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红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796|回复: 0

张全景:大力弘扬红色文化(组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2-3 15: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4年9月7日上午,首都各界纪念毛泽东同志发表《为人民服务》讲话七十周年活动,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隆重举行。中组部原部长张全景在纪念活动上讲话。(中红网江山摄)



2015年1月18日上午,首都各界纪念遵义会议胜利召开80周年活动,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芳菲苑隆重举行。中组部原部长张全景在纪念活动上致辞。(中红网李学叶摄)

    中红网北京2015年11月12日电(张全景)文化是一个民族赖以传承发展的血脉和精神家园。世界上不同的文化如百花齐放,丰富多彩,在交流互动中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进步。在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中华文明是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五千年的绵延演化,孕育出了丰富、厚重、独特的中华文化,哺育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顽强发展。近代以来,随着马克思主义的传入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在带领中国人民长期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中,形成了独特的红色文化。“红色”代表着希望、胜利、勤劳勇敢、创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不怕流血牺牲等等,这正是中国共产党价值追求和中华民族精神内涵最贴切的象征。因为有了共产党、有了红色文化,中华民族才逐步从鸦片战争后的迷茫萎顿、备受欺凌的状态中解脱出来,实现了由衰败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转折。当前,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上,大力弘扬红色文化,从中汲取昂扬奋进、团结拼搏的精神动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红色文化是在长期革命斗争、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形成的,具有强大的精神力量

    “红色文化”的本质特征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世界优秀文化的继承、发展与创新。它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的先进性、真理性,是中国共产党政治制度、政治信仰、政治作风、政治道德、革命精神、革命传统等方面的综合体现。它有着鲜明的民族性、科学性、大众性,是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为推动中国社会不断发展进步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第一,红色文化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成果。经过五四新文化运动洗礼的古老中国迎来了马克思主义,毛主席曾深刻指出:“自从中国人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以后,中国人在精神上就由被动转入主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和唯物辩证法赋予了红色文化科学进步的品质,“它是反对一切封建思想和迷信思想,主张实事求是,主张客观真理,主张理论和实践一致的”,成为教育引导人们与腐朽的封建礼教和追求霸权主义、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的资本主义价值观进行斗争的有力武器。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在红色文化的激励下,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起朝气蓬勃的新中国。又经过60多年的艰苦奋斗,实现了由一穷二白到经济总量居世界第二的历史性飞跃,终结了近代世界历史上蔑视中国人和中国文化的时代。

    第二,红色文化是与优秀传统文化相融合的结晶。红色文化不是凭空产生的,是中国共产党人继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汲取人类先进文化的文明成果。毛主席说过从孔夫子到孙中山都应当给以认真总结。古圣先贤留下了大量宝贵的思想财富,比如“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等等。中国共产党人将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家国情怀、英勇不屈、奉献牺牲、团结协作、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等民族精神提升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革命战争时期产生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抗日精神、西柏坡精神;新中国成立后,在社会主义建设中产生了“两弹一星”精神、铁人精神、北大荒精神、雷锋精神;在改革开放时期产生了改革创新精神、开放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等等,逐渐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构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成为激励人们矢志不渝、开拓进取的强大精神支柱。

    第三,红色文化是人民大众的文化。红色文化不是为少数人自娱自乐的文化,它来自于人民,服务于人民,体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在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养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1940年1月,毛主席在论述新民主主义文化时指出,“它应为全民族中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工农劳苦民众服务,并逐渐成为他们的文化”,“须知民众就是革命文化的无限丰富的源泉”。1942年5月,他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文艺“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我们的文艺必须是为人民大众的,首先是工农兵的”。在这些光辉思想的指导下,诞生了大批深受广大群众欢迎的诗词、小说、歌曲、戏剧、曲艺、绘画等优秀文艺作品。比如,在抗日战争时期创作的《大刀进行曲》、《白毛女》、《黄河大合唱》、《生产大合唱》、《新儿女英雄传》等作品,发挥了鼓舞士气,同仇敌忾,消灭敌人的作用。新中国成立后创作的《红旗谱》、《铁道游击队》、《迎春花》、《红岩》、《创业史》、《山乡巨变》、《青春之歌》、《英雄儿女》、《金光大道》等作品,塑造了一代又一代人的道德理想与价值追求,成为滋养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食粮。

    第四,红色文化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文化。中国共产党成立90多年的历史,是一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历史,红色文化尽显了这种精神。毛主席提出:人是要有点精神的。我赞成这样的口号,叫做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各族人民群众、广大共产党员在异常艰险的情况下,以“革命理想大于天”的无私无畏精神战胜了各种艰难险阻。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人民群众满腔热情,以气壮山河的冲天干劲发展生产,各条战线取得了伟大成就。比如,刚刚获得诺贝尔奖的中国女医药学家屠呦呦,正是参与了1967年由毛主席、周总理确定的“523任务”而取得了了不起的成就。像钱学森、邓稼先、孟泰、马恒昌、王进喜(宁可少活20年,也要拿下大油田),焦裕禄、谷文昌、杨贵、孔繁森、吴金印、李国安、李素丽等等,都是这方面的代表,为我们树立了学习的楷模。

    二、毛泽东思想是红色文化的集中体现和杰出代表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际相结合的典范,是与时代相结合的创新,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符合社会历史发展规律,是红色文化最集中、最杰出的代表。毛泽东思想内容博大精深,包括思想、理论、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体育等方方面面,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智慧结晶。在中国历史上出现过许多伟大的思想家,但就思想理论的丰富,科学体系的完整来说,无一人可以企及。

    从历史发展过程来看,毛泽东思想可以从三个时期来认识:一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主要是武装斗争、农村包围城市、夺取政权;二是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主要是确立社会主义道路,建立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组织制度,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全面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是巩固发展社会主义制度,防止“和平演变”等理论。在这些理论的指导下,红色文化在不同时期都获得了很大的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就,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

    毛泽东思想的核心和本质是人民性,即为人民服务,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团结奋斗,求解放,谋幸福,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从大局到细节都是为了人民群众的利益。我们要学习毛主席的哲学思想、经济与科学文化思想、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等思想。在思想文化方面,毛主席为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水平,与旧思想、旧风俗、旧习惯,自私自利、个人主义、唯心史观等进行了坚决的斗争,提出做一个高尚的人,纯粹的人,有道德的人,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有益于人民的人。主导制定了“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为文化发展指明了方向和根本遵循。在革命根据地建设时期,边区做到了“十没有”(没有贪官污吏,没有土豪劣绅,没有赌博,没有娼妓,没有小老婆,没有叫花子,没有结党营私之徒,没有萎靡不振志气,没有人吃摩擦饭,没有人发国难财)。新中国成立后,通过一系列的思想教育,学习宣传好人好事,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打击改造土匪恶霸,地痞流氓,破除了陈规陋习,涤荡了污泥浊水,扫除了黄赌毒等丑恶现象,树立了文明新风。例如,被誉为“人间奇迹”的“红旗渠”,从1960年2月动工,历时十年,总投工3740.2万个,总投资6865万多元,这期间,没有一次请客送礼,没有一处挥霍浪费,没有一例贪污受贿,没有任何一个人挪用建渠物资。这些鲜活的事例彰显了红色文化的伟大力量。

有人说,毛主席反对传统文化,这是完全错误的。毛主席博古通今,把优秀传统文化与红色文化紧密结合起来,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在继承中创新,在批判中发展。在他的著作中引用了大量古圣先贤的思想,有的是直接引用,如诸子百家中的孔子、老子、荀子、墨子等;有的加以改造,取其精华,推陈出新,比如在《为人民服务》一文中,毛主席借用司马迁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句话,指出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等等。

    毛主席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历史巨人,毛泽东思想是红色文化中一座丰富的宝库,应倍加珍惜爱护。任何歪曲毛主席光辉形象,否定毛泽东思想的言行,都是损害党、国家和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应当理直气壮地予以批驳。毛泽东思想经过了历史实践的检验,是任何人都否定不了的。撼山易,撼毛泽东思想难,蒋介石800万军队,美国等16国联军都没有打败毛泽东思想。今天,那些别有用心,摇唇鼓舌,污蔑造谣,反毛非毛的人,其下场必然是身败名裂。毛泽东思想将会万古长青,不废江河万古流。

    三、要大力弘扬红色文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要不断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不断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朝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不断前进。刚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提出,要深入挖掘昂扬向上的红色文化。这些重要论述,为新时期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发展提出了要求,指明了方向。在各种文化中,红色文化以其鲜明的阶级立场,崇高的价值取向,深厚的群众基础,坚决的斗争精神,必将为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当前,尤其要注意发挥红色文化在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中的优势。一段时期以来,西方敌对势力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对我进行思想文化上的渗透。他们否定我们党的指导思想和社会主义道路,鼓吹所谓的“普世价值”、鼓吹资产阶级“民主宪政”,挑起事端制造民族分裂等,妄图使我们改旗易帜,对此我们要保持高度警惕。红色文化百炼成钢,是抵御西方思想文化侵袭,防止“和平演变”的利器,对此应给予充分认识,切实运用好。

    弘扬红色文化,最根本的是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要把握精神实质,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可以概括为“三言两语一句话”,即列宁所讲的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与三个组成部分;恩格斯所讲的马克思一生的两大发现: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毛主席所讲的为人民服务。同时,要与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结合起来,掌握识别真伪的武器,从思想上武装起来,提高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自觉,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同形形色色的错误思想进行坚决的斗争,保持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思想认识的清醒和统一,齐心协力共同奋斗。

    要高度重视对青年一代的教育引导,通过加强革命历史、传统文化、国情社情等爱国主义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筑牢抵御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腐朽思想侵袭的思想道德防线,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可靠接班人。

    “文化是民族精神的火炬,是时代前进的号角”,红色文化正是最明亮的色彩,最嘹亮的声音,它鼓舞中华民族走过了苦难,也必将激励人们走向辉煌。

    (根据2015年10月18日《在首届世界文化论坛上的讲话》整理)
    (张全景,中共中央组织部原部长,中共中央党建领导小组原副组长,全国政协第八届、第九届常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红网

GMT+8, 2025-1-9 10:19 , Processed in 0.291319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