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红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592|回复: 0

范银忠、万吉刚:红五军血战高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2-1 16:57: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源:中红网—中国红色旅游网 作者:范银忠、万吉刚

    一

    1936年10月,红四方面军一部(五军、九军、三十军)奉中革军委指示西渡黄河,执行宁夏战役计划。11月中旬,根据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的决定,过河部队称西路军。

    西路军军政委员会主席陈昌浩、副主席徐向前。常委:陈昌浩、徐向前、曾传六、李特、李卓然;委员:陈昌浩、徐向前、曾传六、李特、李卓然、熊国炳、杨克明、王树声、李先念 郑义斋、陈海松。

    西路军总指挥:徐向前;总政委:陈昌浩;副总指挥:王树声;参谋长:李 特;政治部主任:李卓然。

    1936年12月27日,军委主席团电示徐向前、陈昌浩:“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前途甚佳。西路军仍执行西进任务,占领甘、肃二州,一部占领安西。”

    12月27日晚,红五军奉西路军总指挥部命令。撤离山丹,向西开进。

    红五军撤离山丹后,踏上了西征的道路,这一次红五军由往日的“钢铁后卫”一改而为全军的前锋。

    12月28日,红五军经民乐洪水,越甘州,涉黑河西进。敌人一路尾追堵截,红军且战且行。

    五军继续向张掖以西进军。这次随同五军行动的还有西路军供给部、卫生部、及所属辎重队、被服厂、兵工厂、总医院、妇女独立团一部,均在五军的掩护下行动。由于后勤部门人员多,又带了不少家当,尤其是总医院的几十名重伤员,由担架队抬着前进,故行进速度相当迟缓,行军队伍也拉得很长。为了抢占先机,也为了后勤队伍的安全,董振堂命令三十九团、四十五团、军骑兵团为前锋;以四十三团居中,掩护后勤队伍;以主力三十七团殿后,随时阻击敌人。

    12月29日,前锋三十九团在张掖东部的二十里堡,遭遇敌一00师韩起功旅及部分民团的阻拦。五军先头部队予以坚决还击,敌人很快溃退,迅速撤入甘州。30日,董振堂率五军攻入抚彝城下(今临泽县蓼泉镇,明时置驿,属甘州府,民国初改县,十七年国民政府改为临泽县。当时的抚彝县城,亦称临泽 ,但不是现在的临泽县城,以下统一从旧称,均称“临泽”),城内守敌仓惶出逃,红五军占领临泽县城。此时,后面的辎重队伍由于行动迟缓,还远在平远堡、乌江堡一带准备渡黑河。敌韩起功部见红军大部队已过,便从后面偷袭过来。当时西路军供给部的车辆、骆驼正在过河,担任掩护的三十七团迅速展开,向敌人还击。已渡过黑河的四十三团也从南面迂回,掩杀过来,敌骑招架不住,被迫东退。五军在这次行动中,各团队配合得很好,始终未给敌以可乘之机。

    1936年12月31日,五军及总直供给部和妇女抗日先锋团进入临泽县城。进城后,董振堂即下令部队抓紧时间休息,随后找到军政委黄超,二人经过商议,黄超决定自己带军直属大队外加三十七团、四十三团驻守临泽,由董振堂率三十九团、四十五团、特务团、骑兵团和总部妇女先锋团总计两千八百余人,去攻打高台县城。

    黄超以前曾是张国焘的秘书,是张的心腹。红四方面军南下期间,董振堂一面积极完成作战任务,一面与朱老总一起,对张国焘的分裂活动进行了坚决斗争,引起张国焘的不满。后调黄超担任五军政委,先把原五军主要干部分批调走,并企图待机架空董振堂。会宁会师后,黄超的行为虽然有所收敛,但两人工作上的配合并不十分默契。依当时二人在红军中的地位,董振堂不仅是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二十三名委员之一,著名的宁都起义领导人,而且战功卓著。而黄超除了有张国焘的全力提携外,其它根本没法与比他大十多岁的董振堂比。但忠厚正直的董振堂出于对党的绝对忠诚和信赖,抛弃前嫌,不仅宽容了黄超,而且出于党的组织原则,有些事情则听从于政治委员黄超的安排。

    二

    1936年12月31日晚,军长董振堂、政治部主任杨克明率三十九团、四十五团及军部骑兵团两个连、特务团4个连和妇女抗日先锋团三营一部进军高台,全军仅有的一部无线电台也按黄超之意留在了临泽。

    高台县座落于河西走廊中部,南靠祁连山,北依合黎山,黑河自东向西流过,横贯全境,为红西路军西进必经之地。县城傍河南岸而建,城墙高约三丈,东西设置城门,并建有城门楼。城内东街有天主堂,建筑华丽。北城有大佛寺,建于明朝,雄伟挺拔,高出城墙,数里可见。西关有财神楼,为险要制高点;东郊有一庙,地势险要。城内守敌除马步康的一个排和保安队外,还有党部书记王兆德、县长马鹤年,在西路军占领山丹后,仓促组建的800多人的民团。

    红五军于1937年1月1日黎明前赶到高台城下,董振堂用望远镜仔细地观察了这个倘处于朦胧睡意中的小城,然后下达战斗命令:“四十五团为左路,三十九团为右路,特务团、骑兵团居中”攻打高台县城。

    战士们抬着早已准备好的云梯从各个方向扑向城墙,一部分敌人发觉了,开始顽抗阻击,而有些城头,直到攻城的战士们爬上去了,敌人才发觉。有限的抵抗已经无碍大局,红五军将士一鼓作气,经一个多小时的战斗,除马步康的一个排逃跑外,保安队和民团全部缴械投降,红五军俘获了一批战马、武器弹药。伪县署官员全部被俘,高台解放,红五军的军旗高高飘扬在高台城头。

    进城后,因电台不在身边,董军长立即令骑兵团派人飞马赶回临泽报信,希望政委黄超带五军余部迅速跟进,同时让黄超电告西路军总指挥部高台战况。执行任务的战士们走了,董振堂回到城内的临时指挥所(天主教堂),政治部主任杨克明正亲自写着各类标语,忙的不亦乐乎。杨克明是原红四方面军三十三军的政治委员,三十三军与五军合编后,担任五军政治部主任,和董振堂搭档期间配合的十分默契,是一位不仅年轻且极富才干的红军高级指挥员。董振堂悄悄来到杨克明身后,笑着说道:“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好!好!好!”董振堂连说了三个好,杨克明回过头来,见是军长,笑呵呵地把笔往桌上一丢,说道:“老董,前景大好啊!现在只要部队全力西进,不久即可到达新疆。等我们拿到了苏制的武器,和各项补充物资,到那时,……”
董振堂把腰带解下来放在桌上,说道:“到那时用苏式武器装备部队,那当然好!只是现在西安事变虽已和平解决,但情况不明,二马与蒋介石不同啊,西北是他们经营多年地盘,已形成了家族统治式的武装集团,是容不得我们的。”说到这里,董振堂久久凝视着窗外,沉重地讲道:“要时刻警惕,此地不可久留呀!”

    红五军攻占高台后,为团结和依靠贫苦群众,部队机关和后勤人员立即投入发动群众,建立革命政权的工作。

    1月2日,军长董振堂、政治部主任杨克明同志在县城文庙街头组织召开群众大会。杨克明讲话说:“红军是人民的子弟兵,是穷人的队伍,是专门打蒋介石,国民党马家军的。”他号召群众积极支援红军筹粮筹款,打倒蒋、马敌,抗日救国。大会当场扣押了伪县党部书记王兆德和县衙捕班衙役头子赵仓,并宣布开仓放粮,救济贫苦百姓。会后红军宣传队立即走街串巷,书写标语,挨家挨户进行宣传。广大指战员不怕天寒地冻,身穿单衣为群众挑水、劈柴、扫地、帮助群众。医务人员积极为病人治疗疾病,很快得到了群众的信任、支持。
同日徐向前、陈昌浩向军委致电,报告西路军行进情况及敌情,并建议:西路军“如敌无大的压迫,即以大部留高、抚休整;如被敌迫时,即准备部署肃州,以一部诱敌进展。”

    1月4日,为了团结和依靠穷苦群众展开工作,红五军政治部组织召开会议,成立了高台县贫民救济委员会,选举王天佑为主任委员,王三林、郇辅周、万占魁为委员。发动群众开展对土豪劣绅芦荣、董子清的斗争,没收了他们的财产,救济贫苦群众。

    1月5日,召开群众大会,选举产生了中华苏维埃高台县政府,许青年任主席,白希斋任副主席。元月七日,成立苏维埃东街政府、西街政府。苏维埃东街政府设在文庙万寿宫,由五人组成,主席:张正福,副主席:夏登云;西街政府设在城隍庙圣母宫,由七人组成,主席:陈锡福,委员:赵辅等。大会根据群众的检举揭发,经群众大会公审,将被地主老财收买叛变,乘机贪污,敲诈勒索群众的原贫民救济委员会主任王天佑就地处决,大快人心。

    同时,还成立了抗日救国义勇军甘肃省第五路军司令部,司令白希斋,下设参谋部、供给部、义勇军第一团和通讯排。参谋部参谋胡宗经、郑炳伦,供给部部长张荣,义勇军第一团团长贺瑕龄,通讯排排长李浩。红五军攻占县城后,被俘民团壮丁中有三百多名不愿回家,要求参加红军,经审查被编入抗日义勇军。

    县、街苏维埃政府协助红军清除暗藏的国民党反动势力,发动群众加固城墙工事,支援部队战斗,帮助红军筹集军需。红军为解决群众困难,筹办了合作社,苏维埃政府也积极组织工商界人士捐款捐物,并协助红五军指战员按照“买卖公平”,“按价买物”和“征粮、征款”的政策,筹集军需物资。发动群众为红军赶织棉衣、毡靴,几天内使红五军指战员全部换上了冬装。许多群众还为战士缝被、补衣、做鞋,有的还献马、献鞍、打刀、造矛,积极支援红军,全城呈现出一派军民鱼水情的景象。

    同日,军委主席团电令徐向前、陈昌浩、李特及西路军军政委员会,“西路军即在高台、临泽地区集结,暂时勿再西进”。

    派去临泽送信的小分队回来了,五军余部并没有跟过来。带回来的只是中革军委的一纸电令:“在高台、临泽地区集结,暂时勿再西进。”

    董振堂接电后大惑不解,不知中央如何又不让西进了。原来,中央考虑的是从全局出发,西安事变后,蒋介石回到了南京,立即扣押了随行的张学良,并调集四十个师的兵力准备进攻西安,局势再度紧张起来。中央此时来电令西路军暂勿西进,有静观时局,随时需要西路军东返策应陕甘的意图。

    8日,军委再次电令西路军集中全力消灭尾追之敌,创造肃、甘、安根据地。徐向前、陈昌浩二人按照中革军委的指示,决定停止西进,准备在临泽、高台一带迎敌。

    董振堂从接到命令开始便有一种不祥的征兆,但他还是不容置疑的坚决执行了。这些天来,他踏遍整个高台县城,一边抓紧时间布置防御。

    随同五军一同到达高台的,还有西路军妇女先锋团三营一百多名女战士。此刻,她们也在县城各处忙个不停,有的在教群众唱革命歌曲,有的在向群众宣传我党“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政治主张,有的则穿梭在大街小巷里,忙着贴、写各种标语。在红军的宣传号召下,城里的百姓踊跃向红军捐衣捐粮。一时间,整个小城沸腾起来,好不热闹。

    三

    此时“西安事变”虽已和平解决,但蒋介石亡共之心不死,并未放下屠刀。他命令盘踞在甘肃、青海的马步芳、马步青的部队加紧进攻,企图彻底消灭西路军。在一片和平的气氛中,由于数倍于我军的敌人悄悄向西路军围来,西路军一步步迈入危境。

    1936年12月下旬,马步芳在武威军事召开会议后,任命马元海为前敌步骑总指挥,辖警备第一旅、新二军马步銮团、百师刘呈德团、循化八工民团、西宁南川13营民团;任命马彪为骑兵第一路指挥,辖新二军马忠义团、陈嘉禾团、警备旅马元祥团及临夏、藏和、门源民团之一、二、三团;任命马朴为骑兵第二路指挥,辖一百师骑兵旅及西宁鲁沙尔、上五庄民团、湟源民团;任命马禄为骑兵第三路指挥,辖骑五师马禄旅、韩起禄旅;任命韩起功为步兵第一路指挥,辖一百师三○○旅、一百师手枪团、西宁市民团、甘州民团。决定以骑兵为主力,分三路反攻。并以骑五师马呈祥旅、一百师马步康、马全义等旅,以及民和、互助、乐都、贵德、同仁等县民团为总预备队。从这个布署图可以看出来,这里包括了“青马”几乎所有的正规主力和民团武装,可谓“倾巢而出”,不计成本代价。

    西路军各部在高台、临泽、倪家营子一带不走不退,并开始就地扩红、筹粮、创建根据地。这样一来,马步芳、马步青就再也沉不住气了,这是他们最害怕的,二马开始调集精锐,准备在河西走廊与西路军决一死战。

    1月9日 敌马元海集结正规军2万余人,同时,调集青海湟中,湟源等地民团20多个3万余人,兵分两路,开始对西路军实行分割包围,并集中优势兵力围攻高台城。
   
    四

    1月12日,敌军形成以一部兵力钳制临泽地区红九军、三十军,而以大部兵力绕道西进包围红五军孤守的高台县城的阵势。主力部队马彪、马朴、韩起禄、马禄四个骑兵旅,一个炮兵团,外加马德胜、马兆瑞等四个民团共二万余人绕过两地,直扑红五军驻守的高台城,全力围攻红五军。一路叫嚣着“宁死一万人,不失一寸土。”的口号,围攻高台城。

    敌人大兵压境,董振堂闻讯后登上城头,平静地举起望远镜,只见远处的戈壁滩上烟尘滚滚,马家骑兵一队队,一排排从四处向高台涌来,扑天盖地,场面甚是壮观,更远处还有步兵在沙地上蠕动着。

    虽然,董振堂早就预料到这般下去必与二马会有一搏,但没想到会如此之快。西路军分驻多地,唯高台五军实力最弱,仅三千余人。照这阵势,孤军困守前景不妙。

    董振堂想要是现在手头里有几门炮该多好哇,至于炮弹嘛,几发就行。他是专业炮兵出身,这点距离,由他亲自瞄准,几发炮弹砸过去,必将炸得马匪人仰马翻,彻底将敌人嚣张的气焰打下去。可现在别说炮弹,就是手榴弹也没多少啊。

    他放下望远镜,回过头去找机要参谋,他想向总指挥部发电请求增援。可是他失望了,机要参谋和电台都留在了临泽,由政委黄超控制。董振堂看了看随行指战员和城头上担任包围的战士,用坚定的语气讲道:“同志们!高台是咱们红军西进的战略要地,我们要坚守每一处阵地,拖住敌人,赢得时间,敌人是从东面上来的,总指挥部不会不知道,主力一定会赶过来增援我们的!”

    听了董军长的喊话,战士们信心十足,纷纷磨拳擦掌,赶修着工事。

    董振堂回到指挥部,立即布置全城的防守任务:以第四十五团扼守东城门和城东南半部;第三十九团扼守西城门和城西南半部;以特务团、骑兵团扼守北城。任务下达后,他找来敌工科长李肃,李肃是山东临清人,西北军军官学校毕业,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我党打入国民党第二十六路军,从事兵运工作的三人小组之一。起义后他一直在红五军团工作,曾任第十四军政治部宣传部部长,团政治委员,军团随营学校政治委员,红五军敌工科科长等职。董振堂交给他的任务是:趁敌人还没有对高台完成合围之际,立即带领几个战士化装出城,向总部报告情况,请求支援。

    送信的同志们出发了,他们能否顺利完成任务呢?董振堂焦灼地徘徊在城头。不多久,敌人的炮击开始了,炮火之猛烈是河西战役以来所罕见,原先已筑的工事大部被摧毁。炮火过后,马匪们在城外一字排开搞了个宣誓。敌前线指挥官骑在马上,举着大旗声嘶力竭的喊道:“韩旅长有令,攻下高台,人人有赏。放假三天,城里的财物、女人都归你们…….”

    敌人的敢死队顿时齐声呐喊起来,城头上的十三师师长(兼四十五团团长)叶崇本听着那个气啊,攥紧拳头骂道:“狗日的,来吧,老子送你到阴曹地府去领赏!”

    马匪们一排排扛着云梯,手持绳索、铁钩,嚎叫着向城墙扑来。五军的干部、战士均是打阻击、坚守战的老手,并不急于开火,而是尽量地把敌人放近,然后一顿狠揍,打得马匪人仰马翻,屁滚尿流地逃回了出发地。这样的战斗一直打到第四天,敌人什么也没捞着,且死、伤无数。

    马元海站在城外的高坡上,脸色阴沉地注视着硝烟迷漫的高台,咬牙切齿地对败下来的敢死队士兵骂道:“十比一,还打成这样,真是一帮混账!”骂完了,转念一想,也难怪,他的对手是董振堂啊,原西北军无人不晓的悍将,打防御战的顶尖高手,连老蒋的中央军都过不去的一道坎。该怎样收拾西路军打出来的这只拳头呢?国民党马家军指挥官一筹莫展。

    此时的董振堂也焦虑地徘徊在城头,部队已连续坚守了四天,一直盼望的援兵却迟迟未见。也许,那边也被敌人牢牢拖住了,没有力量再增援高台。如果是这种状况,到底应该怎么办?凭这三千余人能坚守到几时,他心里实在没数。况且粮弹已严重缺乏,每次夜里派出城去搜寻敌人尸体上弹药的战士们,回来均无较大收获。狡猾的国民党马家军指挥官,令出击的士兵每人只带三、五排子弹,打完再回去补充。高台古城历经数次地震,再经敌人的狂轰滥炸,城墙早已残缺不堪。目前,国民党马匪看阵势至少十倍于我,且装备精良,我军无险可守,无援可待。照此下去,死守将意味着全军覆没。董振堂向骑兵团长吕仁下达做突围准备工作的命令:“骑兵团负责突围前的准备工作,有他带人在城北的大佛寺附近的城墙上掏个门龛,过得去两、叁匹马的宽度,留一点薄皮,一撞即破就行。”

    为了防止战士们过于疲劳困睡城池被偷袭,董振堂亲自参加夜间守城墙,他登上城墙,望着城外国民党马家军营燃起的一堆堆篝火,以及淹没在夜色中的祁连山脉,他在考虑部队下一步的行动方向。

    这时,四十五团团政委张力雄夜晚查哨路过这里,见军长来了,赶紧跑过来。

    董振堂知道,张力雄是五军少有的一位文武双全的团级干部,他曾多次在作战会议上表扬过张力雄。连日的征战,张力雄双眼熬的又红又肿。董振堂心痛的握住张力雄的手说道:“你们辛苦啦!”

    张力雄回答:“军长,你不也和我们一样吗?”

    两人就近找了一处石梯坐了下来。

    “四十五团今天打退了敌人多少次进攻?”

    张力雄略微估算一下,回答道:“大约有十多次吧,有两次攻上了城头,都被我们及时打下去了。敌人炮火打的越来越猛,今天我们团调整了部署,留一、二营在城头坚守,三营撤下来留作预备队,团机关人员同特务连负责维护城内的治安、筹集战斗所需物资……”

    这种打法,董振堂十分满意,然后又问道:“你觉得像这样守下去,能守多久?”

    “这……,还真不好说。”张力雄抓着后脑勺半天回答不上来。

    董振堂和蔼的看着他,继而又问道:“没啥不好说的,你把你所考虑的东西都讲出来嘛,我很想听听你的见解。”

    老首长是务实求真的人,这一点张力雄很清楚,他沉思片刻后答道:“军长,我们都是你从苏区带出来的老部下,跟着你,我们爬雪山、过草地、打阻击,我们经历了无数血与火的考验。如今,在这高台坚守下去的信心那是不用说的,但是我们的粮弹急缺。我统计了一下,团里的重机枪子弹平均不到200发,轻机枪不到100发,步枪子弹每支仅10发,手榴弹每人还不到一颗。我们曾动员群众献出家里的斧子、锄头、铁耙、铁叉等等,但凭这些冷兵器去和敌人的炮兵、骑兵作战,后果是可想而知的。今天出现的两次危机,就是防守点上的战士们打光了子弹,敌人蜂拥而上的结果。这两天以来的战斗尤为激烈,我们团付出的代价很大啊……”

    张力雄流着泪讲到这里,再也说不下去了。

    ……

    在回指挥部的路上,董振堂心里开始不停地盘算。人,是至关重要的,在这种极端的困境下,现场指挥员必须果断做出决定,选择突围,要设法保存住这些革命的精英,有了他们,中国的革命才有希望,才能继续。想到这里,他加快步伐来到城内的指挥部。

    当晚,董振堂召集全军团以上干部开会。等大家都到齐了,董振堂没有做过多的解释,直奔主题道:“咱们五军在敌人的重兵包围下,已经在高台坚守了四天四夜了,现在粮、弹已将用尽,援兵迟迟不见,我想总指部那边也被敌牢牢拖住了。在这种情况下,我决定“突围!”

    董振堂把“突围”二字讲的尤为沉重。众人听后都点头赞同这个方案。杨克明首先表态:“选择突围极为必要,死守高台代价太大了。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只要保留住部队,将来10座高台,100座高台都有可能夺回来。我赞成军长的意见。”

    “军长说的对,死打硬拼历来就不是我军的战术风格,把人都给打光了,还拿什么去革命?适时突围,与主力合兵一处,敌人也啃不动啊!”十三师师长叶崇本也跟着表了态。

    董振堂听后微微点了点头,然后环视了一下在座的干部们,果断地讲道:“如果大家没有意见,就随我来!”

    董振堂把大家带到地图前继续说道:“向东选择临泽方向突围肯定是不行的,再傻的敌人也不会轻易让我们同主力汇合,我估计敌人一定会在此摆上重兵阻截我们和援兵回合。南面方向也不行,这里地势开阔,宜于敌骑兵追击,跑不了多远就会被敌人全部砍光的。”董振堂喝了口开水,然后手指北面说道:“只有向北面突围,城北是一片荒草和冰滩,便于我军开展活动,只要我们突围出去,就能在最短的时间绕道向东和总部的增援部队回合。突围命令明日传达,大家赶紧回去休息吧,明天还有战斗任务。”

    1月16日军委主席团电示西路军:“目前关键在西安,西安局面如果转向有利发展,将使二马难于积极对付西路军。”“同意西路军在现地休整一时期,集中全力乘机向东打敌,争取尔后以一部西进条件下,并大大向东扩展甘北根据地。”徐向前、陈昌浩有苦难言,决定咬紧牙关,坚决执行军委主席团的决定,在临泽、高台地区坚持下去。

    蒋介石获释,张学良被扣,给西北国民党马家军打了一针强烈的兴奋剂。尤其是“野马”马步芳,欣喜若狂。他在西路军主动撤离永昌、山丹后,大肆搜捕、屠杀红军伤员县乡苏维埃政权领导人,并致电蒋介石“邀功”讨好,并派出代表团从西宁赴前线“慰劳”国民党马家军,庆祝“胜利”。尾追西路军,叫嚣“死力堵截,阻止西进和东进”,“消灭共匪于河西走廊”。

    第二天一早,国民党马家军一改以往的进攻方式,将矛头直指城外西关的制高点----由财神楼改建的大碉堡。这处制高点十分重要,它就好比一只有力的拳头,在整个高台防御体系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敌人也看到了这一点,先是以猛烈火力压制住碉堡里的红军,然后用炮火攻击,渐渐地,勇士们一个接一个倒下,直至全部壮烈牺牲,碉堡被敌人的炮火夷为平地。与此同时,城东也进行着激烈的战斗,东关也有一个大碉堡,被敌人用同样的手段打掉了。

    碉堡失守,守城的难度加大了。接着敌人又开始攻城,一排排敢死队扛着云梯,头顶铁锅,拼了命的往城头上爬。五军战士们打退敌一次又一次疯狂的进攻。好不容易坚持到傍晚,十三师师长叶崇本带着一个群众模样的人匆匆赶到军部天主教堂,来人见到董军长,立即从鞋底掏出一封信并自我介绍,说是受黄超政委派遣来送信的红军战士。

    董振堂看了这位战士一眼接过信,看后信确是黄超亲笔所写,可是一看内容,董振堂的脸顿时沉了下来。 信上说:“高台是西路军西进必经之地和重要据点,不能放弃,必须死守……”

    董振堂震惊了,他实在料不到总部竟会做出这种与敌人拼血本的决定,又走上了那条“左”倾冒险主义的与敌人死打硬拼的老路。作为一名久经征战的指挥员,他清楚地知道,如果部队现在不突围,以后就没有机会了。

    激愤之余,他又仔细看了一遍来信,希望能从中找到给他灵活处理的字眼,可内容通篇严厉,没有任何可商量的余地。他手扶着椅子,神情异常严峻。片刻沉默后,董振堂回过头来,对送信的战士斩钉截铁地说道:“请你回去转告黄政委,服从命令乃军人天职,我董振堂誓与高台共存亡!”

    送信的战士走了,大家默默地望着他们的军长。董振堂用低沉的声音命令道:“突围计划取消,团以上干部晚上到天主教堂开会!”

    大家分头走了,空荡荡的天主教堂内只剩下董振堂一个人,此刻,他再也克制不住内心的压抑,泪水夺眶而出。他无力地倒在椅子上,他太累了……。

    许久,他睁开双眼,用手抹去脸上的泪痕,开始责怪着自己:董振堂啊!你这是怎么了!你流泪了,胆怯了?不!都不是,从戎二十几载,无论是亲临火线,还是率队冲锋,哪怕是刀山火海,我何曾有过畏惧!但唯独这次不同,孤军困守危城,城破只在早晚,这支英雄的部队即将随自己一道,淹没在这茫茫大漠之中……
    想到这里,董振堂的心如刀割一般。

    晚上,昏暗的天主教堂内,聚集着五军团以上干部。董振堂从口袋里掏出黄超的来信,然后威严地讲道:“突围计划取消,黄政委来信,命令我军死守高台,人在城在,人亡城亡,红五军与高台共存亡!”听到这一消息,每个人都显得极为平静。董振堂望着大家,深情地说道:“同志们,你们中有随我一道参加宁都起义的,有随我在中央苏区并肩御敌的,有随我参加长征担当后卫的,还有英勇的原四方面军三十三军的同志。你们身经百战,个个都是好样的!我很荣幸能够领导你们。不过,这一次不同,你们要做好血战到底的准备!”然后,董振堂严肃坚定而又沉重果断地说:“我们要坚决守住高台城,完成党交给我们的任务。”决定守城两个主力团进行对调,由四十五团防守西门和城西南半段,三十九团防守东门及城东南部,特务团负责严守城北面,骑兵团在城内预备,根据敌人主攻方向随时增援。

    十三师师长叶崇本率先站了起来,大声地讲道:“没啥说的!军长,我们坚决执行总部和您的命令,我们十三师誓与高台共存亡!”其它指挥员也纷纷宣誓。董振堂备受感动,铿锵有力地说道:“同志们!现在开始连夜加固城防工事,重要防御地段指挥员要亲临现场组织力量。

    半小时左右,会开完了,大家分头离开,回到各自的防区,只有政治部主任杨克明没有走。董振堂走上前去,紧紧地握住了杨克明的手。杨克明深情地望着这位宽厚的兄长,欲言又止的说道:“军长,黄超这是怎么啦。在那边既不增援,又不……”董振堂拍了拍杨克明的肩头,打断了他的话:“现在不是讨论这个事的时候,先不管那么多,克明,抓紧时间休息吧,明天天一亮,敌人就可能进攻了。”

    二人默默走出了教堂。

    董振堂没有休息,他来到东门的阵地上,战士们正紧张地赶修着工事。经过多日的战斗,他们一个个已是衣衫褴褛,蓬头垢面,但却精神饱满。董振堂看在眼里,痛在心头。他走上前去,和每一位战士亲切地握手。并愧疚地说道:“同志们,你们辛苦了!我董振堂对不住你们啊!” 说到这里,战士们围在军长左右,董振堂径自走到高处,手指城外国民党马家军的一片篝火,大声地讲道:“马匪以重兵围困高台,倚仗其优势兵力妄想把咱们五军一口吃掉!同志们,咱们怎么办?”战士们在凛冽的寒风中齐声吼道:“坚决守住阵地!誓与高台共存亡!”这一句句勇士的怒吼,仿佛一把把利剑,刺向昏暗的夜空。为了中华大地重放光明,为了民族的彻底解放,这支勇敢的正义之师,决心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去铸造永不磨灭的辉煌。

    元月二十日晨,马彪命令各部倾全力从四面攻城。一时间,炮声震天,火光四起、战斗进行中,最后终因力量悬殊,城东南缺口处首先被突破。董振堂命令骑兵团团长吕仁礼,让他去东城门指挥把守,就是战斗到只剩一人也不能放弃。这时敌人集中全部兵力,再次用人海战术全面发动攻势,红军指战员英勇顽强,浴血奋战。子弹打光了用刺刀、枪托拼杀,手榴弹打完了用石砸刀砍,矛戳,两千多具敌尸丢在城外。红五军以疲惫之师,孤军奋战,伤亡也很惨重。子弹打光了,石头砸完了,刀砍断了,红军指战员就拳打、口咬敌人,有的和敌人滚抱在一起跳城同归于尽。这时,林炳才等战士从西南边打边撤到了东城门,他们看到军长带着二三十人也来到了东城门,由于城门已被堵死出不去,董振堂指挥部队东城门楼阻击敌人。分散在城内其它各处的指战员真与敌人顽强的进行着巷战,杨克明在率领军直人员增援西关途中中弹牺牲。董振堂手持双抢,带领身边战士在东门城墙上与敌激战,战斗中多名战士中弹牺牲,突然一粒子弹飞来,董振堂身子一晃,便摔下城去,随后警卫员和林炳才等几个战士也跟着从城墙上滑了下去。只见军长躺在离城墙几米远的地方,深蓝色的衣服已被鲜血染红,他们把董振堂抬到城墙下躺下,一位战士把董振堂的衣服撕开一看,子弹从胸前穿过,鲜血还在流。同志们摸了一下鼻孔还有气,就猛叫:“董军长,董军长”过来一会儿,董振堂慢慢苏醒过来,吃力地睁开双眼,嘴唇颤动着,发出微弱的声音:“我……不行了!别顾我了。”同时,抬起满是鲜血的发抖的右手,挥动了几次,断断续续地发出最后的战斗命令。“冲……出去!血战……到……底。”说完头一歪停止了呼吸。同志们准备把军长抬走,敌人冲了过来,只好留下军长,上前去与敌人拼搏……。这位保定军官学校第九期毕业生,国民党的中将旅长,一九三一年十二月十四日领导了著名“宁都起义”的高级将,一代名将--董振堂,为革命事业流尽了最后一滴血。至此,城内巷战已进行10多个小时,枪声、喊杀声响彻云霄。

    高台城的巷战一直持续到下午6时,随着枪声、喊杀声的渐渐隐去,红五军3000多名指战员,除个别被群众掩护突围、部分被俘外,其余全部在高台壮烈牺牲。

    红五军三千多名将士在董振堂的率领下,与国民党马家军四个旅又四个民团两万余人,在高台血战九天八夜,创造了红军防御战史上的奇迹。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最后弹尽粮绝,几乎全军覆没。西路军军政委员会在西洞堡召开会议,讨论红五军领导班子和组织机构问题。决定调孙玉清任五军军长,黄超继续任五军政治委员,毕占云任参谋长,谢良任政治部主任,全军辖三十七、四十三两个团。二月上旬,西路军局势进一步恶化,后决定撤销红五军编制,红五军二个团编入红三十军(其中第三十七团编入第八十八师,第四十三团编入第八十九师)。

    参考资料:

    《回忆高台战斗》 吕仁礼
    《高台血战》 张力雄
    《难忘的历程》 陈永禄
    《回忆军团长董振堂二、三事》 林炳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红网

GMT+8, 2025-1-12 13:19 , Processed in 0.272932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