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红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587|回复: 0

傅雷夫妇离世47年 归葬上海南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0-29 19:03: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布袋和尚 于 2013-10-29 19:04 编辑

10月27日,上海浦东福寿园海港陵园内,傅雷朱梅馥的骨灰落葬于此,长眠于南汇故里,于逝世47年后实现了中国传统意义上的叶落归根。渐凉的秋风中飘荡着傅聪弹奏的莫扎特和肖邦的钢琴曲,傅敏代表家乡至亲安葬傅雷夫妇。傅雷夫妇纪念碑高1.8米,碑身灰白,线条简洁,傅敏认为,这恰恰象征了父亲的为人“简单,刚直不阿”。“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这句话被傅雷之子傅敏从《傅雷家书》中选定,作为傅雷夫妇的墓志铭镌刻在他们的墓碑上。

1908年4月7日,傅雷生于上海南汇县傅家宅。1912年时其父傅鹏飞因冤狱病故,由母亲抚养成人。1920年(12岁)考入上海南洋公学附属小学(今南洋模范中学),次年考入上海徐汇公学,1924年因批评宗教而被开除,同年考入上海大同大学附属中学。1928年,傅雷留学法国巴黎大学,学习艺术理论。开始受罗曼·罗兰影响,热爱音乐。1931年,傅雷回国任教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任校办公室主任,兼教美术史及法文。次年与庞薰琹和倪贻德结成“决澜社”。傅雷的译作多为法国文豪巴尔扎克和罗曼·罗兰的名著。15卷《傅雷译文集》,共500多万字。24岁的他就译出了《罗丹艺术论》。26岁在上海美术专科学校讲课时,写出了《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文章不仅分析了一些绘画、雕塑名作,更触及了哲学、文学、音乐、社会经济和历史背景等等,足见其知识之渊博,多艺兼通。




10月27日,上海浦东福寿园海港陵园内,傅雷朱梅馥的骨灰落葬于此,长眠于南汇故里,于逝世47年后实现了中国传统意义上的叶落归根。





2013年10月27日,上海,傅雷先生的长子傅聪、次子傅敏整理父母的骨灰盒并放置于墓穴之内。1958年傅雷被划为“右派”,同年12月,留学波兰的傅雷长子傅聪搭机出逃英国。此后,傅雷闭门不出。





10月27日,上海,傅雷先生的长子傅聪、次子傅敏整理父母的骨灰盒并放置于墓穴之内。1966年8月底,“文革”初期,傅雷遭到红卫兵抄家,受到连续四天三夜批斗,罚跪、戴高帽等各种形式的凌辱,被搜出所谓“反党罪证”(一面小镜子和一张褪色的蒋介石旧画报)。





10月27日,上海,傅雷先生的长子傅聪、次子傅敏给父母坟墓填上第一把土。1958年傅雷被划为“右派”,同年12月,留学波兰的傅雷长子傅聪搭机出逃英国。1966年9月3日上午,保姆周菊娣发现傅雷夫妇已在江苏路284弄5号住所“疾风迅雨楼”双双自杀身亡,傅雷系吞服巨量毒药,在躺椅上自杀,终年58岁,夫人朱梅馥系在窗框上自缢而亡。



2013年10月27日,上海,傅聪、傅敏兄弟及众人向傅雷夫妇墓碑鞠躬。1979年4月,由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和中国作家协会上海分会主办傅雷朱梅馥追悼会,柯灵致悼词,宣布1958年划为“右派分子”是错误的,应予改正;“文革”中所受诬陷迫害,一律平反昭雪,彻底恢复政治名誉。




47年来,傅雷夫妇的骨灰几经辗转,最后安放于上海革命烈士公墓。10月27日,上海,傅雷先生次子傅敏在父母坟前致辞。




10月27日,上海,仪式结束后,傅雷先生的长子傅聪站在墓碑后面,心情悲痛,久久未曾离去。




图为10月27日,傅聪掩面哭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红网

GMT+8, 2025-5-14 23:56 , Processed in 0.263759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