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煊
卡尔·考茨基是德国社会民主党和第二国际的卓越领导人之一,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权威。国内包括网络上的有关文章仍然多受列宁左倾思想局限和斯大林冷战思维的影响,对考茨基的介绍没有公正客观地评价。这样做一方面对历史人物不公,更重要的将误导我们徘徊于正确的社会主义道路之外,影响我们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进步。这里我们根据收集到的资料,对考茨基这样的一位社会主义发展史上举足轻重的领袖,重新进行了介绍和评说。
一、社会主义杰出的活动家
卡·考茨基1854年10月生于奥地利帝国的布拉格,其父是捷克画家,祖父也是画家,母亲是德国人,演员和小说家。考茨基9岁时,全家迁居维也纳。在多民族的奥地利帝国,考茨基自幼怀有激进的亲捷的民族主义情绪,但也同情匈牙利人和意大利人,他很崇敬匈牙利民族英雄科苏特和意大利民族英雄加里波第。1871年巴黎公社革命时期,他感到欢欣鼓舞。从此,对社会主义发生了兴趣,开始阅读社会主义书刊和小说。特别是法国女作家乔治桑的充满空想社会主义色彩的小说给考茨基以深刻的印象。后来,他又读了路易·勃朗的历史著作,他说从中"获得了关于社会主义的某些正面知识",并积极投身于工人阶级解放运动和社会主义民主公正平等价值的实现。他认为,“社会民主主义是工人运动与社会主义的结合”,其任务就是“使无产阶级的阶级斗争能够成为更自觉和更合目的的斗争”。
1874年,20岁的考茨基开始研究德国社会主义者的著作。首先学习的是拉萨尔的著作。1874年秋,他在维也纳大学哲学系学习,他曾在大学学习法律和哲学。由于家庭的影响,考茨基也喜欢绘画和写小说。由于对社会主义的兴趣,他开始研究经济学,并学习《资本论》。同时还热烈地赞成达尔文主义。1875年他的第一本著作《达尔文主义和社会主义》发表,从此开始了他的著述活动。同年加入奥地利社会民主党,之后,开始为《前进报》撰稿。1876年到莱比锡旅行时,同威·李卜克内西和倍倍尔有过个人接触,1877年加入德国社会民主党。1878年,他的一个剧本曾在维也纳演出。这时他头脑中的社会主义是多元的,对科学社会主义并不独衷,他回忆说:"当时,我对马克思还抱冷漠的态度,我的经济学观点当时带有强烈的折衷主义性质"。这时,他开始为维也纳的党报和莱比锡《人民国家报》撰稿。1879年,他曾给赫希柏格主办的杂志《社会科学和社会政治年鉴》写过几篇文章,得到赫希柏格的赏识并被约请当了赫希柏格的助手。1880年1月,考茨基迁居苏黎世,在这里,认识了赫希柏格的秘书、比他大五岁的伯恩施坦,得到了"很多鼓励和启发",二人"情投意合",从此成为莫逆之交。1881年3月,考茨基被派往伦敦,经常同恩格斯一起相处,建立了亲密的友谊。
二、马克思恩格斯的亲密战友和学生
受马克思恩格斯偏执的影响,考茨基逐步转变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但他并没有简单地迷信马克思主义。1882年,考茨基被赫希柏格解职,重返维也纳。188l--1882年冬季写成了《婚姻和家庭的起源》一书,恩格斯对本书的一些论点提出了不同意见,但考茨基没有接受,相反,他在自传中写道:"在这本书里,我在有些地方得出了不同于恩格斯后来得出的结论……在恩格斯持有反对意见的诸点上,后来的研究都证明我是正确的。”
1883年1月,《新时代》杂志创刊号出版,从创刊到1917年秋,考茨基都是它的主编。考茨基非常注意社会主义运动发展的动向,及时提出一些深刻的见解。
1885年11月,考茨基迁居伦敦,继续出版《新时代》杂志,此时,伯恩施坦成了《新时代》的撰稿人。在恩格斯指导下,考茨基在大英博物馆进行科学研究工作,陆续发表了一些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通俗著作,如:1887年发表了《卡尔·马克思的经济学说》、1889年发表了《1789年的阶级矛盾》(后改为《法兰西革命时期的阶级矛盾》),1890年迁居斯图加特。为了宣传五一节,1890年发表了《劳工保护,特别是国际劳工保护立法和八小时工作制》。1891年,在恩格斯领导下,由考茨基、伯恩斯坦起草的爱尔福特纲领,才在德国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主导地位。用马克思主义来统一工人和社会主义运动的一元错误的情结也确立下来,直到1980年以后社会民主主义才把马克思主义最终从指导思想的神坛上搬下来而仅作为理论基础之一。考茨基草拟了《爱尔福特纲领》(草案)的"理论部分",后来,又受委托,于1892年写了《爱尔福特纲领解说》。
三、马克思主义教皇—第二国际主要领袖
由于德国社会民主党在议会选举中逐步获得成功,使得恩格斯晚年偏重于马克思主义的和平渐进方面,而不是革命方面的理论。并且宣布,1848年的策略在各个方面都过时了。恩格斯在1985年逝世前所写的《法兰西阶级斗争》再版导言中指出暴力革命战争对社会主义运动的危害,他说:“只有一种手段才能把德国社会主义战斗力量的不断增长的过程暂时阻止住,甚至使它在一个时期内倒退—这就是使它跟军队发生大规模冲突,像1871年在巴黎那样流血”。在恩格斯的领导下,在两个世纪之交,社会民主主义成为国际性的思想,社会民主主义运动进入一个鼎盛时期。当然,恩格斯在侧重于和平议会道路的时候,没有忘记“革命权”,以防不测,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从坏处作想,向好处努力。以后的发展说明,恩格斯的担心后来没有出现。其原因是当时德国政府顺应潮流,逐步接受民主政治。直到1933年德国社会主义工人党(已经不是恩格斯所担心的资产阶级了)用暴力手段上台时,显示了恩格斯警告的先见之明和策略的周到(美国至今允许公民拥有枪支,使公民对政府不轻信和保持警惕)。
1889年2月,在恩格斯的努力下,各国无产阶级政党代表在海牙召开筹备会。接着,在7月14日纪念巴黎人民攻陷巴士底狱一百周年的那天,在巴黎召开了国际工人代表大会,即第二国际宣告成立。第二国际确定主要任务是运用在议会内外斗争相结合的方法,壮大工人队伍的力量,扩大社会主义的影响。在1893年苏黎士代表大会上,倍倍尔、考茨基等人要求决议中增加政治权利和立法机构,以促进无产阶级的利益和夺取政权。第二国际社会民主主义主要首领是马克思主义派, 德国社会民主党是第二国际中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最强大的堡垒。伯恩斯坦同考茨基一起被看作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继承人。倍倍尔作为莱茵议会的议员发挥了不容忽视的作用,他和伯恩斯坦被恩格斯指定为遗嘱执行者。考茨基称为“马克思主义教皇”,担负起保卫马克思主义正宗的重任。
1895年恩格斯逝世后,伯恩斯坦提出"修正"马克思主义,考茨基在《新时代》杂志上发表了伯恩施坦的一系列论文。那时他还坚持阶级冲突,写了几篇批驳伯恩斯坦的论著,认为改良只是一种策略不能改变冲突,民主权利的保障不能取代革命,他的目标始终是由工人阶级夺取政治权力。考茨基认为社会主义不一定非采取暴力手段或流血手段不可,但必须有受压迫人民的积极参加,而且“经济危机,物质生活状况的动荡不安,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这一切令人难忍的和引起愤恨的不断加剧的后果,不是建立在现在所有制形式上面的任何改良所能制止的。”但是倍倍尔和考茨基也认为,如果伯恩斯坦生活在德国就不会写出那样的文章了,换言之,在德国民主社会党尚处于非法地位(1890年反社会党人法才取消),还不能走改良的道路,但是在英国法国民主制度比较成熟的国家,选择改良的道路是可行的。他说,马克思在20年前就说过,英国有可能实行和平过渡,德国军国主义和官僚统治仍然很严重,没有真正的议会制民主。(1848年3月,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在德国的要求》中指出,先实现民主,后实现社会主义的平等公平,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并规定无产阶级的任务就是在德国建立一个统一的民主共和国,还设计了一系列的民主改革的政治经济措施,指出,只有把民主革命进行到底,才能为社会主义过渡创造条件)。
20世纪初资本主义民主制度在西欧日益成熟,民主制度高度程序化合理化法律化,已经成为一种成熟的政治制度,其本身就具备了社会主义的属性所以可以和平地实现社会主义。由民主制度的限制,资产阶级为了获取高额利润,不能再依靠增加工人劳动强度,延长工人劳动时间,压缩劳动报酬等老办法,而是要依靠不断采用新技术和改善经营管理的办法来实现。在民主制度的限制下,国家集体工人和资本家利益的分配,如工人工资.资本家的利润.上交给国家的税收.再生产的资本投入等趋于公平合理,工人与资本家的矛盾不再是对抗性的矛盾,而是合作伙伴关系。其次技术工人在工人的总人数中达到70%以上,加上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使工人阶级的力量和文化斗争水平有了极大提高。使工人阶级可以和平运用在议会内外斗争相结合的方法来实现社会主义,并通过入股和参与管理来获得经济自由。民主社会主义正是大多数蓝领阶级的政治代表,既反对资产阶级的剥削,又不产生社会动乱。考茨基已经逐步认识到,欧洲生产社会化,所有权与支配权相分离,是一种新的现象,资本主义正在自我调节,中小企业不仅没有被消灭,反而更繁荣了,资本主义的危机不是不可避免的,资本主义可以通过和谐的发展不间断的走向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是资本主义和平的继承者。拉萨尔.伯恩斯坦、考茨基等人及时提出了社会主义的实行途径在于“民主”,而不是“专政”,是“和平长入”社会主义,而不是靠“暴力革命”进入社会主义,他们主张议会道路.阶级合作和政治妥协,从而很好地解决了在资本主义民主发达的国家如何实现社会主义的问题。1898年和1899年,以爱德华·伯恩施坦发表著名的《社会主义问题》和《社会主义的前提和社会民主党的任务》为标志,以上的社会主义政党内部开始反思以往的社会主义运动和理论,并提出民主社会主义的概念。
1899年考茨基写了《土地问题》,因为当时考茨基还没有批评列宁,所以心胸狭隘的列宁,这时尚对该书作了好评,列宁曾说:"考茨基的这本书是《资本论》第3卷以后最出色的一本经济学著作"。"对马克思关于利润和地租的学说作了通俗、非常确切、非常天才的叙述"。同年,伯恩施坦的《社会主义前提和社会民主党的任务》一书出版,考茨基当即写了《伯恩施坦和德国社会民主党的纲领》一书,对伯恩施坦进行了批判。当然这种批判是着重从经济方面进行批判,而在基本观点上,考茨基与伯恩施坦是一致的。他说:"虽然我对修正主义作了许多研究,但即使在最激烈的斗争时期,我也没有全力投入反对修正主义的论战"。他甚至在《马克思主义的三次危机》一文中把修正主义只看作是"理论上的退步",他希望他们"能够做出有科学价值的成绩来",希望他们"继续忠于社会主义"。这说明考茨基虽然也在反对伯恩斯坦,可实质上他同伯恩施坦等人在感情上是相通的,他们都毫无保留地赞成议会策略。考茨基认为:伯恩斯坦没有叛变,他们没有成为我们(马克思主义)的敌人。1902年,他写了《社会革命》,1909年写了《取得政权的道路》,都是专门论述无产阶级革命问题的,但回避了无产阶级专政问题。他曾说:"关于无产阶级专政问题,我们可以心平气和地留待将来去解决"。他认为无产阶级专政不是战争状态,也不是雅各宾式的独裁,而是无产阶级在充分民主的和议会制的制度下行使多数人的统治。在马克思主义派与修正主义论战的时候,欧洲发展的现实却无情地验证了修正主义和改良主义的观点和主张,历史的发展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预测相悖。西欧社会党面临着是坚持原则还是适时而变的矛盾之中,并开始对马克思主义的原则进行了一次次的突破,曾经反对伯恩斯坦的普列汉诺夫也不得不承认,伯恩斯坦的许多观点不幸是对的。
1899年,社会主义运动中发生了米勒兰人阁事件,引起了全世界社会民主党人的争议。1899年6月台票2日,法国共和党人瓦尔德克-卢梭组阁时主动向米勒兰邀请,并被米勒兰接受,任工商部长。在1900年第二国际巴黎代表大会上对此提出了两个提案,由考茨基提出,并由普列汉诺夫补充的决议草案认为:“在政府实行集权制的国家里,政权是不可能一部分一部分地夺取的。个别社会党人参加资产阶级政府,不能认为夺取政权的正常开端,而只能认为是迫不得已的暂时性的特殊手段”如果在某种情况下,“政治形势要求作这种冒险,那么,这是一个策略问题,而不是原则问题”,会议表决时以29票对9票通过了一个不是谴责而是折衷的决议案,被称之为"橡皮性"的决议。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的殖民政策具有破坏性和建设性的双重使命,客观上确实推动了这些国家的现代化。但是,在1907年8月的斯图加特代表大会上,伯恩斯坦等人提出社会主义殖民主义的概念。对此,考茨基认为,现实资本主义社会很难放弃殖民政策,但是社会主义应该坚持放弃殖民地的原则,他在理论上反对了“社会主义殖民政策”。
四、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考茨基
进入20世纪后,世界大战的危险已经威胁到人类社会。在1889年第二国际成立的巴黎代表大会上,大会通过的决议提出了废除常备军的要求,在反对战争、战争根源上第二国际内部的意见基本一致。但是在本国因防御目的而处于战争状态时,本国的社会党人是站在民族立场上支持战争,还是以国际工人阶级内部的团结为重,反对一切战争呢?这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已经不成为问题,当然是站在民族立场上支持反侵略战争,但是这是当时第二国际面临的一大难题。1907年8月的斯图加特代表大会达成一种妥协:反对军国主义和帝国主义,战争是资本主义的本质,工人阶级是战争的天然反对者,但各国可“采用他们认为最有效的手段反对制止战争的爆发”,利用战争加速资本主义的灭亡。
1910年,考茨基同希法亭、鲍威尔等人组成"中派"集团。1913年8月倍倍尔去世,弗里德里奇。艾伯特接任社会民主党中央委员会主席。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考茨基发表了一系列论述战争与和平的文章,极力呼吁停止军备竞赛,要求实现裁军。他还明确强调,帝国主义是一种特殊方法,既不是不可避免,也不是资本主义的最后阶段。考茨基认为,充分认识到自己利益的资本家会阻止战争。对考茨基的见解我们也不难理解,因为战争会损害资本家的企业和投下的资本,资本需要扩张,但是只在和平环境下才能成功地建设和发展。资本主义就是战争这一结论并非是常理。
1914年8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考茨基对战争持"中间立场",提议在议会中,在政府军事拨款问题上,社会民主党人不投赞成票,也不投反对票,要投弃权票。认为这种做法"是与倍倍尔和李卜克内西在1870年采取的立场相吻合的"。考茨基在1914年10月写了《战争时期的社会民主党》一文说:"一切国家的社会民主党人都有同等的权利或同等的义务保卫自己的祖国,任何一个社会民主党人也不能因此而责备另一个社会民主党人"。(民族矛盾取代阶级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1914年9月,考茨基发表了<<帝国主义》一书,提出了有名的"超帝国主义"的理论,不认可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最高阶段,否定列宁把帝国主义同垄断制和金融资本联系的偏激观点,他认为帝国主义只是一种政策。在第一次世界期间,考茨基派参加了列宁倡导的齐美尔瓦尔得会议,同列宁的左倾修正主义进行了斗争。1915年6月23日,在伯恩斯坦、考茨基和李卜克内西等人的压力下,德国社会民主党议会党团发表声明反对吞并领土的战争。当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期,沙俄侵略德国时,民主社会党支持德国政府的反侵略战争,但是随着德军的所作所为,社会民主党表示反对战争。1915年12月第五次战争预算表决中,社会民主党议会党团中有20人投了反对票,24人投了弃权票。1917年4月6-8日,社会民主党内反战议员在哥达召开会议,正式成立了独立社会民主党,从社会民主党中分离了出去,考茨基、伯恩斯坦都属于反战的独立社会民主党,并非是列宁指责的铰肉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考茨基提倡社会和平主义,希望早日结束战争。
五、考茨基与列宁的分歧
在二十世纪初,考茨基很关注俄国的事态,预察到俄国革命的来临,并作出精辟论断。1902年写了《第二国际社会民主主义泛滥和俄国无产阶级革命的前夜(1901一1916年)拉夫人和革命》一文,此文为转登在列宁主办的《火星报》第18期上。该文曾断言:"革命中心正在从西方移向东方","新的世纪开始时所发生的一些事件,使人们感觉到我们正面对着革命中心的进一步转移,亦即转向俄国"。
当布尔什维克在俄国尚处于上升阶段时,俄国社会民主工党采取仿效的方法,列宁认为爱尔福特纲领是一个好纲领,主张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仿效。列宁亲自翻译考茨基的著作,称考茨基为俄国先进工人的自己的作家,直到1914年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在布尔什维克同孟什维克斗争中,考茨基原来在一定程度上支持布尔什维克党人,但是1917年俄国革命后,他立即就“认为自己有义务反对它”。对布尔什维克,普列汉诺夫描绘说:“布尔什维克主义的意识形态是“充实了”以多梅拉•纽文胡斯为鼻祖的无政府工团主义者思想的巴枯宁意识型态。依照巴枯宁的说法,这一意识形态以“野蛮的、饥饿的无产阶级”、“肆无忌惮的干粗活的贱民”为取向。对人民的智慧、主动精神和自我组织能力估计过高,对无产阶级独立搞好生产和实行监督的能力的信念,这是巴枯宁及无政府工团主义者的毛病所在”。世界是多元的,在社会主义运动和工人运动中有不同看法和理念是正常的现象,然而列宁是一个不懂“中庸之道”的人,“不同我们站在一起,就是反对我们!”这就是他的政治信条。他在设法作践对手时不惜进行人身侮辱,破口大骂,不仅论战时如此,而且在他以不可容忍的速度“炮制”的铅印著作中也是如此”。团结需要宽容,但列宁的团结必须是赞成他的路线,列宁主义者指责民主社会主义是工人阶级的叛徒,资产阶级的代言人,称不同他意见的工人阶级的工会为资产阶级的走狗和黄色工会,造成工人阶级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分裂和损失。特别是在后来德国共产党与社会民主党的分裂为法西斯的上台提供了条件。即使在列宁主义政党之内也因为缺少宽容而常常出现你死我和的争斗。
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后,考茨基著文鲜明地反对列宁的恐怖做法,如《无产阶级专政》(1918)、《恐怖主义和共产主义》(1919)等等,对十月革命的错误进行了深刻批判。《无产阶级专政》论述了列宁在《国家与革命》中所提的主张,指出其十分有害并极端危险。他认为,“社会主义与民主是不可分害地联系在一起的,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他将俄国革命比喻为一个怀孕的妇女因不能忍受的怀孕的痛苦,而疯狂万分地猛跳引起早产儿,这样生下来的孩子是活不成的。“俄国革命的真正遗产”将导致农民和产业工人之间矛盾的尖锐化。列宁于1918年10月发表《无产阶级革命与叛徒考茨基》长文,指斥考茨基背叛无产阶级革命。为了回击列宁,同时也为了表明第二国际马克思主义对布尔什维克所作所为的态度,考茨基在《恐怖主义和共产主义》这本书里对列宁主张的无产阶级专政的罪恶本质,以及将要产生的严重后果,给予了进一步全面而深刻的批判和揭露,弘扬了马克思主义的维护人权出发点和贯穿始终的人道主义基本精神。考茨基在这本书中说:“维护人权,弘扬人道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出发点和贯穿始终的基本精神;马克思所追求的共产主义社会,是一个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考茨基在对法国十八世纪以来历次革命运动中的恐怖主义行为,进行了分析研究,他说:“正统的马克思主义历来是反对恐怖主义的,而布尔什维克正是犯下了残酷、恐怖的罪行”,并指岀“只是一味诉诸暴力的雅各宾恐怖主义,才和布尔什维克有着某种继承关系”;“在法国大革命以后,所有革命都摒弃了恐怖主义,这表明十九世纪人道主义已经成为世界潮流,但是进入二十世纪以后,布尔什维克却违反了这一潮流,这是历史的倒退!"
考茨基从分析时代特点的角度来看布尔什维克,他指出:“我们看到了一个世界正沉沦于经济破产和自相残杀之中”;“布尔什维克迷信暴力,把単纯的权力看作是世界上决定一切的因素,无产阶级中最缺少修养的分子被放到运动的最前列”;“布尔什维克不懂得什么是社会化政策,不明白消灭剥削不能靠简单地剥夺资产者的资产来完成,只能在社会经济按其自身规律的充分发展中来实现;它们发动农民没收地主土地,征用富农粮食,走的是刼富济贫的俠盗式道路,而听任群众自由行动的结果,是把剥夺的过程从剥夺生产资料扩展到了剥夺消费资料,实际上完全是一次政府组织的、遍及城乡的公开抢劫”;“所谓苏维埃,只不过是独裁和专制的一种组织形式,苏维埃制度表现出来的革命黷武性质,使俄国成了兵营社会主义”;“枪毙--是苏维埃政府的全部智慧”;“在‘反革命’这个名詞下,把所有不顺从他们的人,和他们看不顺眼的人都包括进去,加以枪毙或监禁”;“苏维埃政权面临经济破产施行的強迫劳动政策,不仅把原有的资产者都变成了新的奴隸阶级,而且把全国变成了一个大监狱”;“布尔什维克一开始就决心摧毁现成的国家机器,以及它的一切军事和官僚机构,以建立他们的共产主义,最后终于发现自己不得不重新建立原来同样的机构;他们成了把一切控制权都抓在自己手里的新官僚阶级。对于无产阶级来说,这个新官僚阶级是比旧的统治者更加暴虐和更加有害的;它的暴虐和迅速泛滥的贪污腐化,正在使他们成为自己的掘墓人。” 无独有偶,普列汉诺夫也预见到:“ 但是我毫不怀疑,布尔什维克及其已失去阶级特性分子为取向的意识形态最终必将垮台。这是时间问题,任何人都不能改变历史发展的进程! ”
在一些关于政治自由的基本理论上,同出于德国民主制生活背景的考茨基谈的某些问题,与卢森堡是相近的。例如考茨基写道:“没有出版自由和言论自由,就不能有一个具有代表性的中央机构——各阶级各党派在其中有代表性并可以发表意见——而实际上的专政就只会允许发表适合自己的报道。无论专政者利用这种可能性与否,他们发表的报道是很得不到依赖的。这并不能使批评沉默,它只好寻找地下的途径。它通过口传散布开来,几乎同公开发表一样迅速,不过没有宣传的限制而已。谣言是没有界限的。这样,我们就会被从左到右互相矛盾的消息所困惑,我们只好对它们采取一律不信任的态度。”他也估计到由于这种简单的剥夺而使苏维埃可能发生腐化,写道:“它当然可以摧毁许多资本主义财产,到这一点,资本主义就会再抬头,也许它会迅速地再度出现,会把无产阶级专政的人员加以变换。代替以前的资本家的(现代他们成了无产者),将是变成资本家的无产者或者知识分子。这些人将不断地大揩其油,而使政府方面无可奈何,只能消除混乱现象以维持秩序。”
列宁将权力集中在中央委员会的主张,遭到卢森堡激进左派在内的西欧民主社会党人的反对。罗莎·卢森堡对苏联左倾修正主义也作了批评,她说“没有普选,没有不受限制的出版自由和集会自由,没有自由的意见交锋,任何公共机构的生命就要逐渐来绝,就成为没有灵魂的生活,只有官僚仍是其中唯一的活动因素。公共生活逐渐沉寂,几十个具有无穷无尽的精力和无边无际的理想主义的党的领导人指挥着和统治着,在他们中间实际上是十几个杰出人物在领导,还有一批工人中的精华不时被召集来开会,聆听领袖的演说并为之鼓掌,一致同意提出来的决议,由此可见,这根本是一种小集团统治——这固然是一种专政,但不是无产阶级专政,而是一小撮政治家的专政,就是说,纯粹资产阶级意义上的专政,雅各宾派统治意义上的专政(苏维埃代表大会从三个月召开一次推迟到六个月!)不仅如此而已,这种情况一定会引起公共生活的野蛮化:暗杀,枪决人质等等。这是五笔桥极其强大的客观规律,任何政党都摆脱不了它。”果然,卢森堡话不幸又言中了。列宁之后十年,就发生了斯大林肃反扩大化的重大错误。对此有人在1963年引证卢的话后写道:“‘任何长期的戒严状态的统治都必然导致独裁……’罗莎·卢森堡在这里预见到了党机器和国家机关的集中制恐怖主义的长期专政的非人特点:这种专政后来成了极权主义的斯大林主义的支柱。”
六、组建社会主义工人国际—完善社会民主主义理论体系
1919年2月,考茨基参加复活了的第二国际--伯尔尼国际,大会在民主与专政的问题上对布尔什维克进行严厉的谴责,但同时反对西方对苏联的军事干涉。会议对在第一次大战中的战争罪责、民主与专政、和平改良与暴力革命等问题统一了认识,也是社会民主党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行为的评价总结,对我们客观看待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社会民主党是不可多得的材料,至今我们尚未找到。1920年8月-1921年1月,他应孟什维克领导的革命政府的邀请,访问了格鲁吉亚,回国后,高度评价孟什维克控制的政府是"一个纯粹社会民主党政府"。这个革命政府被布尔什维克残酷地铲除后,他惋惜地说:"这朵大有前途的香花在未结出果实之前就被活活地折断了"。
1919年3月共产国际在莫斯科成立。1921年2月,为维护工人群众的利益,进一步推动社会主义运动,第二半国际在维也纳建立。来自13个国家的78名代表出席了这次大会,社会党国际联合会正式成立。在他们多方奔走下,1922年4月2-5日3个国际的代表在柏林召开执委会会议,通过了一个《联合宣言》。1923年5月,维也纳国际与伯尔尼国际及其所属40多个党派的代表在汉堡召开合并大会,成立了社会主义工人国际,推行民主的社会主义。
1924年,考茨基迁居维也纳,积极参加奥地利社会民主党的活动,此后,主要是从事著述,力图把自己的社会民主主义理论完整化体系化。
1927年他发表了两厚本的《唯物主义历史观》,分析研究了劳资利益的一致性、资本主义自动崩溃论、超帝国主义理论等等。总之,全面系统地纠正了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过时部分和错误观点。
1928年发表了《国防问题和社会民主党》,研讨战争与和平问题和无产阶级解放道路问题,发现社会的发展只能是逐渐进化的过程,反对单一的暴力革命方式,对人类公认民主的推崇和认可;从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出发谴责"战争恐怖",尽力宣传和和平主义,放为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就是最完美的和平主义。
1930年,发表《陷入绝境的布尔什维主义》,鲜明地指出苏联的农业集体化政策和苏联的社会变革的错误,号召用苏联人民与苏维埃专制政权决裂。
七、建立社会主义民主共和国--积极投身反法西斯的战斗
1917年4月,考茨基和伯恩斯坦为首的中派分子组成了德国反战的独立社会民主党。
1918年11月3日,基尔水兵发动了武装起义,独立社会民主党在德国第二大邦巴伐利亚推翻了维特尔斯巴赫王朝,11月9日德国社会民主党领导了柏林起义,推翻了霍亨索伦王朝,社会主义取得了胜利.德国成为第二个社会主义国家,也是第一个实行多党制的民主社会主义国家,随后西欧相继成立了一批多党制的社会主义国家,形成社会主义阵营。虽然德国实行的是与苏联一党制不同的民主社会主义制度,但作为同样是社会主义的实践者,德国与苏俄保持良好的关系,无疑对苏联的安全起了唇齿相依的作用。
工人阶级取得了政权,以社会民主党人艾伯特为首"人民全权代表"政府,考茨基出任外交部副部长(很快就辞职了)和社会化委员会主席,积极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活动。1918年12月29日斯巴达克同盟成立德国共产党,李卜克内西和卢森堡被选为主席。1919年1月5日,艾伯特政府解除了独立党人艾希霍恩担任的柏林警察总监职务,引发了柏林推翻艾伯特政府的罢工内乱。1月5日主要由独立社会民主党和共产党成员组成临时革命委员会,准备武装起义。次日决定执行临时政府职能,宣布取消艾伯特政府。1月11日,艾伯特政府派军进入柏林平息了临时革命委员会,李卜克内西和卢森堡在冲突中不幸遇难。接着德国国民议会选举开始,2月6日,社会民主党赢得多数席位,1919年2月11日,社会民主党与其他政党组成“魏玛联合政府”,艾伯特选为总统,谢德曼担任总理。1919年8月14日,魏玛宪法生效,宣布德意志国是一个共和国,国家权力来自人民,在政体上实行国会、总统、法院三权分立原则。现在,德国社会民主党已经成为德国的执政党,它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社会主义的改造了,并凭借国会优势出台法令,使工会在工资等方面拥有了与资本家同等的权力,增加了工会谈判的分量。
1922年,德国独立社会民主党与德国社会党实行合并,联合起来的德国社会民主党很快恢复到战前的水平。
1932年,考茨基发表了《战争与民主》一书。时值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他又次指责战争的恐怖,预测到下一场战争不仅会带来贫困和灾难,而且要彻底摧毁一切文明,而留下来的(至少在欧洲)仅仅是冒烟的废墟和腐烂的尸体,极力地制止二次战争的发生。
由于共产党从社会民主党中分裂出去,并与社会民主党互斗削弱了社会主义运动的战斗力,甚至在某些问题上共产党与纳粹党联合起来反对社会民主党政府。又因为长期适应于和平议会道路,丢失了革命权这一手,以至于在民族社会主义工人党面前措手不及。加之,世界性的经济危机冲击下政府未能有限地干涉经济,使人民生活受到损害。考茨基领导的社会化委员会也认为,社会化的成功与否取决于生产率的提高。而另一方面苏联的国家社会主义却未受到经济危机的影响,(同时美国罗斯福总统采纳了凯恩斯的国家干预理论,又使美国面临崩溃的经济得到复苏),故国家社会主义得到了人民的拥护,无论是工人阶级、中产阶级还是农民纷纷向希特勒的民族社会主义工人党靠拢。
1933年2月18日,社会主义工人国际执行局发表宣言,号召全世界工人“停止相互攻击。一致同法西斯主义进行斗争”,社会主义国际愿意为共同克服分裂而工作,就建立社会党人与共产党人共同体一事与共产国际举行谈判,3月5日,共产国际作出了积极响应,建立了统一战线。1933年3月23日,德国国会进行授权法表决时,出席表决的538名议员中,有444名投了赞成票,只有社会民主党出席会议的94名议员投了反对票,勇敢地表明了反对授权法的鲜明立场。1933年11月,纳粹举行了只有纳粹党参加的不合法的选举,从而社会民主党领导的近15年(1919-1933)的社会主义让给了国家社会主义,希特勒终于上台,给世界人民带来极大的灾难。同年,社会主义工人国际在巴黎召开特别会议,号召人民起来进行反法西斯斗争。希特勒上台后立即学习苏联实行一党制,中欧地区的社会党、共产党等其他政党都像孟什维克一样被取缔镇压,实行党国制和国家社会主义,党领导一切,领袖领导一切。希特勒和斯大林的专制国家社会主义,确实在短期内使国家经济得到腾飞,但是由于专制压制了人民的积极性,故经济腾飞不能维持多久。希特勒和斯大林的国家社会主义先后失败说明单纯的公有制或国家社会主义都行不通。只有在民主体制下的政府干涉和市场调节这两只手共同作用,经济才能平稳地发展。
1937年,考茨基发表了《社会主义者和战争》一书,系统阐述了自己在战争与和平问题上的人道主义观点,重提在议会中投弃权票的主张,如果政府给予的保证使我们的社会主义良心得到安慰,那末我们就可以批准拨款,而不至于背叛我们的社会主义义务。但是在毫无武装抵抗力量面前,法西斯对民主社会主义的反抗采取了镇压,德国民主社会党也被法西斯定为非法组织遭到取缔迫害。社会民主运动遭受极大挫折,一些社会党被迫转入地下,或流亡国外积极从事反法西斯的斗争。
1938年,考茨基迁居布拉格。半年后,在德国法西斯快要吞并捷克苏台德区的时候,又逃往阿姆斯特丹,过尽流离颠簸的逃亡生活。10月13日这位杰出的马克思主义者,工人阶级的领袖和社会主义活动家在贫困中不幸去世。德国社会主义运动马克思恩格斯后的第二代理论家,伯恩斯坦、考茨基和卢森堡这一代理论家时代也告结束。1939年8月苏德签订条约,德国和苏联这两个臭气相投各怀鬼胎的国家社会主义党国,组成了联盟向外输出革命,分赃了波兰。苏联随即吞并了立陶宛、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侵占芬兰和罗马尼亚,使共产主义在世界上多了六十多万平方公里,苏联社会帝国的国界向西推移了三、四百公里,大概出自为在全世界实行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这一宏伟目标吧。共产国际闭口不提反法西斯主义,反而要求各国共产党同英法资本主义进行斗争,社会主义工人国际停止了与共产国际的往来。1940年5月希特勒法西斯侵占比利时,总部设在布鲁塞尔的社会主义工人国际被迫停止活动,但各国社会党继续如火如荼地从事反法西斯斗争,给法西斯予以沉重的打击。1941年,希特勒与斯大林这两个争夺世界革命领袖的疯元首也打成一团,1943年6月共产国际也宣布解散。
参考资料
①伯恩斯坦 《什么是社会主义》三联书店 1964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 P447-448(《法兰西阶级斗争》、《路易。波拿巴的雾都十八日》)。
③张世鹏 〈社会民主主义的来源及其变化〉 马列主义研究资料 1987(3)。
④刘成 马约生〈欧洲社会民主主义的缘起与演进〉 重庆出版社 2006 。
⑤安德鲁。海伍德<olitical Ideologies:An Introduction,new Yarkalgrave Macmillan>,2003,P.139
⑥戴维。麦克莱伦(英)马克思以后的马克思主义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6
⑦田明孝 欧洲社会民主主义的转型 《人文杂志》2006(5)
⑧金煊 工人阶级内部没有根本的利害分歧 猫眼看人论坛
⑨金煊 改革当反思,但不能走回头路 猫眼看人论坛
⑩金煊 走民主社会主义道路是最佳选择 猫眼看人论坛
(11)金煊 民主社会主义的来龙去脉 猫眼看人论坛
(12)金煊 拂去修正主义尘埃,挖掘民主社会主义宝藏 猫眼看人论坛
(13)金煊 以民主社会主义发展取代科学社会主义 猫眼看人论坛
(14)金煊 民主社会主义的建国方略 猫眼看人论坛
(15)杨金海 恩格斯晚年对资本主义的再认识 第三条道路论坛
(16)考茨基 恐怖主义和共产主义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资料室编印,1963
(17)王占阳 恩格斯的修正主义 博客中国
(18)[德国]考茨基-德国社会民主党和第二国际的领导人之一,第二国际的"理论权威"。Book.top81.com.cn
(19)彼得斯 考茨基著作日译本书目 文化论坛
(20)姚顺良 考茨基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地位的重新审视 中华魂论坛 2007年01月31日
(21)托洛茨基 卡尔·考茨基 1938年11月8 日New International 1939, New York, pages 50-51
(22)考茨基的伦理思想 马克思主义百科要览
(23)曹维安 俄国革命与卡尔-考茨基 西岳论坛09-02-2006
(24)紫虚山人 重新评价布尔什维主义和社会民主主义 学说边线论坛 2006-02-10
(25)陈力丹 罗莎·卢森堡与列宁关于党内和国家交往政策的论战2005-05-25来源: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26)格·瓦·普列汉诺夫政治遗嘱 ("世纪中国"网站)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研究2000年第2期
附 小资料 卡尔·考茨基(1854.10.16~1938.10.17)德国社会民主党领袖之一、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在维也纳大学读书时加入了奥地利社会民主党。去苏黎世时成为马克思主义者(1880年),受政治理论家E.伯恩斯坦(1850~1932)的影响。1883年创立并主编马克思主义的《新时代》杂志,直至1917年。他是社会民主党1891年通过的爱尔福特纲领的起草人,这个纲领使社会民主党人被认为是马克思主义的修正派,后来受到列宁和伯恩斯坦两方面的批判。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参加独立社会民主党的少数反战派。俄国十月革命后,他反对革命暴力和少数人社会主义专政,使他更孤立于社会民主党多数之外。1918年后,他汇编德国外交部档案,发表了关于战争起源的秘密文件。自1924年起,他在维也纳从事写作,直至1938年德军占领维也纳,他被迫逃亡。他的著作有《K.马克思的经济学说》(1887)、《T.莫尔和他的乌托邦》(1888)以及《新时代》上的许多文章。
——引自《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1985年中文版
(转载本文请注明“中国选举与治理网”首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