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红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249|回复: 0

习近平参观《复兴之路》展览强调出了什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2-3 10:14: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江山椒

  日前,新华网发表《习近平:承前启后 继往开来 继续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奋勇前进》一文,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作出了重要强调。那么,究竟强调出什么,可以让国人记住?

  一是承前启后。意思就是不仅要继承前人的志向,还要继承好以前有用的东西,特别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优秀传统及古老文明。这是中华民族的根。根之不存,何来大树?!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也就体现出中华民族扬弃的智慧与胸怀,也是一种责任与担当。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在屈辱苦难中奋起抗争,为实现民族复兴进行了种种探索,就是一种承前启后的光辉历程。只有把几千年经过大浪淘沙出的精华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并记住百年奋斗铸就的历史辉煌,我们就会有也应该有百倍信心,推进复兴伟业。正如习近平强调那样,回首过去,全党同志必须牢记,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能自强;审视现在,全党同志必须牢记,道路决定命运,找到一条正确的道路多么不容易,我们必须坚定不移走下去;展望未来,全党同志必须牢记,要把蓝图变为现实,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我们付出长期艰苦的努力。
  
  二是继往开来。继往是基础,开来是重点。继往是为了更好地开来,开来也要重视继往的基础。这样,才有可能少走弯路,不走邪路,继续把我13亿中华儿女引向有尊严而又倍感幸福的小康之路。正如习近平指出的,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历史告诉我们,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在全党全国上下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热潮中,习近平号召全党同志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把我们的党建设好,团结全体中华儿女把我们国家建设好,把我们民族发展好,继续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奋勇前进。这就是一个信号,也是一种导向,是一种要求,也是一种勉励,道出了新一代党的领导人的执政理念与努力方向。

  三是团结奋斗。中华民族是个能为正义勇敢战斗的民族,这在全面建设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表现得特别充分。所以,中华民族虽然多灾多难,但一直文明灿烂。在十九世纪末列强割占领土、设立租借地、划定势力范围示意图前,在鸦片战争期间虎门的大炮前,在反映辛亥革命的文物和照片前,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面五星红旗前,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照片前,等等,习近平等不时停下脚步,认真观看,详细询问和了解有关情况,此时不言胜万言。近代以后,中华民族遭受的苦难之重、付出的牺牲之大,在世界历史上都是罕见的。但是,中国人民从不屈服,不断奋起抗争,终于掌握了自己的命运,开始了建设自己国家的伟大进程,充分展示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如何在今天进一步增强民族凝聚力、向心力及民族自豪感、责任使命感,是做好团结奋斗工作的重中之重。团结是事业成功的不二保证,奋斗是民族复兴必经之路。《复兴之路》,回顾了中华民族的昨天,展示了中华民族的今天,宣示了中华民族的明天,给人以深刻教育和启示,发人深思。

  四是民族复兴。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的最高宗旨是什么?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但这说出容易做好难,要在现实中做到做好,往往不是一件易事;但这又是一件大事、要事,这个宗旨观念的任何一点松懈或偏移甚至背离,那就是小则害人,大则误国,马虎不得,大意不得。29日上午,习近平等来到国家博物馆,一幅幅图片,一张张图表,一件件实物,一段段视频,一点一滴总关情,以史为鉴路方清。近代以来之所以能有一段跌宕起伏、波澜壮阔的难忘岁月,就是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为救亡图存,甘愿洒热血、抛头颅;或者发奋求强,默默无闻地做好自己份里的事,做着无私的奉献。同时,也给当今的国人以警醒:变得强,封则弱,历史车轮滚滚来,不可阻挡不可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为之努力。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经过鸦片战争以来170多年的持续奋斗,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光明的前景。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只有看清这个现实,顺应形势,不断与时俱进,趋同存异,中国民富国强的美好明天,可以说是“长风破浪会有时”,才会也就会走向复兴之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红网

GMT+8, 2024-5-20 22:26 , Processed in 0.244172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