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红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587|回复: 1

“七一勋章”获得者孙景坤逝世,老英雄一路走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1-23 14:48: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月9日,孙景坤遗体送别仪式现场。新华每日电讯记者于力摄

  新华每日电讯记者高爽、于力

  今年是抗美援朝战争胜利70周年,未能等到纪念日,98岁的抗美援朝老英雄孙景坤带着深深的眷恋走了!

  就像68年前,带着满身伤疤回到家乡,悄悄地将一身军功章藏到箱底,甘愿做个普通农民一样,“七一勋章”获得者孙景坤人生最后的告别依然简朴,为他淡泊名利的一生画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一切如孙景坤所愿:没有灵车,没有横幅,没有沿途哭送,和普通百姓一样,安安静静地葬在家乡丹东市金山镇青梅沟。

  那个山坡上,他一眼就能看到鸭绿江,能看到雄伟的鸭绿江桥。

  1月9日,刘吉惠、房玉珍、周晚芳三个平均年龄90岁的志愿军女战士,含泪朗诵《祖国,让我再看你一眼》,送给亲爱的战友孙景坤。

  这首诗,仿佛是孙景坤永远流淌在鸭绿江滚滚波涛中的衷情诉说。

  “祖国,让我再看你一眼,再看你一眼,就投入硝烟弥漫的战场,罪恶的子弹可以打穿我的胸膛,但绝不会让你受伤!”

  肃穆的大厅,鲜花簇拥,遗照上老英雄的眼神依然像70多年前跨过鸭绿江,回望祖国的目光。惨烈的161高地之战,一仗打完,活下来的只有孙景坤和其他3名战士。经历了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后,孙景坤已是伤痕累累。

  今年69岁的张德胜7日中午听说孙景坤去世的消息后,第一时间祭奠他一生崇拜的“二大爷”。

  张德胜年轻时,偶然看到一本描写抗美援朝的书,其中一篇《奋战在危急情况下的副排长孙景坤》让他着迷——那时的他,怎么也无法把身边的“孙队长”“二大爷”和在战场上一人击毙21个敌人的惊天动地的大英雄联系到一起。“后来我才知道,二大爷立下了那么多战功。但是他一直不让我对外说,他说,当着那些牺牲的战友说战功,脸红。”

  “祖国,让我再看你一眼,再看你一眼,不是因为迷茫,而是再一次祝福祖国繁荣富强;再看你一眼,不是因为纪念,而是要记住你生机勃勃的模样!”

  1955年,孙景坤复员后主动放弃留在城里的机会,几十年如一日扎根乡村,带领乡亲们改变家乡落后面貌,赢得了村民们的爱戴和尊敬。山城村党支部书记邱大鹏眼睛红肿,7日中午听说孙景坤逝世的消息后,一个小时就接了近百个电话。“都是村民打来的,很多人说着说着就哭了。他让我最难忘的一句话就是‘百姓的事一定要放在心上,不然他们会睡不好觉的’。”

  丹东,这座抗美援朝的英雄城市并没有因为这个简朴的告别仪式忘记他。与他一起奋战的志愿军老战士、他为之倾尽心血的山城村村民、听过他报告的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都想去看他最后一眼,送英雄最后一程。可是听到老英雄身后不想打扰父老乡亲的遗愿时,都默默地选择了理解。

  “向老英雄致敬!事了拂衣去,初心守一生,永远怀念您!”“您是家乡人的骄傲,也是军人的骄傲!”“战场上是英雄,工作上是模范,道德上是典范!”……连日来,丹东的父老乡亲在网上用各种方式表达对老英雄的思念痛悼之情。

  “祖国,让我再看你一眼,再看你一眼,祖国记住了那一张张可爱的脸庞,再看一眼,再看一眼,我看见了含在祖国眼睛里的泪光。”

  王迎春是丹东市第三十一中学政教处主任,也是丹东第一个讲述孙景坤情景互动式党课的主持人。“这些年我们到学校、街道、企业、部队宣讲孙景坤事迹,听到的是热烈的掌声,看到的是感动的泪水。”

  这是一个崇尚英雄、捍卫英雄、学习英雄、关爱英雄的伟大时代,祖国和人民没有忘记孙景坤这样永葆革命本色的战斗功臣,晚年他先后获得了“时代楷模”“七一勋章”“全国道德模范”等崇高荣誉。

  “今夜中国的月亮很圆,今夜家乡的月亮很亮,历史记住了,记住了和平、正义、战争,记住了鸭绿江,和鸭绿江的浩荡。”

  老英雄走了,他仿佛还在深情地述说:“祖国,让我再看你一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1-23 14:51:12 | 显示全部楼层

英雄逝去,精神永存!痛别98岁老英雄孙景坤

作者:辛阳 来源: 人民日报客户端辽宁频道



孙景坤。丹东市委宣传部供图

  2023年1月7日11时42分,“七一勋章”获得者、“时代楷模”、“全国道德模范”孙景坤同志,因病医治无效在辽宁丹东逝世,享年98岁。

  孙景坤,辽宁庄河人,1924年10月生,1949年1月入党,是辽宁省丹东市元宝区金山镇山城村原第一生产队队长,先后参加四平、辽沈、平津、解放长沙、解放海南岛、抗美援朝等战役战争。

  75年前,孙景坤入伍,敬了人生第一个神圣的军礼。



  年轻时的孙景坤。丹东市委宣传部供图

  此后,老人用一生坚守军人誓言,铮铮铁骨,深藏功名:辽沈战役中,荣立三等功;平津战役中,荣立二等功;解放海南岛战役中,荣立二等功;抗美援朝战争中,荣立一等功一次、三等功一次;被授予“抗美援朝一级战士荣誉勋章”。

  2020年10月14日,孙景坤被授予“时代楷模”荣誉称号;2021年6月29日,被授予“七一勋章”;2021年11月5日,被授予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敬业奉献模范)荣誉称号。

  “每一道伤疤都是一枚军功章”

  “你们来得太及时了,马上投入战斗。”

  “副连长放心,我们保证守住阵地。”

  这是上甘岭战役中,孙景坤与副连长支全胜的简短对话。

  1952年10月27日,残酷的争夺战在坪村南山161高地进行。8连血战18个小时,打退了美军14次冲锋。这场战斗,是志愿军发起的1952年秋季战术反击作战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力支援了著名的上甘岭战役。

  副连长支全胜握紧爆破筒,誓与敌人同归于尽。

  这是老英雄孙景坤经历过最惨烈的战斗。

  他曾眼噙泪花说,“激战下来,牺牲了好多战友,只剩下我们4个人。”

  这场惨烈的战斗,本不该有孙景坤的加入。

  1950年10月,从海南战场撤回的孙景坤随部队入朝参战。冲锋在前的孙景坤腿部中弹,被送回丹东治疗。

  养了一个多月伤,腿伤还没好利索,孙景坤就第二次跨过鸭绿江奔赴前线。出发前,他默默地将妻子纳的鞋包裹进军装。

  再次入朝后,孙景坤没找到老部队,二次回国。 受伤回国治疗,无需再回战场,或转入后方,或复员回家。

  当他费尽周折得知老部队下落,孙景坤第三次入朝了。他只有一个信念,打胜仗,回家过好日子。

  老英雄孙景坤,三别家乡、三次渡江。

  “孙景坤,带队在20分钟内送8箱手榴弹和2箱转盘枪子弹到高地上去!”营长下达命令。

  7连副排长孙景坤临危受命,带领9名战士冒着弹雨增援上去。

  一箱子弹药重达90斤,所有的道路和交通沟都已被封锁得毫无空隙。“从山岗上冲过去”,冒着敌人密集的火力进攻,孙景坤带队冲过封锁区,到达高地。

  从中午到半夜,孙景坤和战友们打退敌人6次进攻。战后,战友们从被炮弹掀起的泥土中,找到了受伤昏迷的孙景坤。

  这次战役,孙景坤立一等功一次。

  一路征战,硝烟散去。孙景坤身上留下20多处伤疤。“每一道伤疤都是一枚军功章”,都是孙景坤戎马生涯的一段记忆。



  “拼死拼活,为了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

  蛤蟆塘,孙景坤的家乡。

  抗美援朝复员后,孙景坤便放弃了城里的安置,回到了这个小山村。如今,这里更名叫丹东市元宝区金山镇。

  为何改名叫金山,除了蛤蟆塘不好听外,那个沼泽成片的蛤蟆塘不见了,遍布镇里的是沃野良田、绿水青山。

  孙景坤复员回乡后,担任了山城一队的队长,在白山黑水的小山坳中,一干就是26年。

  光秃秃的山,让孙景坤心里发慌。1958年建硫磺厂,熏得前山寸草不生。后来,硫磺厂停窑下马,只剩下眼前这座荒山。

  六十年代初,他带着山城一队的社员,扒了破损的窑,栽下落叶松。几年下来,一尺高的小苗逐渐长高,把整座山都铺绿了。

  半个世纪过后,每一棵落叶松都长成材了,树干粗得一个人都搂不住。

  每一棵树都需要改良土壤,都需要拎水上山。孙景坤把每一棵树都当成了战友,种活它们就像看到了当年的战友,就当他们起死回生。

  村庄披绿,是留给大自然、留给子孙的财富,却不能改变眼下村民贫困的生活状态。

  孙景坤心里不安。拼死拼活地打江山,不就为了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吗?增加社员的收入,是摆在面前迫切的问题。

  前山栽松树,后山种板栗。

  土质蓬松的后山,适合种板栗。孙景坤培植、嫁接,在后山栽满了板栗苗。板栗结果时,每斤能卖上两三块钱。又过几年,树长大了,每株产量增加到了五六十斤,一棵树就能给山城一队带来一百多块钱的收入,相当于城里一个工人四个月工资。

  几万株板栗树,成了山城一队的摇钱树,让山城一队红火了二十多年。

  绿了“荒山岭”,栽下“梧桐树”。他又把主意打在了烂泥塘上。那里虽然有地,却是十年九不收。他带领山城一队的社员因地制宜,挖淤泥,造台田,台田上种玉米,台田下种水稻。

  荒弃的地变成了聚宝盆,玉米水稻双丰收。

  一段顺口溜在山城一队流传下来了,直到今天,老年人依然在传颂:山城一队北部湾,当年就是烂泥滩,一遇水涝就不收,如今变成米粮川。

  “每一枚勋章,都记载着永远留在战场上的战友”

  “只有在睡不着觉的时候,父亲才偶尔会和我谈起抗美援朝的往事”,孙美丽五年来精心照顾父亲,她说父亲并不愿意回忆当年的战斗情形。

  70多年来,孙景坤把军功封尘于记忆。

  一晚,父亲给孙美丽讲了一个故事:晚秋初冬,孙景坤所在的排进入了一片高粱地,子弹炮弹如同刮风下雨一般打下来,高粱杆全部被打倒。而这一排的战士,除了孙景坤,全部牺牲。此时,他的棉袄里的棉花都被打飞了,满身是血。

  父亲说,“一个个熟悉的面孔都没了!”

  战争的残酷,让孙景坤不忍回首。他选择了深藏和遗忘。但这些故事,又化作了对战友的思念。

  孙美丽说,父亲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我身上这些军功章,最大的功臣应该是那些留在朝鲜战场上的战友!”

  从北打到南,又从南打回北,7年间,总行程上万里。96岁时的孙景坤,还清晰地记得,他一共获得了8枚军功章。其中,有一枚被孙美丽小时候玩丢了。

  “那是一枚四平战役的军功章。”

  退伍复原的那一天,他将这些功名尘封了。村里上了年纪的人说,只是知道老爷子去过前线,打过抗美援朝。



  孙景坤和他的军功章。丹东市委宣传部供图

  直到丹东抗美援朝纪念馆平移重建、征集资料,孙景坤犹豫再三,才默不作声地将立功证书、立功喜报和部分珍贵老照片捐出来,送给纪念馆永久保存。

  之后,他又回归到平静。

  至于那些军功章,纪念上甘岭战役六十周年时,相关部门找到他去北京参加活动,需要穿军装拍照,他才从深藏的箱子底下找出,重新挂在胸前。

  每当谈及战事,他也总是眼含热泪。印在他心底的,并非记录他个人事迹的金色勋章,唯有对那些永远留在沙场上的战友的思念。

  老英雄孙景坤走了,他一生戎装在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红网

GMT+8, 2024-12-28 19:43 , Processed in 0.270063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