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红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430|回复: 0

斯诺用《活的中国》影响西方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3-31 11:31: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埃德加·斯诺的《西行漫记》,对于中国人来说并不陌生。然而,他在20世纪30年代编译、出版的英文版《活的中国》(Living China)一书,恐怕许多人就不太熟悉了。《活的中国》其实是一本向西方读者介绍现代中国的短篇小说及其作者的书。从这本书开始,斯诺才真正意义上认识了中国,也由此为他撰写《西行漫记》打下了思想基础。只是,是什么原因促成斯诺编译《活的中国》呢?

  一、遍访中国各大城市

  斯诺是1928年来到中国上海的,先是担任《密勒氏评论报》助理编辑,后又兼任纽约《太阳报》和伦敦《每日先驱报》的特约通讯员。1930年以后,他遍访了中国各大城市和东北三省,了解了中国的大量情况,同时也接触到许多中国的文学作品,“看到了一个被鞭笞着的民族的伤痕血迹,但也看到这个民族倔强高贵的灵魂”,从而产生了一个强烈的愿望,就是要把中国的新文学介绍给西方的读者。

  但到底选译哪些作品呢?他首先想到了鲁迅。为此,他找到一位合作者姚莘农(笔名姚克)。姚莘农未出过国,但精通英文,是一位有才华的青年评论家、剧作家和散文家,且是鲁迅的朋友。他们从研读鲁迅小说《呐喊》开始,对鲁迅的其他作品,如《药》、《一件小事》、《孔乙己》、《祝福》、《风筝》、《离婚》、《论“他妈的”》等,一一做了翻译。

  斯诺原计划把鲁迅的短篇小说单独出版,为此他还曾于1933年2月21日专门拜访了鲁迅。见面时,斯诺向鲁迅详细介绍了他和姚莘农选译其作品的情况,并就对作品的理解,向鲁迅作了请教,鲁迅也答应为之撰写“自序”。从约稿到交稿,仅仅一个月时间,鲁迅就写完了“自序”,并托人交给斯诺。

  当时他还接受了鲁迅的建议:既然是现代中国短篇小说选,就应再加入其他作家的优秀作品。为了尽快向西方读者介绍中国的新文学,斯诺就把已经翻译好的鲁迅的作品,寄送给国内外的一些英文杂志单独发表,如在上海出版的英文杂志《密勒氏评论报》以及《亚细亚》月刊等。

  二、对翻译作品精挑细选

  选译其他中国作家的作品,是有一定工作量的。斯诺于是找到他在燕京大学的学生肖乾,请其帮助介绍中国作家,并协助完成翻译工作。肖乾非常愉快地接受了这件工作,他们一再向斯诺表示,参加选译工作完全是义务的,不取报酬。斯诺当时搞《活的中国》,出发点首先是通过小说来向西方揭示中国的现实。肖乾和杨刚经过精心选择,把15篇作品写出故事梗概后,交给斯诺。斯诺对这15篇作品非常满意,要他们尽快翻译出来。

 在这15篇作品中,确实集中了现代中国最优秀的文学作品,其中有柔石的《为奴隶的母亲》,茅盾的《自杀》、《泥泞》,丁玲的《水》、《消息》,巴金的《狗》,沈从文的《柏子》,孙席珍的《阿娥》,田军的《大连丸上》、《第三枝枪》,林语堂的《忆狗肉将军》,郁达夫的《茑萝行》,张天翼的《移行》,郭沫若的《十字架》,沙汀的《法律外的航线》,并附有作者小传。

  当斯诺了解到杨刚出身豪门,很早就背叛了自己的家庭,倾向革命后,认为她是极有代表性的中国新女性。斯诺希望她也能写一篇自传体小说。杨刚后来直接用英文写了两篇,任斯诺选一篇。斯诺采用的一篇是《日记拾遗》,描写一对年轻夫妇遭受国民党迫害,为革命而打胎的故事。但她向斯诺提出不用真名——她署的是“失名”,并且要求替她保密。

  三、对翻译中国作品见解独特

  对于如何翻译中国作家的作品,斯诺有自己独特的想法。他的想法是很现实的,最低限度是要让外国的读者能够看懂这些作品,因为外国读者对中国的了解实在太少了。斯诺说:“这些小说并不是‘直译’出来的——如果‘直译’是指一个中国字对一个英文字、一个短句对一个短句(不管读起来多么不通)那种译法的话。……我在这里努力做的是传达每一篇作品的精神实质,是诠释而不是影印复制;我不但想用英文来传达原作的感情内容,而且还想烘托出存在于这种感情深处的理智信念。”

  他还认为:如果“把原作的素材、根本观点以及它们对中国的命运所提出的问题,都完整地保留下来了,读者可以有把握地相信,通过阅读这些故事,即便欣赏不到原作的文采,至少也可以了解到这个居住着五分之一人类的幅员辽阔而奇妙的国家,经过几千年漫长的历史进程而达到一个崭新的文化时期的人们,具有怎样簇新而真实的思想感情。”

  四、编译的《活的中国》耗时五年

  英文本《活的中国》的选译工作,当时耗用了斯诺近五年的时间,这确实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斯诺事后打趣地说:“老实说,倘若事先能够更充分地估计到编译这个集子需要呕多么大的心血,耗费多么大的精力的话,我绝不敢这么‘冒然’进行的。请读者们相信,我宁愿自己写三本书,也不愿再煞费苦心搞这么一个集子。”

  此后的1936年8月,斯诺编译的《活的中国》由英国伦敦乔治·C·哈拉普公司出版,并曾在国外产生很大影响。改革开放以后,在肖乾和他的夫人文洁若的鼓励下,延边大学陈琼芝同志经过自己的不懈努力,终于在四十多年以后的1983年4月,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中文版《活的中国》。

  在“辑录后记”中陈琼芝同志说,“作品留下了当年历史的面影,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中国人民的苦难和斗争,即便是今天,它们也仍然不失其生命力”。

  来源:《党史信息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红网

GMT+8, 2024-5-7 05:24 , Processed in 0.243526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