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红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958|回复: 0

吕康军:一名公安厅副厅长和他的《毛主席是我们家里人》摄影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4-24 10:05: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源:中红网—中国红色旅游网

作者:吕康军

    “抬头望见北斗星,心中想念毛泽东” 。毛主席从1976年逝世,到现在已经近四十年。虽然反毛风也刮了三十多年,虽然反动派给毛主席泼污水栽赃的活动也持续了三十多年。北京毛主席纪念堂前的人流从来没有断过,而且越来越多。特别是每年老人家的逝世和诞辰纪念日,各族人民更加怀念他。只要一提起他的名字,如雷贯耳,许多人心往神追。总是有说不完的话题,讲不完的故事,表达不尽的感慨。甚至热泪盈眶,崇敬之情油然而生!

    人们不禁要问,“毛泽东热”为何经久不衰、历久弥新、更醇臻厚?有许多网友说,人民群众热爱毛主席的理由可以列出千条万条,但只要一条就足够了,这就是“热爱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毛主席毕生坚守的执政理念,他终生依靠人民,相信人民,心系人民,服务人民,造福人民。他的品格像蓝天一样高洁,他的胸怀像大海一样宽广,他的仁爱像朝阳一样和煦,他的奉献像春蚕一样无私。“爱人者人必恒而爱之”,毛泽东爱人民,人民敬仰、怀念、热爱、神追毛泽东天经地义!

    我深知占中国人口绝大多数的汉族人民热爱毛主席,也深知以藏族人民和维吾尔族人民为主的各少数民族对毛主席更加有着无比深厚的阶级感情,但我却无法深入少数民族地区去了解具体情况。在毛主席诞辰118周年之际,我看到了在我国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云南省,一名叫孙大虹的公安厅副厅长竟然隆重举办了《毛主席是我们家里人》摄影展。后来,我在旗帜网又看到了爱旗帜同志发的更加详细的一篇报道,这个活动是由云南省民委、省文化厅、省摄影家协会、省毛泽东诗词研究会和云南公安文联在云南民族文化博物馆联合举办的。影展生动地记录了云南26个民族的生活习俗、服饰装扮、生产条件、居住环境。其创意独特,资料翔实,贴近百姓,贴近生活,温馨感人,艺术地再现了毛主席永驻边疆各族人民心中的生动场景。仔细端详着那一幅幅既亲切、自然又能反映各族人民日常幸福生活的图片,令我怦然心动!

    云南地处祖国西南边陲,有着漫长的国境线,是中国地形地貌和气候最为复杂的省份。这里共同生活着26个民族,他们有着各自不同的生活习惯和独特的节日、庆典、宗教、文化。在这样一片神奇的土地上,西南边陲人民为什么至今还对毛主席恩深似海 情重如山?并且26个民族遍布全省,不是每个家庭都挂着毛主席像,怎么能找到他们?这个工作量实在是太大了。如果不是热爱毛主席、热爱摄影,有谁能克服各种困难承受这样的艰辛,又怎么可能做得到?于是我的心里竟就萌生了远赴云南观看影展并拜访孙大虹同志,了解云南各族人民生活的奢望。而五、六千里的路程,冷静下来以后才知道愿望一时难以实现。一是春节已近,时间不允许,选择火车需要一周以上;二是选择航空时间短但费用较高。我无奈地选择了放弃,等待时机。春节后,发现这个影展很受欢迎,一再延长展出时间,更很不甘心,蠢蠢欲动。

    忽然,二月中旬的一天,我和同事知道去云南旅游现在有特价活动,费用较低,特别高兴。既能饱览祖国西南边陲大好山河、风土人情,又能实现自己观看影展的愿望,何乐而不为呢?于是一周后,我和同事毅然踏上了远赴云南的征程,同时我立即联系了昆明的张应宝同志,希望他能助我一臂之力———联系到展出单位及孙大虹同志,他表示一定尽自己最大努力。可谁知在我们抵达昆明后,张老师告诉我,现在孙大虹同志很忙没时间,交流已不可能,看影展也要到26日以后。我一听很失望,已想方设法,千里迢迢来到了这里却不能实现自己的愿望,真不甘心。我只有让张老师千方百计帮我找到孙大虹同志的联系方式,决定最后一搏。于是我忐忑不安地发出了一封短信“尊敬的孙大虹同志:我来自江苏徐州,看了您《毛主席是我们家里人》摄影展很感动,也很想来昆明拜访您,可是路途遥远,原以为愿望一时无法实现。幸运的是有特价的云南旅游才能来到云南,通过朋友拜访您,可是您太忙,很遗憾。我多么希望您百忙之中,能否考虑一下我——一个来自远方参观者的愿望,哪怕半个小时········谢谢您!”

    “喂!吕康军吗?我就是孙大虹,现在西双版纳调研,估计要几天回去,你什么时候的机票?”仅仅半个小时我便接到了孙大虹同志的电话。

    “孙老师,我25号的机票,只有后天有时间!”我急不可待地回答。

    “那好吧!我后天就回去,后天下午两点你先去云南民族村对面的云南民俗博物馆找杨馆长看影展,我四点左右一定到馆与你们见面交流。马上我用短信把详细路线告诉你·····”听到孙大虹老师这么干脆、痛快地回答,我终于松了一口气。

    这天晚上我彻夜难眠:一是终于能实现面见孙大虹及参观《毛主席是我们家里人》影展愿望的兴奋;二是对导游采取更“逼真”的忽悠手法忽悠游客而愤怒。但我还是感谢那位黄导告诉了我们这样一个故事,那就是在讲述云南山区人民如何贫穷、落后、闭塞,需要大家援助时,说某任总理当年来到云南山区看望那里的群众时,老百姓竟然对这位总理说“感谢毛主席派您来看望我们······”当时我真的为这则消息而兴奋,毛主席逝世三十多年了,善良、淳朴、勤劳甚至有点可怜的少数民族群众,把政府做的每一件好事,仍看做是那个被称作人民领袖的伟人给自己带来的,对他仍怀有那么深厚的感情,是他们想念他?!敬重他?!感恩他?!还是盼望他再来带领他们团结一心、战天斗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就是这个故事也让我更加急于了解一名正厅级的高级干部、一名公安战线上的老战士如何翻山越岭,走村入户,跑遍云南,去扑捉少数民族群众对自己伟大领袖的无限热爱。了解他的《毛主席是我们家里人》影展所流露出来的少数民族群众对人民领袖的深厚感情。我义无反顾地放弃了再赴石林游览的计划,毅然打的如约来到了云南民族村。

    民族村位于素有“高原明珠”之美称的滇池北岸的海埂,是一条由东向西仲入滇池的狭长的半岛沙滩,俗称“海埂”。云南民族村主大门是一组造型富丽典雅,气势恢宏的钢架式建筑。门首悬挂着“云南民族村”五个雄浑遒劲的烫金大字,正中是一只振翅腾飞的金孔雀图形徽标,应该象征着云南民族村吉祥幸福,兴旺发达的美好前景。

    云南民族村也是云南旅游的重要旅游景区,它集云南主要的彝、白、傣、苗、景颇、佤、哈尼、纳西、傈僳、独龙等25个少数民族的村寨。各少数民族丰富多彩的村舍建筑、生产、生活、宗教、习俗均如实地展示出来,是云南民族文化的缩影。景区内水陆交错,清新优雅,各村寨景点错落有致,风格迥异。其间有绿荫小径,亭阁回廊、拱桥石阶相衔相接,并与滇池湖滨大道首尾贯通。游览线路,路转水回,柳暗花明,美不胜收。周围自然的景观和得天独厚的天然调节,使得民族村内花枝不断,四季缤纷,每一刻,每一季,都有各自动人的美景。

    游客在村寨里,除可了解云南各民族的建筑风格、民族文化、民族风俗外,还可以观赏激光喷泉、水幕电影、民族歌舞、大象表演;品尝民族风味小吃,购买民族工艺品。据说在村里结合各少数民族风俗,还举办一些像白族的“三月街” 、傣族的“泼水节”、彝族的“火把节”、 傈僳族的“刀杆节”、景颇族的“目脑纵歌”、纳西族的“三朵节”等独具民族特色的民族节日活动,让人们尽情观赏,沉浸在各民族的海洋里·····

    中午,我游览了民族村又品尝了云南特色小吃——过桥米线后。按孙大虹同志的短信所述地址,找到了云南民俗馆。杨甘雨馆长和工作人员杨帆十分热情、周到地接待了我,特别是年轻有为的杨馆长在我们参观交流、沟通过程中竟不知不觉产生了强烈的红色共鸣。也就是在毛主席、毛泽东时代、毛泽东思想等方面有着太多的共同语言,堪称知己、同志。他告诉我,孙大虹同志是位边疆地区的老公安,曾担任云南省人民政府防范办公室主任、党组书记、省公安厅副厅长,现任云南省人民政府参事、省政协委员,正厅级干部。他说孙大虹的第二届影展26日才开展,现在仍在布展·······我感谢他为《毛主席是我们家里人》影展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随后他陪我我参观了部分《毛主席是我们家里人》摄影作品。

    在二楼展厅里,首先映入我眼帘的是那粉红色的展板上,由中央文献研究室原主任逄先知同志题写的《毛主席是我们家里人》清秀、飘逸的几个大字。下面介绍的是云南26个民族人文情怀影像纪实,记录并见证着云南各少数民族对人民领袖的真实情怀。孙大虹同志在序言中是这样写的:

    “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这里生活着26个民族,他们住着的房子,穿着不同的衣服,有着各自不同的生活习惯和独特的节日、庆典、宗教、文化,是什么把他们聚集到一起了?”

    “今年春节刚过正月十五那天,云南省玉溪市澄江县阳宗镇举办一年一度的‘送高香’民俗活动,镇区街道站满了群众,等待着‘送高香’的游行队伍。作为置身现场的摄影机者,我习惯地观察着周围的环境。发现在街道一间小杂货店内,有三个老太太在聊天,有说有笑。循声望去,店内挂着一张大幅毛主席肖像,格外引人瞩目,我下意识地抓拍了一张。正是这张大幅的毛主席肖像给了我一个重要的启示: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如果能将云南各民族人民群众家里挂着毛主席肖像的实况拍摄下来,汇集成册。收藏下这一生长在各民族之间的生生不息的真实情怀,不正是云南各族人民心向共产党的真实写照吗?不正是民族大团结的真实缩影吗?于是,我决定潜下心来创作‘各族人民与领袖毛泽东纪实摄影专题’,记录下‘毛主席是我们家里人’的真实场景。”我想这就是孙大虹老师的肺腑之言,为此我反复拜读了几遍。

    摄影展首先展出的是孙大虹同志序言中提到的那幅,在玉溪市澄江县阳宗镇新街119号一个小杂货店内,已81岁高龄的汉族老太太适荣芳指着毛主席像,向她的老姐妹在述说着什么,仿佛在讲:能有今天的好生活,可不能忘了毛主席他老人家。汉族,孙大虹同志共选了两家,还走访了楚雄卷烟厂41岁的汉族工人田文伟,拍摄了他收集的大量毛主席像章。

    紧接着是壮族和满族几个家庭喜笑颜开,其乐融融,屋里均悬挂着巨幅毛主席像。孙大虹同志在打听回族地区哪里有挂毛主席像的时?机关有的人告诉他:回族信仰伊斯兰教,家里不会挂毛主席像。可当他到寻甸县时竟发现好几家都有。他选了三户,其中一户户主保佑能家很有意思,墙上有沙特清真寺的大挂毯,墙台上仍放有毛主席的镀金铜塑像,电视机上还放有毛主席带红军帽的照片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语录牌。另一户叫王荣元,男,47岁,从事餐饮业和旅馆业,是寻甸县柯渡镇柯渡村人,随着红色旅游的发展,他的农家乐生意也日益兴隆。王荣元说“老屋子就一直挂着毛主席像,后来又买了这尊毛主席石膏像,生意和日子都过得红红火火,这是毛主席他老人家带来的福分······”在拍摄苗族时,孙大虹同志选的是元阳县黄茅岭的大山村李二妹家,地处深山老林,收入主要是种植粮食,四、五口人年毛收入仅仅8000元,勉强维持生计。但主人却在她那碎石块砌成的破败的房屋内仍张贴着巨幅毛主席像。

    在拍摄蒙古族时,他选择的是玉溪市通海县兴蒙乡,这里是云南省唯一的蒙古族聚居乡,选了白阁村101号和桃家嘴村54号。一位赵姓女村党支部书记陪同孙大虹同志拍摄时说“我们蒙古族家家都挂毛主席画像,我家也有毛主席像,每次搬新家,孩子的爷爷都要把毛主席像高高挂起来,并反复端详。孩子总是好奇地问爷爷‘毛主席是否是爷爷的好朋友?’爷爷都语重心长地说‘毛主席不仅是爷爷的好朋友,而且是带领我们打天下的大恩人,是为老百姓劈山开路的领路人,没有毛主席就没有今天的一切······’”

    在拍摄藏族时,2011年6月22日孙大虹同志选择了远离昆明一千六七百里的迪庆州香格里拉县,共拍摄了四个家庭。在一个名叫解放村的地方,有位名叫孙健康的户主,非常健谈。他告诉孙大虹同志“藏族人民非常敬仰毛主席,几乎家家户户挂毛主席画像,有的主席像还摆在佛台上,毛主席已经是保佑我们平安幸福的佛祖和神仙了······”谈到藏族人民对毛主席的感情,也叫人不能不想起2010年青海玉树地震时,一位叫布周的老大爷,一直守候在自己倒塌的房屋上久久不肯离去,他趴在废墟上用手挖了又挖。有的战士以为老人的亲人埋在这里,过来帮他挖,他说他最珍贵的东西埋在下面了。经过官兵们6个小时的不懈努力,终于挖出一包东西,既不是金银财宝,也不是珍珠玛瑙,而是一盒上下5层,共70多枚的毛主席像章,及一副神采奕奕的毛主席绣像。原来老人是翻身农奴,一九六七年他托人手工绣了这幅毛主席像,他一直视为珍宝,四十三年来作为圣物挂在床头。他说没有毛主席就没有我们的幸福生活,我们永远热爱毛主席。这个故事叫每一位正直的中国人都激动而酸楚,可见藏族人民对毛主席的深厚感情。

    最能成为永久性纪念品的是毛主席瓷砖像,西双版纳州勐腊县勐仑镇大卡村是个哈尼族村寨,主要经济来源是种植橡胶和茶叶,村里几乎全是二三层小洋楼,但在最显眼的墙面上,都是用彩色瓷砖镶上大幅毛主席像,这也成了村里人装饰楼房的一种时尚。当孙大虹在村领导的带领下来到大卡老寨29号时,38岁的户主老伍无比得意地说“我家是最早镶上毛主席像的!”

    孙大虹同志在拍摄傣族时,分别在西双版纳州景洪县、普洱市孟连县、德宏州瑞丽市选了三个家庭。拍摄拉祜族、水族、佤族、彝族、阿昌族、布依族、纳西族、布朗族、普米族、基诺族、德昂族、独龙族、怒族时分别找了两个或三个家庭。在拍摄瑶族的一个仿佛很贫穷的家庭时,照片中那个阴暗破败的小木屋里,那位正在缝补的瑶族妇女,连同后面陈旧的墙面上的那幅几乎褪尽色的毛主席像,还有她背后的那个也快成为古董的缝纫机,在一束阳光照射下······简直就像一幅让人爱不释手的画风古朴的油画。

    后来在向基层同志了解傈僳族和景颇族的的相关情况时,他们都说这两个民族信仰基督教,家里一般不会挂毛主席像。可当孙大虹同志走进傈僳族户主余正荣家时,他看到的是对面墙壁中央挂有毛主席红军时代、开国大典、文革时代不同时期的照片和国旗、天安门图案,左右两边分别挂有基督教和道教的宣传画,墙壁上还挂着两把傈僳族长刀、竹笛、四弦琴等民族乐器,看来对领袖的敬仰和宗教信仰并不矛盾。

    孙大虹同志还拍摄了许多公共场所。当他来到昆明市石林县石林大道的“普世老民族”餐馆时,餐厅的正墙镶上了很多毛主席像章。餐厅的主人叫普文忠,男,44岁,出生于上世纪六十年代,从小就把毛主席当成自己的精神支柱,比喻成自己心中的神。他说,毛主席一直保佑着全家的幸福平安,因为从小就对毛主席怀有一份特殊的感情,平时注意收集和收藏毛主席像章,共收集1700枚毛主席像章。在餐馆的大厅用600多枚像章做了一面装饰墙,非常醒目,家里还珍藏着一千多枚。在丽江东方红广场上的毛主席像,可能也是全国唯一仅存的毛主席带着红领章红帽徽一身戎装的室外塑像。据说当年丽江地震时,周围的建筑物都倒塌啦,唯独这尊毛主席像仍高高耸立在广场上。孙大虹同志在这里拍摄了几张,其中一位老人仰望着伟人塑像久久不愿离去的照片,让我感慨良多!

    孙大虹同志在最后展出的是毛主席祖先客籍地云南永胜县程海毛家湾。这里的毛氏和湖南湘潭韶山毛氏共一个始祖——毛太华。据说毛主席一生只来云南一次,但老人家与云南各族人民的情缘,实在是一卷浩瀚厚实的书籍,是一曲浑然交响的乐章。云南在解放战争时期广为流传的《民族英雄颂歌》,浓缩了云南各族人民对人民领袖的崇敬心情,也透视着一代伟人毛主席永驻云南各族人民的生死情缘:

    在那些年头铁链锁住了手,

    在那些年头灾难压低了头,

    忽然大星星亮啦,

    他把我们的眼泪来止住,

    我们起来跟他走,

    放下忧来放下愁。

    大星星照在前面,

    我们抬起垂下的头。

    千年的土地也翻了身,

    万里的长途也走到了头,

    他啊!民族英雄!

    他是我们心上的领袖。

    孙大虹同志的“毛主席是我们家里人”摄影展,分前言、各民族深情、公共场所、毛泽东祖先客籍地——永胜毛家湾、后记五个部分,题材重大,朴素自然,以独特的视角、生动细致的镜头,展现了云南各族人民对毛主席的深情。他工作细致入微,给每一民族的每张照片都标注上了拍摄时间、拍摄地点、人口结构、经济条件,拍摄背景或与毛主席的故事。从照片可以看出,各民族群众对毛主席的敬重,不管家里经济条件如何,都将毛主席画像/塑像摆在了家里最醒目的位置,或是堂屋的墙上;或是天地君亲师的牌位旁。从照片还可以看出,对毛主席的敬仰已经深深的融入到各民族群众的日常生活中,毛主席真的已经成为了“我们的家里人”。

   让我最受感染的是孙大虹同志的后记,鲜红的展板上这样流露着他的心迹:今年不仅是中国共产党诞辰90周年,也是中国共产党的缔造者——毛泽东主席逝世35周年,诞辰118周年。为了表达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和毛泽东主席的忠实跟随者和崇拜者的心情,用镜头直面历史事实,用影像刻录时代生活。几个月来,我起早摸黑、翻山越岭、风餐露宿,穿过一个个少数民族山寨,走进一家家少数民族的房屋,观看到许多家庭都挂着毛主席画像,感受到各族人民对共产党毛主席的热爱之情,聆听着各民族歌手美妙绝伦的歌唱,品尝着乡情浓郁和民风淳朴的农家小菜,与各民族兄弟促膝交谈,缅怀伟人,畅想未来,共同劳作着,共同感悟着、快乐着。我无时无刻不沉浸在像溪水一样纯洁、像阳光一样灿烂、像彩虹一样绚丽的民族文化民族风情之中,也时时刻刻为边疆少数民族生活的艰辛和努力战胜贫困、迎接新生活的勇气所感动。特别是每当边疆少数民族人民谈论新生活和憧憬未来时,都无不感恩毛主席,流露出灿烂的笑容和缅怀之情,这一切使我深受感染,点燃了我的创作激情,激发了我的创作灵感。我不仅真实地记录下这感人的一幕幕,也使我自己的心灵一次次被震撼、一次次受到净化。······

    目前,我在完成了云南省26个民族拍摄计划的基础上,又专程到毛泽东主席客籍地永生县毛家湾拍摄,并准备走出云南,走进全国,将全国56个民族拍全,作为在党的领导下各民族大团结的见证,也作为一个摄影着对历史的感念和对现实的尊重。”

    孙大虹同志的这些影展作品,应该说是浓缩和记录了一个已经逝去的时代,唤起了经历过那个红色时代的人们对逝去的那个时代的情感和记忆。据相关资料介绍参观者王奶奶是某机关退休老干部,她认认真真看着每一幅照片,百感交集“当年我们对毛主席的感情,是年轻一代很难想象的。当时确实每一家都要挂一幅毛主席的肖像,就像是毛主席真的陪在自己身边,干什么都特别有劲,特别有精神动力。”在影展现场,还有一位叫郭红丽的标准90后,云南省民族中等专业学校的一名学生,是楚雄的彝族,,对于影展中记录的毛泽东主席,她直言“不太熟悉,毕竟距离自己太远久了”“在爷爷奶奶的老家里,确实也挂着毛主席的画像。”“我们这一代人,虽然对毛主席的感情不像爷爷奶奶那样深厚,但从老一辈人的口中我们也能知道很多毛主席时代的故事。所以从心里来说,我们对毛主席也是怀有很深的敬意的。”

    作为来自几千里之外的参观者,后来我还从第一届影展中六大本留言簿的参观者的留言中,足以看出《毛主席是咱们家里人》影展的影响。

    “毛主席对各族人民恩深似海,各族人民对毛主席情重如山。”

    “瞬间的艺术,永恒之记忆;看见家里人,想念毛泽东”     “毛主席是我们家里人,人民心愿博大厚重;这个题材一滴水中映出了太阳的光辉”

    “久违了的正气”

    “从心里溢出的歌”

    “心中的太阳,永恒的记忆”

    “毛主席永远活在我们心中,世代相传。永垂不朽!”

    “一代伟人,永恒信仰”

    “谁说当代中国人没有信仰!各族普通人家毛主席的画像,在大虹纪实摄影作品中已给出了答案……”

    “毛主席永远是中国最广大人民心中的红太阳,某些人的诋毁和污蔑,只是狂犬吠日”

    “毛主席万岁”

    “热爱毛主席,民族大团结”

    “摄影展,撼人心;似清泉,润肺腑;实难得,世无双;毛主席,老百姓;心连心,一家人。毛主席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战无不胜的毛泽东思想万岁,只有毛泽东思想才能救中国,毛主席永远是人民解放的旗帜,永远是人民的领袖和导师”

    ······

    原云南省委副书记,中国文联副主席丹增题字“民族大团结,敬重毛泽东”。一瞬间,我们明白了云南26个民族为什么会亲如一家。

    在我和相继到来的昆明的张应宝、吕丕生、杨兴同志深入交流红色情结,共同追求红色理想时。大约下午三点多钟,孙大虹同志准时来到云南民俗博物馆二楼展览大厅,杨馆长向他作了简单介绍。我们共同就《毛主席是咱们家里人》摄影展的一些情况和孙大虹同志作了交流和沟通······

    “你好!你从江苏徐州来到昆明不容易,是客人,有什么问题你先提?” 随后他爽快地向我这个来自五千里之外的特殊参观者表示了由衷的欢迎。

    “孙老师,您好!《毛主席是咱们家里人》选材、取名都特好,亲切、温馨、自然、诱人,艺术地再现了云南各少数民族对毛主席的真情实感,是什么让您选择了这样一个题材?展览情况如何?”我迫不及待地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

    “是这样,我在序言里已作了说明。去年正月十五那天,我去玉溪市澄江县阳宗镇搞调研,发现在街道一间小杂货店内,有三个老太太谈笑风生很高兴。只见一位汉族老太太指着毛主席像说着什么,我下意识地抓拍了一张。正是这张大幅的毛主席肖像让我突发奇想,如果能将云南各民族人民群众家里挂着毛主席肖像的实况拍摄下来,汇集成册或做影展那该多好。让大家都来分享这一生长在各民族之间的生生不息的领袖情怀,从那时起我就开始拿起相机,在基层同志们的帮助下,走乡入户······。

    后来的影展也是和省民委等五家单位联合举办的,原计划第一届展览会是12月25日开始到2月1日结束的,没想到前来参观的各地群众太多,络绎不绝,不得不两次延迟影展后,直到2月17日才结束。厚厚的四本留言册,还有两本博物馆临时添上的笔记本都用完了。之前还应邀参加了去年云南大理和浙江丽水两个中国国际摄影节的展出,其中蕴含的思想价值、社会价值、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以及它所反映的艺术取向与创作追求,引起了国内外摄影界和评论界的关注。后天的开幕式是第二届影展,反正从去年9月到现在影展就一直没有停止过······”孙大虹同志滔滔不绝讲了许多。

    “孙老师,请问您如何看待云南各少数民族至今仍悬挂毛主席像这种现象?”我想探寻孙大虹同志的红色情结世界。

    “中国大多数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由于地域偏僻,相对比较落后贫穷。但在精神生活上,我看他们比已经先富裕起来的一些地区的人们都幸福的多。他们善良、淳朴、勤劳,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邻里和睦,互相关爱,环境优美,生活节奏慢而且没有精神压力。自从有人类社会以来,中国几千年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没有哪一个时代像毛泽东时代这样关心、爱护、尊重少数民族,没有哪一个时代像毛泽东时代这样彻底清除了坑蒙拐骗偷、假冒伪劣、吃喝嫖赌等一切丑恶社会现象,也没有哪一个时代像那个时代各民族人民亲如兄弟,团结和谐,其乐融融。所以他们感恩毛主席和共产党是再自然不过的事了。

    其实悬挂毛主席像这是一种真真实实的社会现象。这是边陲少数民族人民对新中国缔造者毛主席最朴素、最真挚的情感表达,那种情感是感恩,是信赖,是敬重,是崇敬,是怀念,是希望。久而久之,毛主席俨然已经成为云南少数民族心目中无比尊贵的“神”,在一些老百姓家中,供奉的香火常年不断·······”孙大虹同志用亲身经历,以独特的视角认真地阐释着《毛主席是我们家里人》。

    “我按照现在时髦的说法也算个红二代吧,我的父母是红军时期的老革命,住过延安的窑洞。我三岁时就会喊毛主席万岁。深深理解人民群众对毛主席的感情,我作为知青下过乡,当过农民,干过农场工人、纺织工人,还当过生产建设兵团战士,可谓工农兵都干过。那时我们这些几乎和新中国同龄的人都最听毛主席的话,毛主席的话语如洪钟大吕,刻骨铭心,知道照毛主席的话做事不会错,能分清是非,许多同志都能无私奉献,把新中国建设好,那时对未来真的充满了美好的憧憬。所以我们对毛主席都有很深的感情,如今毛主席已经去世三十多年了,老百姓还这样难忘他、敬重他?!古今中外,自从有人类历史几千年以来哪有第二个人能享受这个殊荣····”孙大虹同志自豪地徜徉在尘封已久的红色记忆里。

    “孙老师,您起早摸黑,翻山越岭,走乡入户,跑遍云南,不辞劳苦,见证了边疆各族人民对毛主席的感情,做了一件有人想做或者想到而没有去做、最有意义的大好事,功德无量,真的希望您的影展能走出云南,走进北京,走向全国” 我深深理解孙大虹同志的这份红色情感和毅力。

    “自上次影展产生强烈的影响一再延长,这次来到云南省民俗博物馆再展览一个月,接着准备把这些照片悬挂在云南民族村26个民族的各民族村。然后到云南省各地巡回展出。我还准备到云南民族大学等学校展出······现已通过中央民族大学寻找其它各民族悬挂毛主席画像的家庭,再到全国30多个省市自治区边拍摄边展出,拍全56个民族后,再到北京及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展出,隆重纪念毛主席诞辰120周年。今年十八大就要召开,中国要走社会主义道路,毛泽东的旗帜坚决不能丢!”孙大虹同志义无反顾地表示要把自己的红色情结坚持到底。

    “您确实做了一件很有意义的功在千秋的事情,这个影展也是摄影界的一件盛事。全国人民会感谢您,未来会感谢您!但是还有更多的人付出了更多的经济和精力来宣传毛主席和毛泽东思想,比如许多人耗资几十万乃至数百万建造了毛主席纪念馆或像章陈列馆,全国就有几十甚至近百座。山东省东明县佘石成,一位生活无着的农民,扒掉仅有的一所住房,投资几十万元建造了一座可能是目前农村最大的民间毛主席纪念馆。还有像常州戴诚老师举债百万元,筹建红歌合唱团,20年来每年举办大型《毛泽东之歌》音乐会,这样的红歌合唱团全国也有几百个,还有更多的毛泽东思想研究会、研讨会、诗词研究会·····还有许多像南街村那样依靠毛泽东思想,壮大集体经济的红色村子······他们对毛主席的感情岂止用悬挂巨幅毛主席画像能表达?!作为像您这样正厅级的国家干部。与普通人相比搞这样的影展占尽了天时、地利、人脉。更希望您能用您最珍贵的镜头把这些红色故事记录下来,广为宣传·····”我极力地把我所掌握的有关毛泽东情结的资料转告给他。

    “可以,我的影展已得到了云南省委的肯定,特别是得到了省委秦光荣书记的支持。今后我会用自己的镜头记录下这些珍贵的画面展出或著书,也希望你能为我提供一些线索······”孙大虹同志爽快地接受了我的建议。

    不知不觉中,我们已交流了近两个小时。孙大虹同志也诙谐地说远远地超出了我当初要求的半个小时,希望我作为第二届影展的第一个参观者写下观后感。于是我在杨甘雨馆长拿来的留言簿上欣然写下了“我来自江苏省徐州市的一名普通国家工作人员,千里迢迢来到美丽的春城昆明,观看了您的《毛主席是我们家里人》,很受感动。您翻山越岭、风餐露宿、不辞劳苦,走遍云南,记录了云南各族人民对毛主席的真情实感,做了一件最有意义功德无量的事情,全国人民感激您、敬佩您!希望您的影展走出云南,走向全国!毛主席永远活在各族人民心中!江苏徐州吕康军2012年2月24日”

    第二届《毛主席是我们家里人》影展的开幕式于2月26日如期举行,为了不影响影展的前期准备工作,我们只好起身告辞,并在《毛主席是我们家里人》序言前合影留念。随后我也虔诚地用自己的相机把影展的每幅照片再拍摄下来,把整个影展摄录下来·····岁月的流逝正验证了一位哲人的那句至理名言“有一种精神,穿越历史的云烟,日久弥新;有一种怀念,历经时代的风雨,更臻醇厚”。

    离开的时候,我们的心里久久不能平静。回首再望一眼大厅入口处的展板上的毛主席,心潮起伏,老人家的笑容依然那么亲切,那么淳朴,那么灿烂。突然间我似乎明白原来 “毛主席是我们家里人”·······看来毛泽东已是一个时代的象征,时间愈久,人民愈感毛泽东人格风范的伟大,愈感毛泽东思想的伟大,愈感毛泽东历史作用的重要。在人民群众心目中,毛泽东主席已不仅仅代表毛泽东个人,而是我们这个党、这个军队、这个国家、这个民族的灵魂。古人云:“公者千古”“能予而无取者,天地之配也。”毛泽东主席就是这样的人物。只有将人民记在心里的人,人民就会永远记住他。任何非毛化、反毛化都是不得人心的,一切反毛小丑都将被永远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毛主席永远是我们家里人!永远活在中国人民心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红网

GMT+8, 2025-1-12 21:52 , Processed in 0.296658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