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红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911|回复: 0

邯郸赤岸村的“红色”历史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8-12 15:07: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源:河青网



在一二九师司令部旧址门前,一位游客拿出相机拍照供图/CFP


  邯郸市涉县西北、清漳河西南岸有一个乡村,因在村西有一道红土岭,故名赤岸村。不过,让赤岸“红”起来的,不是这道土岭,而是与八路军一二九师相关的“红色历史”。在赤岸,一二九师拉开了解放战争战略大决战的序幕,并形成了赫赫有名的“刘邓大军”。同时,“赤岸村还是最大的敌后抗日根据地——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的首府,而且这里有着北方八路军的‘井冈山’之称。” 河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张同乐说。

  红色旅游的开发路

  刘伯承的骨灰埋在这儿

  赤岸村能“红”起来,在村支书郭新生眼里完全是顺水推舟的事:刘伯承元帅的骨灰埋在这里,据此发展红色旅游,而后越做越大。

  1986年10月7日,刘帅在北京去世后,时任涉县文化馆馆长的程耀峰前往北京凭吊。在与刘帅夫人见面后,他提出了能否让刘帅的部分骨灰葬在涉县的想法。后来回想起当时的情形,他说自己那时真是很幸运:“我就这么说了,她也有这个想法。”

  最后,刘帅的骨灰被送往四处埋葬:家乡重庆市开县、徐州、南京和赤岸村。

  对于赤岸村,自1940年六月刘伯承、邓小平率领一二九师进驻,直到1945年十二月离开,他们在这里曾驻扎五年之久。其间指挥了著名的百团大战部分战役、上党战役、平汉战役等大小战役3100多次。因此,“谈及赤岸,刘帅夫人曾对我说过一句话,‘很有感情,印象很深’。”程耀峰说。

  而刘、邓在这里生活的点点滴滴,如今也都成为了旅游景点的一部分。比如刘、邓在司令部栽种的丁香树、紫荆树,解说员有时也会以亲眼所见的口吻描述道:邓小平浇树时,是这个样子的。手比划出一个浇灌的动作。还有,村东河滩有一片田地为部队开垦,那里有“刘帅亲手耕种的南瓜地”。然而,程耀峰不这么认为:“那两棵树,我向刘帅夫人考证过。最后得知,树或许是李达种的,他爱花草。准确来说,树应为一二九师领导共同栽种。至于南瓜地,太不可靠了。刘帅夫人说:‘那个时期,工作那么忙,不考虑战争,怎么可能去种地呢?偶尔下地活动活动倒可能,专门种瓜,不可能!’”

  这些曾一度被淡忘的记忆,随着刘帅骨灰的到来又重新鲜活起来。然而,在骨灰最初送到涉县时,程耀峰未料到自己会面临诸多困难。葬在哪里,起初是最令他犯难的。他想到了两个地方:县城的龙岗山上和一二九师旧址所在地赤岸村。他首先考虑的是龙岗山,“葬在那里,对县城以后有好处”。

  当1986年10月27日刘帅骨灰到涉县,28日却并未下葬龙岗山,而是在赤岸村,理由是:巩固红色历史的地位。这句话,之后得到了验证。



  在涉县的一二九师部队(资料图片)


  葬在哪儿是无意的

  在上世纪90年代初,邓小平前往南方考察,有一段时间未曾露面,这在涉县引起了不小的波澜。“人们到处传谣言,说‘邓小平又下台了’。我身边的好朋友得知我正在搞红色旅游开发,纷纷劝我赶紧放弃。”令程耀峰没想到的是,那时,他几乎是处于完全孤立的处境。“老伴也劝我不要搞了,我不听,她一个星期都不让我回家吃饭。”

  当刘帅墓地建成后,几乎同时,以“一二九师旧址”为宣传的旅游点也开始筹建。程耀峰为了“保险”,让自己的女儿前来卖票,票价一元。然而,就像早期“司令部”那几间空荡的房屋,红色赤岸,冷冷清清。

  刘帅的骨灰埋在村北的庙坡岭,程耀峰说:“选这里,是因为当时刘帅经常来山上散心。”几乎是一跺脚的干脆,埋在哪里就那么一下子定了。后来,赤岸村“红了”。“很多人前来旅游观光,其中有人在看过刘帅墓后说:‘这个地方一定是专家考察过的,是块风水宝地啊。’”这些话,让当时的村支书张水泉觉得可笑。



  刘、邓在赤岸村合影(资料图片)


  那些旧址里的故事

  将军岭堪比八宝山

  之后,徐向前元帅,黄镇、李达、王新亭上将等原八路军一二九师领导人的骨灰也相继安葬于此。赤岸的庙坡岭也成为了除北京八宝山外,安葬共和国元帅、将军最多的地方,庙坡岭随即改名“将军岭”。1990年10月由邓小平亲笔题写了这三个字。涉县为此建了红色主题公园,每一个细节都考虑周全,登上这将军岭,要走129个台阶,数字正好暗合着129师。

  “将军岭”纪念碑下是漳南大渠,这条渠长达27公里,是一二九师官兵与当地群众在1942~1943年村子遇到灾荒时修建的。张水泉记得:“部队也请群众来修,报酬是一天给两斤半小米,那时部队都不舍得吃小米,他们吃的是玉米面、豆面。这点粮食能养活四五口人没问题,村子虽穷,但那时没饿死人。”所以人们又叫漳南大渠为“救命渠”。然而,在开渠时,一些群众并不理解,甚至有些抵触。“他们以为要打仗呢,在那儿挖战壕呢。”张水泉说。等水出来时,人们又都说:“该着八路军成事呢,他们居然能把水从山下调上山来。”

  八路军留下的财富不止于此,村民也是到后来才明白的,这些“红色景点”为赤岸带来了不小的名气。

  刘、邓是否住在一起?



  将军岭


  进村的第一个红色景点是“一二九师伙房”。一间普通的四合院,院墙上写着土地法大纲,院内有一株石榴树,树下摆着几张小方桌,桌上有一张菜谱,写着“旧址八路军伙房菜谱”,桌的四周摆着小方凳。原来是“伙房”,现在依然是饭店。以农家餐为主的饮食,招呼着来自各地的人们。“没什么炒菜,只是让吃饱肚子的。”一名服务员说。

  出了伙房南行,就是一二九师司令部旧址和刘邓故居。它们同建在五加坡(得名于院门前5条相连的石砌小坡)上,这里还是村子最高的地方。站在五加坡,整个赤岸村东、南两面一览无余。村子有着江南小镇的建筑风格——小桥流水、二层小楼、白墙灰瓦。而其他地区多为土墙平顶。对其原因,程耀峰说:“因为紧邻山西,所以建筑上仿晋东南风格。而且这里是山区,建楼可以让建筑面积大一些。”

  五加坡甚至是司令部的一个代号。在战争年代,部队在此驻扎,对外是要保密的。倘若外界与部队联系,比如写信,地址一栏就写:“寄五加坡某某收”,这样,赤岸村就能收到。

  司令部是一间四合院,院内正中摆着有一面党旗,党旗两侧就是前面提到的丁香树和紫荆树。院内原来还有一洼水池,据说里面养着很多小鱼,后来填平了,没有一点踪迹。北房为指挥所,里面几张桌椅,桌上摆有茶壶和杯子,整齐干净。墙上挂着作战地图,泛黄的纸面微微褶皱。

  司令部西邻刘邓故居,这处二进院,每间屋外墙上都挂着一面“某某宿办室”的铜匾。刘伯承宿办室在二进院的北房,邓小平宿办室在其东侧。也曾有人对刘邓是否同住一个院提出过质疑,说刘帅是住在司令部的那个院。为此,程耀峰专门进行了调查,他找到同为一二九师领导的张磐石,后者也曾住在这里,他说:“张磐石告诉我,在他结婚时曾到邓小平屋内请示,这时刘帅听见了,他从北房出来说:‘磐石啊,我要喝你的喜酒。’据此,确定刘帅就住在这处院,与邓小平为邻。张磐石说:‘这个错不了,一辈子就结婚一次,哪能忘啊。’”最终得到确切信息的是从刘帅夫人那里:“1991年6月3日,她来到赤岸,我当时问了她刘帅住哪屋,她说:‘其实,司令部和后面那个院子都住过。住在后院的时间长。’我就把当时还在司令部门上的‘刘伯承宿办室’的匾摘下了,挂到后院墙上。牌子就挂这了啊?她应了声,好。”

  一二九师进驻涉县时只有9000多人,而当部队离开涉县时,发展到了30多万人,形成了赫赫有名的“刘邓大军”。“当时沿漳河两岸的村庄,全有部队驻扎。那个时期,恐怕驻单位最多、部队最集中的——一个是延安,一个就是涉县。”程耀峰说。



  北房为刘伯承宿办室,右侧即是邓小平宿办室,整个“刘邓故居”保存完好


     与延安、西柏坡的对比

  在“刘邓故居”南面的一处空地上,两个村民正在做木工活,房屋框架基本搭建,他们的工期是月底。翻修和扩建,是赤岸村近几年的主流节奏。村子的面积不断扩大着,人口也从不到800户,发展到3000多口人。

  “现在村子的问题多着呢。”在村委会楼上的一间有着一张桌子、两把椅子、一个沙发、一个书柜的办公室里,赤岸村村支书郭新生从椅子上坐直了身子说:“上面要求保持原址,不让改建,可是不改不行。有些房屋已经破烂,住不下了。而且上面没有投资。”他沉默了片刻,接着说:“不过我们现在正在争取,资金方面也解决了一部分。”又是短暂的沉默,“说白了,缺钱!也就这一个问题。”

  “这么有名气的赤岸村,却没有钱,话说出来谁相信呢?”郭新生说。“看着每年,哗啦哗啦来很多人,原来卖门票时,收入归旅游局,村里没什么收入。靠着旅游开发,村民办个小旅馆、开个小商店,那只是沾点光。”离他不远的电扇,摇头时嗡嗡作响,他的声音也随之起伏着。

  楼下,阳光正烈,铺在地上的一小撮麦粒闪着金光。

  “要知道这儿是山区,地本来就很少。靠种地,历来养活不了家人。看着过去有什么刘家、贾家、王家这些大户,他们的地还是从外村买的。”郭新生说。“这儿是红色革命教育基地,不收钱,我们也不图钱。”

  在2007年,赤岸村村委组织党员和村民代表去西柏坡,2008年又去了延安。这些对其他“红色基地”的考察,郭新生总结说:“咱(赤岸)赶不上人家。延安名气大。西柏坡环境好,人家的旧址和村子是分开的。咱(赤岸)是在一起的。”程耀峰则并不这么认为:“从文物保护角度,赤岸比西柏坡要好。西柏坡改变原貌了(原址在修岗南水库时淹没了),它那展示的东西多是复制品,我们这儿大多是原件。房子也是原来的。”

  “这儿是教育人的地方。”郭新生说。

  文/申晓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红网

GMT+8, 2024-4-24 12:13 , Processed in 0.278596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