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红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060|回复: 0

感动俩名巴基斯坦人为中国烈士守墓27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8-19 10:16: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无两名普通的巴基斯坦守墓人,如今成了巴基斯坦的名人。27年来,他们一直默默地陪伴着巴北部地区吉尔吉特中国烈士陵园的88位英灵。8月2日,应中国外交部的邀请,他们来到北京。临行前,亲戚朋友把他们送到了伊斯兰堡,巴基斯坦电台专门为他们制作了节目。8月4日,记者在北京华风宾馆见到了他们。

27年从未离开过墓地

今年65岁的阿里·马达德和48岁的阿里·艾哈迈德看上去很朴实。为接受采访,他们都穿上了正式的民族服装。马达德的一只耳朵已经听不见了。因为他只会吉尔吉特语,采访中,他一直静静地坐在一旁。艾哈迈德能讲乌尔都语,还懂一点英语,所有问题都由他回答。

吉尔吉特的中国烈士陵园是当年为修建喀喇昆仑公路牺牲的中国工程人员的墓地。喀喇昆仑公路又称中巴友谊公路,是根据中巴两国go-vern-ment的协议由中巴两国筑路员工共同修建的。这条公路经过号称“世界屋脊”的帕米尔高原,长1200公里,从1966年开始修建,12年后才完工。由于公路沿线地质条件复杂,雪崩、塌方、泥石流经常发生,有100多名中国工程人员献出了生命,除一小部分人的遗体运回国内安葬外,大部分人都长眠在了巴基斯坦的土地上。

1977年,在公路竣工前夕,参加埋葬中国人遗体工作的马达德和艾哈迈德向go-vern-ment递交了自愿看护墓地的申请书。很快,他们的申请得到了批准。1978年6月,巴基斯坦在这片墓地上正式建立了中国烈士陵园,并在陵园的中央立了白色的纪念碑,上面刻着“中国援助巴基斯坦建设公路光荣牺牲同志之墓”。艾哈迈德告诉记者,两人的家离陵园很近,他们的申请得到批准后,他们几乎天天都到墓地去,27年来从没离开过墓地。

每块墓碑都有鲜花环绕

谈到陵园,艾哈迈德非常激动。他说,陵园里除了88位烈士的墓碑,还有800多棵树。

每块墓碑都有鲜花环绕。这一切是他和马达德老人精心营造的。马达德主要负责看门和清扫,艾哈迈德则专门照料陵园里的树木花草。艾哈迈德自豪地告诉记者,很多人都觉得这么多工作5个人都干不完,而他们两个人却做到了。

记者问他们,看护陵园近30年,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艾哈迈德想了想说,最大的困难是“用水”。原来,当地用的水是从山上引下来的,供水要分时段。有时,他们不得不晚上到墓地给花木浇水。而陵园的用电又不能保证,他们只能摸黑工作。在陵园的小屋里过夜是常有的事。

他们更看重崇高的荣誉

每年有很多人来中国烈士陵园祭奠,有来自中国的代表团,有从喀喇昆仑公路上路过的中国人,也有当地的巴基斯坦人。去年是喀喇昆仑公路建成通车25周年,中国外交部副部长王毅专程来到这里,并慰问了两位看墓人。

艾哈迈德说,巴基斯坦人都知道,是中国人用生命帮助他们修了这条路。他和马达德都为能给这些中国勇士守陵而感到骄傲。记者问他们有没有什么愿望,他说,他们希望陵园里的墓碑能翻修一下,因为有些墓碑上的名字已经看不清了。他们的愿望就是把墓地打扫得更干净、装扮得更漂亮,让烈士们的亲人放心。

艾哈迈德说,吉尔吉特go-vern-ment每月发给他们每人360卢比(约合50元人民币),作为守陵的报酬。这钱不是工资,只是一点补贴,他们的生活还要靠家里种地。记者问艾哈迈德还打算干多久,他说:“我要一直干到干不动为止。到那一天,我希望我的儿子能接替这份工作。”说着,艾哈迈德从怀里掏陵园的工作证让记者看。看得出来,他们干这份工作看重的不是钱,而是崇高的荣誉。

1997年香港回归时,马达德和艾哈迈德作为特殊客人被邀请到新疆喀什参观。不过,来北京是第一次。谈到对北京的印象,艾哈迈德夸张地形容说:“见到北京就像见到天上炫目的繁星,这个城市实在是太好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红网

GMT+8, 2024-4-27 11:35 , Processed in 0.248517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