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红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030|回复: 1

总书记挂念的红色老区丨“闽西,我很熟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0-30 14:49: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编者按:老区苏区孕育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之源。习近平总书记曾深情地说:“我是在这样的氛围中耳濡目染走过来的,工作过的很多地方都是老区,对老区的感情是很深厚的。”

习近平总书记出生于革命军人家庭,成长在陕北黄土高坡,“红色基因”深深融入他的血脉。在地方工作期间,他就一直关注当地老区发展和老区人民生活情况。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对老区的挂念一如既往。他频频踏上红色土地,看望慰问老区人民。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央视网《天天学习》栏目推出特别策划《总书记挂念的红色老区》,讲述红色故事,展现老区的发展与变迁。

闽西苏区,位于福建省西南部,主要包括龙岩市的上杭、永定、连城、武平、长汀和三明市的清流、宁化、明溪等县,独特的山险条件使这里在革命战争年代形成“在四周白色政权中间的红色格局”。

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毛泽东同志曾写下《古田会议决议》《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才溪乡调查》等著作。著名的古田会议(1929年红四军第九次党代会)于此召开,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纲领。

《闽西工农兵政府下的群众生活》一书中这样写道:“在整个闽西百多万革命群众中除老少外,强壮的男女红军,赤卫队的后备军队,少年先锋队,二十万人以上。”



这是在福建省长汀县中复村拍摄的红军长征出发动员会微型雕塑(2021年4月27日摄)。

1934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九军团从“最远的地方”长汀县中复村开始,踏上二万五千里征途。参加长征的中央主力红军中有2.6万闽西儿女,而到达陕北时仅剩2000人。松毛岭保卫战、湘江战役等见证了他们的热血忠魂。

在福建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多次到闽西调研。

1999年1月8日至12日,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的习近平冒着严寒来到老区龙岩,深入武平、上杭、长汀、新罗的十几个乡镇,走访了闽籍革命前辈邓子恢、陈丕显、杨成武、刘亚楼、邓六金的家乡和傅连暲曾任院长的中央红色医院旧址,慰问了老红军、革命“五老”人员、特困群众。

老区人民热烈欢迎习近平一行。一些老红军特地穿上当年的军装,戴上功勋章,一些革命“五老”人员也拿出了珍藏多年的奖章、荣誉证书。

习近平代表福建省委和省政府向他们发放慰问金,赠送《开国大典》年画。当年画展开,毛主席宣告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历史画面徐徐呈现时,许多老人的眼里含着热泪。

“我们不能忘了老区人民对革命的贡献,一定要把老区的事办得更好,让革命老前辈放心。”习近平动情地说。

在福建工作期间,在习近平的要求下,龙岩市新罗区东肖镇邓厝村仅用几个月就解决了村里不通水问题,全村300多户家家喝上了自来水。

习近平先后5次赴长汀调研,持续推动当地水土流失治理;到中央工作后,他又两次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进则全胜,不进则退”,要持续加强长汀水土流失治理。

担任总书记后,习近平对闽西老区的关心一如既往。2014年全军政治工作会议期间,总书记在福建古田同老红军、军烈属等代表座谈时深情地说:“闽西,我很熟悉。这是原中央苏区所在地,对全国的解放、新中国的建立、党的建设、军队的建设作出了重要的不可替代的贡献。”“我们永远不要忘记老区,永远不要忘记老区人民。”

今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再次提到老区今后的发展,他指出,要推进老区苏区全面振兴,倾力支持老区苏区特色产业提升、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保障等。

…………



福建龙岩长汀县中复村红军街(2021年4月27日摄)。

牢记嘱托,奋进发展,闽西老区走上发展的快速路。

如今,1.9万平方公里的闽西大地上,一幕幕新时代发展场景令人振奋:当年被战火无情摧残的中复村,现已成为远近闻名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着力发展生态农业、红色旅游和电商新业态,日均接待游客达3000人次,旅游综合收入上千万元;红四军开展“新泉整训”的连城县新泉镇,正大力挖掘红色资源内核,打造红色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温泉旅游疗养、餐饮业协同发展,2020年全镇社会生产总值达到20.33亿元;上杭古田推动“红绿”融合发展,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培训、研学“三红”产业,预计2021年接待游客将突破5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突破60亿元;经过持续多年治理,长汀水土流失率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的31.5%下降到2020年的6.78%,实现了“荒山——绿洲——生态家园”的历史性转变……

生活在这片红色土地上的人们以红色为发展底色,继续奋力拼搏在振兴之路上。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11-5 22:43:25 | 显示全部楼层

总书记挂念的红色老区:对这里,总书记有“一个情结”



编者按:

老区苏区孕育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之源。习近平总书记曾深情地说:“我是在这样的氛围中耳濡目染走过来的,工作过的很多地方都是老区,对老区的感情是很深厚的。”

习近平总书记出生于革命军人家庭,成长在陕北黄土高坡,“红色基因”深深融入他的血脉。在地方工作期间,他就一直关注当地老区发展和老区人民生活情况。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对老区的挂念一如既往,他频频踏上红色土地,看望慰问老区人民。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央视网《天天学习》栏目推出特别策划《总书记挂念的红色老区》,讲述红色故事,展现老区的发展与变迁。

地处太行山深处的河北阜平曾是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首府。

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同年11月7日,八路军晋察冀军区在山西宣告成立,11天后,晋察冀军区机关迁往阜平。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奋勇挺进华北抗日前线。随后,在聂荣臻、彭真等同志领导下,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应运而生。这是全国第一个敌后抗日根据地,是抗日战争的主战场之一。

河北阜平县晋察冀边区革命纪念馆前的雕像,生动呈现了晋察冀边区军民万众一心、英勇抗战的历史。当时人口不足9万的阜平,养活了9万多名革命战士,有2万多人参军参战,5000多人牺牲。

八百里太行深处,镌刻着光辉的红色记忆,却也曾被贫困深深困囿。

1942年,聂荣臻元帅在阜平战斗生活的时候,曾专门签发过一道《树叶训令》,禁止部队采摘村庄附近的树叶与民争“食”。阜平当时之贫,可见一斑。

新中国成立后,得知阜平百姓依然贫苦,聂荣臻元帅曾流着泪说:“阜平不富,死不瞑目。”习近平在福州工作时听说了这件事,深受感动,从此便记住了聂帅这句话。

2012年12月底,党的十八大召开后仅一个多月,习近平总书记就踏雪专程来到阜平县考察扶贫开发工作。这是习近平总书记上任后第二次地方考察,也是他第一次探访贫困地区。

往来奔波700多公里,20多个小时,总书记走访了骆驼湾村和顾家台村两个贫困村庄,召开了两场座谈会。



“我脑子里对阜平有很深的印象,从小就有印象,这是我对阜平革命老区的一个情结。”考察中总书记深情讲道。

总书记上的小学——北京八一小学,前身就是设在阜平县城南庄的荣臻小学,后来该校从阜平迁到北京。

考察中,看到老区一些乡亲尚未摆脱贫困、生活还比较困难,总书记心情沉重。“贫困地区尽管自然条件差、基础设施落后、发展水平较低,但也有各自的有利条件和优势。”他和大家详细探讨脱贫思路,并就当地资源禀赋作了深入分析,鼓励当地干部群众“只要有信心,黄土变成金”。

他说:“我们对脱贫攻坚特别是老区脱贫致富,要有一种责任感、紧迫感,要带着感情做这项工作。”

9年的努力奋斗,实实在在改变了阜平老区百姓的生活。



从2012年开始,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坚定信心”“找对路子”“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宜开发生态旅游则搞生态旅游”的指示,结合自身比较优势,阜平逐步探索形成了以现代食用菌、高效林果、生态旅游等为主导的六大扶贫产业体系,实现了全县贫困村产业全覆盖。

这些产业也成为支撑阜平稳定脱贫的基础。2020年2月,阜平退出贫困县序列,实现脱贫摘帽目标。全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2年的3262元增长到2020年的10830元。



如今走进骆驼湾村,道路两旁、农家院里、大戏台上红灯笼高高悬挂,顾家台村箱包工厂里机声隆隆,食用菌大棚里一派繁忙,特色民居内外欢声笑语……

“我们过上了好日子”,骆驼湾村口新立起的8个鲜亮大字,述说着老区人民的感恩与喜悦,传递着他们对未来更好生活的憧憬。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红网

GMT+8, 2025-5-9 13:51 , Processed in 0.465563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