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历史原因,解放战争时期东北野战军曾有日本籍的战友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战争。
1956年6月27日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在接见日本代表团时说:
“我们很感激一部分日本人,他们在解放战争时期,作为医生、护士、技术员参加了解放战争,这些更增强了我们与日本人民缔结友好关系的信心。日本的军国主义确实是残酷的,但协助我们的日本人民有很多。”
在四野的四十四军一三二师就有这样一位日籍战士,他是一个战斗在一线的步兵战士,他参加了三年半的解放战争,他就是幅敬信。当年他的师长就是李化民将军。
1995年幅敬信参加第二次回娘家访华团与李化民(右)在武汉合影
一、日本战友幅敬信
1942年十八岁的幅敬信来到哈尔滨从事农场工作,1945年3月被编入日本军队。1945年9月在逃跑途中的幅敬信得知日本战败后向苏军投降,随后被押往苏联境内劳动。1946年3月幅敬信被送到黑河的收容所。不久后,幅敬信与他人一起从收容所出逃,逃跑途中加入亲日组织“光复会”,成为大山里的一名土匪。1946年11月走投无路的土匪向山外的八路军(东北民主联军)投降,之后幅敬信加入了八路军(东北民主联军)。
幅敬信于1947年参加攻打四平的战役,被授予“勇敢勋章”,并被提升为副班长。1948年辽沈战役期间,幅敬信参加了攻打锦州的战斗,再次被予“勇敢勋章”,并被提升为班长。辽沈战役后幅敬信随军入关,1949年被提升为副排长,后南下行军途中被授予“艰苦勋章”。
1953年幅敬信被派往北京,学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后到哈尔滨学习汽车驾驶和修理。
1958(?)年5月,幅敬信回国。
时隔多年后,1993年总政治部向幅敬信颁发了“八一”纪念章。在采访时,幅敬信向作者出示的名片上印有他在中国军队时的职务:“原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第四十四军第一三二师六九团二营四连排长”(注)。
摘自《视界》第九辑、第十辑和第十一辑连载了董炳月的长篇文章《寻访日本老八路》
注:可能是幅敬信记忆有误,一三二师所属394团、395团、396团;其前身,西满纵队独三师所属7团、8团、9团;东野七纵二十一师,所属61团、62团、63团。没有69团。根据他参加的三打四平时进攻飞机场的回忆,及自己提供的“69团”的判断,他所在的团队的应该是:9团、63团、即三九六团,本文此后都以三九六团为准。
二、在李化民师长指挥下战斗
记日本友人老战士幅敬信]
原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四十四军(东野七纵)一三二师三九六团二营四连副排长幅敬信同志,他是在1946年春参加我东北民主联军,任掷弹筒手。他先后参加了四平战役、秋季攻势、夏季攻势、冬季攻势及辽沈战役、平津战役等,从东北一直打到珠江,解放广州。
1947年初,夏季攻势中,在师长李化民率领下参加了三打四平战役。四平是东北铁路交通运输枢纽,其战略地位十分重要。蒋介石亲笔书信给四平守敌陈明仁:“四平为东北战略要塞,如不保则东北危险。”令陈明仁死守四平。因此,敌人在四平城防构筑了现代化的坚固工事,并以重兵防守。正向小调唱的那样:“攻打四平,四平修的好,城内有碉堡啊,城外有战壕,陈明仁说大话,八路打不了……”
武汉1995年第二次访华中村义光(左)幅敬信(右)手持李化民将军赠送的授衔照与李化民合影
我东北民主联军夏季攻势曾一度攻取了草市、东丰、梅河口等城镇,歼灭了这些城镇的守敌,从而孤立了长春、四平、沈阳之敌,为夺取四平创造了条件。
6月11日,四平战役正式打响,李化民师长亲自指挥部队夺取四平飞机场。这次战斗虽然准备时间很短,由于指挥有方,用兵得当,加上指战员发挥勇敢战斗,不怕牺牲的精神,仅用两个团的兵力,经过一夜的激战,很快夺取了飞机场,全歼了机场守敌,隔断了敌人的空中运输和联系,给敌人以巨大威胁。
幅敬信就是这支部队中的一位英勇的战士,参加了攻打四平机场的战斗。他本人回忆说:“攻打四平时,我们独三师属于西满军区,李化民是我们的师长。为了赶到前线,我们大都是夜行军,每夜走百十里路,主要是怕敌人发现,隐蔽我军的军事行动,出奇不意包围敌人。我们当时下了决心的,准备牺牲,一定把敌人消灭。我参加了攻打四平飞机场的战斗。我们连队是从西北方向突进机场的,敌人利用散兵壕和轻重机枪猛烈阻挡我们,由于敌人火力很强,我们的进攻受阻,有的战友牺牲了,有的负伤倒下了。我当时是掷弹筒手,亲眼看到战友牺牲倒下,部队前进受阻,当时我火冒三丈,默默发誓一定要消灭敌人的火力点。于是我让小陈把弹药准备好,我们隐蔽在一个高地,仔细观察敌人的火力点,我瞄准敌人阵地,连续发射了几发,迅速消灭了敌人的火力点,扫除了部队前进的障碍。此刻我军发起了冲锋,终于消灭了驻守机场的敌人,但遗憾的是我亲密的战友小陈却牺牲在攻打机场的前进路上。”
由于幅敬信在这次战斗中表现得非常勇敢,为部队夺取四平机场立了一大功,为此,他光荣地参加了师里召开的庆功大会。大会为他颁发了《功臣手册》。
1948年9月12日,我东北野战军发起了辽沈战役,李化民师长奉命率二十一师(原独三师)直奔东北战略重镇锦州。
25日横渡大凌河,插至锦州以南地区。
27日,东野七纵(第四十四军)主力攻占了高桥、西海,切断了锦州南部敌人的交通。锦州战役的第一步是先打外围之敌,夺取四周的高地,控制制高点。纵队命令李化民师首先夺取锦州城以南约5华里的高地——罕王殿山。
罕王殿山是锦州的南大门,敌人在此配有重兵和很强的火力。因此,攻占罕王殿山对我军夺取锦州城至关重要。
决定采取中央突破的战术,先分割东西两殿,然后由东往西,各个击破。李化民师长与师指挥所的干部们详细研究了作战方案之后,离开工事到山间一小草坪上吃饭。突然,敌人发射的一发炮弹,正落在几个人中间,把菜盆炸飞了二丈远,李化民师长和其他师领导干部身上炸满了菜和泥土,幸好未伤人。李化民风趣地说:“命大!马克思说还不到时候,不收我们。大难不死必有大胜利!看来敌人要我们饿着肚子打仗啊,好吧,拿下罕王殿再吃吧!”
攻击开始了。经过55分钟的炮火射击,炮兵从敌军阵地中央打开了一个缺口,部队迅速攻占了31号地堡,歼敌一部,接着又摧毁了9、10、14号地堡。我军占领了两面工事,控制了罕王殿山。敌人以猛烈炮火向我阵地射击,企图夺回罕王殿山。就在这时,东总前指发来电报:“你们攻占罕王殿甚好,但巩固罕王殿是你们的艰巨任务。”因为东总林彪指挥所就在帽儿山,可以清楚地观察到罕王殿的情况。在整个锦州战役中,敌人对罕王殿的炮火反击是最猛烈的,把罕王殿山打成一片火海,除了听到猛烈爆炸的响声外,整个阵地处于烟火翻滚的火海之中。
1995年武汉李化民将军赠送给中村义光等人自己的授衔照片
敌人的炮火更猛烈了,而且来势很凶,并采用了当时较先进的立体作战,地面敌人两个团的兵力在三架飞机的支援和保护下.向我阵地疯狂反扑,我军指战员沉着应战,顽强拼搏,连续打退了敌人的十多次进攻,歼敌600余名。乘敌人喘息之机,我军又组织炮火和部队向敌人发起反攻,一连夺取了罕王殿以北的几个山头。在我指战员的猛烈攻势之下,敌人纷纷向城内逃窜。至此,罕王殿山被我军全部占领,为夺取锦州城创造了条件。
10月10日,接到纵队转来东总攻城的电令,纵队首长决定二十一师为突破锦州的主攻师之一。10月14日,攻城战役正式打响。攻城部队在我军炮火的掩护下,从城墙上顺利打开了缺口。部队很快渡过了小凌河。10时25分,尖刀连越过城墙,歼敌大部,突击营直插小路街,顺利完成了突破任务。11时5分,六十一团全部攻入城内,占领银行和市政府一带。六十二团也攻入城内,虽遇到了敌人坦克和重机枪的攻击,但仍歼灭了该敌。六十三团于下午3时进入城内,即向交通银行发起进攻,歼敌900余人。各连队进城后,发挥了独立作战的能力,进展顺利。市电影院有栋四层楼房,敌人一个营在此顽固坚守拒不投降。六十一团二营先后用150公斤黄色炸药包和17箱炸药,终于炸垮了这幢楼房,300多敌人全部葬身于碎石乱瓦之中,具有战略意义的锦州城终于被我军攻克。这一仗二十一师共歼灭敌军6625人,缴获大批军用物资。
四十四军南下过黄河
幅敬信所在的连队担任攻城的右翼,他的班长姓黄,是一位朝鲜族人。幅敬信在班长的带领下,利用墓地做掩护,用掷弹筒对敌人进行猛烈射击,消灭敌军的轻重机枪火力点。黄班长在接近敌人阵地10米时中弹倒下,幅敬信和战友们跳入战壕里与敌人拼杀,边冲边喊:“缴枪不杀!优待俘虏!”猛向敌军阵地扑去。
幅敬信所在班在这次战斗中一共俘虏了9个敌人,缴获一些枪支弹药,在攻入锦州城后执行押送俘虏的任务。看到大批俘虏在战友们的押送下那种狼狈的样子,他感到了胜利的喜悦和幸福!但他也为朝夕相处的黄班长牺牲而感到阵阵心酸,黄班长的英雄形象是他心中永远的丰碑。
锦州战役结束后,幅敬信又随李化民师长参加了辽西会战和解放营口的战斗。
1948年12月10日,李化民率师入关,由鞍山出发,经山海关,于20日抵达天津城下,完成了对天津的包围。1949年1月15日,天津解放。
随后,幅敬信又在李化民的指挥下,南下转战华中各地,直到解放广州城。在解放战争中,幅敬信先后三次立大功,由副班长、班长、提升为副排长。
新中国成立后,1953年,幅敬信回到了日本。他始终怀着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愿望,积极开展中日友好活动,参加中国老战友间的交往,念念不忘在华这段战友间的情谊。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鉴于他在中国革命战争中的表现和功绩,特向他补发了一枚金光闪闪的立功奖章和证书。
铁岭文史网吴庆新等整理
三、幅敬信回娘家(不完全统计)
自七十年代中日邦交正常化以来,这些参加过解放战争的日本老兵已到垂暮之年,他们怀念中国,怀念中国人民解放军,特别怀念在第四野战军渡过的日日夜夜,认为那是他们的“再生之地”。他们先后在日本成立了“中日友好和平会”、“回想四野会”、“航七会”、“洛阳战友会”、“鸡公山战友会”、“长城友好会”等十几个日中友好组织,从事中日友好活动。
其中1970年正式成立的“回想四野会”达600多人,但由于老人的不断离世,至1990年仅余120余人。
自九十年代以来,以中村义光为首的“回想四野会”先后组织了六次“原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日本籍官兵回娘家访问团”。
第一次,1990年,17人;
第二次,1995年,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五十周年;
第三次,1996年,纪念四野日籍战友参军五十周年,14人;
第四次,1997年;
第五次,1999年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8人;
第六次,2002年9月,中日邦交正常化30周年,17人。
其中原武汉军区副司令李化民将军在武汉参加了95年、96年两次与日本战友的友好聚会,见到了当年的日籍部下幅敬信。
1998年国防部长迟浩田率军事代表访日,特意邀请“回想四野会”会长中村义光等老朋友来中国大使馆做客。
摘自互联网
幅敬信第一次回娘家
1990年4月,四十七军接到上级通知,要接待从日本来的“第四野战军日籍战友回娘家访问团”。接待的代表团成员名单是:团长中村义光,副团长福山三利 、平野丹通、秘书长、若生爱子,团员本间雅子、幅敬信等,共17人。这是自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后第一次由原第四野战军原日籍官兵自费组成的旅行团。因此史称“第一次回娘家访问团”。
在四十七军钱树根军长、宫永丰政委主持的欢迎宴会上。当时主客突然放下酒杯,集体起立,情绪激昂泪花滚滚地唱起当年最熟悉的《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幅敬信和几位女团员还干脆离席在空地扭起了东北大秧歌。
1995年武汉李化民与中村义光团长(右)幅敬信等日本朋友会面
摘自《凤凰周刊》2006年第26期,作者:傅乐平
幅敬信第二次回娘家
可能是在第一次回娘家时,在西安四十七军得到了李化民将军的信息,第二次回娘家的幅敬信在武汉就见到了当年的老首长李化民。
1995年9月3日,在武汉解放军军事经济学院举行的“纪念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中日战友座谈会”上,原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军第七纵队二十一师师长、武汉部队副司令员李化民将军,巧遇专程从日本来华参加纪念活动的日本老部下:“第四野战军日籍官兵第二次回娘家访问团”副团长幅敬信。 幅敬信是1946年春参加我东北解放军的,在李化民任师长的三九六团二营四连任掷弹筒射手,他先后参加了四平战役、辽沈战役和平津战役,随李化民将军从东北松花江一直打到珠江,解放广州。老将军与老部下的相见,使幅敬信和在场的许多日本战友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1996年武汉李化民(左)与中村义光团长(中)率第三次回娘家访华团会面
摘自:党史天地1996年06期《李化民将军与他的日本部下》官冬蔚
李化民同志这次发表了热情怀旧的欢迎词(见后)。
第三次回娘家
1996年6月8日——6月14日,中村义光团长率领14位《回想四野会(原第四野战军)日籍同志回娘家团》团员访问了中国南京、武汉、上海、苏州四个城市。这也是他们日本朋友庆祝参军五十周年的纪念之旅。
在武汉,原四十四军一三二师师长(后四十四军副军长、四十七军军长)李化民与老战友热情相见。
1996年武汉李化民与中村义光等日本朋友会面
幅敬信回国后,一九九六年十二月十五日,在即将进入新年时,幅敬信从日本给老师长寄来了祝福新年的贺年卡,美丽的富士山代表了他的心。
1996年日本朋友在南京(第三次回娘家访问团)
1996年李化民在武汉与幅敬信见面
根据现存的信件可以看到后来一九九七年元旦、一九九九年元旦,幅敬信又都从日本给老首长寄来贺年片。工整端庄的正楷汉字,给人以亲切舒服的感觉,真是一家人,是我们娘家的人。
2002年8月李化民将军去世以后,幅敬信虽也年近八十,可仍作为中日友好使者继续在民间开展友好活动。
第六次回娘家
2002年9月27日下午在美丽都大酒店,原来第四野战军中日本籍的老战友第六次组团访问中国。在座的中方人员都是原“四野”的老人和他们的夫人。此次访问团的团长为中村义光先生、副团长为幅敬信先生,包括团员在内共计16人。这些在黑山阻击战、辽沈战役中立下汗马功劳的军医、护士们,当年只有二十几岁,如今已年近八十,胸前挂满军功章和纪念章,个个精神抖擞,在酒宴上亲切地称呼黎原等老领导们为“老爸爸、老妈妈”,已然像是回到了娘家的儿女。
酒过三巡,副团长幅敬信提议,大家同声齐唱《人民解放军进行曲》、《解放区的天》等,并站在高处指挥。嘹亮的歌声传到楼上,惊动了二楼办公的总经理。总经理是位女士,在大学里学的是日语,被中日两国老军人的欢聚场面感动。她说美丽都大酒店开张以来,从未有过如此热烈的场面,说完用中日两种语言为大家敬酒,并提议唱日本歌曲,于是《北国之春》、《拉网小调》等再次响彻酒店。日籍女团员们(当年的护士们)太激动了,拿着手帕非要给黎老这位“老爸爸”扭个秧歌舞,一时间,气氛非常热烈。
摘自《黄埔杂志》 作者:梁贵三
八十二岁回娘家
82岁的日本老人幅敬信曾经是四野的战士,在2006年6月24日至26日葫芦岛百万日侨俘大遣返60周年暨中日友好论坛活动中引人注目。他身穿军装,佩戴着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军功章,高唱着军歌,活跃在论坛活动的各个场所。在和平公园奠基现场,他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日本侵华战争不但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日本人民也饱受战争之苦。建这座和平公园十分必要,现在日中两国三分之二的人是战后出生的,有必要让这些人重新认识一下战争留下的灾难,世代友好,永不再战。
摘自新浪博客好好
建军80周年访华
2007年,应国防部的邀请,由幅敬信任团长共40人组成规模庞大的访问团,参加了庆祝人民解放军建军80周年活动。他们参观了长城、故宫、奥运场馆、北京四合院,还受到国防部梁光烈部长的接见和招待。“娘家人”的热诚让他们终身难忘,他们表示将本着“过去是革命功臣,今后是友谊使者”的理念,为日中之间世代友好而努力奋斗。
摘自:《黄埔杂志》 作者梁贵三
2008年访华
上图:梁光烈与日本籍老战士合影。下图梁光烈与幅敬信握手。新华社记者 庞兴雷 摄
2008年11月6日,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梁光烈在北京八一大楼会见日本籍老战士访华团。
八十七岁回娘家
2011年9月22日下午,东北烈士纪念馆迎来了这群回“家”的客人,他们也赢得了回“家”的礼遇——应中国国际友好联合会的邀请,以井上新一郎为团长、幅敬信先生为顾问的日本籍老战士代表团来华访问。
据介绍,这些老人大多来自原第四野战军部队,访问团成员中,最大的87岁,最小的16岁。其中大约有三分之一的人在哈尔滨曾经生活和战斗过。
在抗日名将的展板前,翻译一一说出的将领名字,老人们会跟着翻译再说一遍,马占山、杨靖宇、李兆麟、赵一曼……听讲解员讲解赵一曼的事迹时,87岁的幅敬信拄着拐杖激动地说,他对赵一曼的印象是最深刻的,“她牺牲的时候,太年轻了。”幅敬信是原第四野战军第44军战士,会说几句中文,他骄傲地告诉记者:“我曾经是副排长。”
1995年武汉李化民与中村义光团长(右)幅敬信等日本朋友会面
在离开大连周水子机场边检站时,幅敬信先生对边检站的服务十分满意,他说:“你们的服务很周到,这代表着中国并没有遗忘我们,谢谢!期待下次再见面。”
摘自《日籍解放军老战士访华:再回到东北,心里很温暖 》2011年09月24日黑龙江日报
四、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五十周年(第二次回娘家)
李化民在欢迎日本战友座谈会上的讲话
中村团长、各位日本战友、同志们:
听到日本战友来访,同我们一道纪念中国抗日战争胜利五十周年。并以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的良好心愿,不忘战争浩劫,维护和平友好,促进共同发展。特别是你们不忘参加中国革命的战斗历程,并把中国看作是自己亲切的娘家组团来访。虽属民间访问,但却意义重大,我非常高兴并表示热烈欢迎。
1995年武汉第二次回娘家时幅敬信给李化民展示自己在四野的奖章
我在中国解放战争时期,曾在四野四十四军一三二师当过师长。听说幅敬信同志曾在一三二师工作过,不知那时我们见过面没有?还听说中村团长和田边亨、田边久子、本田雅子同志都在四十七军工作过。我在五十年代末当过四十七军的军长,我们也算一个军的战友。所以我很高兴同大家见面,确感晚年欢晤,共忆战斗年华,重叙战友情谊,也是人生乐事。
1995年武汉解放军军事经济学院举行的“纪念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中日战友座谈会”上李化民(左2)等与日本朋友(第二次回娘家)在会场
你们五十年前,反对日本军国主义发动的侵华战争。投入了中国的人民军队,参加过中国人民伟大的解放战争。从我国的东北,战斗到中国的南方,迎接了中国大陆的全部解放,欢呼过新中国的诞生,日本战友对中国的胜利是有贡献的。又听说你们回国之后,四十多年来一直从事日中和平友好活动,一直关心着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为促进中日两国人民的世代友好,又做出了新的贡献。我是非常赞赏和敬佩的。
人生易老,似水流年。现在我已年逾八十,你们也大都年逾古稀。中国有一名言:“莫道桑榆晚,微霞尚满天”。希望你们老当益壮,今后在为不断增进中日人民的友好,促进两国的共同繁荣,再作更大的贡献。
最后,祝愿你们这次回娘家愉快,访问成功!并向你们的家人和这次没有来华的其他日本朋战友,转致我的良好祝愿和亲切问候。
我的讲话完了,谢谢!
一九九五年九月五日
编 后 语
父亲去世后,在整理他遗留的文件及照片时,意外的发现了他与日籍部下幅敬信的有关资料。在整理这些资料时,又从网上看到了更多的关于四野日籍战士的资料及他们后来为中日友好而开展的一系列友好活动,非常感动。
我不禁想起了往事的一个片段:在四野大军南下时,为了减轻多孩子的女同志的负担,组织上安排了一些年轻的女同志帮助这些妈妈。我记得在广州前后,有一个日本姑娘,曾经帮助过我妈妈一段时间。我们叫她小顾阿姨。她胖胖圆圆的脸,非常和善,好像穿着解放军军服,带着大沿帽。她当时主要帮助我妈妈照顾我弟弟小黑,后来她回国了......。妈妈回忆说:她非常干净,做事非常麻利。可惜当时我太小,加上已经过去近六十年,其他的事情,都记不清了。这也证实:当年确实有日籍解放军战士在我们四野部队。
现在把这些东西整理编辑在一起,是为了记住那个时代,为了中日友好能够天长日久,同时也是为了填补一三二师军史的一个空白,让这些散落在民间的往事细节,丰富我们的军史资料。
李小怀
初稿:2013年5月12日
二稿:2013年6月23日于北京阜城门外寓所
发表于:
2013年8月15日——日本二战战败投降六十八周年之际
注:由于软件版本不同,可能有的朋友在文稿显示时,出现照片与照片的说明文字,不在一起,出现错乱。这是软件问题,我电脑水平不高,无法解决。望大家体谅,如有高招,望给予指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