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红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302|回复: 0

“红色短信“VS“黄段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8-20 14:37: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日前,由河北省文明办主办的“歌颂祖国 倡导文明”优秀短(彩)信征集传播大赛正式启动。当日起至11月中,主办单位将在全省征集传播内容积极、健康、文明的原创短(彩)信,并给予奖励。(人民网 7月23日)

对于这样的活动,笔者是非常赞同的。

随着手机的普及,目前我国手机用户已突破6亿人,年短信发送量达4500多亿条,手机短信以它快速、便捷、经济实惠等特点成了人们联系、交流的重要载体。手机短信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其影响力不可小觑。

相信我们每个人都遭遇过一些垃圾短信,低俗的、甚至包括眼下较流行的一些所谓荤段子、黄段子、黑段子等早已不知不觉的渗入到了我们的生活当中。有人对此甚至津津乐道,以至于上班时间还热衷于编辑、转发、传播等。有人把它称之为“精神鸦片”, 麻醉人的精神,侵害党的机体,成为滋生不良道德的温床,久而久之会产生“青蛙效应”。鉴于此,红色短信恰如一股春风佛面让人神清气爽,醒目提神,引人向上。如何使健康、积极、向上的红色短信PK掉那些黄段子却是很值得我们深思。

我想有人之所以热衷于那些黄段子,不仅仅在其黄,而是自有其本身的特点。其一,它多使用一些幽默趣味强的语言,增加了爆笑的效果。试想,如果在你工作紧张之余,看到了这样的短信,肯定会开心地大笑,自然也会缓解一下情绪,减轻一点工作的压力 。其二,多是一些人们比较关注的讽刺官场腐败现象的,如公款吃喝、买官卖官、官员情妇……吸引人的眼球。其三,多是一些官场内幕,官员升迁、人事变动、领导隐私等。

事实上,一些黄段子虽荤、话粗,但理却不粗,它切中了一些社会要害。尤其是那些讽刺腐败行为的段子倒是深得人心,其精练的语言和嬉笑怒骂的文字真的令人拍案叫绝。例如“忙碌的公仆在包厢里,重要的工作在宴会里,干部的任免在交易里,工程的发包在暗箱里,该抓的工作在口号里,须办的急事在会议里,妥善的计划在抽屉里……”

它所折射出的社会现象着实迎合了一部分人的口味。

如果说黄段子有其生存的一定土壤,那么如今我们开展红色短信的评选活动、并让优秀的主流文化来抵制不健康的文化,并能做到长久持新应该说也是一个挑战。 在这之前重庆和一些地方也开展过这样的活动,但大都“一阵风,“一时热”,效果有限。如何让红色短信即让百姓喜闻乐见又能生命力长久我想还需要有关部门找出原因,即要让全民参与进来,又要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方式传播开来。红色健康的短信不仅仅只是一些名言警句,还应是来自于民间,以百姓大众化的语言形成其朴实、自然、幽默风趣、健康向上、有益身心的短信,它不仅要注重其形式,更要追求效果。真正做到陶冶情操、启迪心智的作用。

有人视黄色短信为洪水猛兽,比如前段时间炒的沸沸扬扬的深泽县一个月480多场会来禁黄段子就有点大可不必了,黄段子该治,但这样兴师动众,倒真有点劳民伤财了。其实不管黄色短信也好,还是红色短信也罢,它只不过是人们表达一种情绪的方式,或一种途径,关键是如果官员能约束自己的行为,社会风气正,那么相信象这样让某些官员害怕的黄段子自会没有市场。况且一个民族如果能开自己的玩笑,嘲讽自己的领导与社会,这个民族才算是真正的成熟了。


强国社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红网

GMT+8, 2025-5-11 09:28 , Processed in 0.283916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