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红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098|回复: 0

练红宁:“南京大屠杀纪念馆”这个称呼得改改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2-7 16:06: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源:中红网—中国红色旅游网 作者:练红宁


    中红网南京2011年12月5日电(练红宁)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74周年祭日,南京将会鸣响防空警报,举行纪念活动。“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作为我国最大的国耻馆、悲情馆,免费开放后参观人数众多、影响更加深远。

    然而,人们略称的“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却是非常错误的称呼。建议尽快更改此馆名,从而纠正错误的略称,免得遗错万年。

    一,馆名应短而易记,且无歧义。“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不仅冗长且不便记忆,略称多样且常被“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大屠杀纪念馆”等所取代,除了人们说话,甚至媒体和宣传广告中都出现这种写法,于是网上搜索引擎里“南京大屠杀纪念馆”成了热词,造成截然相反的意思:全名是纪念遇难同胞,略称则成纪念大屠杀了。

    现在已进入短词、短名和网络时代,建议参照瑷珲历史陈列馆的叫法,直接改称或增加“南京大屠杀国耻馆”或“南京大屠杀陈列馆”、“南京大屠杀血证馆”、“南京大屠杀史实馆”等称呼,可简称为“国耻馆”、“大屠杀国耻馆”等。至于有人想改称“国际和平中心”,就背离了该遗址的宗旨。

    二,公交设施应与馆名相配套。建议将南京地铁2号线云锦路站改为“大屠杀国耻馆”站或“国耻馆”站,让人们十分方便和醒目地知道“大屠杀国耻馆”的位置。

    三,周边道路应与国耻文化配套。南京大屠杀作为南京历史上的最大浩劫,还应当通过地名文化让人们铭记国耻和承载历史。建议把纪念馆和遇难同胞丛葬碑周边的部分道路、街巷名进行调整,以将历史事件植入地名文化,增强文化的历史穿透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红网

GMT+8, 2025-1-12 13:27 , Processed in 0.337460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