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红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007|回复: 0

有感于习近平的两个“生态保护”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2-3 10:12: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0年03月12日,孙中山先生逝世85周年之际,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广西厅,参加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广西代表团全体会议,发言中谈对漓江生态的保护。习近平回忆漓江给他的美好印象,十分向往桂林山水优美的自然环境,强调保持漓江良好的生态 “兹事体大”,漓江水质绝不能破坏!漓江生态绝不能破坏!漓江属于广西人民,属于全国人民,属于全世界人民,是人类共同拥有的自然遗产,我们都要很好地去呵护它。
   2012年11月15日中午,习近平同志在中共十八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共中央总书记后,发表就职演讲,感慨地说:“党领导人民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我们完全有理由因此而自豪,但我们自豪而不自满,决不会躺在过去的功劳薄上。”
   “我们的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党”,我们应该在成绩面前找差距,应该承认当前部分干部对于科学发展的认识还有偏差,个人或集体的功利观念太强,杀鸡取卵、竭泽而渔的愚蠢行为还很疯狂。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国际竞争是GDP质量和数量的综合对抗,而不是GDP单纯数量的比赛,庞大并不等于强大,数量并不等于力量,以牺牲环境、浪费资源为代价换取GDP的增长是得不偿失的!必须迅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注重生态保护,落实科学发展观,确保可持续的、稳定的发展。
   地球是人类美好的家园,保护地球生态是全人类的事情,保卫祖国,不仅仅是保卫领土主权,还要保卫国家生态资源,保护优美的自然环境。破坏环境、浪费资源是对人民的犯罪,对人类的犯罪!地球生存环境是属于当代人的,也是属于子孙后代的,但是归根到底是属于子孙后代的。我们必须有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必须牢固树立一种观念:地球不仅仅是我们当代人的,而是我们从子孙后代那里借来的。
   习近平以漓江自然“生态”比喻,与广西代表谈对干部队伍的“生态保护”,还引用唐代大诗人杜甫的诗句:“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并进一步解释说:“新松恨不高千尺”,就是要加大对年轻干部培养和选拔的力度,为党、为国家、为人民培养出成千上万的、继往开来的接班人;“恶竹应须斩万竿”就是对腐败现象、对害群之马、对干部队伍中的腐败分子,要坚决清除,绝不姑息迁就。要从源头上入手,严格把好干部队伍的入口关。
   长期以来,我们的党员干部队伍“生态”不健康,“恶竹蔓延”,“新松受累”。有的地区、有的部门时常正不压邪,功利主义、本位主义、形式主义思想和作风相当猖獗,败坏了党风和社会风气,伤害了人民群众的感情,严重影响了党和人民的血肉关系。10年前,栗战书同志在陕西工作时就痛斥党员干部队伍的“俗气、暮气、浮气”。
   “全党必须警醒起来”,应该看到,确有一些党员干部不能自觉抵御拜金主义的侵蚀,享乐主义思想严重,存在着“贪污腐败、脱离群众、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必须下大气力解决。” 习近平总书记的就职演讲深得人心,鼓舞了广大群众,增强了我们反腐倡廉的信心和决心。
   毛泽东同志说:“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中国共产党要领导十多亿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打铁还需自身硬”,“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切实解决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建设一支廉洁的、务实的、高效的党员干部队伍。“使我们的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习近平以漓江自然“生态保护”比喻干部队伍的“生态保护”,生动形象、准确恰当、细致入微,正如《礼记》对教师语言的要求:“其言也,约而达,微而藏,罕譬而喻”。我们要深刻理解习近平的两个“生态保护”理论,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努力奋斗!
参考资料:《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常委见面会文字实录》新华网
       《习近平谈两个“生态保护”》中新社北京3月10日电 记者张朔 中新网
   为深刻理解“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的涵义和习近平同志的用意。特将杜甫原诗赏析附后:
《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五首》其四赏析
常苦沙崩损药栏,也从江槛落风湍。
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
生理只凭黄阁老,衰颜欲付紫金丹。
三年奔走空皮骨,信有人间行路难。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汉族,巩县(今河南巩义)人。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世界文化名人,被后人尊称为“诗圣”,与“诗仙”李白并称“李杜”〔也称之为“大李杜” “小李杜”指唐代诗人李商隐和杜牧”〕。
   杜甫一生情系劳苦大众,关心江山社稷,“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他的诗爱憎分明、愤世嫉俗,大都表现为对国家的忧虑及对老百姓困难生活的同情,全方位反映了唐由盛至衰的过程,又被人称为“诗史”。他人格高尚,诗艺精湛,大约有1500首诗被保留了下来,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备受推崇,后世诗人有“最尚杜工部之系心国民”之语(《载敬堂集》)。
   乾元二年(公759),杜甫因对污浊的时政痛心疾首,放弃了华州司功参军职务后,举家南迁,辗转巴蜀,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检校工部员外郎,后被荐为节都。在城西浣花溪畔,建成了一座草堂,世称“杜甫草堂”。宝应元年(762)七月,严武被召回京城长安,不久,蜀中大乱,杜甫离开草堂,流亡颠沛。
   杜甫是一位伟大的诗人,却与中草药有不解之缘。他出身贫寒,从小体弱多病,养成采药的习惯,并略通中医。难以养家糊口之际,操起采药之业,起早贪黑,顶风冒雪,尤以采挖黄精最为艰辛。大雪封山,黄精苗被深深掩埋,寒风刺骨,杜甫衣不遮体,饥寒交迫,十分困苦。
   广德二年(764)正月,杜甫携家由梓州赴阆州,二月,叛乱平息,听说严武再度担任成都尹兼剑南节度使,受严武之邀重返成都。于途中作诗,先寄严武五首以表酬谢,此为其中第四首。严郑公,即严武,广德元年(763)严武被封为郑国公。
   “常苦沙崩损药拦,也从江槛落风湍”大意是说:离开成都草堂,常常上山采药,苦于沙石崩塌,脚下踩空,摔伤身体,损及药栏,或穿行荆棘之间,挂损药栏;也曾顺沿江槛,投身岸边呼啸的江风里,差点落到湍急的水流中。“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诗人离开草堂时,亲手培植的四株小松,当时才“大抵三尺强”,诗人很喜爱。想象主人走了,恶竹到处侵蔓,新松成长受困,他恨不得让新松迅速长成为千尺大树,决心斩除万竿恶竹!
   这虽是遥想离开成都之后草堂的自然景象,同时也是对风风雨雨的社会现状的焦虑。诗人喜爱松树的峻秀挺拔,痛恨恶竹的随乱而生,从“恨不”、“应须”四字足以看出。清代诗人杨伦在《杜诗镜铨》旁注中说:此二句“兼寓扶善疾恶意”。乱世之际,正不拟邪,匡时济世之才难得重用,而各种丑恶势力竞相登场,诗人怎能不感慨万分!
   诗的后四句转入“赠严郑公”的题意上。“生理只凭黄阁老,衰颜欲付紫金丹。”生理,即对生计的关照。黄阁老,指严武。唐代称中书、门下省的官员为“阁老”,严武以黄门侍郎镇守成都,故称黄阁老。金丹,炙炼的丹药,紫、红,用于形容女子青春美貌,紫金丹本是美容保健药,这里指益寿延年药。这两句说,自己的生活完全依靠严武关照,衰老的身体还想寄愿于益寿延年的丹药。表现了诗人与严武的真挚友情和对生活的热爱。最后两句忽而由瞻望未来转到回顾过去,似有痛定思痛意:“三年奔走空皮骨,信有人间行路难”
   离开严武三个年头,兵祸不断,飘泊不定,人瘦得只剩皮包骨头了。过去常读古乐府诗《行路难》,现在身经其事,方知世路艰辛,人生坎坷,真是“行路难”啊!“行路难”三字,语意双关。一个“信”字,饱含着诗人历经艰难困苦后的无限感慨。
   全诗描写了诗人重返草堂的欢乐和对美好生活的憧憬。欢欣和感慨相融,回顾与瞻望同叙,蕴含着深厚的思想情感。


   作者:陕西社会主义学院  齐天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红网

GMT+8, 2024-5-21 00:29 , Processed in 0.265934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