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红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257|回复: 2

叶挺长子叶正大中将逝世 毛主席周总理曾为他题词 曾自掏10万接济红军后代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12-15 21:39: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布袋和尚 于 2017-12-15 22:02 编辑



12月14日晚,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者之一叶挺的长子、原国务院国防工业办公室副主任、原国防科工委科技委员会副主任叶正大中将,因病在京逝世,享年90岁。



叶正大在歼10飞机前

     来源:观海解局

  法制晚报·看法新闻(记者 张恩杰)12月14日20时01分,叶挺长子、原国务院国防工业办公室副主任、原国防科工委科技委员会副主任叶正大中将,因病在京逝世,享年91岁。

  今日(12月15日)下午,看法新闻记者独家获悉,刚刚成立的叶正大同志治丧领导小组对外发布讣告称,12月20日(星期三)上午9时,在北京八宝山殡仪馆东礼堂向叶正大同志遗体告别。

  作为北伐名将、八一南昌起义前敌总指挥、新四军首任军长,叶挺将军之名如雷贯耳。虎父无犬子,1927年出生于广东惠阳的叶正大是新中国航空科技领域第一代飞机设计师。

  他一生亲自参与设计研究或主持领导的型号任务高达12项,在歼教1及歼7、歼8等空海军主力战机的研制工作中做出了卓越贡献。由此曾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研究成果一等奖、二等奖,1998年获中国人民解放军“胜利”功勋奖。

  1988年,叶正大被授予中将军衔。作为爱国将领的子女,叶正大一身正义、爱国情怀更浓。他曾对外透露,叶挺将他的名字由福农改为正大,二弟福麟改为正明,三弟四弟分别改为华明、正光,五妹改名为扬眉,合起来就是:正大光明,扬眉吐气。


(叶正大与任弼时侄女任岳结婚照)

  就在今日下午,叶正大中将的侄子、国内知名导演叶大鹰接受看法新闻记者电话采访时称,他昨晚就已获悉伯父叶正大去世的消息。与伯父的最后一次见面,是在去年。那时,伯父正在住院,身体状况很不好。接到伯父去世的噩耗,他接受不了,心情很沉痛。到时,他会出席伯父的遗体告别式。

  看法新闻记者另从叶正大同志治丧领导小组获悉,他们是以叶正大离休单位的名义成立的治丧领导小组。昨晚其去世后,丧事从简,家中不设灵堂。叶正大遗体告别式将在12月20日(星期三)上午9时,于北京八宝山殡仪馆东礼堂举行。

  开国少将龙飞虎之女龙铮则向看法新闻记者透露,她哥哥龙桂辉与叶正大关系很好,常有来往。就在她孩提时代,哥哥经常带她去叶正大哥哥家玩耍。她看到另有王若飞伯伯的儿子王兴,他们几个在一起嬉笑打闹。

  “正大哥哥是我们的表率,他令我最感动的是,他在广东惠阳老家替父亲叶挺尽孝,照顾年迈多病的奶奶直至其去世。紧接着,他又照看红军的遗孀并自掏腰包十万元接济红军的后代。他以普通人身份严格要求子女,从不搞特殊。他所做的桩桩件件都值得我们深思和学习。”电话里,龙铮向看法新闻记者回忆道。



作为“八一南昌起义”前敌总指挥、新四军首任军长,叶挺将军之名如雷贯耳。虎父无犬子,叶正大是新中国航空科技领域第一代飞机设计师,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也极富传奇色彩。

公开资料显示,叶正大于1927年出生于广东揭阳。1946年叶挺遇难后,叶正大来到延安。周总理对他十分关怀,安慰他说:“到了延安,就是回了家了!以后你就是我们大家的儿子,你一定要继承父亲的遗志,做一个优秀的革命者!”两年后的1948年,党中央决定送21个懂俄文的年轻人到前苏联学习,叶正大就是其中之一。

长安街知事注意到,叶正大留学期间成绩优异,并酷爱航模。1950年,毛主席、周总理访问前苏联,曾在他的笔记本上分别题词“建设中国的强大空军”和“艰苦奋斗,努力学习”。叶正大一直牢记在心,努力学习俄语与专业知识。

1952年8月,周总理再次率团访问前苏联,在探讨有关援助中国重大建设项目时,叶正大凭借流利的俄语当了周总理两个多月的翻译,复杂的技术问题被他解释得十分清楚,中方顺利完成与前苏联的谈判。1955年,他从莫斯科航空学院毕业之时,毕业证书上的评价是 “取得了与别人不一样的优秀成绩”。

回国后,教育部留学司司长曾建议叶正大到前苏联继续深造,学习原子弹、核能技术,响应中央“两弹为主,导弹第一”的号召。但考虑到建国初期国内航空工业、机床制造工业十分落后的状况,叶正大毅然放弃了深造机会,到沈阳飞机制造厂前机身组装车间做了一名普通的工艺员。

从此,叶正大与中国航空工业结下了不解之缘。

1956年8月,叶正大参与指导了新中国第一个飞机设计室的成立,徐舜寿、黄志千、顾诵芬等一大批航空设计精英在此集结,经过1年零9个月的努力,歼教1设计成功并进行了首飞,这对于刚刚起步的新中国飞机设计事业有着重大意义。

据统计,叶正大一生亲自参与设计研究或主持领导的型号任务高达12项,在歼教1及歼7、歼8等空海军主力战机的研制工作中做出了卓越贡献。

1977年之后,叶正大更是多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等奖项,荣获“新中国航空科技工业开拓者”的称号。1992年起,他陆续出任国防科工委和总装备部顾问,直到1998年离休。

作为爱国将领的子女,叶正大一身正义、爱国情怀更浓。他曾对外透露,叶挺将他的名字由福农改为正大,二弟福麟改为正明,三弟四弟分别改为华明、正光,五妹改名为扬眉,合起来就是:正大光明,扬眉吐气。

故人已去,但叶正大等老一辈航空专家身上的专注、奉献、敬业、创新、爱国精神,铸就了新中国飞机之魂。这些,祖国不会忘记!

来源:长安街知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12-15 22:10:49 | 显示全部楼层

叶正大:一代飞机一代魂







车军

89岁高龄的叶正大三年前完成了自己的回忆录。在新中国的国防科技工业领域,叶正大是一位有着历史传奇色彩的领导者,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名中将,是新中国航空科技领域第一代飞机设计师。他亲自参与设计研究或主持领导的型号任务有12项,在歼教1及歼7、歼8等空海军主力战机的研制工作中做出了突出贡献。他的父亲就是中国近代史的著名军事将领叶挺将军,而今年,又是他的父母、弟弟妹妹在“四八空难”中遇难整70周年。

1

戴笠感慨叶挺:

共产党人的可怕,就在这些地方


翻开叶正大的回忆录,翻开那些尘封的记忆,我们看到了大量珍贵的照片。叶挺的英武,叶挺夫人的贤淑俊秀;老一辈国家领导人的气宇轩昂,新中国年轻一代知识分子的意气风发……这些,都会不知不觉带你走进曾经硝烟弥漫的年代,也走进那个建设新中国热火朝天的时期。

回忆录的开始,叶正大饱含深情、用细腻的心思、以不小的篇幅讲述了父母、弟弟妹妹和曾经温馨的少年时代的家,讲述了母亲和父亲叶挺。

叶挺是中国近代史的著名军事将领。他被誉为北伐名将,1927年,在南昌起义、广州起义两次重大历史事件中,都担任了前敌总指挥的重要职务。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叶挺受命组建新四军并任军长,在中华民族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战争中功勋卓著。毛泽东主席曾称叶挺是“共产党的第一任总司令”,并对他说:“人民军队的战史要从你写起。”

1941年,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后,叶挺被国民党当局拘押多年,先是囚禁在上饶,后又被押往桂林、重庆。在多年的囚禁中,他随身只带一个自制的小油灯,用来做伴、读书,并一直坚持不理发、不修面,表示不获自由绝不妥协。他大义凛然、坚贞不屈,写下了响遏行云的著名诗篇《囚歌》。

抗战胜利后,国共和谈期间,毛主席向蒋介石提出释放叶挺等人的问题。曾在国民党“军统”工作18年的沈醉当时带着好奇心理去监狱看过叶挺,想知道共产党的高级将领在被释放后第一件要做的是什么事情。叶挺毫不思索地回答说:“我将来出去第一件要办的事,便是请求党恢复我的党籍。”当沈醉把这个情况告诉戴笠,戴笠沉默了很久后说了一句话:“共产党人的可怕,就在这些地方。”

通过中国共产党的努力营救,叶挺终于出狱,但于1946年4月8日,在与王若飞、邓发等共产党高级领导干部从重庆飞赴延安途中,却不幸遭遇空难牺牲。同机遇难的还有叶挺的夫人李秀文,以及他们十岁的女儿叶扬眉和刚刚三岁的儿子阿九。

“四八空难”的真相一直无从披露,直到60年后的2006年,隐居台湾、当时亲自参加密谋的军统特务杜吉堂在临死之前,才道出“四八空难”幕后的秘密,让此事大白于天下。原来,军统特务对这次飞行进行了精密的暗杀策划——当时在中美特别合作所的特工队队长杜吉堂,找到其下属有关特务骨干以检修为名在飞机的高度表和磁盘表反面放了磁铁。致使4月8日飞机从重庆飞往延安途中,导航系统失灵,飞机迷航,最终在黄河以东的黑茶山失事。那一年,叶挺50岁,他的夫人39岁。

叶挺与夫人遇难时,19岁的叶正大由姨妈照料,和两个弟弟妹妹在广州生活。就在他们满怀期待等着与父母亲团聚时,却从报纸上看到周恩来、董必武、吴玉章、陆定一、邓颖超联合具名的《讣告》,叶正大与姨妈及弟弟妹妹悲伤欲绝、抱头痛哭。他说自己从小不是一个爱流泪的人,但在那些日子里,终日以泪洗面。

父母及弟弟妹妹的遇难,成了叶正大一生心中永远的痛,他决心投身航空事业,报家仇雪国恨,以告慰父母在天之灵。 1993年,叶正大的六妹剑梅患肠癌,弥留之际神志却十分清醒,叶正大噙着泪水对她说:“剑梅,你不要难过,你先去了爸爸妈妈身边,以后我也会到爸爸妈妈身边,我们兄妹会在爸爸妈妈那里相聚……”在场的人无不为之动容。

2

周总理说,以后你就是我们大家的儿子


父母遇难时,叶正大已高中毕业,周恩来总理指示要他在广州继续读大学。然而在广州每天也都有特务盯梢,为摆脱国民党特务的纠缠,叶正大通过党的关系请示周总理,他要到解放区去,去找共产党中父亲的那些好朋友,找父亲最信赖的周恩来伯伯,找远在延安的两个大些的弟弟们。在得到周总理同意后,他辗转北平、张家口,几个月后终于获得机会随一支干部队伍步行去延安。

快到延安的那一天,大家都很兴奋,都希望早一点到达目的地,一天走了一百二三十里路。叶正大说,当我随着队伍沿着蜿蜒的山间小路走近延安,远远看见宝塔山、延河水的时候,我的心情非常激动。我知道,这里是父亲1937年接受新四军军长职务后,首先想到要来见党中央、毛主席的地方,是父母亲和弟弟妹妹飞赴这里而途中遇难的地方,也是我的亲人们长眠的地方。

到延安不久,他见到了周总理,还没有张口说话就已泪流满面,止也止不住。周总理安慰他说:“好了,孩子,到了延安,就是回了家了!以后你就是我们大家的儿子,你一定要继承父亲的遗志,做一个优秀的革命者!”

那时在延安的烈士子女很多,由领导干部分别照看,组织上分配朱德老总照顾叶正大,他管朱老总叫伯伯。到延安他才知道,弟弟正明、华明已在之前去了山西兴县读书,那是晋绥边区政府所在地。住在朱伯伯这里,他觉得自己又有了家。朱伯伯和康克清妈妈一起跟他聊天,话家常,后又安排人带他去父母亲和弟弟妹妹当时在延安机场附近的墓地祭奠。他想起父亲母亲的慈爱,想起父亲给他们兄妹九个起名字时,曾说过“你们的名字合起来就是 正大光明,扬眉吐气 ”的情景,而如今,父母已牺牲,扬眉妹妹和小弟阿九也已先离去了。他不由得扑倒在亲人们的墓前,几个月来积郁在心中的痛苦和思念之情难以抑制,很久很久嚎啕痛哭。

到延安两年后的1948年,党中央决定送21个懂俄文的年轻干部到苏联学习,为新中国的建设储备技术人才。这21个年轻干部绝大部分是烈士的遗孤,也有党的高级干部的子女,其中除叶正大与大弟叶正明外,还有李鹏、邹家华、叶楚梅(叶剑英之女),以及数年后成为叶正大妻子的任岳(任弼石侄女)等人。这一批人后来在“文革”中受到很大冲击,康生将对他们的处理定性为“苏修反革命特务集团案”,并将案件取代号为“4821”。“文革”结束后,在胡耀邦同志主持下,这个冤假错案得以彻底平反纠正,其中一些同志走上中央各级重要的领导岗位。再聚蓝天红日下,这些乐观的老同志索性就将“4821”当作他们的代号,渐渐,国内媒体也这样称呼了。

初到苏联,他们是被送到离莫斯科400公里远的伊万诺沃学习的,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才终于堂堂正正地到莫斯科去读大学。叶正大与弟弟叶正明商量,决定进莫斯科航空学院,这不仅因为叶正大从小酷爱航模,还有家仇,更有国恨。

3

毛主席题词:建设中国的强大空军


当时的莫斯科,还没从战争创伤中恢复,条件很艰苦,市场上供应短缺、物价飞涨。这些都不怕,留学生们感觉刚开始时俄语不过关才是较大的困难。苏联教授上课时,没有讲义,一来先在黑板上写下几个公式,然后就开讲,他们只能尽最大努力去听,根本来不及记笔记,下课后再借苏联同学的笔记抄,经常要抄到晚上10点以后。

曾经有人把将国外名著介绍到中国的译者誉为盗火的普罗米修斯,因为他们用母语重新演绎了国外那些锦绣文章,让中国文化得以与世界对接。叶正大们不也正是这样的一群“盗火者”吗?他们把世界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充分消化后又一点一滴地注进了祖国的血脉!

就在这样艰苦的生活和学习环境里,叶正大和同学们得知了一个喜讯:1949年底,毛主席要访问苏联。1950年1月20日,周总理为谈判及签订新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等事宜也到了苏联。2月16日是除夕,毛主席、周总理出席了中国驻苏联大使馆举办的春节联欢会,经过种种努力,他们这些留苏学生也得以出席晚会。

休息时,叶正大拿着一个小小的记事本去找主席和总理题词,总理为他题了“艰苦奋斗,努力学习”八个字。毛主席问他学什么专业,他回答说是学飞机设计的,毛主席听了非常高兴,为他写下了“建设中国的强大空军”。

在这些留学生当中,有几位同学在莫斯科大学学政治经济学,其中包括叶正大的夫人任岳。毛主席听他们讲到自己的专业后说:“哦,你们在这里学政治经济学?这个专业的学习需要联系实际,在苏联学还不如回中国结合实际学。在苏联应学技术。”后来这几位同学遵照毛主席指示,改学了技术专业。毛主席说的这番话对叶正大有很大的触动,使他更深刻地理解了党和国家派他们到苏联学习的意义。

后来,叶正大的俄语逐渐过关。1952年8月17日,周总理率政府代表团又一次访问苏联,讨论有关中国和苏联两国关系中的重要政治与经济问题,其中包括有关苏联援助中国的重大建设项目,共156项。在与苏联的谈判中,由于随团的翻译在技术词汇方面有欠缺,所以周总理要叶正大给他当技术翻译。就在这次谈判中,叶正大给周总理当了两个多月的俄语技术翻译。

1955年,叶正大以优异成绩从莫斯科航空学院毕业,学校发给他的毕业证书上用俄文写着“取得了与别人不一样的优秀成绩”。毕业后,他与邹家华同一批回国到了北京。在教育部留学生司等待分配时,司长说,现在中央决策要研制原子弹和导弹,方针是“两弹为主,导弹第一”,组织上的意见是要你们回到苏联去继续深造,读研究生,学习原子弹、核能技术。但叶正大、邹家华他们感到新中国刚刚成立,国家十分困难,当时钢的年产量每年只有90万吨,航空工业、机床制造工业都非常落后,决定尽快投入社会主义建设,为新中国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司长同意了他们的意见,后来叶正大被分配到军事工业部(二机部)航空工业局,到沈阳飞机制造厂(原松陵机械厂,简称112厂)前机身组装车间当了工艺员。从此,叶正大作为航空工业战线的一名战士,与我国航空工业结下不了情缘。

4

祖国不会忘记


1956年8月,中国第一个飞机设计室在112厂成立,徐舜寿、黄志千、顾诵芬、叶正大等一大批航空设计精英开始集结。他们的主要任务是:集中一批技术力量,一面学习苏联的产品设计资料和有关的基本规范,掌握设计计算程序和方法;一面在工厂进行生产实习,熟悉产品的工艺规程。在此基础上,开始部件和整机的产品设计,为将来建设飞机、发动机设计所准备条件和培养干部。叶正大在设计室任副主任和党支部委员。

1958年7月,经过1年零9个月的努力,于刚刚起步的新中国飞机设计事业有着重大意义的歼教1设计成功并进行了首飞。它凝结了徐舜寿、黄志千、顾诵芬、叶正大等我国第一代飞机设计师们的智慧和心血。庆功之际,叶正大觉得更重要的是,在歼教1设计过程中,整个设计队伍素质得到了提高,设计人员普遍具备了既善于独立思考又能集思广益的能力。

此后,叶正大以更博大的胸怀、更饱满的热情一次次投入到新战机的设计研制中。他曾与航空工业局副局长徐昌裕到苏联,听取专家对我国研制的“东风”107和“红旗”2号发动机审核意见;他曾随空军司令员刘亚楼赴苏谈判引进米格-21飞机生产,并留在苏联消化米格-21飞机技术资料;他曾提出在米格-21改进、改型基础上,研制双25(马赫数2.5、升限25千米)飞机,得到部领导支持,使战机再上一个型号,即歼9;他曾在总工程师黄志千遇空难牺牲后,挑起负责解决关键技术问题的担子……但是,恰在这样关键的时候,“文革”来势汹汹,叶正大成了批判对象,成了“走资派”,并被扣上“里通外国”“苏联反革命特务”等帽子。

在那一段日子里,叶正大被抄家、关进牛棚,那是歼8的研制正要劲儿的时候。后来,他就一边接受批判,一边和大家一起坚持设计、研制、跟产。当时,叶正大工作的研究所距离生产单位112厂有近20里路,他和几个同志每天骑着自行车“往返跑”——到112厂,研究处理歼8生产中的技术问题,晚上再骑回来,第二天在所里接受完批判,再骑车奔112厂。

“文革”中期,叶正大领导了歼8飞机03架全机静力实验,加载到112%设计荷载时破坏。“文革”后期,在叶正大推动下,空军组织了包括空中格斗在内的歼7与歼6性能对比试飞,最终达成歼7胜于歼6的共识。

叶正大从事飞机设计工作18年,领导和直接参与了12种型号的设计研制任务之后,走上了更高的主管国防科技工业全局性工作的领导岗位。在新的岗位上,他一如既往地特别关注着航空科研领域的建设与发展,一如既往地为航空科研事业奔走呼号、助威呐喊。同行们不会忘记,他曾借到北京出差的机会,盛情邀请叶剑英、刘亚楼到沈阳观看歼教1的飞行表演,他曾陪同王震在南苑机场参观歼8白天型飞机及装备的空空导弹。同行们不会忘记,新成立的水上飞机研究所经过艰苦努力,于1976年自行研制水轰5飞机取得首飞成功。这样一个海军急需的项目,却因经费等问题面临下马。有关部门向他做了汇报,1983年,在他的积极推动下,国防科工委召开了水轰5飞机工作会议,水轰5得以继续研制下去。同行们更不会忘记,在一些重大型号和方针的研究过程中,他的意见都受到了高层领导同志重视。

1977年之后,叶正大更是多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等奖项,他作为“新中国航空科技工业开拓者”实至名归,当之无愧。完全可以说,在岗位上的60多年,他对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的领导同志的影响力,不仅仅是由于他的出身和经历,更是因为他是党内少有的经过苏联权威的高等院校系统培养出的新型科学技术专家。

在一线领导岗位继续工作了19年后,叶正大于1992年担任了国防科工委和以后的总装备部顾问的工作,直到1998年离休。

业内有一首名为《祖国不会忘记》的歌,歌词说:“在茫茫的人海里,我是哪一个?在奔腾的浪花里,我是哪一朵?在征服宇宙的大军里,那默默奉献的就是我;在辉煌事业的长河里,那永远奔腾的就是我。不需要你认识我,不渴望你知道我,我把青春融进,融进祖国的江河……”

虽然,叶正大已调离中航工业集团很久了,但他早把全部生命融进了祖国的航空科技事业。同时,他也以60多年航空科研之奉献、之经历,验证着中航工业集团很庄严也很流行的一句话:“一代飞机一代魂!”

是的,一代飞机一代魂!这些,祖国不会忘记!

本文来源:北京日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12-18 17:16:20 | 显示全部楼层

叶挺将军之子叶正大中将逝世:离世前3小时见故友

布袋和尚 发表于 2017-12-15 22:10
车军

89岁高龄的叶正大三年前完成了自己的回忆录。在新中国的国防科技工业领域,叶正大是一 ...



叶正大 东方IC 资料

12月14日下午4点多,京城太阳西垂,寒气袭人。92岁的谢绍明面色凝重,在儿女搀扶下,赶到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他要探望一位重要的故友。

谢绍明是无产阶级革命家谢子长之子,曾任原国家科委三局、科技管理局局长,原国家科委特邀顾问。他与医院这位老友相交近70年。“听说他病危,我一定要来看看他。”谢绍明告诉科技日报记者。

病榻中的老人苍白、瘦削,处于昏迷中,夫人和从澳大利亚赶回的女儿女婿陪在床边。一段时间以来,他已数次病危。

这位老人是原国防科工委科技委员会副主任、曾在歼8等战机研制中作出卓越贡献的叶正大中将。叶正大出身名门,父亲是开国军事家叶挺。1946年叶挺遇难后,已高中毕业的叶正大在周恩来安排下,辗转抵达延安,投身中国革命。

谢绍明走到床边,颤抖着俯下身,在叶正大耳边大声说:“老同学,我看你来啦!我代表4821的同学们,看你来啦!”叶正大没有反应。谢绍明心中涌上阵阵酸楚。不到一个月前,他来看望过叶正大。“那时我跟他说话,他能听见,睁开眼睛看着我,还掉了眼泪。”

1948年,党中央决定送21位懂俄文的年轻干部到苏联学习,为新中国建设储备技术人才。21人中大部分是烈士遗孤,也有党的高级干部子女,除了叶正大、谢绍明,还有李鹏、邹家华、叶楚梅(叶剑英之女),以及后来成为叶正大妻子的任岳(任弼石侄女)等。这群老同学在“文革”中被康生定性为“苏修反革命特务集团”,案件代号“4821”。平反后,这个代号却被他们沿用下来,反而成为深厚情谊的见证。

叶正大在“4821”人缘很好。由于是叶挺长子,他的外号叫“叶老大”。谢绍明长他两岁,将他当做老弟,很是为他自豪。“他为中国航空工业发展作了很大贡献。”

1955年,叶正大从莫斯科航空学院飞机设计与制造专业毕业,证书上写着“取得了与别人不一样的优秀成绩”。回国后他被分配到松陵机械厂(现沈阳飞机制造厂),正式加入航空工业战线。在此后18年的飞机设计工作中,他亲自参与设计研究或主持领导了12项型号任务。

1956年8月,新中国第一个飞机与发动机设计室成立,徐舜寿任主任,叶正大和黄志千任副主任。他们带领着平均年龄仅22岁的团队,开始了我国首型自研飞机——喷气式歼击教练机歼教-1的设计,不到两年时间就造出样机并完成首飞。

1965年,歼8战斗机的设计工作开始没多久,总设计师黄志千不幸空难牺牲,时任国防部第六研究院第一设计研究所副所长的叶正大挑起了研制重担。他带队到空、海军多个部队调研,征求各方对歼8飞机总体方案的意见,根据合理的战术技术要求,形成了20多个备选技术方案。研制过程中,团队开展了7000多次高、低速风洞试验,200多项结构、系统、特设试验,20多项飞机空中试验。1969年,歼8飞机01架机首飞。

“叶老虽然身为军队高级将领,但他本质上还是位科学家,一生心系我国科学发展和科技创新。”与叶正大熟识的科技日报原广东记者站站长左朝胜说。
1985年,歼8白天型和歼8全天候型飞机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987年,歼教-6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叶正大均为获奖人之一,他还荣获“新中国航空科技工业开拓者”称号。1998年,他获何梁何利奖科学与技术进步奖。1999年国庆阅兵仪式上,他看到了歼8Ⅱ系列飞机的矫健身姿,激动得不能自已。即使年过八旬,他仍参与了我国首型大型客机C919的方案制定以及后续设计论证工作。

晚年的叶正大很“潮”。笔记本、iPod、电脑手写板……各种电子产品都用得得心应手。同时,他对航空工业发展的关注丝毫未减。“继歼10以后,航空工业研制的新型战机陆续亮相,令世人瞩目,充分显示我们坚持自力更生、自主创新的方针完全正确。”他曾说,“我们不排外,不拒绝善意的援助和平等互利的技术引进,但不能对外依赖,躺在别人身上求得自己的发展,那是最没有出息的。”

下午班的医生推门而入,查房换药,谢绍明该离开了。临别前,他对叶正大高喊:“老同学都希望你坚持!坚持!坚持就是胜利!”声音一度失控。叶正大仍不动,心脑电图却出现明显波动。医生说:“他听见了。”谢绍明得到了一丝安慰:“他知道我来了。”晚上7点半,谢绍明在家里得到消息,难过地垂下了头。——叶正大辞世,享年90岁。

本文来源:科技日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红网

GMT+8, 2024-12-28 19:32 , Processed in 0.323400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