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红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864|回复: 0

《告诉你一个真实的雷锋》作品研讨会赘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4-1 11:54: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源:解放军报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画过一个坐标,他把公元前880年到公元前200年这段时间,在地球北纬30度上下同时产生思想巨人这一现象——比如中国的老子、孔子,古希腊的苏格拉底、柏拉图,印度的释迦牟尼等——称作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

这一研究成果令人耳目一新,它表明在一个特定的时代和地域,每一个民族都会产生自己的思想巨人。但我以为还应该有一个坐标他没有画出来,即每一个时代、每一个民族、每一个国家都会产生自己的道德标高。他们同思想巨人一起,共同组成了人类文明的璀璨星空。

星垂平野,光阴流转。上世纪六十年代,在新中国的阳光雨露哺育下,我们这块古老又年轻的土地上产生了一个新的道德标高,那就是历久弥新、长盛不衰的“中国好人”——雷锋。

这种道德标高,不是任何时代都能产生出来的,也不是什么环境都能成长起来的,更不是人为地想树就能树起来的。中国共产党成立90多年来,确立了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倡导新的世界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带领人民意气风发建设新中国。正是在“天空出彩霞、地上开红花”,中国人民迈向新生活的崭新时代,产生了雷锋这样一个道德标高。可见,一个道德标高的产生,需要特别的土壤条件、特别的精神养分、特别的精神呵护,因而也就弥足珍贵。

读了陶克将军所著的《告诉你一个真实的雷锋》,使我想起恩格斯评价文艺复兴运动的一句名言:这是一个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的时代。作者刻意标明“真实”二字,就是想告诉人们,雷锋所生活的时代是一个需要产生道德标高、也能够产生道德标高、业已产生道德标高的伟大时代。有这样一个时代托底,这个典型的真实性就具备了坚实基础。站在这个基础上为雷锋的真实性辩护,就能理直气壮地捍卫这一道德标高,对我们这个时代和民族高度负责。

毋庸讳言,社会上对雷锋的真实性确实有一种质疑之声。有些人觉得这些年来报道的雷锋不真实。比如过去的报道中没有提及雷锋穿皮夹克,骑摩托,戴手表。再比如雷锋做好事的照片是不是摆拍的,那么多的捐款又从何而来?这里面的出入确有报道上的原因,甚至并不排除在一些具体细节上有失实之处。据说雷锋牺牲后,第一次办他的事迹展览时,有人看到箱子里的皮衣,用脚轻轻一碰:“要这个,好吗?”这个箱子从此尘封。事实证明,不是要这个不好,而是不要这个不好。新闻的真实性原则容不得一丁点乔装打扮,否则,典型最真实的部分也会变得不真实。今天,当这些真实的细节披露后,非但没有损害雷锋的光辉形象,反而让人们认识了一个更加阳光、时尚和本真的雷锋。

此外,有人觉得不真实,还有一个更深层次的原因,那就是我们处在一个多元多样多变、交融交流交锋的时代,社会转型期有一个所谓的“解构”、“去魅”过程,生活在这个时代的人们,少了一些盲从,多了一些思考。不能简单地否定这种现象,应该看作是一种时代的进步。思考多质疑便多;质疑一多,就能更好地去伪存真,打亮真理的光芒。但同时也应该看到,过度质疑也会产生一定的副作用,它会在某种程度上降低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感和安全感。比如在火车站,你要是想帮陌生人拎一下包,抱一下小孩,他或她的第一反应肯定不是“感谢”,而是警觉——你想干嘛?这种人际之间的隔膜、戒备一天不消除,对雷锋真实性的质疑便一天也不会停止。当然,雷锋这个典型不怕质疑,它经受住了并将继续经受时间的检验。

总之,不论如何转型,怎样“解构”、“去魅”,一个社会终归要有自己的道德体系和价值核心,既要有“道德谱系”,也要有“英雄谱系”;既要追求平民化,也要追求高尚化。否则,整个社会就会失去正能量的精神风标,陷入迷茫、迷失,所呈现的只能是一些散落无序的文明碎片。

西方有的国家总认为中国的主流价值不承认有普世价值,其实他们错了。我们从来没有否认这个世界上存在着普世价值,只是不承认他们单方面的定义。我觉得雷锋精神就具有普世价值,“做好事”“做好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难道不应是全世界通行的价值准则吗?我们在陶克将军的书里不难发现,现在世界上涌现出一些“洋雷锋”,而且雷锋的画像挂在了美国西点军校的墙上。须知,近现代以来,甚至由此上溯到2000多年前的“轴心时代”,中华大地孕育和催生了那么多的英雄人物、先进典型,西方有的国家拿他们的意识形态尺子一卡,最终认可且奉为楷模的凤毛麟角。面对如此傲慢与偏见,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好好珍视这份无需申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生活不在别处,就在当下的意义中。雷锋精神的本质是一种幸福观。这种幸福,你“可能意识不到,也可能意识到了”(《雷锋日记》)。他总是为“能吃到一顿饱饭,穿上一套衣服,能当家作主”,感到“有一种说不出的幸福感”。这种“说不出的幸福感”,“当代雷锋”郭明义不止一次地“试过”,而且“经常幸福得流泪”。在他看来,“帮助别人改变命运,比啥都幸福!”观照当今社会,也确实有令人担忧的反其道而行之的倾向。北大教授钱理群曾极而言之,我们的大学正在培养一些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们高智商、世俗老道、善于表达。这种人一旦掌握权力将比一般的贪官污吏危害更大。不可否认,利己主义者也会有自己的快乐,但那点快乐极其有限甚或可怜,更不可能“经常幸福得流泪”。我们在包容这种幸福快乐观的同时,也有责任和义务告知:幸福与快乐的本质在于超越一己之私利,到达一个叫做“奉献”的彼岸。上升不到这种境界,你理解不了雷锋,也品尝不到真正幸福与快乐的味道。

有人总是感叹:“雷锋叔叔”没户口。但如果落户又该落在哪里呢?望城,抚顺,还是邓州?如果有户口,雷锋也是“集体户口”,他不属于哪座城市,哪个家庭,而是属于中国这个大家庭、大集体,甚至属于整个人类社会。雷锋也并不是三月来四月走,他只是换了一个名字而存在。那些层出不穷的平民英雄、百姓好人,最美中国人,那些越拉越长的青年志愿者队伍,不正是最好的明证吗?!……

一个时代的道德标高,总有说不完、道不尽的“一千零一夜”。关于雷锋,就是这样一个永恒的话题。今年是毛主席为雷锋同志题词发表50周年,有陶克将军《告诉你一个真实的雷锋》这样一本书扛鼎。我相信,明年、后年,到60周年、70周年时会有更好的、更多关于当代雷锋精神的精彩图书出现。因为学习雷锋的实践活动是一个铸造民族精神的长远工程,不会就此中止,它会随着时代的进步而不断发展。借用大力推动本书出版发行的陕西省新闻出版局局长薛保勤的诗集名《给灵魂一个天堂》,我想说我们学习雷锋,传播、传承雷锋精神,实际上也是为了给我们中华民族的灵魂一个天堂。(谭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红网

GMT+8, 2025-1-19 02:37 , Processed in 0.347799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