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红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545|回复: 0

“临事而惧”是从政的大智慧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0-27 18:29: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萃岚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据党史有关资料记载:1945年5月24日,毛泽东在中共七大会议上作关于《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的选举方针》的报告,在介绍新的中委人员构成和组织原则后,说了这样一段话:“我们的代表多得很,有的同志送给他一个代表名义他还不要,有许多同志要求不要当选中央委员,这种态度是好的。孔夫子讲过:‘临事而惧,好谋而成。’不要说什么革命没有胜利就是因为我没有当中央委员,这样说是不好的。我们要慎重地选举,慎重地就职,这样才是好的态度。”

其中“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语出《论语》。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孔子认为,那种空手与虎搏斗,徒步跋涉急流,纵然身死也无悔意的勇猛之人,我不赞成。我赞赏的人,应当是遇事谨慎冷静,考虑周详,而后以善谋良策解决问题或成就事业之人。毋庸置疑,毛泽东赞成这样的人,“临事而惧,好谋而成”是从政和做人的大智慧。

一说到“临事而惧”,人们往往会想到胆小怕事和临阵畏缩。实际上,这是对“临事而惧”的误解。“临事而惧”不是忧郁彷徨,而是殚精竭虑;不是自卑胆怯,而是未雨绸缪。一事当前,因恐有失,而谨慎从事,并善于谋划应对之策,才是“临事而惧”的真谛。古人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讲的也是这种道理。“临事而惧”是一种忧患意识,是一种优秀的心理素质。它让人在心理上永远处于一种危机状态,对自己的长和短,对环境的优与劣,都能保持清醒的估计,使自己始终处于最佳的竞技状态。一旦事到临头,便可准确把握自己行为的时机、方式、方法和进程,做到有备无患,稳操胜券。反之,凭着“暴虎冯河”之勇,鲁莽从事,则必自食苦果。

“好谋而成”意思明确,关键是对“临事而惧”如何理解?1938年7月26日,张闻天在对延安抗日军政大学第三期毕业同学的讲演中,曾对“临事而惧”专门作了解释,“所谓‘临事而惧’的‘惧’字,不是害怕的意思,而是敬谨的意思”。何为“敬谨”?就是只有心存敬畏,方能慎重考量、周全谋虑,由此才不至于出现大的失误或纰漏,才可能作出符合客观实际的准确判断和深远谋略。在当下,科学发展,执政兴国,我们需要开拓创新,但不需要“鲁莽家”,各级领导只有“临事而惧”,方能“好谋而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红网

GMT+8, 2025-5-10 17:46 , Processed in 0.338223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