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红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414|回复: 1

何丽、陈小琴:走进四川巴中川陕苏区将帅碑林(组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8-14 11:50: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碑林长廊全景



刻有红军标语的红军石

红 军 陵 园













    红军陵园祭爹娘(试韵江城子)

    爹娘仙逝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离情别绪,痛断儿心肠。梦里声声唤爹娘,泪满巾,悲满腔。

    天国地府两相望,陵园里,祭爹娘。几多嘱托,时刻记心上。女儿痴心守家风,为弟妹,做榜样。





一年四季都有全国各地前去缅怀、瞻仰、祭奠的青少年、工农商学兵和中外群众





碑林及碑林陵园全貌

    碑林,这是一个神圣而又令人肃然起敬的地方。我们就是怀着这样的一种心情和感情,走进碑林,走进碑林的红军陵园。

    将帅碑林全称为川陕苏区将帅碑林,位于四川省巴中市南郊南龛山顶。陵园建于碑林园内。1993年经四川省政府筹划批准建设,现已建成为中国最大的红军碑林、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园地。2005年正式对外开放。

    1932年12月18日,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从鄂豫皖苏区出发,翻秦岭、渡汉水、越巴山,长驱5000余里,抵达四川通江两河口,随即在川北地区建立起川陕革命根据地——全国第二大苏区。毛泽东同志指出:“川陕苏区是扬子江两岸和中国南北两部间苏维埃革命发展的桥梁,川陕苏区在争取苏维埃新中国伟大战斗中具有非常巨大的作用 和意义。

    76年之后,在当年的川陕革命根据地四川巴中,建立起了全国最大的红军纪念碑林——川陕苏区将帅碑林。碑林的建造,旨在纪念和缅怀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将士的丰功伟绩。

    整个碑林占地120多亩。经过20多年的规划建设,现已建成红四方面军主要将领纪念像园、刘伯坚烈士纪念像园、吴瑞林将军纪念碑,碑林长廊、红军将士英名纪念碑、红军陵园、楹联长廊、标志碑、观景台、奉献碑、标牌碑、思源湖、将帅碑林纪念馆、红军纪念碑等共十四大景点。在有关方面的支持和帮助下,还安放飞机一架,三七高炮二门。碑林目前已经嵌碑4200多块,其中个人纪念单碑3280多块,刻红军英名13.8万人,是现在中国最大的红军碑林。

    无论近观还是远望,园内建筑高低错落有致,绿化美化别致讲究,松树翠柏环绕碑林、陵墓,天竺桂、香樟树、黄葛树、塔柏、白果树已及许多常绿草木,更增添了碑林的庄严、肃穆和革命历史的凝重感。

    碑林及园区,从筹建开始,就得到国家多位领导人、高级将领、开国元勋及其后代、部队、地方、国内社会各界及世界友好人士的关注,一直不断有人前来关心和给与帮助。仅前来学习、瞻仰、缅怀的各界人士、群众就达数百万人之多。而且前后还有中央和地方100多家电台、电视台、报刊等新闻媒体,前来采访报道。

    为了让社会各界及世界各国朋友更好地了解碑林,并方便到此,借着我们走进碑林的机会,特做如下简要介绍:

    一、红四方面军主要将领纪念像园

    像园位于碑林长廊西端,用红色花岗石雕塑了十一位红四方面军主要将领的半身像,他们是:张国焘、徐向前、陈昌浩、王树声、李先念、倪志亮、张琴秋、周纯全、傅钟、曾传六、周光坦。

    塑像像座用黑色的花岗石镶嵌。纪念座下的三级U型阶梯,代表一、二、四和红二十五军四个方面军,后编合为一线,表示三个军会师后为一体。像高1.5米,通高4米.像座正面镌刻本人姓名及红军时期担任职务,背面嵌刻个人简历和捐款单位、题字。

    徐向前(时任红四方面军总指挥,1901-1990年,元帅);

    陈昌浩(时任红四方面军政治委员,1906-1967年);

    王树声(时任红四方面军副总指挥,1905-1974年,大将);

    李先念(时任红四方面军第三十军军政委,1909-1992年)。

    倪志亮(时任红四方面军参谋长1900-1965年,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张琴秋(1904-1968年,时任红四方面军政治部主任、红军历史上惟一的女性将领)张琴秋同志,是我党第一代革命新女性中的突出代表,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代女党员,留学莫斯科五年回国,先后成为红军中唯一的方面军女政治部主任、惟一的女师长。四方面军到达川陕边区后,张琴秋先任方面军总政治部主任,后因反对张国焘的错误,遭受打击报复,被调任总医院政治部主任。解放后又是共和国第一代女部长;

    傅钟(1900-1989)时任红四方面军政治部副主任。

    曾传六(1904-1983)时任红四方面军政治部副主任。

    周光坦()时任川陕省委书记。
张国焘的塑像则是放置在比放上面10人塑像的平台低1米多的地方,这表示他后来结局。而且他的塑像与其他塑像面面相对,表示他们的意见相左。但是,张国焘的位置却是在碑林长廊的始端,这又象征他曾是红四方面军的主要领导人、红军总政委、中共一大代表;背后刻有生平简介。

    除此,碑林内还敬立了3280名将士的单碑,和镌刻13.8万将士、烈士英名纪念碑。

    单碑将士主要分布在29个省、市、区。其中四川494人,北京338人等。他们中间有:

    元帅2人,国家领导18人,大将3人,上将24人,中将71人,少将209人,省军职584人,地师职1063人,女红军148人,夫妇红军108人;烈士英名纪念碑的12万多人中,有省军职948人,地师职2898人,27-37年牺牲的师团职烈士1124人,红军烈士12万,知名女红军138人。

    为建设这座将帅碑林,二十年来,在倡建者张崇鱼同志带领下,参加建设碑林的的全体同志,克服重重困难,历经漫漫征程。在没有专人、专款、专门办公室和电话的艰苦条件下,先后170多次,行程70余万公里,拜访了1000多个单位和5000多名红军将士及亲属,征集到中央领导和解放军高级将领江泽民、乔石、刘华清、张震、张万年、迟浩田、洪学智、李德生、张爱萍等同志的题词500余件,收集红军将士名录16415人,红军烈士名录121585人,红军史料近2000册共三亿多字,红军将士的简历、照片、手迹20000余件,收集红军将士捐献的纪念物品1.2万余件。

    二、碑林长廊:

    碑林长廊是将帅碑林的主体工程,共三处。主要为红四方面军将士镌立个人纪念单碑。长廊以纪念像园为中心,向左右起伏蜿蜒,依山就势而建。碑林长廊全长近800米,廊宽6米。金黄色琉璃瓦廊顶,转角处建八角亭。纪念碑镌刻红军将士的个人简历、头像,还有配偶及子孙的姓名或捐建者姓名。整个长廊,十分壮观。目前在长廊内已嵌个人纪念单碑3280多块。碑林长廊外,还停放有“歼六”战斗机一架,“三七”高炮二门,好似守护革命英灵。

    三、标志碑

    标志碑,顾名思义,是红军将帅碑林的标志,也是碑林的主题。所以,它位于整个碑林中心,碑高10米,顶部造型为一支熊熊燃烧的火炬,碑身似扬起的风帆,喻意革命航船乘风破浪勇往直前。碑的顶端,在熊熊燃烧的革命火炬的下端,由三棱六面的梭标头造型组成:一、二面由张爱萍上将题写“川陕苏区将帅碑林”碑名和红四方面军的军旗组成;三、四面是江泽民总书记题词:“长征·丰碑永存”,及毛泽东对川陕革命根据地的评价:“川陕苏区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第二大区域”;五、六面是“红四方面军战斗历程路线图”(1927—1937),它包括从七里坪出发,到川北建立川陕革命根据地以及从1935年红军开始长征到星星峡所走过的路程。

    四、红军将士英名纪念碑

    纪念碑位于碑林园内北侧,主碑呈四面体,寓意创建川陕革命根据地是红四方面军,碑系上海市拥军优属基金会秘书长李永贵先生帮助,捐款10万元,于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时所建。

    “川陕苏区红军将士英名纪念碑”的碑名,分别由李真将军、张志坚将军题写。纪念碑通高12.23米,寓意通、南、巴、平四县的12万人参加红军并建立了1省2道23个县(市)的苏维埃政权(巴中共有12万儿女参加了红军,其中有4万人牺牲)。第一圈直径12.3米,寓意红四方面军解放巴城时间是1933年1月23日。整个碑区的直径为27米,寓意为1933年2月7日在通江县成立川陕省委、省苏维埃政府。

    主碑的下方有张震、张万年、迟浩田、耿飚、秦基伟、罗青长、童小鹏、廖汉生、刘志坚、肖克、万海峰、王平等领导的题词。碑身及四周嵌花岗石碑268块,碑中刻有红军名录10万人。由此可见,当年开辟川陕苏区斗争之艰苦卓绝。目睹勒铭碑碣的十三万红军烈士英名,遥想当年红军将士金戈铁马浴血奋战的壮烈场面,无不令人心潮澎湃,热血沸腾!

    五、“红军魂”雕塑

    “红军魂”雕塑是通江籍老红军赵明兴之孙、北京田华四公司第七工程处处长赵新平捐资5万元所建。它是似山非山,似景非景,似人马而非人马的雕塑。它以抽象和想象、动与静相结合的造型,采用逆光投影的方式建成。

    红军,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前身。寓意:“军”是一只勇往直前、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人民军队。“魂”不仅是军人之魂,而且是军队之魂,是决定战争胜负的“灵魂”。表达了人们对为国捐躯、功不可灭的红军将士的无限敬仰和哀思。它象征这支军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坚强柱石,是保卫祖国的钢铁长城。

    六、刘伯坚烈士纪念像

    刘伯坚,1895—1935年,是我国早期的革命活动家,四川平昌人。曾任赣南军区政治部主任,中央军委秘书长。1935年在江西大余被敌杀害。有著名的遗作《带镣行》。“刘伯坚烈士”系邓小平同志所书。塑像造型,身着西装,左手握书,右手插于裤袋,站在高山之巅,两眼凝望远方,寓意他对革命事业高瞻远瞩。时刻为革命的发展而勤奋学习,为革命斗争形势的艰巨而凝思。(我国早期无产阶级革命家刘伯坚烈士雕像。刘伯坚出生于1895年,巴中平昌人。早年勤工俭学于法国和比利时,与赵世炎、周恩来、聂荣臻等同志一起开展工人运动。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随后任中共旅比支部书记。1923年任中共旅欧总支第三界书记,1924年赴苏联学习,1926年回国,党派他出任国民军冯玉祥总政治部主任,1928年又去苏联军政大学学习,1930年秋回国在中央苏区工作,任中共中央军委秘书长,并兼任红五军团政治部主任,1931年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政府执行委员与毛泽东、朱德、叶剑英等同志一起并肩战斗。1934年10月红军主力长征时,留守根据地坚持斗争。1935年初,他在江西大余县掩护战友们冲出重围,不幸负伤被俘。在狱中,他视死如归,坚贞不屈,愤然写下了《带镣行》等壮丽诗篇。)

    七、川陕苏区将帅碑林纪念馆



    纪念馆与“川陕苏区将帅碑林”相呼应。按川北民居风格设计,占地4000余平方米,共分三个展厅。馆内展出了300多位老红军将士捐献的8000余件纪念物品,以及100多名中央领导和我军高级将领的题词题字、视察影照等。该馆于2005年建成开馆。

    纪念馆占地4000余平方米,共分三个展厅。展厅正面为毛泽东同志对川陕苏区的评价,下方为红四方面军战斗路线示意图。三个展厅共展出8000多件纪念物品,如,有王树声大将佩戴的领章和解放初期任湖北省军区司令员时佩戴的胸章;有山东烟台海军基地顾问刘明金夫人袁必冽捐献出来的八一勋章、独立勋章、解放勋章;冶金部原政治部主任、巴中老红军严尚林的七大党代表证;原空军副司令员王定烈将军腰间呆了16年的子弹头尤为引人注目。

    关于这颗子弹头,王定烈将军特意为碑林纪念馆写了一份说明:“1937年3月14日,在祁连山中弹于腰间,直到1953年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才在广州军区医院取出。”这枚子弹,是1937年,他将军随红军西路军在祁连山与马步芳骑兵作战时中弹昏迷,醒来已被俘。后来一名马匪军官向被俘红军将士训话,见王将军宁死不屈,还忍痛挺直腰杆,致使横着的子弹头,在将军腹内竖了起来。这样他一直带了好多年。如今这枚子弹就陈列在将帅碑林纪念馆第三展厅中。

    听碑林纪念馆工作人员介绍,他们沿当年红四方面军征战线路征集红军将士名录和文物,所接触过的老红军,无不深深怀念当年的红军生涯。沈阳军区一位离休老红军听说要在家乡兴建红军将帅碑林。竟激动得血压骤增,被送进医院;武汉军区女红军何建平拉着管理人员的手,一边讲述当年红军的战斗故事,一边流眼泪,事后又让女儿领着碑林人员走访住在附近的其他老红军;一位流落甘肃的西路红军女战士,背着老伴拿出仅有的300元钱捐献给碑林作经费;老红军余定礼、杨学礼等人去世后,遗体本已安葬于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巴中建成将帅碑林后,家属又将他们的骨灰迁到碑林红军陵园安放,让他们在曾经战斗过的土地上,与生前战友长眠在一起。在老红军们的全力支持下,将帅碑林目前已经征集到红军史料2000余册共3亿字以上,红军将士简历、手迹5000余件、红军照片二万余件,同时编印“碑林专刊”五十期,“碑文集”(上、中、下)、“红军将士作品选”、“英名壮巴山”“印记”“川陕壮歌”“红军故事1000例”“碑林大事记”等60部,计800万字,6万余册。

    八、红军标语

    川陕苏区将帅碑林位于四川省巴中市南郊南龛风景区,从市区驱车七八分钟即可抵达,沿途可看到镌刻在路边山崖上的红军标语:“拥护红军”、“红军万岁”,“平分土地”,字体四米见方,落款分别是:“红军后代耿弘”、“红军子女上海夏勇、北京夏玲”和“广州老红军何明后代”。

    据史料载,石刻标语是红四方面军开展宣传活动的一大创举,当年红四方面军编制中有二十多名石匠,他们在川陕苏区的山山水水间留下三千余幅石刻标语,其中最有名的当属刻在通江县沙溪乡岩壁之上的“赤化全川”四个大字,字高5.5米, 宽4.7米,笔划深0.35米,笔划槽内可躺卧一人,十余里外即清晰可见,堪称世界石刻之最。川陕苏区山高坡陡,巨石峭壁四处可见。红军和苏维埃政府组织刻字(又叫钻花队),因地制宜利用各地岩壁,渡口,要隘道口之石碑,石牌坊、石柱、屋基石、古建筑等,钻刻了大量的石刻标语和文献。园区有块来自旺苍木门河下的巨形“红军石”重近6吨。真是:“旺苍木门一奇迹,万年宝物迁户籍 ”。

    九、红军陵园

    巴中的八宝山——川陕苏区将帅碑林红军陵园,红军陵园是专为安放红军和他(她)的配偶的骨灰而建的陵园。座落于将帅碑林南侧山弯处。宛若大型交椅,阶梯花园式的布局,绿树成荫,光照明亮。翠柏环绕的红色花岗石的墓穴尽在其中,墓位占地10平方米。前后左右的南龛山、凤谷山、王望山、白塔山,蜿蜒起伏,连锦百里。层峦叠翠,峨然天际。或若蛟龙戏水,搏击沧海;田园池舍,错落有致。溪河两岸,绿荫如盖。古巴河,抱村挽流;凌云塔,矗立山巅;飞霞阁,古建独特;电视塔,高耸蓝天。后观隋唐佛像,镌刻精美,系国家级文物瑰宝。涉足其间,俨然置身画中。红军陵园既是一处东有古建,西有景观,南有文物,北有佛龛,四周皆有名胜古迹;又是一处左系青龙,右系白虎,前系朱雀,后系玄武,一应俱全的风水宝地。展望巴中未来,必建为中等城市,观墓穴位置,距城仅二里之遥,瞻仰缅怀,指时可到。

    整个陵园绿化面积已达95%以上,红色花岗石墓穴建在其中,充分展示了万绿丛中一点红的别致风貌。当红军将士人生旅程终结之时,来此枕青山、抚清泉、听鸟语、闻花香,远观红日皓月出没,闲评人生古往今来,更胜红尘潇洒一回。

    原海军副司令杨国宇、北京卫戍区副司令张西帆、四川省军区副司令阳自碧均亲笔为“红军陵园”题书园名。现红军陵园建墓穴600余位,现有300 多位将士含笑九泉。北京的八宝山有8位红军将士专程从北京运到红军陵园安放(吴瑞林、夏前远、余定礼、何志远等)。

    碑林的创建人——张 崇 鱼
           




                
    一个承诺的背后

    我们在写“走进四川巴中红军将帅碑林”,这篇介绍碑林的文章时,就想详细介绍一下它的创建者张崇鱼同志。但是这篇文字却总是写不成文。因为,一个普通人的一个承诺,怎样就成就了一个大的事业呢?这个题目太大、而且也太沉重。怎么办?这么办——用老张的讲述和收集到的相关资料,组合成一篇我们无法完成的文章。

    好,就这么办。先听老张有一个怎样的“承诺”:

    “50多年前,我在巴中中学读高中时,聆听了达县军分区张齐贵政委给全校一千多位师生作了四个小时的报告,让大家看到他周身的伤疤,满脸的泪水,我也在泪水中记住这位红军的英雄形象。

    “1985年我又在省人民医院拜见了一位红军英雄师长张顺国,他在沙家店战役中被打断8根筋骨,建国后还在新疆当二十多年的师长。所以红军精神在我的心目中,始终有一种鞭策激励的作用。

    “1992年在纪念红军入川60周年时,通过学习我了解到,当年的红军怎样由少到多,由弱到强,仅在两年多时间,由1.5万人发展到8万正规军,建立了省、县、区、乡、村五级红色政权。而且这个红色政权还发动和领导贫苦农民打土豪分田地,在有些地方搞禁烟运动,兴办教育,发展生产,如火如荼。这样建成了全国第二大苏区,为革命作出了重大贡献。仅巴中地区就有四万多人在这些运动中抛头颅、洒热血,为国捐躯。

    他平缓但很坚定地又说:“是他们,是这些忘我无私的红军,激励我走上了学习、弘扬、传承红军伟大献身革命精神、创建将帅碑林的慢慢征程。我也给自己确立下“咬定青山不放松、立志愿在红军中”的志向。说得高一点就是“信念”。这个信念,就是我在心中对革命先烈的“承诺”。为了兑现心中的承诺,我以红军当年“不战、不胜、不休”激励自己。这样一干就是二十年。

    老张特别说到:“这么多年来,没有哪个督促我。也没有人给我什么压力。其中我也遇到过许多困难,遇到过种种酸甜苦辣,甚至不理解、风凉话,等等,但我从来没有退却或放弃的想法。为什么?因为我总感到有一股强大的力量在支持和鞭策着我。而这个强大的推动力,使我不顾自己在起步的时候,已经是一个50几岁的人了;使我不顾自己没有强健的身体;使我不顾自己只是一个县里很基层的小人物,没有积蓄、也没有工资之外的收入和财力,就义无反顾地干了起来,一干就刹不住了。

    老张继续说到:“1992年开始,我本人拿出全部家当800元钱,开始大海捞针,找米下锅。在没有专人,没有专款,没有专门办公室,没有专属电话的艰苦条件下,和同事们一道在不影响本职岗位工作的前提下,业余时间全力开展工作,大量寄发信件,查找资料,登门拜访。二十年中,先后发出二十余万封信件,出访170余次,行程70多万公里,直接拜访全国各地1000多个单位,5000多位红军将士,从他们那里征集到了13.8万名红军将士、烈士的名录、1.2万件的珍贵纪念物品、2万多张照片、三亿字以上的红军史书史料。同时,先后筹集到了3000多万建碑资金。

    在这个过程中,遇到了不少的苦衷和困难,有的给冷水、冷面、冷眼,曾被抓到派出所,多次被小偷光顾,划破衣服五六件,有时出差病倒在床上,一天只吃一顿饭,还曾被摩托车撞到5米之外,还被不明真相的老红军赶出门外。就是这样,我和同志们一直坚持着,一直互相鼓励着。因为我认为,为了兑现当初的承诺,这些都算不了什么。我还曾写过这样几句顺口溜:

    碑林出差六特点,吃苦耐劳不怕难。

    一啃面包喝稀饭,每天不过十元钱。

    二乘硬座不怕远,飞机卧铺不言谈。

    三住旅馆地下室,早出晚归只睡眠。

    四访红军记战史,帮助回忆写新篇。

    五靠排难意志坚,哪管冷水和冷言。

    六收物品作纪念,从早到晚不休闲。

    这就是当初工作生活的写照,也成为以后的《出差六要点》。

    1993年,四川省政府明确在巴中建立将帅碑林588号文件的发布,大大加速了碑林规划建设和征集革命文物资料的步伐,从而,也使得更多的人参与到我们的队伍中来。这样一来,各级党政军领导、广大红军将士暨亲属、社会各界,就更成为我们坚强的后盾:

    张爱萍上将题写了“川陕苏区将帅碑林”;

    洪学智上将题写了“将帅碑林”;

    尤太忠上将在病床上,为建将帅碑林写了1300字的序言;

    将帅碑林又先后征集到中央领导和高级将领:

    江泽民、乔石、刘华清、张震、张万年、迟浩田、李德生、张爱萍、秦基伟、罗青长、童小鹏、苏毅然、向守志、万海峰、王定烈等题字、题词等500余件。

    温家宝、周永康、刘延东、杨汝岱、洪学智、黄孟复、马凯、杜青林、张学忠、张中伟、刘奇葆、蒋巨峰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五届四川省委书记视察后都给予了高度评价。

    红军将士及亲属更是对将帅碑林给予了很大的关心、重视和支持。是他们,支持建个人纪念单碑3200多块,捐赠纪念物品1.2万多件,捐树捐石1000余株(件)。

    这些年来,社会各界在人力、物力、财力等各方面都给了将帅碑林很大的支持。而将帅碑林的建设者们,都是在不计报酬和很低报酬(开始每月工资从120元到150元、180元、200元)的情况进行工作的,他们没有节假日,没有礼拜天,5+2,白加黑的工作,每日超负荷工作在10小时以上。有2位不到20岁的青年人和刚从学校毕业的学生一干就是20年,如今已是30多岁。有4位70岁以上的老同志一干就是15—20年。将帅碑林的建设者队伍中,设计师、义务工、施工者、及各种志愿者,多达千人以上。我不会忘记他们,后代也不会忘记他们。

    当我们问到家里人的态度时(实际是明知故问),侃侃而谈的老张,顿时放低了声音。他说:我所以能够坚持下来,碑林所以有了现在的成就,与家人全力支持分不开,我是十分感谢他们。我觉得我愧对家庭。是自己的一片痴情和对将帅碑林的一股牛劲,使我从1992年开始,可以说,我的全部心力、全部精力和全部气力都用到了碑林建设上。我爱人说我,说梦话都是说的碑林。她这些年,右眼视网膜脱落,三次骨折,我都没有时间照料她。她生气时,叫我去和碑林结婚。可过一下,她又关心起碑林的事情。我的子女远离巴中。我无法享受与三个孙儿在一起的天伦之乐。好在他们自己都上了重点大学。回想起来,很是愧对。

    老张说,我这股牛劲,也是来自一位领导对我讲的:“人生不享创业乐,空来世上走一圈。”我想,此话是感悟人生的,值得三思而行。我感觉过去20多年和现在所做的,不是吃苦受累,而是享受着创业的快乐。

    我也在想:人生是什么?生命是什么?人生和生命都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无法去量它的长度,但是,我们可以充分拓宽它的宽度。这宽度,就是一个大的舞台。老张同志,就是这舞台上一个成功的、有价值的、普通而平凡的人。但是,人们记住了他的普通,历史记住了他的平凡。那就是普通中的高尚,平凡中的伟大。因为他为历史、为国民、为后代,做了一件功德之事。

    因为,如今将的红军帅碑林已享誉中国,已经被国家有关部门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每年中央财政下拨专项资金327万元,对外免费开放。这是对革命老区的最大支持。乘现在中央决策建设强国、强省、强市的东风,巴中市委、市政府、市文广新局,把将帅碑林列为巴中南龛文化产业园核心区建设。不久的将来,在这块红色的土地上,将会建起规模更大、规格更高、项目更新的红色文化高地,将帅碑林也一定会成为更加美好的红色景点、幸福乐园。我们相信,安放在陵园600多墓穴中的革命先烈,他们也会为巴山蜀水的巨大变化、也会为弘扬、传承长征精神的将帅碑林感动欣慰。

    我还想说几句,可是又感觉说什么都多余。那我就告诉大家,张崇鱼同志今年已经76岁高龄,但他还没有感觉自己有点老了。所以还在不服老地干着年。去年我在巴中与他相处的日子,感觉他还年轻呢!

    对了,我们从侧面知道:2003年被评为巴中市劳动模范,2005年评为巴中市旅游文化先进者,2006年评为全省对老区工作有重要贡献的先进老干部。此后,先后又荣获敬业奉献“四川好人”、巴中“道德模范”、“十大巴蜀之子”、“情系革命老区特别贡献奖”,等众多荣誉称号。现任四川省巴中市川陕苏区红军将帅碑林纪念馆终身名誉馆长,红军后代联谊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红四方面军历史研究会会长。

    在结束与老张谈访的时候,我们又发现一份解放军报有这样几句对老张的点评: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昔日中国共产党领导工农红军在腥风血雨中形成了敢于压倒一切敌人、压倒一切困难的革命品质,成为中华儿女百折不挠争取胜利的精神动力,深受世人敬仰!如今退休老干部张崇鱼等,以实践红军精神的自觉行动宣扬红军精神,历尽艰辛开辟出新的爱国主义教育“课堂”。还有一位老红军对他的评价“奔走千山万水,历尽千难万苦,寻访千家万户,征得千言万语,树碑千块万名,流芳千古万年。”这也正是对“碑林人”30创业的肯定与褒奖!

    现摘取一段曾经的报道片段,来结束这篇文字:

    爷爷,您又回到了大巴山的怀抱。您一定会在那里见到生前与您一起战斗,死后与您一起长眠的战友……”这是已故老红军汪宗情的外孙女“兔兔”刚寄到川陕苏区将帅碑林的一篇祭文。张崇鱼用手拍了拍汪宗情老红军墓碑顶上的尘灰,弯腰从地上捡起一块小石头,把祭文压在了墓碑顶上,并代“兔兔”深深鞠了一躬。

    这个小小的细节让我们感动,但张崇鱼却感到很平常。他说:“巴中是一块红色的土地。72年前,这里是全国第二大苏区,12万多巴中儿女参加了红军,有4万多优秀巴中儿女为中国革命献出了宝贵生命,今天我们给先烈们做点事算不了啥!”

    这些年,他还先后主持编印了《红军将士故事集》、《张国焘成败记》、《红四方面军川陕苏区历程大事记》、《刘瑞龙在川陕苏区》等21本专著共300多万字;建起碑林办公、纪念馆所1万多平方米;绿化地面4.2万平方米,建成银杏园、奇石园、观景台,种植各种名贵花木2万余株。

    今年初,新华社向海内外播发通稿,称巴中市川陕苏区红军将帅碑林是全国最大的红军碑林,是中国碑林史上的奇观。

    这多年筹集建碑资金3000多万元,他住过最贵的旅馆才25元钱一天。

    1992年,在巴中县人大常委会教科委工作的张崇鱼已经54岁,临近退休。他深受红军将士光辉业绩的感染,经过慎重思考,决定筹建红军将帅碑林。

    巴河弯弯十八滩,人生道路古来难。建碑工程启动之初,摆在张崇鱼面前的最大困难就是没有钱。走访收集红军将士资料需要钱,为红军将士写碑文画像需要钱,錾刻碑文需要钱,立碑建碑林长廊、建红军将领雕塑更需要钱……

    1992年8月18日,张崇鱼征得单位领导支持后,和本单位同事张志刚一起,第一次踏上了去成都走访老红军的路。在成都市肖家河西藏军区干休所,老红军刘棋听了张崇鱼的介绍后无比兴奋。他用颤抖的双手在墨宝征集本上留下了手迹,并当场捐赠建碑资金500元。通过刘棋老红军的帮助,张崇鱼又连续拜访了6位老红军,并了解掌握了61位红军将士的基本情况,筹措建碑资金2000多元。

    首战告捷,张崇鱼走起路来脚下生风,建红军将帅碑林的信心更足了。他和同事们不停地向全国各地健在的老红军及亲属发信,最多时一天发出500多封。同时又派出人员,带着四川省政府“同意筹建红军将帅碑林”的批文,到全国各地走访老红军。他们先后几乎跑遍了全国所有的省市,行程70多万公里,走访1000多个单位,拜访了5000多名红军将士及亲属,至今已筹集建碑资金3000多万元。

    3000万!在巴中市这个革命老区,简直是个天文数字。这钱从何而得?张崇鱼笑着说:“我们一无职二无权,全靠嘴巴甜。”接着他又补充道:“嘴巴甜当然不是骗,更重要的是要用好红军将士及亲属的每一分钱。”老红军陈宏捐了建碑资金后,担心受骗,和老伴一道千里迢迢从北京赶到巴中红军将帅碑林,找到了自己的碑牌。看到气势如虹的将帅碑林和张崇鱼及同事简陋的工作环境,这位老红军感动了。回到北京,陈老给张崇鱼打电话说:“老张,我参观了碑林,真不简单,我相信了。我又给你们寄了1000元建碑资金,请查收!”

    在10余年时间中,张崇鱼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外面奔波收集红军将士资料、筹措资金。张崇鱼和同事数百次出差,从未乘过飞机,坐过卧铺,住过宾馆。他先后12次到北京,每次都是住地下室,最贵的才25元钱一天。为此,他还撰写了《碑林办人员出差五要点》与大家共勉:“一啃面包喝稀饭,每天不过几元钱;二乘硬座不怕远,飞机卧铺不要谈;三住旅馆地下室,早出晚归只睡眠;四访红军记战史,帮助红军写新篇;五靠排难意志坚,哪管艰辛苦和难。” 据了解,12年来,碑林办公室接待老红军及亲属不下数百起,但接待费总计不足1万元;为节省开支,张崇鱼还以一小时一元钱的报酬请来了一批退休教师和下岗职工加入建碑队伍;他还充分利用了两届20多位巴中职业中学的学生到碑林实习帮助工作,节省了大笔开支。

    1993年5月,张崇鱼和同事姜正斌赶到北方某城市的一个干休所拜访老红军。他们出示了介绍信后,9位老红军当即都表示支持建设川陕苏区将帅碑林。就在这时,干休所来了一位干部,对他们说:“干休所老干部不参与、不接待、不支持。”尽管张崇鱼反复向干休所的领导解释,可得到的还是那句硬梆梆、冷冰冰的话。下午,两人又来到干休所。“上午不是给你们讲明白了吗?”还没等张崇鱼开口说话,一位干部就不耐烦地把他们推出了门外。张崇鱼和姜正斌回到仅有4平方米的地下室招待所,没心思吃饭,眼里都闪着酸涩的泪光。

    1995年8月,张崇鱼和同事在成都新南门某干休所拜访老红军时,有人到派出所报案,说干休所来了两个骗子,在老红军家做宣传、收现金。很快,一个干警和几个治安联防队员就来了,抓住两人就往派出所揪。张崇鱼和同事正要辩解,几个联防队员围上来并嚷嚷道:“竟敢骗老红军的钱!”还把他们关了起来。后来他们把电话打到巴中,情况得到证实,张崇鱼和同事才得以脱身。

    近年来,为了筹建川陕苏区将帅碑林,张崇鱼确实尝遍了人世间的“酸甜苦辣”。碑林办的张登说:“这些年在外奔波中,张主任遭遇输红眼的赌徒洗劫;被小偷划破过胸口,被划破的衣服至今还有五六件。他曾4次遇到车祸,幸而平安无事。他外出期间10多次生病,有两次都报了病危……”

    张崇鱼全部身心都在川陕苏区将帅碑林,那是他与红军的缘!”张崇鱼的爱人王克珍给我们讲了这样一个故事。1996年7月26日晚,张崇鱼回到家中,见桌上摆着“生日蛋糕”,而且坐了不少亲朋好友。张崇鱼快步踏进厨房,一边挽袖子,一边歉疚地对妻子说:“对不起,不晓得今天是你的生日,我来下厨你去陪客!”“晓得是哪个的生日哟,反正不是我的!”张崇鱼像个小孩似的,拍着脑袋,高兴地在房间里转悠着直叫:“哎呀,娘生我的日子都忘记了,这咋要得?这咋要得?”逗得妻子和客人哈哈直笑。

    “人生年华如水流,效忠党国为我求;余热献到期颐至,不甘下游争上游。”这是张崇鱼《人生自吟》中的一段话。他说,不管吃多大的苦,受多大的累,今生都将与10万红军英灵为伴,要当好10万红军英灵的守护神。
   
    今年六一前夕,正值老张在北京参加研讨会。中国红色文化研究院听到这个信息,特别邀请他参加“学习红军精神  传承红色文化  培育红色后代” 庆祝六一国际儿童节的感恩活动。活动现场,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姜文华同志给张老佩戴红领巾。还特别送给他许多珍贵资料。老张特别高兴也特别激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8-14 11:55:16 | 显示全部楼层

 
2013年4月17日在巴中老张家中拜访老张夫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红网

GMT+8, 2025-1-13 19:36 , Processed in 0.355384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