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红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851|回复: 0

陈宇:毛泽东井冈山之路考察报告(组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3-13 17:22: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相关链接:特稿:毛泽东秋收起义九陂至三湾考察报告(组图)

    特稿:毛泽东浏阳遇险考察报告(组图)



毛泽东井冈山之路考察队队旗(中红网红色图库)



毛泽东井冈山之路考察活动行程图(中红网红色图库)

    中红网北京2014年2月18日电(陈宇)

    1927年中共“八七会议”召开后,毛泽东奉命以中共中央特派员和湖南省委秋收起义前敌委员会书记的身份,回湖南发动和领导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起义部队相继进军井冈山,创建了第一块中国革命根据地,以此为“星火燎原”起点,成功走出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2013年11月,为纪念毛泽东诞辰120周年,结合井冈山革命斗争历史研究、当地红色旅游资源调查研究,我们特别召集北京星泉湾国际文化俱乐部部分会员、当地有关部门人员和志同道合者,举办了这次先后有40余人参加的实地考察活动。此次井冈之行,是我们继近年历次考察红军长征路等活动的延续。

    一、考察活动的组织工作

    (一)“井冈山之路”的基本概念

    1927年9月初,毛泽东从湖南株洲到江西安源,在张家湾召开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军事会议。9月9日,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爆发。在攻打长沙的计划遇挫后,毛泽东等率领秋收起义部队第1、第3团及第2团余部约1500余人会师浏阳县文家市,在里仁学校主持召开前敌委员会会议,讨论工农革命军的行动方向问题,会议决定沿罗霄山脉南下,向江西萍乡、莲花前进,开始向井冈山地区进军。9月底,毛泽东在永新县三湾枫树坪向全体指战员宣布前敌委员会关于部队改编的决定。10月底、11月初,毛泽东率工农革命军到达井冈山茨坪、宁冈茅坪,开始创建以宁冈为大本营的井冈山根据地。1929年1月中旬,毛泽东、朱德率领红四军主力第28团、第31团和军部特务营、独立营共3600余人,从茨坪、小行洲出发,经遂川县大汾、左安,向赣南进军。红军沿闽赣边境行动,经福建武平折向江西会昌、瑞金境内,再经大柏地山区、宁都县城,于2月中旬抵达吉安县东固地区,与江西红军独立第2团、第4团会合。此后,毛泽东等率部转战于赣南闽西,建立了以瑞金为中心的中央苏区革命根据地。

    由此从地理概念上讲,毛泽东的这段井冈山军事斗争历程,自发动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开始,率领起义军走上罗霄山脉,转战井冈山,再“下山”向赣南闽西进军,随之建立以瑞金为中心的中央革命根据地。从具体时间、地点上看,以1927年9月6日安源张家湾军事会议结束后,毛泽东经浏阳赴铜鼓发动起义为“上山”的起点;“下山”以1929年2月17日到东固为终点。历时529天,行程节点110多处,全程5600多公里。我们的这次考察活动,经过一年多的反复调研论证,最终确定以浏阳市为考察队员集结地和出发点,以经安源、永新三湾、茅坪、茨坪到东固为行军主线。

    另外,从理论概念上讲,井冈山之路是指20世纪20年代末毛泽东等在湘赣边界井冈山地区所开创的革命道路,简称井冈山道路。主要内涵有: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工农武装割据,武装夺取政权,农村包围城市。其中包含了“上山”、“下山(下乡)”到农村、再到城市的两个阶段。在以往探讨“道路”的理论研究中,多说“上山”而少说“下乡”。然而,讲“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不能少了从山上“下乡”到广大农村这个重要环节,然后再说“进城”。这对今日我们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着重要启迪意义。

    (二)组织单位

    1.主办单位:中华智库园,北京星泉湾国际文化俱乐部。
    2.协办单位:江西干部学院,中国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井冈红军人物研究分会。
    3.支持单位:峨眉电影制片厂,潇湘电影制片厂,秋收起义文家市纪念馆,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永新县委、县政府、武装部,贺子珍纪念馆,永新县高溪乡政府,三湾改编纪念馆,茅坪八角楼纪念馆,井冈山革命博物馆,炎陵县委、县政府,炎陵县水口镇纪念馆,吉安市青田区委、区政府,东固革命根据地博物馆,中央苏区第二次反“围剿”纪念馆等。

    本次考察活动,由军史专家陈宇担任总策划和总指挥;由主办方具体负责前期各项组织工作,安排考察车辆,先期探路,联系食宿;为了激发每位考察队员的积极性和认真负责精神,设置限定参加人数的“门坎”,活动经费采取自理路费、交部分食宿费的方式,资金不足部分由主办方及赞助单位提供支持和补助,协办单位给予物力、人力支持和帮助。

    二、考察队各项工作

    1.准备工作

    (1)名称:重走毛泽东上下井冈山之路考察活动。
    (2)队旗:旗杆边署名“毛泽东井冈山之路考察队”;旗面为大五星内镰刀锤头“红军旗帜”图案,下书本次活动的主题“感悟井冈山精神”。
    (3)队歌:(张强作词)。
    (4)行前,在互联网上向考察队员们公布注意事项和主要资料16份。
    (5)印发工作手册《感悟井冈山精神》资料集:由主办单位编印(彩印A4开本,110页),即“中华智库园系列活动之八——井冈之行(策划书)”,汇集活动注意事项、考察科目介绍、参考资料、内部通讯录等,在考察队集结时,发给每位正式考察队员。

    2.时间、线路及重要节点

    (1)考察时间:2013年11月12日~18日(7天)。部分队员在11月11日抵达长沙,并在集体活动结束后,再返回原路,进行更加细致的专题考察,历时半个多月。
    (2)本次考察活动的重要节点:湖南浏阳张坊镇七溪村、江西铜鼓排埠镇月形湾、浏阳文家市、江西萍乡安源、永新九陂村、三湾村、茅坪、茨坪、湖南炎陵县水口镇、江西吉安东固、富田等地。租车里程表全程1162公里。
    (3)基本线路:湖南浏阳市、文家市→江西萍乡安源→永新九陂、三湾→井冈山茅坪、茨坪→东固→吉安。
    (4)徒步重点考察地段:毛泽东浏阳七溪村遇险、脱险地段;毛泽东及秋收起义军在永新县由九陂村到三湾村地段。其余路段,为车行结合徒步考察。
    (5)考察重点内容:第一,毛泽东上下井冈山的路线、里程及重点地的三维地标,贯通全程;第二,沿途重点地的地标及风土人情的考察;第三,毛泽东井冈山道路研究中多个重点问题的解疑和深化探讨;第四,毛泽东井冈山道路在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探索中的意义。

    3.参加人员(以姓氏笔画为序):

    丁仁祥(江西吉安),万小平(湖南浏阳),王志红(女,北京),王临宁(女,广东广州),邓智飞(江西永新),龙建年(江西永新),孙碧玉(北京),杜欣(北京),李歆(江西吉安),李晓辉(江西永新),李新明(江西吉安),杨昌辉(河北廊坊),肖小林(江西永新),肖从章(江西永新),吴少波(江西永新),何继明(北京),何曙明(广东广州),刘春(江西永新),刘唐友(江西永新),刘茂生(江西永新),陈宇(北京),陈超(山东济宁),陈敏(江西永新),陈本厚(湖南浏阳),张强(河北沧州),张鹏华(江西吉安),林志勇(湖南长沙),胡承国(江西吉安),赵玫(女,江西吉安),段金梅(女,江西永新),贺年先(江西永新),贺兰萍(女,江西永新),徐永久(江苏连云港),徐继贞(北京),唐汉初(湖南浏阳),唐全佳(湖南浏阳),曹立峰(江西永新),阎平(湖北武汉),曾泳峰(江西永新),曾爱平(女,湖南浏阳),彭忠平(江西永新),彭珍生(江西永新),彭根妹(江西永新),雁洪(四川成都),裴鸿卫(江西井冈山),薛志景(山西晋城)。共46人,其中有10余人参加了全程考察;有人为考察队带路和接受采访,提供情况和各种支持,参加了分段考察,主要集中在浏阳、永新、东固3个地段。

    此外,彭宏伟、彭宏远、陈人康、萧南溪、韩京京、赵世峰、葛亮等红军后代及沿途的朋友和单位,给予此次活动多方面的支持和帮助,考察队全体人员表示衷心的感谢和致敬。

    考察队队员及沿途参与此次活动的人员,先后在队旗上签名。

    三、基本考察情况

    考察队在浏阳市集结后,先走“上山”之路,重点考察七溪村后,经浏阳文家市、萍乡安源、永新县城、九陂村、三湾村、茅坪、黄洋界到茨坪;后走“下山”之路,到东固、富田、吉安等地考察。特别对湖南浏阳七溪村、江西省永新县九陂村和三湾村、东固革命根据地,进行了重点考察。

    (一)毛泽东浏阳遇险之地的考察

    1927年9月6日,毛泽东在安源将工作安排就绪后,同与会的中共浏阳县委书记潘心元等赴江西铜鼓第3团领导秋收起义。在途经浏阳县境时,毛泽东被当地团防局团丁逮捕,后脱险,于9月10日下午2时,到达江西铜鼓肖家祠第3团团部,组织发动起义。

    关于毛泽东浏阳遇险的史料,主要有毛泽东口述、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记录的文本《西行漫记》,不同时期出版及摘编又名为《红星照耀中国》、《中国的红星》、《长征25000里》、等。1936年7月中旬,斯诺在陕西保安采访毛泽东。毛泽东谈到了1927年9月发动湘赣边界秋收起义时遇险的情况,这是史学界关于毛泽东这段生平的主要依据。斯诺著《西行漫记》中译本有多种,主要有史家康等6人合译的《长征25000里》(副题《中国的红星》,上海启明书局,1949年8月出版),王厂青等译《西行漫记》(北京三联书店,1960年2月出版),董乐山译《西行漫记》(北京三联书店,1979年12月出版),吴黎平修订《毛泽东一九三六年同斯诺的谈话》(人民出版社,1979年12月出版)等多种,但这些译著在一些关键词上却存在很大差异。

    记述毛泽东浏阳遇险历史的主要资料,还有收录入《星火燎原》丛书中张启龙的《毛委员到铜陵》、谢觉哉的《浏阳遇险》。张启龙记录的是事发第二天(9月10日)他在铜鼓亲自听刚脱险的毛泽东的讲述,谢觉哉记录的是在延安时期亲自听毛泽东的讲述。还有潘心元当年给中央及省委的报告,但只是报告了遇险的时间,对毛泽东的脱险经历则无从谈起。开国中将张藩(浏阳张坊人)回忆文章中亦有途遇正“逃难”中的毛泽东之说。除此外,有不少关于这段历险的描述,一般仅可作为参考的坊间传言,并不被史家作为信史和支撑论点的资料。

    历史文献证实,毛泽东由安源到铜鼓的两端时间节点和路径可基本确定。一是两个时间节点可固定:毛泽东由安源出发的时间是1927年9月6日上午,到达铜鼓县城萧家祠堂(起义军第3团团部)的时间是9月10日下午2时。二是行走路线可基本确定:由安源张家湾经上栗市、大瑶到浏阳小溪河畔,逆流向东北行走,经火厂、七溪村到铜鼓县城,大体上呈西南、东北方向直线。由此时空基本数据和步速,可大致推断出毛泽东在这个时段中所处的地段和地点,由此也即可审视一些回忆、传言的真实性。通过本次考察活动后的新观察和判断,我们得出以下基本观点,认为比较接近历史事实。

    1.行程路线之考察

    由多种文献资料核对证实,当时毛泽东因有脚伤,是乘坐轿子离开安源张家湾的,轿子还有携带起义经费的功用。从当年毛泽东行走的山路、乘轿和敌情等情况分析判断,他们一行是疾走而不能奔跑,时速应在5公里左右,由此推断:9月6日晨6时启程,傍晚7时住宿,当天应行约13小时65公里,可能住宿在大瑶镇(大何坪)。9月7日晨6时启程,傍晚6时住宿,途中休息及午餐时间都在内,行程12小时60公里,约在浏阳火厂住宿。9月8日晨6时启程,中午11时许到达七溪村(陈家坊)草坪饭馆午餐,行程约5小时25公里。毛泽东在这里被浏阳县团防总局团丁逮捕,当日下午关押在七溪村团防总局,在此地过夜。9月9日下午约2时半,毛泽东在七溪村东河边的枫树坳被释放,走向铜鼓。傍晚8时半天黑透后,夜宿湘赣边界的江西铜鼓县排埠镇以西村庄。这天的行程约6小时 24公里,时速4公里。9月10日晨8时动身,下午2时抵达铜鼓县城肖家祠起义军第3团团部,行程约6个小时 24公里。毛泽东在七溪村被释放后走向铜鼓,脚伤严重,疲惫不堪,仍在顽强赶路。时速4公里的这个步速是军队通常的行军速度,速度是比较快的,还必须不停的走,不走弯路,更不能走错路。

    毛泽东由安源到铜鼓的总行程计为198公里。今日由安源到铜鼓的公路,已经多处取直,行车计程为168公里。

    由此行程也可见,毛泽东在七溪村被捕及脱险,在地点和时间节点上都是吻合的。一个基本事实是,轿夫的步速在5公里左右,每天12小时应行路60公里。若按原计划,9月6日、7日、8日三天行程应是180公里,而由安源到铜鼓的总行程为198公里,也就是说不用连夜赶路,9月8日晚上即可抵达铜鼓县城,按时在9月9日发动起义是有把握的。然而,事实是毛泽东在9月10日下午2时才抵达铜鼓县城。那么,9月9日全天、10日上午,这一天半的时间出现了“真空”,途中的毛泽东在干什么呢?即使如毛泽东自述被捕后卧伏草丛中避敌用了半天时间,而且在当天晚上“彻夜翻山越岭”抵达“另一县境”,即湖南浏阳县、江西铜鼓县边界处的排埠镇以西村落住宿。但不管怎样计算,9月8日晚住宿何处?都是解开“九九之谜”的症结所在。其实,正如本次考察活动中所观察,9月8日这天晚上,毛泽东被关押在七溪村团防总局。而毛泽东当年讳言了这个被关押一天一夜的过程,而只大概讲了前面的被捕和后面脱险后的赶路过程,其他人的记述则是依据这个“口述史”而再加以绘声绘色的想象描述而已。为此一天一夜的“真空”,遗憾的造成了有的描述离真实历史越来越远,尤其是被企图抹黑毛泽东的人钻了空子,说成是被捕后“叛变投敌”、“出卖同志”,造成了潘心元等人的相继被捕和起义的失败。

    2.毛泽东在七溪村被捕关押之细节考察

    在七溪村(陈家坊)及附近村庄,我们考察队的主要采访人有:陈本厚(1945年生,现年68岁,《陈氏族谱》1994年修订版主修人),唐观招(陈本厚之妻,1948年生,现年65岁),唐汉初(1924年生,现年90岁,唐观招之父),曾爱平(1974年生,现年39岁,七溪村陈氏长门长孙媳妇,本家族《陈氏族谱》现存最早版本1890年修订版保存者),当年毛泽东被捕地草坪饭馆老板唐燕贻的孙子唐全佳(1950年生,现年63岁),陈氏祠堂管理者万小平(1968年生,现年45岁)等,还有张家坊、李家村、枫树坳附近村庄等地的村民,共20余人。他们的口述历史基本一致,综合所陈述的要点,主要有:

    (1)1927年9月8日午后,毛泽东于七溪村草坪饭馆被捕,被团丁搜出藏在轿竿中的银元(组织起义的经费)和藏在茶叶盒中的“八子连”手枪。
    (2)毛泽东当晚被关押在七溪村团防总局(陈氏祠堂西侧)。
    (3)9月9日上午,陈氏族长陈阅初(时任浏阳县团防总局副局长、实际行使局长权力)在见过毛泽东后,吩咐团丁放人,“礼”送出境。
    (4)9月9日午饭后,一团丁尾随毛泽东到枫树坳,打劫了毛泽东身上的银元。
    (5)毛泽东离开七溪村后,得到本村铁匠彭才林以及邻村一位妇女的带路和帮助。
    (6)9月16日,毛泽东所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经过七溪村,曾占领团防总局。
    (7)考察队到江西铜鼓排埠镇月形湾考察后认为,此地或附近地区可能是毛泽东离开七溪村后9月9日晚至10日黎明前的宿营地。

    详细考察情况,另见附报告《毛泽东浏阳遇险考察报告》。

    (二)九陂村至三湾村道路之考察

    1927年9月17日,毛泽东、苏先俊率领起义军第3团到达浏阳孙家塅(七溪村西南50余公里),与卢德铭、余洒度率领的第1团会合。在孙家塅召开中共湖南省委前敌委员会会议,讨论军事行动问题。会后,第1、第3团分两路向文家市前进。9月19日,秋收起义部队第1、第3团及第2团余部会师文家市。9月21日,毛泽东等率部由文家市出发,向江西萍乡、莲花前进,开始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山区进军。经萍乡县上栗市,绕道芦溪进入莲花。9月27日,经石市抵达永新高溪乡,宿九陂村。9月28日停驻九陂村,毛泽东在此地与多人谈话,反复思考,对部队实施改编等重大决策成熟于胸。9月29日,毛泽东率部到达永新县三湾村,实施“三湾改编”重大决策,把党支部建在连上,建立士兵委员会,进军井冈山的决策最终确定形成。

    新版《永新县志》(2006年)记载:“1927年9月27日,毛泽东率秋收起义部队来到九陂村,休整3天,29日赴三湾。”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发动后,战事异常经常,攻打浏阳、长沙等大城市接连遭到失败,几天前总指挥卢德铭牺牲,5000多人的队伍打得只剩下不到1000人,如此严峻的敌情中,前敌总书记毛泽东怎么能有闲心在这偏僻的小山村九陂留驻3天呢?九陂村的“魔力”何在?而接下来的行军从九陂到三湾又是怎样的路程?为此,考察队把从九陂村到三湾村的道路作为此次考察的重点之一。

    当年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部队由文家市南下,在古城确立了进军井冈山的战略部署,攻克莲花县城后,由永新县城之西直奔井冈山上,所选行军路线不是今天由永新县城直接到三湾村,而是走向西南方向,绕道高溪乡,经九陂村翻山过婆婆坳到三湾村。这段山路,在那个年代是湘赣边界的主要通道,据说途中还有能遮风避雨的驿站。从县志和一些回忆文章中得知,这段路长15公里。考察队在行前反复做功课,尤为感到这段路像笼罩着一层雾一样看不清楚,可能行走异常艰难,问题不在于路程有多远,而在于多年来没有人亲自走过这段原路。考察队在行前询问了许多人,包括当地的村民,都没有给出一个确实的回答。有人善意地提醒,这条路中间有断崖,已经很难走通。

    在永新县政府、武装部等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协助下,由九陂村3位村民开路、带路,考察队走通了这条道路。考察要点有:

    (1)从九陂村东大樟树到三湾村前大枫树(毛泽东当年曾在这两棵大树下集合队伍并讲话),实测距离为7666米。
    (2)途中翻越3座山岭(山垭口海拔520米左右),中间山岭的路较为平坦。沿途灌木丛生,密林深谷,一些地区因多年无人行走,荆棘草木密不透风,若无向导以刀斧开路,实难走通。途中有20多条宽在2米以上的溪流,在夏季雨水季节,涉水会成为徒步的极大困难。
    (3)途中靠近九陂村约1公里处,现有保存比较完好的砖石结构“安步亭”驿站;靠近三湾村的“安步亭”仅剩土堆遗址。
    (4)扫开厚厚的树叶,可见其间有多处保存完好的鹅卵石铺就的“驿道”,以及平滑石梯上的马踏、人踩痕迹,证明此段路系当年商旅主要通道。
    (5)有一段“C”形弯道,路窄坡陡,存在险情,行走较难。若遇雨天,此地很难通过。
    (6)婆婆坳及靠近三湾村大山上的几段路,岔道多,易迷路。

    详细考察情况,另见附报告《毛泽东秋收起义九陂至三湾考察报告》。

    (三)东固“李文林”式革命根据地之考察

    东固革命根据地位于赣中南,以吉安县的东固为中心,形成吉安、吉水、永丰、泰和、兴国五县交界地区的工农武装割据。李文林是东固革命根据地主要领导人之一。1929年2月,毛泽东、朱德率领的红四军下井冈山,向赣南转战,到达东固,此时李文林是中共赣西特委秘书长、东固根据地主力红军红二团团长,后又担任红二、红四团行动委员会书记兼政委。毛泽东赞誉东固山为第二个井冈山,陈毅称其为“东井冈”,当地老百姓说:“上有井冈山,下有东固山。”

    毛泽东在1929年2月到1930年1月的一年里,先后在各种书面文字和口头上,对东固根据地的模式、斗争策略及红军建设等经验,作了不下7次的论述和赞扬。他在上杭县古田写给林彪的信中,将东固红色割据区域的斗争模式称之为“李文林式”,并将其与“朱德毛泽东式”、“贺龙式”、“方志敏式”之根据地模式相提并论。这是毛泽东当年对东固革命根据地历史地位的评价和定位。在早期出版的《毛泽东选集》中有“李文林式”这段文字,但在后来的出版物中删除了这一提法,这主要是因为李文林在1932年5月“肃反”运动中被错杀。现今史书中很少提到东固革命根据地和李文林,所以人们对此比较陌生。

    考察队下井冈山后,专程到吉安东固地区考察。在著名党史专家丁仁祥、青田区副区长张鹏华等全程陪同下,参观了东固革命根据地博物馆、富田陂下红军学校旧址、渼陂村“二七会议”旧址、红四军总部旧址、毛泽东旧居、陂头梁氏宗祠、平民银行、罗坑村会师遗址等,在东固观看了当地村民原汁原味的红歌专场演出,在吉安市参观了正在建设中的东固革命根据地纪念馆。对东固革命根据地有着新的认识,主要有以下几点:

    1.东固革命根据地的经验,促进了中国革命道路的形成。第一,公开的武装斗争和秘密割据式相结合的形式,是农村包围城市的一种创新模式,是创建大范围公开割据以促进革命高潮的“前进基础”;第二,实行飘忽不定的军事战术,有效地打击敌人,保存自己;第三,以农军为基础,同争取教育、改造绿林武装相结合的方式,创建革命武装,走出一条建立革命武装“统一阵线”的路子;第四,成功的经济建设形式和革命政权组织形式,为中华苏维埃政府成立提供了有益的探索,打下了较好的基础。如东固平民银行的创建,开创了红色中华的金融史,东固消费合作社的建立是红色中华商业贸易组织的成功模式。兵工厂、印刷厂、造币厂和文化教育、卫生事业机构,如学校、医院、邮政、文艺演出团队、红军无线电训练班等,都属首创,发挥了示范性的作用。

    2.东固革命根据地在人民军队建军史上有着重要地位。东固革命根据地红军建设的经验,对毛泽东关于人民军队建军纲领的确立,发挥了重要作用。毛泽东、朱德领导的红四军在井冈山时期,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原则并未确立,以致成为阻碍红军发展的严重问题。毛泽东为确立并维护这一原则,同红军党内主张个人领导与不尊重党的领导的不正确倾向展开了斗争。东固红二、红四团中确立党对军队的领导,无疑给正在为此而困扰的毛泽东以极大的振奋,他说:“遇到两支新鲜的友军,即五军与二、四团。五军不能给四军以多大的影响,但在打破小团体主义一点上确还给予四军相当的刺激”;而红二、红四团则是特别注重党的领导,“他们是指导员支配军官的”,“一个子弹不问过党不能支配,他们是绝对的党领导。这也可以说是帮助四军党的领导加强的原因。”毛泽东的这封信写于1929年6月14日,公开刊登在红四军前委印发的《前委通讯》第3期,这一重要原则后写进古田会议决议。

    3.“东井冈”是毛泽东军事思想形成的重要基地。发生在此地的三次反“围剿”作战,毛泽东用兵大显神威,红军的一系列战略战术在此地的作战中最终形成,由此奠定了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基础,此地也成为毛泽东“农村包围城市”战略思想形成的重要基地。

    当年毛泽东选中了井冈山建立根据地,仅1年2个月后又放弃了井冈山,这是因为有了东固山这座“东井冈”。毛泽东下了一座山岗,又登上了一座更重要的山岗,并吸收这两座大山的营养,最终在瑞金创建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因此说,“上山光荣,下山也光荣”。

    考察队在东固地区还考察了一些旅游景点。认为此地旅游资源丰富,特别是一些古民居、古樟树别具特点,古色、红色、绿色相得益彰,极具当代旅游的人文特色,开发旅游的潜力很大。

    考察队在沿途还参观了文家市秋收起义纪念馆、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永新贺子珍纪念馆。在井冈山地区考察期间,考察队到茅坪八角楼、水口“毛泽东在连队建党”旧址、黄洋界哨口、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井冈山革命博物馆等地参观访问,得到江西干部学院等单位和个人的大力支持,何继明、裴鸿卫等为考察队讲授了井冈山斗争史。

    考察队在行将结束本次考察活动时,在井冈山召开座谈会,各位队员进行了个人总结,畅谈体会和收获,并对进一步做好系列考察活动提出了很好的建议。

    部分队员在本次考察集体活动结束后,为深化调研和考证部分史实,又返回原考察地,再次进行细致而深入的采访和考察。

    本次考察活动,队员们拍摄资料照片3000余张,全程有录像资料。活动结束后,随行的峨眉电影制片厂编导雁洪及中华智库园工作室,编辑了52分钟的视频《毛泽东井冈山考察活动纪实》纪录片,分发给队员,以作纪念和资料保存。

    井冈之路考察队队歌
    作词:张强

    都说那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我们用双脚丈量昨天的沧桑,
    寻找罗霄杜鹃红,
    寻找安源风飞扬,
    寻找茨坪红潮涌,
    寻找黄洋界战鼓响,
    哦,我们是井冈之路考察队,
    井冈山精神牢记在我们心上:
    不畏难,不怕死,不为钱,
    一样的信念一样的方向。
    我们再一次唱起《浏阳河》歌,
    一样的流水,一样的情长。

    都说那吃水不忘挖井人,
    我们用虔诚仰望昨天的星光,
    仰望英烈铁肩担道义,
    仰望八角楼油灯亮,
    仰望三湾星火燎原,
    仰望红旗漫卷井冈,
    哦,我们是井冈之路考察队,
    井冈山精神永远在我们心上:
    实事求是,敢闯新路,
    一样的无悔一样的理想。
    我们再一次唱起《十送红军》歌,
    一样的豪情,一样的正能量。



考察队由浏阳市到张坊镇七溪村专程考察毛泽东“遇险”地,在踏入张坊地界处意外得到队旗旗杆(活动结束时应请求留存吉安革命博物馆)。(中红网红色图库)



测量和记录经纬度和海拔高度(中红网红色图库)



张坊镇李氏宗祠(中红网红色图库)



张坊镇邮电所(中红网红色图库)



七溪村民唐汉初(前中,90岁)、陈本厚(前右,68岁)、唐全佳(前左,66岁,此地原为他的爷爷唐燕贻的饭馆)讲述毛泽东在此地的遇险经历。(中红网红色图库)



“酒饭便益”饭馆遗址,西距毛泽东被捕的饭馆100余米,东距团防局200余米。(中红网红色图库)



陈本厚的家,门牌号为七溪村七溪片25号,与“酒饭便益”饭馆遗址隔公路相对。(中红网红色图库)



1927年9月8日关押毛泽东的浏阳县团防总局遗址,现门牌号为张坊镇七溪村110号。(中红网红色图库)



七溪村东的枫树坳山垭口,往日是“强人”出没的地方。(中红网红色图库)



江西省铜鼓县排埠镇月形湾。当年毛泽东在七溪村枫树坳脱险后途经此地住宿,于9月10日下午到铜鼓。(中红网红色图库)



浏阳文家市里仁学校秋收起义旧址(中红网红色图库)



萍乡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中红网红色图库)



永新县贺子珍纪念馆(中红网红色图库)



晚9时的专场参观学习(中红网红色图库)



永新县高溪乡九陂村毛泽东旧居遗址(中红网红色图库)



出发前的动员 (中红网红色图库)



考察队一行30余人集合九陂村大樟树下开始这天的徒步考察。毛泽东当年在此树下集合部队出发到三湾。(中红网红色图库)



古道被厚达1米多的腐叶覆盖(中红网红色图库)



古道上遍地枯木朽株 (中红网红色图库)



新竹从古道中间拔地而出(中红网红色图库)



三湾附近安步亭遗址下,扫开树叶,清晰可见宽约1米的鹅卵石古道。(中红网红色图库)



峨眉电影制片厂编导沿途拍摄全部路径(中红网红色图库)



中途小憩(中红网红色图库)



三湾村湖边,考察队由此草丛密林处下山。(中红网红色图库)



测量小组抵达三湾大枫树下 (中红网红色图库)



在三湾枫树坪重温革命历史(中红网红色图库)



三湾改编纪念馆(中红网红色图库)



宁冈茅坪八角楼(中红网红色图库)



江西干部学院为考察队举行隆重的敬米酒、唱红歌、戴红巾欢迎仪式。(中红网红色图库)



中间未戴红巾者为江西干部学院裴鸿卫院长,背后标语为“热烈欢迎毛泽东井冈山道路徒步考察团的勇士们”。(中红网红色图库)



江西干部学院主楼 (中红网红色图库)



在湖南遂川县水口镇街头午餐,前两天因考察时间紧都未吃午饭。(中红网红色图库)



毛泽东主持连队建党旧址在湖南炎陵县水口镇政府门前(中红网红色图库)



水口镇叶家祠——毛泽东连队建党旧址 (中红网红色图库)



毛泽东主持连队建党的会议室(中红网红色图库)



井冈山标志性雕塑“旗帜”(中红网红色图库)



刚展露新容3天的井冈山标志性雕塑“军号” (中红网红色图库)



昨晚神奇过黄洋界哨口,今日又抵达,下车测得海拔1226米,是本次活动考察点的最高海拔,又一个奇妙数字。(中红网红色图库)



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中红网红色图库)



井冈山革命博物馆 (中红网红色图库)



晚餐后,再闻“黄洋界上炮声隆”。(中红网红色图库)



吉安市青田区领导和党史专家陪同考察队参观(中红网红色图库)



东固革命根据地博物馆 (中红网红色图库)



在东固富田参观学习(中红网红色图库)



东固老街(中红网红色图库)



党史专家丁仁祥现场讲解红色标语 (中红网红色图库)



在中央苏区红色标语的海洋中边走边拍摄(中红网红色图库)



记录原汁原味的红歌(中红网红色图库)



东固平民银行旧址 (中红网红色图库)



富田陂下村红军学校旧址(中红网红色图库)



东固中央苏区第二次反“围剿”纪念馆(中红网红色图库)



村民十人红歌队专场演出(中红网红色图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红网

GMT+8, 2025-1-14 18:39 , Processed in 0.645982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