泽东注意起“姚蓬子的儿子”姚文元
         
        发表一系列“右派”言论
         
        突然跃为“新星”
         
        姚文元发迹史上的里程碑
         
        一抹脸成了“反右英雄”
         
        横扫“右派”
         
        姚文元“双喜临门”
         
        “金棍子”讨伐文坛老将
         
        姚文元的“诗传单”
         
        一度“失业”的“棍子”
         
        批判巴人的“人性论”
         
        出任《解放日报》编委
         
        “出气简报”大骂姚文元
         
        巴金怒斥“姚棍子”
         
        “骆漠”是谁
         
        《杂家》事件
         
        持箭找靶闯进音乐王国
         
        贺绿汀迎战姚文元
         
        张春桥是一位化名的“反右英雄”
         
        柯庆施差一点取代周恩来
         
        张春桥引起毛泽东的注意
         
        张春桥的“成名作”《破除资产阶级的法权思想》
         
        毛泽东嘱张春桥与陈伯迭同行
         
        干掉陈其五
         
         书摘插图
         
        第一章 把结尾当作序幕
         
        世界各报竞载《毛的遗孀被捕》
         
        “新闻记者的耳朵.连睡觉时都是竖着的。”此言不假。
         
        1976年10月12日清早,英国《每日电讯报》送到订户手中时,一条10月11日发自北京的电讯,一下子便轰动了伦敦。
         
        这期编号为37752的《每日电讯报》头版头条位置,以三行通栏大字标题报道了来自中国的重大新闻。
         
        那醒目的三行大字标题,把读者镇住了:
         
        眉题——华粉碎极左分子
         
        主题——毛的遗孀被捕
         
        副题——四个领导人被指控策划北京政变
         
        报纸都很注重“抢”新闻,尤其是“抢”重大新闻。《每日电讯报》在全世界报纸面前,“抢”到了一个“第一”:第一次独家披露了中国政局的重大变化。
         
        《每日电讯报》所载是独家新闻,首次在世界上报道了中国政局的突变!其他报纸郡晚了一步,在翌日才竞相刊载《毛的遗孀被捕》的新闻。
         
        《每日电讯报》那独家新闻,是该报驻北京记者尼杰尔.韦德从北京发出的。他并非“老北京”,四个月前,他才从驻华盛顿记者调任驻北京记者。
         
        据韦德说,他最初注意到,9月16日,中国各报都在显著位置刊载所谓的毛泽东“遗言”,即“按既定方针办”,可是9月18日华国锋在追悼毛泽东的百万人大会上致悼词,却没有提到这句话!当时,韦德在收看大会实况转播电视,他注意到,王洪文站在华国锋身边,不时不安地从华国锋的肩膀后看着华国锋的手稿。
         
        仅仅凭借这两点,韦德机智地发现了中共高层领导人之间“步调不一致”!
         
        韦德作出自己的判断:中共中央第一副主席华国锋和中共中央副主席王洪文之间。存在着严重的政见分歧。
         
        不过,作为一名外国记者,在当时的中国,活动深受限制。他设法向英国驻华大使馆里的中国雇员打听消息。
         
        终于,在10月10日,韦德从英国驻华大使馆的中国雇员那里获知重要信息:北京大学出现大字标语,热烈欢呼“两报一刊”当天的社论《亿万人民的共同心愿》。
         
        韦德立即找来这篇社论,细细琢磨,发觉社论有几句话很值得玩味:
         
        任何背叛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篡改毛主席指示的人,任何搞修正主义、搞分裂、搞阴谋诡计的人,是注定要失败的。
         
        是谁在背叛毛泽东?是谁在篡改毛泽东指示?“两报一刊”的社论虽然没有点明,显然是有所指的。
         
        “两报一刊”社论在当时的中国具有最权威的地位。韦德断定,中国政局发生了重大变化。
         
        韦德使出浑身解数,很快就打听到“毛的遗孀被捕”!“两报一刊”社论中所说的背叛毛泽东、篡改毛泽东指示的人,就是指“毛的遗孀”及其同伙。
         
        于是,韦德在10月11日写出独家新闻《毛的遗孀被捕》,并立即发往伦敦《每日电讯报》。
         
        韦德写道:
         
        据北京可靠消息,毛泽东主席的遗孀江青和她在中国政治局的三名追随者被指控策划政变而被捕。
         
        这一逮捕行动是在周末特别会上向工厂和附近单位的政工人员宣布的。首都昨夜没有发现骚乱现象。
         
        拘捕包括毛夫人江青在内的所谓“上海帮”是1971年前国防部长林彪企图发动政变后,中国最大的爆炸性政治新闻。
         
        翌日,《每日电讯报》在头版头条位置推出韦德的报道,世界为之震惊了!
         
        10月13日,世界各报纷纷转载英国《每日电讯报》的消息,使这家报纸和韦德出了大风头
         
        韦德由于第一个报道江青被捕,受到了国际新闻界的赞许,成为“新闻界的新闻人物”。
         
        “四人帮”中的“四结合”
         
        本书为《“四人帮”兴亡》,理所当然在本书开头,对于“四人帮”的来历以及“四人帮”中的“四结合”,略表几句。
         
        “上海帮”,是对于“四人帮”的最初的叫法。这样以地域定名,未免使上海人反感。于是,又有人称之为“四联帮”。最后,人们称之为“四人帮”。
         
        所谓“四人帮”,也就是指江青及其同伙王洪文、张春桥、姚文元这四人所结成的帮派。“四人帮”一词,是对于江青反革命宗派集团的一种简明、通俗的称呼。
         
        在“四人帮”中,最年长的是江青,最年轻的是王洪文。
         
        江青,生于1914年;
         
        张春桥,生于1917年;
         
        姚文元,生于1931年;
         
        王洪文,生于1935年。
         
        在1976年,这四人的年龄分别为:
         
        江青,六十二岁;
         
        张春桥。五十九岁:
         
        姚文元。四十五岁;
         
        王洪文,四十一岁。
         
        在这四人之中,江青是首领。但是,在四人之中,江青的职务并不最高。她只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由于江青是毛泽东夫人,亦即“第一夫人”,所以具有很大的号召力和影响力,使她成为“四人帮”中的首领。
         
        在四人之中,职务最高的是王洪文,担任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
         
        王洪文虽然职务最高,但是在“四人帮”之中,资历最浅,年纪最轻。
         
        “四人帮”中的“智囊人物”是张春桥。他是一位摇鹅毛扇的城府很深的人。他的职务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
         
        姚文元,人称“无产阶级的金棍子”,在中国文坛上以“大批判”起家,进而成为中国的“舆论总管”,是一个“从墨水瓶里爬出来的大人物”。他的职务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主管宣传工作。
         
        “四人帮”中的四人,通常按王、张、江、姚为序,称之“王洪文、张春桥、江青、姚文兀‘四人帮’”,那是按职务高低为序排列的。
         
        实际上,“四人帮”是这样实行“四结合”的:
         
        江青的“旗子”;
         
        王洪文的“位子”;
         
        张春桥的“点子”;
         
        姚文元的“笔杆子”。
         
        “四人帮”的确切的“排名序列”应该是江青、张春桥、王洪文、姚文元。
         
        独力难当,四人结帮!
         
        在“中央文革”的旗帜下,张春桥与江青、姚文元实际上早已结成一伙。
         
        在“四人帮”之中,善于出“点子”的张春桥,其实处于核心地位。
         
        说实在的,张春桥在江青面前,虽然总是装出一副顺从的姿态,但是打心底里,他并不把这个女人放在眼中!在张春桥看来,江青不过是个草包,如此而已。他处处“敬重”江青.全然因为她是“第一夫人”,她有着无与伦比的特殊地位和特殊作用。在两次炮打的危机中,都是这位“第一夫人”拉他一把,才使他脱离险境。
         
        至于姚文元。向来对他言听计从。姚文元是他一手拉扯上去的。在姚文元面前,他永远是“老上级”。
         
        王洪文虽说有着俊俏潇洒的外表,张春桥却知道他的底细——绣花枕头而已。
         
        此人胸无点墨,在张春桥掌握之中。尽管有时也与张春桥闹点别扭,毕竟畏惧张春桥三分。
         
        “四人帮”曾筹划着一旦大权在握,将作如下“分工”:
         
        江青任中共中央主席;
         
        张春桥任国务院总理;
         
        王洪文任全国人大委员长;
         
        姚文元任全国政协主席。
         
        “四人帮”最初被称之为“反党集团”。这表明他们是中共党内的反对派。后来在受到最高人民法院审判时.被定为“江青反革命集团”。“江青反革命集团”一词是精确的法律名词。
         
        第一,以江青命名,表明江青是首领,而不是最初称之为“王张江姚‘四人帮”’,容易给人以王洪文是首领的误解。
         
        第二,指明性质是“反革命集团”。“反党集团”要受党纪处置,而“反革命集团”要受国法制裁。
         
        “四人帮”一词,最初是谁首创,不得而知。
         
        “四人帮”最初被叫做“上海帮”。“上海帮”一词,最初是谁首创,也不得而知。
         
        有人说,首创权属毛泽东。固然,从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的记录上,可以查到是毛泽东最早提到“上海帮”、“四人帮”,但未必就是毛泽东首创的——因为极有可能是毛泽东听了某人反映的情况,这四人关系不正常,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内拉帮结派,人们称之为“上海帮”、“四人帮”,于是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对这四人提出了批评。这“某人”已经很难“考证”,但是毛泽东的讲话记录倒是可以查到。
         
        常在一些书籍、报刊上,写及1966年“文革”之初“四人帮”如何如何。在中央电视台播出的文献纪录片《共和国元帅——叶剑英》中,也说老帅们在“二月逆流”中如何跟“四人帮”作斗争
         
        其实,在1966年、l967年,还不存在“四人帮”!
         
        “四人帮”是在王洪文进人中共中央政治局之后才形成的。毛泽东本来寄希望于王洪文,把这个年轻人提拔为中共中央副主席。谁知王洪文到了北京,就被江青、张春桥、姚文元拉了过去——他们本来就是一伙。
         
        在中共中央政治局里,江青、张春桥、姚文元、王洪文结成一帮。
         
        就在王洪文当上中共中央副主席还不到一年,毛泽东便对这个接班人失去了信
         
        心。毛泽东已经察觉了王、张、江、姚的不正常的活动。
         
        1974年7月17日,毛泽东当着中央政治局委员们的面,指着江青说:
         
        “她算上海帮呢!你们要注意呢,不要搞成四人小宗派呢。”
         
        这是毛泽东第一次公开警告江青、张春桥、王洪文、姚文元。
         
        这是迄今有案可查的毛泽东最早批评“四人小宗派”——“上海帮”的话。
         
        毛泽东最初称他们为“上海帮”,显然是一个不恰当的名词。因为“上海帮”带有鲜明的地域概念,容易造成混淆,把在上海工作的干部都算进“上海帮”;再说,有了“上海帮”,就容易引出“北京帮”、“山东帮”、“广东帮”之类,更会造成混淆。
         
        另外,“上海帮”给人的印象是由上海人组成的帮派,而江青是山东诸城人,张春桥是山东巨野人,王洪文是吉林长春人,姚文元是浙江诸暨人一一他们四人之中,无一上海人。除了姚文元能操上海话之外,王洪文、张春桥、江青连“阿拉”都不会说。他们只是在上海生活过,或者原本在上海工作。所以,称他们为“上海帮”,并不太确切。
         
        ……                 
来源:当当网  
sirenbang.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红网

GMT+8, 2024-12-28 17:26 , Processed in 0.787634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