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红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084|回复: 0

97岁抗战老兵从台湾回到老家 跪父母坟头泣不成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4-21 09:50: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跪在父亲的坟前,胡定远泣不成声。摄影 李华刚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若不是亲眼得见,对于这句话的理解,估计很多人也仅是停留在文字层面。4月20日,离家已经77载的胡定远,终于在97岁高龄的时候,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家乡——四川省泸州市合江县白米镇转龙湾村。

当年仅20岁的胡定远,出门赶场时,被人抓了壮丁去前线杀敌抗战。后来,抗战胜利,他辗转随部队去了台湾。70多年了,他终于又回到了魂牵梦绕的家乡。“如果身体条件允许,以后每年都还会回老家来。”

共进家宴

家乡的味道总是最好的


4月20日上午11点过,胡定远在自愿者及相关部门的关怀和支持下,回到了阔别77年的老家,跟他三个姐姐的80余个后代亲属共进家宴。

“味道跟小时候的差不多。当然,今天吃的菜,家乡的味道总是比较好的。”一口乡音未改,胡定远说的话,家乡人听了后,都能用四川话跟他对答如流。“现在辣椒吃得很少了,最想念的就是家乡的腊肉。”回家后跟亲人一起共进家宴,胡定远又终于吃到了家乡腊肉的味道。

闲话家常

家乡俗话丝毫未曾忘记


“回来以后很高兴,看到这么多亲人,最亲的、还能认识的就是我这身边的大外甥,其他的都不认识了。”胡定远20岁离开家乡时,他的大外甥李家由6岁。刚迈进老家的院门,很多等候在家里的亲人都说,胡定远长得跟他已过世的哥哥很像。记者问他哪里长得像的时候,他拉着外甥李家由,问大家,“你看嘛,我们像不像”。身边传来一阵阵的笑声。胡定远这是在用家乡的俗话,来告诉大家“外甥种母舅”,就是说在遗传上,很多外甥会长得像自己的亲身娘舅。虽然离开家乡77年,但胡定远对老家的这些俗话却丝毫未曾忘记。

胡定远说,回来以后,地方还认得,就是以前的房子变化很大,现在都变成了砖瓦房。“原来的老房子很长,现在的房子要短一些。”在梦里,胡定远也经常梦到他的父亲、母亲,“还有我的小妹妹”。

给父母上坟

跪在父母坟头泣不成声




胡定远跪在母亲坟前,止不住悲伤。摄影 李华刚

胡定远的父亲解放前就已过世,母亲死于1963年。“我幺舅的父母,也就是我的外公、外婆,都是我父母给他们养老送终、办的后事。”胡定远的外甥李家由,在舅舅拉家常的时候,眼睛里盈满了泪水,快80年了,没想到这个外婆在世时就一直念叨的幺舅,今天还能回到老家来。

胡定远父亲的坟,就埋在老家背后不远,隔了几根田埂,但97岁高龄的胡定远也仅是在亲人的掺扶下,拄着拐杖,亲自走路去给他父亲上坟、烧香。手里拿着一炷清香,胡定远告慰他的父亲:“爸,这么多年,我都没能给你尽孝,今天我终于回来了……”97岁的老人老泪纵横,亲人们怕他悲伤过度,让他拜一拜就是了,但他坚持要跪在父亲的坟前。祭拜完了父亲,胡定远又去祭拜了母亲,再度泣不成声。

这次回来以后,后面的行程怎么安排,他们一大家人还要再商量,但5月19日,胡定远还要回去做第二台肝癌手术。“如果身体条件允许,以后每年都还会回老家来。”

一段回家路

凌晨6点起床77年后仍记得回家路




胡定远在亲人搀扶下去给父亲上坟。摄影 李华刚

4月20日凌晨6点过,成都青羊区宽窄巷子,纵横交错的青石板街,在晨光下显得格外清冷。此时,97岁的胡定远已穿戴完毕,站在窗前默默望着泸州的方向,“马上就要回家了。”

当天上午7点过,匆匆吃过早饭,在志愿者的欢送声中,接送他回家的汽车停了下来。上车前,胡定远双手合十,举过头顶,用地道的泸州口音,再次说了:“谢谢。”

胡定远看着繁华的城区渐次退却,直到出现熟悉四川田园之景,他的嘴角才不自觉地咧起弧度。

“可能是这些场景,唤醒了胡老小时候的记忆。”同车的志愿者说,成都到泸州合江有数个小时的车程,胡老时不时就撩起袖子看表,“还要询问我们,还有好久才能到嘛,看的出来他既激动也忐忑。”

离家还剩300公里,胡老的手捏紧了又松开。直到当天上午10时左右,车子抵达泸州合江县,“变化太大了,大致的路还记得。”胡老轻叹。

一段出川忆

国家危难之际 泸州青年徒步上战场


熟悉的路,唤起颠沛的过往。“当初,就是从这里走出去的。”胡定远说,与他通行的还有众多的泸州青壮年,“只晓得是去当兵,打鬼子保家卫国。”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上的枪响打破中华大地的平静,全民族的抗战历史就此展开了。此后的8年抗战中,大后方的四川提供了近350万人的兵源,前仆后继的奔赴各个战场。

期间,川籍军人牺牲巨大:伤亡人数约为全国抗日军队的五分之一,共计64万余人,居全国之冠! 也正是他们的牺牲,为川人争来了“川军能战”、“无川不成军”、“川人从未负国”的盛名。

但在胡定远的记忆里,那时候,他们不知这些盛名,一切只是时代所赋予的使命。1940年4月,油菜花刚开始凋零,胡定远在姐夫家出来赶场,可刚走到半路便被抓了壮丁,然后被“送”上前线。

“从合江白米场(镇)走了出来。”胡定远说,他们晓得国家危难了,虽然是被抓出去的,但从没有想过要逃跑,分配到川军将领杨森部队,辗转多地抗战。

然而,命途多舛,他又随部队辗转多地,最终在1946年左右抵达海峡对岸的台湾。他从不曾想,从死人堆里活了下来,又等来抗战的胜利,回家路却还是遥遥难期。

一段寻亲路

孙女发帖寻亲 热心志愿者接力寻找



胡定远回到老家后激动不已。摄影 李华刚

就这样,少年到了暮年,可思家的念却愈发浓了。而胡定远想回家寻亲的心愿,被他一向疼爱的孙女记在了心里。

今年3月初,孙女在网上发布爷爷寻四川亲人的信息。随后,被全国众多的热心网友接力转发,在网上掀起一波接一波的寻人热。

很快,四川成都、泸州等地志愿者加入进来,根据老人记忆里的老家泸县(今泸州),以及“三龙桥、河坝、大渡口”等地名,还有“离家一小时左右有个白米洞,旁边还有个白米场”等零散的信息。

“在当地政府、热心人及媒体的帮助下,我们耗时10余天找到了符合条件的一家子。”泸州志愿者苏佐告诉记者,寻找之路十分艰难,老人印象里的地名,很多都换了名字,或者消失在了历史里,“但在大伙儿努力下,找到了附近的李家三兄弟,应该是老人姐姐的儿子。”

苏佐说,三兄弟里年龄最大的李家由告诉他们,自己母亲的确也姓胡,有个舅舅在年轻时走失,“还有个吻合的特点,就是胡老自述他的妹妹肚子被烫伤过,也与李家兄弟的说法相同。”

来源:封面新闻-华西都市报 作者:李华刚 杨力 杨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红网

GMT+8, 2025-5-9 21:16 , Processed in 0.308333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