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红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778|回复: 0

邹善水:觧放军医疗专家深入原中央苏区福建连城县革命老区义诊 医治老红军(组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23 16:52: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原中央苏区福建省连城县四堡乡双泉村出生于1915年10月25日老红军巫金秀,1934年入伍,任曹坊镇游击队宣传队队员,1936年与大部队失散。身体状况一般,各脏器均属正常退化。图为第174医院专家医疗队为老红军巫金秀检查身体。



第174医院专家医疗队为革命老区的老大爷送药。



第174医院专家医疗队为革命老区的老大爷送药。



老红军李七孜出生于1914年,1930年加入红军。曾在红军第一支队、第三支队、新泉乡第五军团部队机枪连和瑞金总兵机关工作,先后在福建长汀、广东南雄水口、江西兴国等地参加过打击地方武装、反对封建势力战斗和抗日战争。1942年,因多次腰部、腿部受伤,被迫离队,隐蔽在梅村一带做长工。解放后返回家乡朋口镇李庄村。现由二儿子抚养,身体状况良好。图为第174医院专家医疗队为老红军李七孜检查身体。



第174医院专家医疗队为革命老区乡亲们检查身体。



老交通员陈育中,曾在为游击队送情报中遭到敌人伏击,腿部受伤,因没有得到及时治疗,导致左下肢截肢。一心干革命的他始终没有成家,收留了4名被遗弃的女婴,如今最大的已经53岁,最小的23岁。图为第174医院专家医疗队为陈育中检查身体并会诊。



老红军黄兆达,出生于1912年4月18日。1928年11月5日参加红军,1933年7月在一次战斗中与部队失去联系,目前双耳失聪,没和任何人提起过他的经历,现四世同堂,生活幸福。图为第174医院专家医疗队亲切问候老红军黄兆达。



罗云妹(中)是一名老接头户。在15岁时为游击队送信、送粮,当年为保护情报,常在深山老林中东躲西藏,一呆就是3、4天,后担任过这个村妇女主任,1933年入党,直到1984年才退休。图为第174医院专家医疗队专家们听罗云妹讲过去的故事。



老红军邱育春,出生于1919年3月。15岁入伍,1934年在保卫队三班当战士,后被派遣到福建长汀、江西四都看守犯人,后与大部队失散,1935年被国民党俘虏,在国民党部队学习吹号,因红军身份原因遭人排挤,后被关押起来,有幸出来后,一直隐姓埋名生活,直到解放才恢复身份。现与儿子生活在一起,身体状况良好。图为第174医院专家医疗队给老红军邱育春带来总部的关心。

    中红网福建连城2014年10月27日电(邹善水)2014年10月日21日至26日,中国人民觧放军第174医院派出专家医疗队,由院长魏培德带队,精选出骨科、老年病科、眼耳喉鼻科专家,汇同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内科与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普通外科专家,前往原中央苏区福建省连城县开展为期一周的义务巡诊活动,赢得了当地政府和老区人民的赞誉。

    汽车行驶在纵横交错的高速公路,从车窗往外极目远眺,草木苍翠,炊烟袅袅。改革开放的春风吹进了闽西的革命老区,一条条水泥路通往各个村庄,一座座新房拔地而起。4个小时的车程,专家医疗队终于踏上了这片红色的热土。

    金秋10月,阳光灿烂。刚落成的连城县庙前镇卫生院门口熙熙攘攘、人潮攒动,老区人民正夹道欢迎着他们最盼望的人——来自总部和特区的专家。

    觧放军专家医疗队顾不上休息,到达医疗点后,立即投入工作:定点坐诊、上门义诊、送医送药下乡,专题学术讲座、诊疗教学查房等。无论在院内,还是在院外,专家们所到之处,都受到老区人民的热烈欢迎和深情拥护。

    接诊的第一个老人名叫俞万火,曾是位接头户,住在新泉镇良坑村。一看到专家们,就喜滋滋的把“五老”证拿出来,还一边说起当年的历史,他们全家曾一起配合游击队传递情报,输送物资,还保护过1名受伤红军长达1个月。之后,专家们为老人查体、诊疗,老人家除了骨质疏松,身体其他状况良好。老人一直竖着大拇指说:“你们技术好、态度好,免费体检,子弟兵没忘咱老区百姓。”从四面八方赶来看病的人络绎不绝,有时碰上疑难杂症,专家们现场解析给卫生院医务人员。待看完前来就诊的病人时,夜已深了。专家们说:“无论是我们还是病人,来一趟都不容易,我们只想能够尽最大努力治好每一位来看病的患者。”

    第二天,觧放军专家医疗队又马不停蹄的下乡巡诊。刚到庙前镇吕坊村,一位步伐矫健的老太太上前笑着和专家们打招呼。她叫罗云妹,也是位老接头户,在15岁时为游击队送信、送粮,当年为保护情报,常在深山老林中东躲西藏,一呆就是3至4天,后担任过这个村的妇女主任,1933年入党,直到1984年才退休。专家们仔细诊疗完,老人拉着他们的手,亲切地说:“谢谢你们,在你们身上,看到了当年红军的好作风、好传统。”

    随后,觧放军专家们来到老交通员陈育中家里,他曾在为游击队送情报时遭到敌人伏击,腿部受伤,因没得到及时治疗,导致左下肢截肢。一心干革命的他始终没有成家,收留了4名被遗弃的女婴,如今最大的已经53岁,最小的23岁。专家们诊疗时发现他有哮喘症状,给他送了常用药品,写下治疗方法和注意事项,与卫生院协调好后续治疗,才放心离开。

    觧放军专家们尽可能在较短时间内将自己最好的技术传授给连城县医院和镇卫生院的医务人员,一堂课往往讲三、四个小时还停不下来,面对一双双求知若渴的眼睛,只恨不能倾囊相授。

    在下乡巡诊的时候,觧放军专家们了解到一些村庄离医院路途遥远,附近没有卫生院,不到急症大病不会就诊;一些村庄,只有十几户人家,年轻人都外出务工,留下的只有老人……面对这样的情况,这些来自总部和特区的觧放军专家们感叹着、心酸着、忙碌着,他们想用智慧和知识,献上微薄之力。

    汽车再一次启程,蜿蜒盘旋,一路颠簸,不知道拐了多少道弯,行驶了100多公里山路,终于抵达连城县最偏远的村庄——赖源乡河祠革命基点村。1930年初,毛泽东率领的红四军二纵队到这个地方组织发动群众参加革命;1933年,福建省军区独立第九团在中央军委的直接领导下进驻这里开展敌后游击战争,成立苏维埃政府……这个村被列为省级革命基点村,目前健在的“五老”人员有5名。全乡面积278公里,总人口数为5526人,地广人稀、医疗条件较差,村民大部分是留守老人。

    巡诊中,赖源乡河祠革命基点村一位老人名叫廖炳荣,曾为游击队送过信、干过革命,是这个村“五老”人员之一。6年前,因突发脑血栓住院治疗过12天,由于地处偏远山区,一直没有去复查,近些年,全身多处长出红点、腿脚变得不利索,也没接受过任何治疗。专家们详细询问病史,制定治疗方案,并预约好县医院会诊,老人当即留下了感动的泪水:“没想到住在这么偏远的山区,党中央还这么关心我们,感谢党中央、感谢政府。”

    距离县城60公里外另一个山村——庙前岩背村也住着2位行动不便的老接头户,觧放军医疗队又专门派出2名专家前往。孤老罗其荣,曾为游击队收集和传递情报,如今已半身瘫痪、疾病缠身,日常生活全靠乡亲们照顾。专家给他进行全身查体,并赠送相关药品。送别时,老人握着专家们的手,眼眶已经湿润,激动得几次想站起来。

    此时,天空飘起了细雨,觧放军专家们背着药箱加快了巡诊的脚步。为了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多走几个村庄,每到一个地方,专家们立即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甚至都来不及喝上半口热水:“老村老屋老路,见到的老人却越来越少了,我们想为这些年迈的功臣们多做些。”

    李七孜老人1930年加入红军。曾在红军第一支队、第三支队、新泉乡第五军团部队机枪连和瑞金总兵机关工作,先后在福建长汀、广东南雄水口、江西兴国等地参加过打击地方武装、反对封建势力战斗和抗日战争,因多次腰部、腿部受伤,1942年被迫离队,隐蔽在梅村一带做长工,解放后返回家乡朋口镇李庄村。面对前来关怀自己的觧放军军医,老人讲述了战争年代那些激动人心的往事。随后,专家们为老人把脉问诊,向他的家属详细询问了病史,并赠送了常备保健药箱,建立起了健康档案。同时,指派专人点对点联系老人,定期上门为老人健康查体。

    一周的巡诊接近尾声,这支觧放军专家医疗队原中央苏区福建省连城县共走访12个村,累计行程近1000公里,赠送药品5万多元,上门为4名老红军、37名“五老”人员巡诊,接诊老区人民800多人次。

    这支觧放军专家医疗队即将告别原中央苏区福建省连城县,踏上返回的路途,自发赶来送行的老区人民拉着专家们的手不断地道谢,依依不舍。此时,巡诊车上的“苏区红歌”悠扬响起,让专家们不禁心潮澎湃,这种忠诚于党、服务人民的热情再次被点燃。

    觧放军专家医疗队专家们纷纷表示:这不仅仅是一次为老区人民的义诊活动,而且是一次心灵净化之旅,更是一次精神吸氧之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红网

GMT+8, 2025-1-15 13:17 , Processed in 0.317834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