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红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800|回复: 0

郭金虎:赴内地参观考察心得体会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5-23 10:31: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源:中红网—中国红色旅游网

作者:郭金虎

今年4月6日至4月18日,我有幸参加了由中央统战部和兵团党委统战部统一组织的兵团基层干部群众代表赴内地参观考察活动。期间,考察团一行主要对苏州、杭州、南京、上海和北京5个城市的民族宗教工作、旅游业、城市规划与建设、新农村建设等方面进行了参观学习。感触颇多、受益匪浅,现结合团场实际,用比较的方法做一总结,以期对团场相关领域的建设和发展有所裨益。
    一、旅游业
    (一)旅游资源。
    此次考察的5个东部城市,都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归纳起来,大致可分为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两类,其中以人文景观为主,但更多的是融自然与人文为一体的复合景观,这是东部地区旅游景区的特点之一。如苏州的拙政园、虎丘,杭州的灵隐寺,南京的夫子庙和蒋介石总统府等,此其一。其二,这些旅游景观均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如苏州虎丘景区用苏轼——“到苏州不游虎丘,乃憾事也”这句话,极力渲染出文化巨人苏轼与虎丘、乃至苏州的密切渊源关系。又如南京的蒋介石总统府,曾是清朝两江总督署所在地,又是太平天国天王府所在地,辛亥革命后又成为了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府。这些旅游景区均已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吸引着众多的游客。
    对我们而言,在旅游资源及其文化内涵的挖掘和整理过程中,可以得到如下启示:
    一是要重视旅游资源的挖掘和旅游景点的开发。根据四十七团的实际情况,可以分类整理出以下几类(见下表)。



     二是要深挖旅游资源的内涵。如文化价值、历史研究价值、科学价值等。现已杭州梅家坞茶园为例说明。梅家坞茶园因其享有盛名的龙井茶而吸引了来自各地的游客。其一,此地龙井茶之所以名声在外,与自乾隆皇帝开始一直作为皇家御用茶这一重要的历史背景密不可分。此外,茶文化本身所蕴含的深厚的文化意蕴。这是其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其二,延长龙井茶产业链,研发出新的科技产品,这是其科学价值。其三,梅家坞自然环境优美,居住条件舒适且高雅。置身其中,犹入世外桃源。这是其生态价值,也是高档次的“农家乐”旅游。总之,梅家坞以茶产业为基础,在一二三产业之间实现了协调的、融合的发展。
    (二)旅游产品开发。
    仅以苏州博物馆和杭州沙家浜旅游产品为例予以说明。
    苏州博物馆旅游产品紧紧立足苏州历史文化发展的大背景,结合博物馆自身的展品和特色(以出土文物、明清书画和古代工艺品为主要特色),着眼于传承与发展的双向价值取向,既传承了历史,教育了众人,又发展了经济,促进了就业,可谓一举多得。其中所设计和开发的旅游产品有以下几类(见下表)。



沙家浜旅游风景区位于江苏省常熟市,其旅游开发以沙家浜革命根据地为中心,以芦苇荡水上生态游和水产品农家游为支撑,开发了红、绿、黄三色旅游(红色指红色旅游,绿色指以芦苇荡为主题的绿色生态游、黄色指以大闸蟹为特产的农家美食游)。在旅游产品的开发方面,既有红色旅游纪念品和土特产品的销售,又设立表演或参与的活动项目,使游客融溶其间(如京剧《沙家浜》、实景剧《让子弹飞》等)。成功打造了多样性的旅游产品。

   对我们的启示:为有效吸引游客、扩大自身影响力、增加旅游收入,除了开发出可供携带和购买的商品外(如红色旅游纪念品和特色商品),还要着力打造自己的文化精品,将旅游业和文化产业有效结合起来,
    (三)重视旅游“大宣传”格局。
    旅游业的宣传,主要采取深挖资源潜力、政府主导宣传、企业积极主动、抓好宣传媒介这几项措施。一是深挖资源潜力。主要采取以下措施。其一,重视利用地理位置的优势。以苏州为例。苏州自晋以来,逐渐成为历代王朝繁华之地,素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之美誉,被西方人称赞为“东方威尼斯”。同时,经济实力雄厚,集聚效应明显。所以,苏州人充分利用历史、文化、居住和发展等多项因素,广泛宣传自身。采取从地域和城市这一大的格局来宣传,而不局限于就旅游而宣传旅游。其二,重视利用人文资源。如苏州甪直镇,着力打造“神州水乡第一镇”,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具有历史悠久(距今2500多年历史)、环境优美、文化遗产丰富(保圣寺、叶圣陶纪念馆、沈柏寒故居、万盛米行——叶圣陶小说《多收了三五斗》中故事原型发生地)、名人辈出(如晚唐文学家陆龟蒙、清末改良主义思想家、叶圣陶、费孝通等)、民俗文化活动繁多等优势。其三,重视网络媒体的宣传。即除了建立自己的旅游网站外,并且借助品牌旅游网站,积极宣传自身。
    对我们的启示:其一,四十七团位于新疆和田地区。和田自古以来就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又曾经是著名的佛教圣地,又是享誉全球的美玉之都。著名的艾得莱丝绸和羊脂玉就产于此地,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浓郁的民族风情。这些都是我们可以用以宣传自身的良好媒介。其二,四十七团作为一个典型的兵团团场,具有自身独特的文化禀赋和优势,可挖掘的潜力巨大。
    (四)城市规划与旅游业(苏州为例)。
    苏州的城市建筑风格具有明显的特点,即绿树花草和小桥流水映衬中的以“粉墙黛瓦”为主色调的极富江南民居特点的城市风格。这是与其整体的旅游景区的风格相一致的(如甪直镇)。对我们而言,在发展旅游业的同时,一定要将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体现出与主体旅游产业相一致的建筑风格和文化基调,即城镇本身就是旅游景区的一部分。如此,既实现了旅游景区与城镇建设、旅游业与相关服务产业、发展旅游与解决就业之间的良性的结合与互动。
    对我们的启示:其一,四十七团已经确立了以红色旅游为主导旅游产业的发展目标,那么,在城镇建设及其反应出的文化理念方面,也应当提出出红色文化来,包括标志性建筑、街道、小区和各类商品服务业店铺的名称等,都应当体现出来。其二,重视绿化建设。据了解,苏州市的绿化面积占到了全市总面积的40%,杭州市的绿化面积占到了全市总面积的50%。绿化,对于改善局部环境,改善居住环境,增强发展的集聚效应具有无可替代的积极作用。
    二、新农村建设
    以蒋巷村为例予以说明。
    蒋巷村位于常、昆、太三市交界的阳澄水网地区的沙家浜水乡。全村186户,832人,先后被表彰为全国文明村、国家级生态村、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国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村、全国敬老模范村、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江苏省文明村标兵、卫生村、百佳生态村、循环经济示范村、民主法治示范村、三星级信息化示范村、人居环境范例奖。
    40多年前的蒋巷村,是一个“小雨白茫茫,大雨成汪洋”、穷土恶水、血吸虫流行而且偏僻闭塞的苦地方,河沟坑洼、土地破碎,村民绝大多数住在泥墙草房里。蒋巷村的带头人——常德盛,怀着“天不能改,地一定要换”的精神,“穷不会生根,富不是天生”的信念,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团结拼搏、务实创新、艰苦奋斗、敬业奉献,带领党员干部、村民群众沿着“农业起家、工业发家、旅游旺家”的科学发展新思路,走上人、自然与环境和谐发展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新路;坚持经济建设中心,巩固农业基础地位,发展主体工业,扶持民营经济,吸引外资,扩大联营,促进主体经济快速发展,社会事业加快步伐,村民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显著提高。2010年全村经济总产值12亿元,主体工业产值销售超过10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持续9年超过2万美元,村民人均收入超过2.2万元(不包括集体福利和别墅房补贴)。人均社区股份制分红5000元。2009年全村社会总产值12亿元,村民人均收入超过2万元。
    蒋巷村以蒋巷生态园为基地,以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定位,以全国文明村、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等集体荣誉和常德盛个人声誉为依托,投资建设村史展览馆、江南农家民俗馆、农艺馆、蒋巷图书馆、青少年科普馆、实践基地中心大楼、农耕实践区域等景区景点,增建三星级蒋巷宾馆、度假村、钓鱼台、采摘区、游乐区、动物观赏区、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彩弹射击场以及商业贸易、停车等旅游服务、休闲娱乐等设施,发展新农村建设考察游、生态田园观光游、农家生活乐趣游、农耕文化体验游、未成年人社会实践游。每年接待游客超过10万人次。
    着力打造“四园一基地”(蒋巷生态园,村民新家园、常盛工业园、农民蔬菜园和无公害优质粮油生产基地)。实践农村集镇化、管理信息化、服务社会化和工业向园区集中,居住向社区集中,农田向能手集中的总体要求。建设独具水乡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186幢别墅和150套老年公寓组成村民新家园,被省建设厅评为“江苏省村镇文明住宅小区”。已建成的文化体育、娱乐休闲、医疗服务、各类人群活动场所以及农民乐园、文化中心广场、农民剧场、影视厅、文广中心、荷塘长廊、生活污水处理站,小型沼气、秸秆气化站、大气环境自动监测站等为村民新家园的配套设施。全村建有员工公寓楼、职工宿舍楼、常盛酒家、俱乐部等。村民家庭的电话、数字电视、有线广播、气化灶具、太阳能热水器、卫生洁具、小水井等安装建设均由集体投资,26公里村级公路主干道全部黑色化、林网化,居住区绿化覆盖率超过50%,实现了“学校像花园、工厂像公园、村前宅后像果园、公墓像陵园,全村像个天然大公园”的总体目标。社会稳定和谐、村民安居乐业。老年人按“老”取酬,每月享有300--600元养老金,并统一提供优质粮食。
    三、社区民族工作
    以南京市建邺区南苑街道健园社区为例说明。
    (一)基本情况。
    健园社区位于秦淮河边,莫愁湖畔,有3000多户居民,近万人口。其中少数民族450户, 800多人,分别是回族、满族、藏族、蒙古族等14个少数民族。社区由7个小区组成,人员有“四多”特点,即:拆迁户多、下岗职工多、少数民族多、三无人员多,不好管理是出了名的。
    (二)服务是第一宗旨。
    社区民族工作重在宣传,贵在服务,活动是抓手,创新是生命,沟通是纽带,和谐是目标。
    1.搞好服务是工作的第一宗旨,即一切工作都是为了提供服务,服务的周到细致是少数民族群众信任的基础。针对社区外来少数民族居民不断增多的情况,建立了“一卡、两薄、三联手、四经常”台帐制度在全区得到推广,并被一些省、市的同行借鉴。一卡:少数民族服务卡;两薄:外来少数民族登记薄和活动记录薄;三联手:与社区民警联手、与商业网点办公室联手、与社区劳动保障站联手;四经常:经常联系沟通、经常宣传法规政策、经常提供创业信息、经常开展联谊活动。利用社区资源,为少数民族群众提供“五时”服务:随时为外来少数民族群众办理暂住证,及时为少数民族群众调解矛盾,按时足额发放少数民族群众的低保金和高龄、残疾补贴,定时上门为独居少数民族老人提供家政服务,适时为少数民族打工群众提供子女就学、免费体检并建立健康档案等服务。
    2.及时掌握辖区的各种服务载体。如家政服务、修家电、送牛奶、社区卫生院、宠物诊所、疏通管道、供水供电、路灯管理等50多家服务规范、价格低廉的载体,并把这50多个载体的服务项目和电话编成“一卡通”发给居民,使各族群众足不出户就能解决日常需求。
    (三)工作感悟。
    1.俯下身子做工作。社区民族工作是烦琐细微的,只有拥有一颖爱心,现出一片真心,才能与群众贴心。以人为本,真情相待,是做好工作的基本保证。善良和宽容是一种力量,很多矛盾在善良和宽容里得到柔性处理而化解,党的民族政策需要在宽容和耐心里得到具体落实。
    2.善于在活动中凝聚力量。比如:每年都要开展一次少数民族迎新春美食展活动,美食展后,少数民族群众总是自发地把各种美食送给社区独居老人、残疾人等困难家庭享用。在实践中我们认识到:必须以活动为抓手,促进民族工作开展。再如:以“民族之家”为平台,以“民族之家艺术团”为载体,创新宣传手段和方式,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平时,特别注重发现各族群众中的文体爱好者,将爱好乐器的居民组成了民乐队,把爱好唱歌的居民组成合唱团,把爱好穿着打扮的组成时装队,把爱好跳舞的组成舞蹈队,把这些队伍统归健园社区“民族之家”艺术团。又如:举办了“三人架金桥,春风送岗位”等专场招聘会,组织邻里联谊互通信息活动、奉献爱心募捐活动,都成了各族同胞联系的纽带、沟通的桥梁.
    3.社区工作者就好比党和政府的五官和神经末梢。工作既是起点也是终点。做好社区民族工作,促进各民族同胞团结和谐,使他们感受党和政府的关心和温吸,是我所肩负的光荣使命。
    总之,通过此次考察,我深刻地感受到了祖国大好河山的壮美,体会到了人民安居乐业、欣欣向荣的喜人局面,也看到了东西部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这种差距,不仅体现在物质层面,更重要的是人民谋化发展、真抓实干的思想观念。东部地区的人民勤于发展、视金钱为生命的理念使我震撼。坐而论道,永远都是被实践所鄙视的。对我们而言,最紧迫的是思想观念的解放,具体就是要亟需树立不断学习、勤于学习、善于学习的意识。自我满足的、排外的、担心失去既得利益的人,既是被历史即将淘汰的对象,也是最需要改造的对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红网

GMT+8, 2025-1-13 07:28 , Processed in 0.308372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