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红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968|回复: 0

郑兴斌:周总理关怀人民大会堂建筑(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3-1 16:25: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周总理

    中红网北京2013年1月29日电(郑兴斌)今年3月5日,是敬爱的周恩来总理诞辰115周年纪念日。在这隆重纪念“人民的好总理”的重要时刻,又一次想起了周总理关怀人民大会堂建筑的动人情景。

    翻开尘封50年的《人大会堂建筑纪要》,那些鲜为人知的事例,又激起了我们对周总理的无限怀念和崇敬之情。

    建一座万人礼堂,是1958年3月和6月,中央政治局成都会议和北戴河会议上决定的。彭真、刘仁同志根据中央的决定,指示北京市建设委员会,向设计人员布置任务,选择地点。于是,北京市设计院于7、8月间就试作了万人礼堂的设计方案。现将1958年9月至1959年9月,周总理关心大会堂建筑的具体指示摘录如下:

    1958年:

    9月20日,人大会堂设计方案第二稿在规划局五楼展出,外地来京专家及北京市规划局、建筑设计院、中央建工部设计院、清华大学等单位共设计出30多个方案。周总理指示,还要发动年轻人参加设计,于是刘仁同志亲自到清华大学去动员,指示党委切实把这项工作抓起来。

    10月6日,设计方案第五稿交齐,连同以前较好的方案送总理办公室,周总理在中南海看了大会堂和其他国庆工程的设计方案,指出“大会堂和革命历史博物馆两座建筑物要一实一虚,大会堂的建筑形式第439号方案较好”。12日下午又将第六稿和第七稿设计方案,送总理办公室,请总理审查。

    10月14日晚上,周总理再次审查国庆工程设计方案,最后决定采用北京市规划局所作的方案。

    11月16日,科学技术委员会的声学小组和光学小组开会,讨论大礼堂、宴会厅和天安门广场的电声系统设计方案,周总理在大会堂开始设计之前,就曾指示,声音是人大会堂的灵魂,一定要把声音搞好,人大会堂是多种活动的场所,既要开会,又要演出,既要满足开会听得清的要求,又要满足演出时的声音美,最后研究确定,大礼堂开会时,声音暂定为70分贝,演出时声音暂定为80分贝;把照度定为100—150勒克斯,全部用电量为8840KW。

    1959年:

    1月18日,周总理对人大会堂不仅是一般的关怀,而且在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上,提出了具体的主意。例如,人大会堂的顶棚,设计人员简直没法处理,必须大加压缩,许多艺术家和设计人员说观众厅太高,人在里面显得渺小。总理说:“我们站在天底下不觉得天高,站在海边不觉得水远,,咱们这么办吧,天是圆的,圆曲而下,应从舒服开阔着眼,在尺度比例上取得协调。水天一色,浑然一体,好不好呢?”这样一说,大家的思想忽然开阔了。总理又说:“你们做个模型,咱们来看一看。”关于会堂的形状,总理早就有想法,在方案设计过程中就提出搞扇型后面圆的形状,这一天他又重复了一遍,并在纸上勾划了一个样子。关于舞台口的尺寸,有人说32公尺*28公尺太长了。周总理说,他在莫斯科时曾注意观察了圆柱大厅的主席台。并让人量了一下大礼堂的台口,认为现在的尺寸是最合适的。此外还量了柱基高度,并把该尺度与人作了对此,从而,将大会堂的柱基定为1.8米。下午,周总理视察了大会堂工地,询问了宴会厅的廊柱有多高多粗,间距多大;大礼堂主席台到最后座位有多远。并指示,台前乐池不用时要盖起来。

    1月20日,鉴于各方对人大会堂的设计还有不同意见,周总理和彭真在市人委交际处亲自召集在京的建筑、结构专家和美术家开会座谈。周总理说:“听说大家对人大会堂的设计有很多意见,这个房子如果有缺点,大家就当有病的孩子来对待,首先考虑治病的问题”。总理反复强调保证建筑物安全的重要性,逐一询问各专家这个建筑垮得了垮不了,能保证多少年。他说:“人大会堂这么个房子有两个关键,一个是垮了垮不了,一个是好看不好看。垮不垮是主要的,大会堂的寿命起码要比故宫、中山堂长,不能少于350年。一个建筑物总是存在着两种可能性。目前施工时间短,任务紧,钢梁跨度比长江大桥还要大,尽管有现代化施工方法,但一切矛盾都会增加,很多因素会起变化,我们要充分估计到这一点。材料要保证质量,不要将就,乱子就出在将就凑合上。设计、材料、施工这三关过不好就会垮。建筑形式要搞得更好、更美,看起来比较舒服,使用很合理。一个建筑物总要有它自己的风格,要做到人人满意那很难,只要盖起来不垮,又适用,尽可能漂亮一点,就不能反对它,大家对这一点要取得一致意见,否则就会争论不休。我们中国人民之所以伟大,就因为我们能吸收一切对我们有用的东西,要使古今一切精华皆为我用。现在问题在于一万人开会,五千人吃饭,八个月盖完,这样就得马上定案,立即施工。如果两三年完成,就可以更多地征求些意见。无论谁盖房子,我们的方针都是适用、经济,在可能条件下的完美。如果有人认为这个建筑物不好,将来可以搞更好的。事物的发展总是后来者居上。所以大家提意见,要在现有设计方案的基础上进行,能采纳的当尽量采纳,使建筑搞得更完善。”

    2月16日,周总理到北京市人委交际处,研究人大会堂的形式、色彩、正门柱头、西侧柱廊和北门车道等问题。关于北门车道,如何做到既便利宾客出入,又不损门面庄严,总理在交际处大楼梯上来回上下走了好几遍,最后才定了案。关于外墙饰面,总理不怕寒冷,让把假石实样摆到院子里,在日光之下仔细品评,和博物馆同时做了考虑之后,选定了现在这样的色彩。关于石面的粗细,采纳了清华大学多数同学的意见,采用大麻子石面。看过实样以后,总理作了以下几点指示:

    1、把各方面的工程师都请来看看,港澳的也可请个把来,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2、结构再标一标,20号以前写个材料报来;
    3、正面要庄严、朴素、明朗,檐头以绿色为主;
    4、观众厅要水天一色,不要折角,天花和墙面用鸭蛋青的白色;5、廊子要能上能下,走得通;
    6、十年后在正门做毛主席像;
    7、舞台要做个模型;
    8、宴会厅灯光要搞好,要科学化;
    9、各会议室、休息室不要相同,要多种多样,大厅要有坐的地方;10、柱头要做模型研究;
    11、屋顶要处理好。

    关于人大会堂的顶棚处理问题,总理的“水天一色”的意图,博得所有建筑家、艺术家的赞赏,喻之为既是浪漫主义,又是现实主义。但是做起来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模型做好后,请总理看,建筑师问总理:“不知是否体现了总理的意图”。总理说:“建筑师应发挥创造性,不要只是体现领导的意图”。并嘱咐大家还要进一步研究。修改后总理说:“原来做的五星葵花灯很好,现在只剩下五星了,应该把葵花瓣再加上,五星灯周围有三圈暗灯槽,应该做成水波纹式,加强水天一色的效果,同时可以象征中国革命的历史—三个阶段,一浪高过一浪。顶棚倾斜不好,使人感觉压抑,还是平直一些为宜。眺台线条不应是直的,应该左右环抱。”

    7月28日,周总理在美术家协会有关人员的陪同下,视察大会堂工地,看完挂在迎宾厅的由国画家傅抱石、关山月绘制的大型国画《江山如此多娇》后说,在此画对面的墙壁上应挂上国画松、竹、梅。

    8月28日,周总理、陈毅副总理在万里、吴晗副市长的陪同下,视察大会堂工地,当看到即将完工时非常高兴,进东门时,见到门前竖着“保护成品,进门脱鞋”的牌子,周总理首先脱了皮鞋,陈毅跟着也脱了鞋。在大礼堂,周总理和陈毅都试坐了皮椅子。在二层,周总理还从不同角度体验了观看主席台的效果。

    9月8日上午,周总理陪同阿富汗首相参观了人大会堂。

    9月9日凌晨二点,毛泽东主席在北京市副市长、大会堂建设工程总指挥万里,国务院秘书长齐燕铭等人的陪同下视察了人大会堂工地,并为这个建筑起了名字:还是叫“人民大会堂”好。

    9月10日竣工验收后,根据周总理的建议,以全国三十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名字,为各个厅室命名。

    从1958年政治局会议确定要建万人礼堂、选址、设计、反复修改设计方案、施工,到1959年9月10日竣工交付使用,共一年多的时间里,周总理费尽心机,全身心地投入到修建这座雄伟、壮丽的建筑物上,可以说,人民大会堂能够在10个月高速度、高质量的建成,是古今中外建筑史上的一大奇迹,是与周总理的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相信和依靠专家技术人员、工人,以及他非凡的智慧分不开的,周总理就是人民大会堂建筑的总设计师。我们缅怀周总理,就是要缅怀伟人风范,牢记周总理关于“你们在大会堂工作很幸福,不要身在福中不知福;有骄、娇二气的人不能在大会堂工作”和“要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的教导,学习周总理“鞠躬尽瘁,死而后己”的高尚品质,继续严格要求自己,发挥余热,为建成小康社会做出自己的努力。

    简历

    郑兴斌,男,1940年6月生。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人,1955年5月参加工作,1959年4月调到北京人民大会堂工作,1996年8月到中共中央党校领导干部班经济管理专业学习,1998年12月获时任中央党校校长胡锦涛同志签发的毕业证书,并被评为优秀学员。2000年10月退休。历任服务员、办事员、科长、副处长、处长、副局级巡视员。2005年12月当选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离退休干部局第十党支部书记,2009年7月当选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离退休干部局党委委员。

    所写《难忘在毛泽东同志身边工作的岁月》一文,发表在2007年11月30日《中国老年报》(周末版)上。

    所写《人民大会堂服务员轮换制的由来》一文,发表在2008年2月29日《 中国老年报》(周末版)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红网

GMT+8, 2025-1-13 15:54 , Processed in 0.247399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